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粒性白細胞缺乏性咽峽炎的病因分析
粒性白細胞缺乏癥為全身性疾病。該病常并發咽潰瘍性病變,稱之為粒細胞缺乏性咽峽炎。 引起該病的原因很多,可分為先天性或后天獲得性,也可根據粒細胞生成減少、無效增殖、破壞過多、復合原因及假性粒細胞減少等而分成五大類。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如氯霉素、消炎痛等或放射性物質的副作用,可使骨髓抑制、影響造血功能而致粒細胞減少,甚至完全消失;脾大、脾機能亢進,可使粒細胞破壞增多,成人及兒童周圍血中粒細胞的絕對值低于1500×100000/L,即可診斷中性粒細胞減少癥。......閱讀全文
關于粒性白細胞缺乏性咽峽炎的病因分析
粒性白細胞缺乏癥為全身性疾病。該病常并發咽潰瘍性病變,稱之為粒細胞缺乏性咽峽炎。 引起該病的原因很多,可分為先天性或后天獲得性,也可根據粒細胞生成減少、無效增殖、破壞過多、復合原因及假性粒細胞減少等而分成五大類。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如氯霉素、消炎痛等或放射性物質的副作用,可使骨髓抑制、影響造血功
簡述粒性白細胞缺乏性咽峽炎的臨床表現
由于粒細胞減少易繼發感染,全身情況很差,伴有高熱、咽痛、吞咽困難、口臭等癥狀。咽部檢查可見扁桃體、腭弓、軟腭等處黏膜呈壞死潰爛,覆有深褐色假膜。口腔黏膜及齒齦有類似病變。病情發展很快,稍晚可出現膿毒病癥狀及肺炎。
關于皰疹性咽峽炎的病因分析
大多為柯薩奇病毒所引起,A組2、4、6、9、16、22型皆可引起此病,B組1~5型也可致病,但較少見。此外,埃可病毒3、6、9、16、17、25型和腸道病毒70型也可引起本病。 皰疹性咽頰炎患者及隱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可直接經由腸道、呼吸道傳播,也可間接經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傳
皰疹性咽峽炎的病因分析
大多為柯薩奇病毒所引起,A組2、4、6、9、16、22型皆可引起此病,B組1~5型也可致病,但較少見。此外,埃可病毒3、6、9、16、17、25型和腸道病毒70型也可引起本病。 皰疹性咽頰炎患者及隱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可直接經由腸道、呼吸道傳播,也可間接經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傳
關于粒細胞缺乏性咽峽炎的診斷介紹
本病以外周血中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減少,伴發熱,咽部感染和全身衰竭為特征。多為藥物、中毒或過敏抑制骨髓生產白細胞的功能,而使抗感染能力降低而發病。 1.發熱,疲憊和全身衰竭。咽痛伴吞咽困難、溢涎,厭食,口臭和說話鼻音。 2.咽粘膜充血或蒼白貧血狀態,口腔及咽部粘膜,扁桃體上多處粘膜潰爛,常大片
關于顏面粟粒性狼瘡的病因分析
顏面粟粒性狼瘡又稱顏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瘡、毛囊性粟粒性狼瘡、粟粒狼瘡樣結核癥或顏面播散性粟粒性結核。為顏面部散在的圓形的不破潰的丘疹,愈后留有萎縮性瘢痕。 過去認為本病是一種經血行播散的皮膚結核,是尋常性狼瘡的一種變型或結核疹。組織學改變雖然是典型的結核結構,但是患者的一般健康良好,大多數病人常
關于咽峽炎的病因分析
常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也可單獨發生。多發生于秋冬及冬春之交。 1、病毒感染 以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多見,多通過飛沫和親密接觸傳染。 2、細菌感染 以鏈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雙球菌為主,還有梭形桿菌等。若細菌或毒素進入血液,甚至發生遠處器官的化膿性病變。 3、其他病菌 螺旋
治療粒細胞缺乏性咽峽炎的簡介
1.診斷確立轉內科處理。 2.查明致病原因,停用一切致敏藥物。 3.保持口腔清潔,用3%雙氧水或3%蘇打水漱口。 4.應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藥以預防和控制繼發感染。 5.輸血或白細胞成份輸血,骨髓移植,激素應用。 6.用促骨髓粒細胞生長成熟藥物。
關于急性粟粒性肺結核的病因分析
結核菌屬于分支桿菌屬、據抗酸性、為需氧菌、革蘭染色陽性,抗酸染色呈紅色。分裂繁殖緩慢,在固體培養基上需4—6周才出現菌落。然而有同位素標記的選擇性營養液體培養基(BACTEC)放射測量系統中生長1—3周即可鑒別。結核桿菌可分為4型:人型、牛型、鳥型、和鼠型,對人類致病的主要為人型和牛型,其中人型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病因是什么?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是由柯薩奇病毒A組(Coxsackievirus A)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柯薩奇病毒屬于腸道病毒,除了A組外,還有B組、C組等。皰疹性咽峽炎的特點是突然發病,病程短暫,癥狀較重。 柯薩奇病毒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也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兒童在集體生活的環境中,如幼兒園、學校等,容易
關于皰疹性咽峽炎的檢查介紹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和分類大多正常。如白細胞總數增多,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C反應蛋白明顯高于正常,應考慮合并細菌感染。 取咽部皰液或糞便,經組織培養或接種于乳鼠可得致病病毒,同時可取急性期及恢復期血清進行特殊的中和抗體、補體結合或血凝抑制試驗,以助確診。
關于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簡介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pediatric herpangina)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為柯薩奇A組病毒。為常見的一種病毒性咽炎。常繼發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瘧疾、流行性腦膜炎,亦可單獨發生,除咽部外,口腔黏膜亦可發生皰疹。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感染性較強,但不是傳染病
關于樊尚咽峽炎的病理病因分析
1、病理病因: 由梭形桿菌及樊尚螺旋體感染所致。這二種病原菌常隱藏在健康人的扁桃體隱窩中。在一般情況下不發病,有某種誘因,如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如過度疲勞、營養不良、環境衛生條件差,維生素缺乏及胃腸道疾病,口腔不潔、齲病、惡液質及血液病,職業性或藥物中毒(如重金屬化合物或含苯化合物中毒)等,皆
關于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病因分析
1.日光照射不足 維生素D由皮膚經日照產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過膳食補充。此外空氣污染也可阻礙日光中的紫外線。人們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樓林立的地區、生活在室內、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陽屏阻礙紫外線、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區等都影響皮膚生物合成足夠量的維生素D。對于嬰兒及兒童來說,日光浴是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病因 病原體為柯薩奇A組病毒。 臨床表現 該病有流行趨勢,常見于嬰幼兒,好發于夏秋季。 1.癥狀 起病急驟,高熱、咽痛、煩躁不安、流涎、厭食、嘔吐、全身不適、吞咽困難,精神萎靡和驚厥等。此病如單獨發生,常無全身癥狀,嬰幼兒常表現為進食時哭吵、不愿進食。 2.體征 體檢可發現咽部充血
關于白血病性咽峽炎的簡介
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祖細胞的造血系統惡性腫瘤。其臨床表現主要與白血病細胞無控性增殖引起骨髓正常造血受抑制和髓外組織器官浸潤有關,如浸潤扁桃體、咽峽部,出現扁桃體及舌根部淋巴組織無炎癥性腫大、咽峽部潰爛,可引起劇烈疼痛、吞咽困難、口臭及張口受限等癥狀,稱之為白血病性咽峽炎。通過白血病的癥狀、體征
關于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檢查介紹
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計數相對增高。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查可明確病原,近年來免疫熒光、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學技術可對病原作出早期診斷。 如合并細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可增高,中性粒細胞增高,在使用抗菌藥物前行咽拭子培養可發現致病菌。C反應蛋白和前降鈣素原有助
關于皰疹性咽峽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皰疹性口腔炎,其特點為任何季節均可發病,呈現更大的,持續更久的潰瘍。 2.復發性口瘡和貝氏(Bednar)口瘡很少發生于咽部,而且一般無全身癥狀。 3.柯薩奇A組10型病毒也會引起類似病變(淋巴結性咽炎),但口咽部損害突出,呈現白色到黃色小結,治療為對癥處理。
關于戒斷性癇性發作的病因分析
(一)發病原因 有軀體依賴的酗酒者,在戒酒過程中,中樞神經系統失去酒精的抑制作用,產生大腦皮質和(或)β-腎上腺素能神經過度興奮所致。 (二)發病機制 1.酒精性震顫(alcoholic tremulousness) 發病機制被認為是戒酒后中樞和周圍神經β-腎上腺素能受體過度興奮所致。即由
關于游走性房性心律的病因分析
1.概述 游走性房性心律是指起搏點在竇房結與房室結之間移動所致,是兒科臨床少見的一種良性心律失常。 2.病因 多見于竇房結受到抑制時,呼吸周期引起迷走神經張力發生變化所致。當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時,起搏點可移至竇房結的尾部,然后移至房室連接區,隨著迷走神經興奮性的降低(如吸氣時),起搏點又移
奮森咽峽炎的病因分析
奮森咽峽炎是一種潰瘍膜性炎癥,由厭氧梭形桿菌及螺旋體感染引起。 由厭氧梭形桿菌及奮森螺旋體感染引起。這兩種病原體共生在健康人的口腔中,但不致病,僅在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如過度疲勞、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胃腸道疾病、藥物中毒或忽略口腔衛生等,方可誘發本病。
皰疹性咽峽炎的介紹
皰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征的急性傳染性咽頰炎,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染性很強,傳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發或流行,夏秋季為高發季節,主要侵犯1~7歲小兒。臨床以發熱、咽痛、咽峽部黏膜小皰疹和淺表潰瘍為主要表現。為自限性疾病,
皰疹性咽峽炎的簡介
患病兒童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發熱性疾病,是由許多A組柯薩奇病毒,偶爾也有其他腸道病毒所引起,其特點為皰疹性潰瘍性粘膜損害。亦有說法常繼發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瘧疾、流行性腦膜炎,亦可單獨發生,除咽部外,口腔粘膜亦可發生皰疹。 該病有流行趨勢,常見于嬰幼兒,臨床特征為驟起高
關于皰疹性咽峽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皰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征的急性傳染性咽頰炎,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染性很強,傳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發或流行,夏秋季為高發季節,主要侵犯1~7歲小兒。臨床以發熱、咽痛、咽峽部黏膜小皰疹和淺表潰瘍為主要表現。為自限性疾病,
關于皰疹性咽峽炎的診斷和預后介紹
1、診斷 在疾病流行期間,根據典型癥狀和特征性咽峽部損害即作出診斷。最好通過從損害處分離到病毒或通過特征性抗體滴度升高加以證實,但這些檢查并不推薦常規采用。 2、預后 大多數為輕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預后良好。偶有腮腺炎、心肌炎等并發癥。極少數病情進展迅速,可合并腦炎、肺水腫、肺出
關于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手足口病 (1)病原體 兩者均為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皰疹性咽峽炎為柯薩奇A組病毒,手足口病以柯薩奇A組16型、腸道病毒71型(EV71)多見,重癥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 (2)診斷 僅于口腔咽腭部位、懸雍垂的黏膜上或口腔其他部位出現皰疹,診斷為皰疹性咽峽炎,如手、足、口、臀、膝關節
關于進行性核上性麻痹的病因分析
可能為變性疾病或病毒感染所致,本病在一定程度上可與Lhermitte綜合征、Creutzfeldt-Jakob綜合征、Hirano震顫-癡呆綜合征以及神經原性色素缺乏綜合征的皮質變性重疊,且不能根據其臨床表現或解剖變化加以區別,因而目前把這些綜合征歸為同一類的綜合征。
關于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的病因分析
病因有洋地黃過量、心肌炎、高血鉀、外科手術(特別是心臟手術后)、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室性逸搏、應用異丙腎上腺素后等。少數患者無器質性病因,也偶見于正常人。其發生機制系浦肯野纖維的自律性增加,伴或不伴有竇房結起搏功能低下。可將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按心率快慢分成兩型: ①心室率為60~75次/分鐘的
關于遺傳性進行性腎炎的病因分析
Alport綜合征是單基因遺傳病,患者是雜合子。現代認為本病遺傳存在異質性,共有3種遺傳方式,即性連鎖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及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性連鎖顯性遺傳 性連鎖顯性遺傳(sex-linkeddominantinheritance)為本病主要遺傳方式。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體上,故遺
關于小兒囊性纖維性變的病因分析
囊性纖維化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患兒致病基因位于第7對染色體長臂上,一般大于250kb的DNA,該基因為由1480個氨基酸組成的囊性纖維化透膜調節因子的編碼基因。其中一段有缺失而造成在△F508位置上的苯丙氨酸缺失。實際上已知約100多種基因突變可以導致CF的表型。目前已經可以探測雜合子并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