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輻射知地震
當問地震學家何時能預測地震時,他們的回答通常是這樣的:在遙遠的未來和永遠不可能之間的某個時間點。盡管近年來已出現一些有希望的線索,但地震預報的歷史散落著各種錯誤的開始和偽科學。不過,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地殼可能在破裂前以地下和大氣中電磁輻射異常的形式給出線索,而這些異常會在地震發生前的幾分鐘到幾天內出現。近日,在舊金山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秋季會議上,研究人員分享了對這些現象不斷增加的了解,以及它們可能被用于預測致命性地震的方式。 當日本北海道大學地球物理學家Kosuke Heki在2011年9級地震發生前的約40分鐘發現該國東北地區上空中帶有電荷的大氣最外層——電離層總電子含量增加時,開始對地震預報產生興趣。他一直利用GPS數據研究電離層對地震作出的響應。當地球地殼的突然移動反射到大氣中時,這一現象便會發生。電離層的擾動則會妨礙GPS衛星和接收器之間的通訊,從而在研究人員能分辨出的特定無線電頻率上留下印記。 2011......閱讀全文
預測地震新突破-傳感器植入地震斷層
據國外媒體報道,人類在預測地震的研究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將在新西蘭的阿爾派斷層鉆一個1300米深的洞,并由此收集重要的數據,這將有助于他們預測未來發生的地震。該斷層大約每330年斷裂一次,進而引發一場地震(震級曾達8級)。最近的一次地震發生在1717年,因此下一次地震預計在最近的
-國際地震專家:地震預測預報研究站在新高度
汶川地震以后,國內學術界和媒體都十分關注地震預報問題。近日,國際地震研究專家和學者會聚北京,召開了地震學與地震可預測性國際會議。會議期間,《科學時報》記者訪問了一部分在國際上得到公認的地震研究專家。他們既有一致性觀點,也存在科學問題解決途徑的分歧。 Max Wyss:追求真理是科學的本質
地震預測研究的技術路徑之爭
在汶川大地震這場巨大的災難面前,科學界尤其是地震學界被深深刺痛。在其后緊急召開的會商會上,對各種預報理論及技術方法的爭論更帶有一種別樣的情感背景。 尤其是,在沒有大震發生的“和平時期”沒能得以充分顯示的不同技術途徑,此刻紛紛亮相,也為普通人了解地震預報的“內情”提供了契機。 測震學的“天下”?
研究發現德國紅木蟻或可預測地震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道,德國研究人員說,德國的紅木蟻似乎能預測地震。 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研究人員說,德國紅木蟻喜歡在活斷層上做窩。他們日夜觀察了三年紅木蟻的生活習性。紅木蟻通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白天,他們在蟻丘外活動、工作,晚上就回蟻丘休息。 不過,規模2級以上的地震襲擊前,紅木蟻
相關部門公布玉樹地震預測失敗原因
專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玉樹地震監測能力較弱? 4月14日早晨7點49分左右,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初步判定)。 這是玉樹地區近年來發生的最大一次地震。玉樹是一個地震多發區,并有7級以上地震的記錄。該地區之前最近
美科學家研究發現監測慢地震可預測大地震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地質學家研究發現,監測慢地震能為有些由慢地震觸發正常地震的地區提供可靠的預測依據。該研究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學快訊》在線版上。 地球物理學教授克里斯·馬羅內說:“我們目前沒有任何辦法遠程監控地下斷層何時會發生移動,而新的發現則有可能改變地
尋找真相:含羞草是否可以預測地震
含羞草???????? 到目前為止,地震還不是一個能夠預報的自然災害。無論是科學界還是民間,都在為地震預測積極尋找“良方”。也正因此,各種地震前發生的“異常”都會被追問,它們是不是能成為預測地震的途徑 2月19日10時46分58秒,云南昭通市巧家縣藥山鎮一帶發生4.9級地震,共
動物真能預測地震?反常行為與前震相關但并非能預測
據國外媒體報道,地震之后地面停止震動時,人們猜測他們的寵物或者某些野生動物可能預測到地震災難的到來。換句話講,動物真能預測地震嗎? 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GMZ)地震學家海科·沃伊特(Heiko Woith)稱,結合其它幾項研究的最新分析,目前很難具體確定動物是否有預測地震的能力,這是因為缺乏
史保平:地震預測和防震的美國經驗
美國應對地震的基本思路是“防” 史保平,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學教授;198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同年考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理學碩士學位;1999年美國內華達大學地震實驗室獲地球物理博士學位;1999-2001年從事地震學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師從世界著名地震學家James N. Br
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分兩個級別,「工頻段」國家標準電場強度為 4000v/m,磁感應強度為 0.1mT;「射頻輻射」國家標準限值為 40μW/cm2,對于一般公眾環評取值為 20%。前述所謂 50 赫茲的工頻輻射稱為「電磁感應」,其輻射性質較弱,不會危害人體健康。至于在 220 千伏以下,工頻電場和磁場的影響小
汶川地震為何沒有準確預報-預測儀器理論均有限
汶川大地震為何沒有準確預報 這次四川汶川縣出現的大地震,很多人都會疑問,這么大的地震為什么之前都沒有預報到?地震究竟能不能預報呢? 省地震局局長丁仁杰介紹,地震多數發生在地下15公里以下的地殼里,當前人類對于地殼的研究只能通過鉆機鉆至地下12公里,遠遠做不到直接觀察到地震孕育發生的全過程,只能在
滕吉文院士:地震預測存在三大困難
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聚焦汶川大地震 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第71~74場主題報告會于5月24日~25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辦。報告會聚焦汶川大地震,中國科學院滕吉文、崔鵬、葛全勝、倪四道4位專家從不同角度對地震發生的成因、地震災害的預警及快速評估進行了深入
池順良:“地震不能預測論”既錯誤又有害
地震預報,路在腳下 汶川大地震在沒有預報的情況下發生,6萬多人喪生。國家領導人震后兩小時急赴震區組織救災,十數萬軍人和志愿者急速前往災區搶救生命。唐山大地震悲壯的慘劇再次在華夏大地發生,“地震究竟能否預測”再次引起公眾和科技界關注和討論。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 地震儀記錄地震波行
《地質學》:新方法可使預測地震時間大幅提前
在經歷一百多年的努力后,地球物理學家仍然無法準確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一些人悲觀地認為,這將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近日,英國和中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地震監測方法,能夠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量級甚至地點。他們有證據表明,應用這種新方法可能能夠在小地震發生前一小時、大地震發生前數月預測到它
海洋地震難以預測?厘米級傳感新技術是福音
美國西海岸正好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家住華盛頓州的杰瑞·帕羅斯擔心大地震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威脅著他的鄉里。與其他人干著急不同,帕羅斯嘗試用實際行動規避風險。他發明了用于地震監測的石英傳感器,以此建立公司開展業務賺了大錢。地震傳感器最初用于化石能源開采等相關行業,現在,帕羅斯打算使用自己的發明,
廈門企業開發氫氣傳感器-或可用于地震預測
近日,智能(廈門)傳感器有限公司發布了兩項傳感器核心技術和若干創新產品。這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廈門“智造”產品和技術,填補了國內傳感器相關領域空白。 此次推出的氫氣傳感器是對氫氣敏感的物理型現代傳感芯片,是唯一不受其他任何氣體干擾、不誤報的氫氣傳感器,可以放進絕緣油中或真空中直接探測氣體;智
上天容易入地難-人類為何無法準確預測地震
北京時間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7.8級地震。據新華社數據,截至14日18時,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肅、陜西、重慶、云南、山西、貴州、湖北8省市共14962人死亡。在全國軍民緊急抗震救災之時,許多人會有疑問,為什么此次地震沒有被準確預報?當今科技如此發達了,還做不到準確預報地震嗎?
電磁輻射檢測儀之電磁輻射的危害
1、是造成兒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醫學研究證明,長期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意大利專家研究后認為,該國每年有400多名兒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離高壓電線太近,因而受到了嚴重的電磁污染。 2、能夠誘發癌癥并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電磁輻射污染會影響人體的循
金雙根研究員稱大氣探測手段或可用于地震預測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金雙根通過利用我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觀測網,研究并逆推出2008年汶川地震震前、同震和震后的大氣異常現象,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GNSS大氣地震學概念。在日前于廣州召開的“第三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金雙根介紹了該項研究成果。 通過觀測研究,金雙根發現了明
日本預測東京附近海域可能發生8級大地震
據日本新聞網5月31日消息,據日本國土地理院昨天(5月30日)在地震預知聯絡會上作出的報告中表示,千葉縣的房總半島海域有可能發生與關東大地震(1923年)震源無關的大型地震。據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在該地區發生地震的話,很有可能是震級為8級的大型地震。 據調查表明,相模海
科學家發現地震監測新方法-預測時間提前數月
在經歷一百多年的努力后,地球物理學家仍然無法準確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一些人悲觀地認為,這將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近日,英國和中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地震監測方法,能夠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量級甚至地點。他們有證據表明,應用這種新方法可能能夠在小地震發生前一小時、大地震發生前數月預測到
成理地災國重實驗室預測土耳其地震群誘發滑坡
記者7日從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成理地災國重實驗室”)獲悉,土耳其地震發生后,實驗室強震地質災害研究團隊利用前期已研發的地震誘發滑坡預測模型,對土耳其地震群誘發滑坡進行了預測:滑坡易發區主要沿東安納托利亞斷裂帶分布。當地時間2月6日,土耳其發生了兩次7.8級強震
遼寧實時監測電磁輻射
遼寧省環保廳及省核安全局聯合遼寧省郵電設計院,結合本省實際,近日成功開發了移動式電磁輻射連續監測分析系統并正式上線使用。 據了解,通過這一系統特有的機動性,相關部門可對任何地點進行連續監測,并將監測數據在手機及互聯網上公開,讓公眾隨時了解現場的監測情況。此套系統為國內首創,填補了政府對電磁輻射
EMC學習之電磁輻射
我們在接觸新鮮事物的時候,通常習慣用自己熟悉的知識去解釋自己不熟悉的事物。EMC知識更多的涉及到微波和射頻,對于像我這種專注于信號完整性而對EMC知識知之甚少的菜鳥來說,最初也只能用SI的一些基礎知識去撬開EMC設計的大門了。在我的認知里,EMI關注的是電磁能量的輻射,包括外部電磁環境對自身系統的干
生活中的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與電離輻射 電磁輻射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很常見,電磁輻射即電磁能量以電磁波形式或者光量子形式發射或泄漏到空間的現象。它的傳播速度即為人們通常所說的光速。舉例說,正在發射訊號的射頻天線,基站就會向四周輻射電磁波。電磁輻射根據頻率或波長分為不同類型,如圖1所示的電磁波譜。這些類型包括(按序增加
什么是射頻電磁輻射
射頻電磁輻射包括「電離輻射」及「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指一些電磁波的每個光子攜帶的能量可以大到擁有破壞分子間化學鍵的能力,電離輻射是能使受作用物質發生電離現象的輻射,即波長小于 100nm 的電磁輻射。電離輻射的特點是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只有這部分的電磁波輻射是危險的,在電磁波譜中,X 射線(
中國研制試驗衛星檢測大氣層電磁異常-有望2014年升空
中國希望在2020年開始預測地震 中國將在4月晚些時候開始建造一顆試驗衛星,從而檢測大氣層的電磁場異常,該衛星是中國擬議中的地球監測網絡的一部分,它有望在2014年發射升空。 中國地震電磁探測試驗衛星(CSES)自從2003年開始就在研發,它是該網絡的首個空間組成部分。它的數據將
中國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將于2017年下半年發射
記者1月17日從2017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上獲悉,我國地震監測的新利器——中國首顆自主研發的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已進入整星測試階段,預計今年下半年擇機發射并投入使用,屆時我國將成為唯一擁有在軌運行的多載荷、高精度地震監測試驗衛星的國家。 電磁監測試驗衛星,是我國立體地震觀測體系第一個天基平臺,開辟
專家關注日本9.0級強震:將如何影響預測中的東海大地震
長期以來,日本地震學界一直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靜岡縣南部大海駿河灣,這里潛伏著讓日本舉國憂患的東海大地震。但命運仿佛在和人類開玩笑,9.0級強震在幾無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在日本東北海域突然降臨。 3月11日,日本靜岡縣南部大海駿河灣平靜如常。這里潛伏著讓日本地震學界乃至普通百姓憂患的東海大地震,已
電磁輻射:曖昧結論引發恐懼
手機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至今仍無定論。 從北京市海淀區婦幼保健院出來,剛剛懷孕的林女士走進旁邊一家孕婦服裝專賣店。作為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林女士擔心,公司的臺式電腦會“輻射”到小寶寶。? “電腦輻射是否傷害小寶寶?要不要穿防輻射服?”在網上搜了大量的文章后,林女士發現,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