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研發出一種三維高導電、親鋰性的MXene/石墨烯多孔氣凝膠新材料,并成功應用于高鋰載量、高容量、無枝晶金屬鋰負極,獲得了高比能、長壽命鋰金屬電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納米》上。 金屬鋰具有超高質量理論比容量(3860 毫安時/ 每克)和最低的氧化還原電壓(-3.04 伏),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應用前景的高比能鋰電池負極材料。但由于其存在不可控的鋰枝晶、死鋰,以及充放電過程鋰金屬體積膨脹等問題,導致鋰金屬循環性能差,安全性能低,限制了鋰金屬負極在高比能鋰金屬電池中的實際應用。 研究人員研發的這種三維MXene/石墨烯多孔氣凝膠材料,并用作鋰金屬的載體,成功構筑出柔性的、高鋰載量(3560毫安時/ 每克)、具有高比表面積(259 平方米/每克)、優異導電性、良好的親鋰性能,實現了高的庫倫效率(99%),顯著提高了金屬鋰負極的循環穩定性(2700 小時)。 研究人員還將該鋰金......閱讀全文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研發出一種三維高導電、親鋰性的MXene/石墨烯多孔氣凝膠新材料,并成功應用于高鋰載量、高容量、無枝晶金屬鋰負極,獲得了高比能、長壽命鋰金屬電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納米》上。 金屬鋰具有超高質量理論比容量(3860 毫安時/ 每
從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謝曉明領導的石墨烯研究團隊在國家重大專項“晶圓級石墨烯材料和器件基礎研究”等項目的支持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石墨烯單核控制形核和快速生長,成功研制1.5英寸石墨烯單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材料》。 銅表面
今天,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謝曉明領導的石墨烯研究團隊在國家重大專項“晶圓級石墨烯材料和器件基礎研究”等項目的支持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石墨烯單核控制形核和快速生長,成功研制1.5英寸石墨烯單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材料》。
今天,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謝曉明領導的石墨烯研究團隊在國家重大專項“晶圓級石墨烯材料和器件基礎研究”等項目的支持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石墨烯單核控制形核和快速生長,成功研制1.5英寸石墨烯單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材料》。
從植物秸稈玉米芯纖維素中提取生物質石墨烯產業化應用實現新突破,“生物質石墨烯功能纖維及其在紡織領域中的運用”項目日前在山東濟南通過驗收。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領銜的專家組認為,圣泉集團推出的生物質石墨烯內暖纖維具有低溫遠紅外、抗菌抑菌、防靜電等智能多功能特性,主要技術指標及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王立平研究員和薛群基院士團隊成功研制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這層石墨烯“防腐外衣”,有望讓鋼鐵材料“抵御”來自熱帶海洋環境下高鹽、高濕及高溫的侵襲。 腐蝕是新興海洋工程、海島工程等領域裝備、設施安全性和服役壽命的重
近日,由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高力波教授團隊領銜,協同學院四個青年學者團隊,以“質子輔助生長超平整石墨烯薄膜”為題,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將質子輔助生長用于高質量石墨烯制備的研究成果。這項工作,不僅探索出了一種可控生長超平整石墨烯薄膜的方法,更為重要的是,該團隊還發現了這種生長方法的內在機制,即質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石墨烯團隊成功開發高質量石墨烯粉體,并通過和上海新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進行中試量產,所生產的石墨烯粉體成功應用于中國首個純石墨烯粉體產品-柔性石墨烯散熱薄膜。 4月2日,貴州新碳高科有限責任公司和上海新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在貴
石墨烯氣凝膠,經由石墨烯片層三維搭接、組裝而來的石墨烯宏觀體材料,具有三維連續多孔網絡結構,表現出高比表面積、高孔隙率、優異導電性能及電化學行為,在能源存儲、傳感、吸附、復合材料等領域有重要應用前景。然而,目前常規石墨烯氣凝膠的三維組裝以石墨烯片層間的“面-面”局部搭接方式為主
石墨烯氣凝膠,經由石墨烯片層三維搭接、組裝而來的石墨烯宏觀體材料,具有三維連續多孔網絡結構,表現出高比表面積、高孔隙率、優異導電性能及電化學行為,在能源存儲、傳感、吸附、復合材料等領域有重要應用前景。然而,目前常規石墨烯氣凝膠的三維組裝以石墨烯片層間的“面-面”局部搭接方式為主,進而形成具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