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地震監測新方法預測時間提前數月
在經歷一百多年的努力后,地球物理學家仍然無法準確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一些人悲觀地認為,這將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近日,英國和中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地震監測方法,能夠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量級甚至地點。他們有證據表明,應用這種新方法可能能夠在小地震發生前一小時、大地震發生前數月預測到它們的存在。相關論文發表在5月份的《地質學》(Geology)上。 研究領導者、英國愛丁堡大學的Stuart Crampin表示,“在過去,地震預報研究要么是調查震源,要么是分析地震的統計學模式。在120年的嘗試后,這兩種努力都顯得非常不成功。” 新方法名為“壓力預測”(stress-forecasting,以示與傳統方法相區別),它利用了一種稱作橫波分裂(shear-wave splitting)的現象,即橫波在穿越巖層時分裂成兩部分,它們平行振動,并與微觀裂縫相垂直。這兩部分以不同的速度穿越巖層,所以到達偵測器的時間也不同。 ......閱讀全文
地質學家求解汶川地震發震斷裂性質
發震構造位于映秀斷裂帶 調查組專家正在對汶川地震造成的地表斷裂構造進行測量。 近日,國土資源部地震活動斷裂調查組一行六人趕赴重災區北川縣城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地震活動斷裂的實地調查,觀察到了汶川強震地表破裂構造現象和斷裂活動特征,并獲得了對發震斷裂性質的基本認識。?此次國土資源部派出的調查組
《地質學》:新方法可使預測地震時間大幅提前
在經歷一百多年的努力后,地球物理學家仍然無法準確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一些人悲觀地認為,這將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近日,英國和中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地震監測方法,能夠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量級甚至地點。他們有證據表明,應用這種新方法可能能夠在小地震發生前一小時、大地震發生前數月預測到它
盡早捕捉地震波信號-中國即將建成實時地震監測網
2021年5月12日是中國第十三個全國防災減災日,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當前,用于盡早捕捉地震波信號的一張實時地震監測大網建設已經接近尾聲。 在今年防災減災日前夕,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強、李山有和中國地震局廈門海洋地震研究所研究員金星、南方科技大學陳曉非院士,共同科普介紹中國地震預
中國地震局:2021年地震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持續提升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2022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上獲悉,全國地震系統圓滿完成2021年全年各項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本次會議指出,2021年,地震系統堅持統籌推進防震減災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為防震減災服務取得顯著成效、地震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持續提升、震災防御基礎業務體系逐步形成、地震科
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遭受網絡攻擊-“黑手”疑來自美國
24日,武漢市應急管理局發布聲明稱,該局所屬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遭受境外組織的網絡攻擊。這是繼2022年6月份西北工業大學遭受境外網絡攻擊后又一具體案例。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360公司組成的專家組發現,此次網絡攻擊行為由境外具有政府背景的黑客組織和不法分子發起,初步證據顯示對武漢市地震監測
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遭受網絡攻擊-“黑手”疑來自美國
24日,武漢市應急管理局發布聲明稱,該局所屬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遭受境外組織的網絡攻擊。這是繼2022年6月份西北工業大學遭受境外網絡攻擊后又一具體案例。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360公司組成的專家組發現,此次網絡攻擊行為由境外具有政府背景的黑客組織和不法分子發起,初步證據顯示對武漢市地震監測
光纖電纜可用于監測地震
?? 雖然目前的地震儀可以精確地拾取輕微的震顫,但它們的距離相對較短。不過,現在,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表明,廣泛的地震檢測網絡已經可以存在于我們的腳下:承載高速互聯網的光纖電纜。
麻省理工學院報告:汶川地震是罕見地質異常現象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地質學家最近發表報告稱,汶川大地震是罕見的地質異常現象,且事先毫無預警跡象。 據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報道,麻省理工的地質學家在美國地質學會期刊最新7月號上發表報告稱,麻省理工地質專家對四川西部地區的地質研究已經長達20年,并未發現任何顯示當地可能發生大地震的跡象。 地震發
普立泰科“汞分析應用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本次研討會還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馮新斌研究員和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杜建國研究員,兩位專家分別對我國環境汞污染問題和汞分析用于地震監測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 杜建國研究員 來自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的杜建國研究員為大家做了題為《汞分析在地震
油氣鉆探改變美國地震景觀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由于石油和天然氣鉆探,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現在正像加州一樣變得地震頻發。化石燃料生產形成的廢水被注入地下深處。這樣會導致地下斷層發生變化形成地震,不過大多數震級較小不會造成破壞。 近日,美國地質調查局公布的一項報告表明,這些人為因素造成的地震已經顯著改變了美國地震發生區域地
玉樹地震環境應急監測迅速展開
4月14日上午7時49分,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地震發生后,青海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在第一時間展開應急監測行動,于4月14日12時派出第一支應急監測小分隊,4月15日17時到達地震災區。應急監測小分隊隨即對災區飲用水源地展開監測,結果表明無異常。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已于4月
美國研究揭示新的地震觸發機制
美國邁阿密大學羅塞斯蒂爾海洋與大氣科學學院的一項開創性研究顯示,熱帶氣旋可能是引發地震的重要機制,包括2010年海地、臺灣地震在內的許多地震都可能是由熱帶氣旋(颶風和臺風)引發的。 通過對臺灣和海地震級≥6級的地震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上述兩個地區的熱帶氣旋災害與地震之間存在著很強的時
四川西昌地震監測中心實現“全鏈條”監測
中新網涼山4月20日電 (記者 王鵬 劉忠俊)今年是四川汶川8.0級地震15周年,也是蘆山7.0級地震10周年。在四川,地震科研觀測如何實現?如何提升防震減災現代化水平?近日,中新網記者探訪四川省地震局西昌地震監測中心站了解到,四川近年來通過“全鏈條”監測,不斷提升防震減災現代化水平。400米
中國新監測儀有望準確預報地震-一月后誕生
昨日,由美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共同主辦的“成都地震生命線座談會”在成都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順利召開,來自中美的權威地質專家,就地震預測、監測,以及地震后通訊、交通、電力等生命線系統的修復、重建問題進行研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院長何滿潮現場演示了汶川地震物理模擬動態
中國地震臺網:印尼班達海發生里氏6.0級地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網站消息,印尼班達海于北京時間15日19時29分,發生里氏6.0級地震,震中位于南緯7.4度、東經128.9度,震源深度150公里。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第六屆多種災害研討會在北大舉行
來自美國、日本、新西蘭、新加坡、菲律賓、中國的45位學者8月28日齊聚北京大學,參加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第六屆多種災害研討會,就最近發生在環太平洋區域大地震、火山與海嘯等自然災害展開專業領域的研究與探討。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減輕災害的多學科手段”,包括地震預測、監測和早期預警
美科學家研究發現監測慢地震可預測大地震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地質學家研究發現,監測慢地震能為有些由慢地震觸發正常地震的地區提供可靠的預測依據。該研究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學快訊》在線版上。 地球物理學教授克里斯·馬羅內說:“我們目前沒有任何辦法遠程監控地下斷層何時會發生移動,而新的發現則有可能改變地
數字化次聲監測或為地震監測提供新手段
4月23日,記者從成都理工大學獲悉,由該校“長江學者”教授許強所帶領的滑坡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的數字化次聲監測儀,在20日早測試過程中意外捕捉到了蘆山地震所產生的次聲波信號。經分析,發現本次地震產生的次聲波到達該校的時間為08:02:52,較地震部門報道的主震起始時間延遲約6秒。
地震局:中國地震預警工程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
中國地震局賑災應急救援司副司長苗崇剛4月18日在國新辦舉行聞發布會上說,中國地震預警工程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 苗崇剛說,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地震局正在實施國家地震安全工程項目,這個項目里,涉及到一部分地震預警的工程建設。 他介紹,今年的1月份,國務院專門召開了全國防震減災工作會議
楊經綏當選美國地質學會和礦物學會會士
記者近日從中國地質科學院獲悉,該院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經綏先后當選為美國地質學會和美國礦物學會會士。 美國地質學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的國際性地球科學組織。新增選的美國地質學會會士,由現有的美國地質學會會士推薦和選舉產生,旨在表彰他們在地球科學領域作出的貢獻。 美國礦物學
科學家發現地震監測新方法-預測時間提前數月
在經歷一百多年的努力后,地球物理學家仍然無法準確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一些人悲觀地認為,這將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近日,英國和中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地震監測方法,能夠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量級甚至地點。他們有證據表明,應用這種新方法可能能夠在小地震發生前一小時、大地震發生前數月預測到
上海已可監測0.5級以上地震
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9周年紀念日。記者日前從市地震局獲悉,目前上海市行政區域的測震監控能力已達到M≥0.5級,定位精度小于5千米,淺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定位精度小于5千米。約2分鐘內可提供計算機自動處理的區域地震速報,12分鐘內經人工復核做出地震速報。 目前上海地震應急救援隊伍由上海市地震災害
衛星遙感影像監測汶川地震前后景象
2006年05月14日四川北川縣 2008年05月14日四川北川縣(中新社發 國遙萬維攝) 中國科學院遙感所所屬北京國遙萬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于5月14日接收到四川汶川地區最新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數據以及5米雷達數據。國遙萬維根據NSPO及中國臺灣“國立”師范大學NUTU積極為國內重大災情及時
中國地震局開展新疆沙雅縣地震應急處置工作
據中國地震局網站消息,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月30日7時49分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北緯40.01度,東經82.29度)發生6.1級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 地震發生后,中國地震局第一時間做出部署,在中國地震局應急指揮中心,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進行視頻連線,聽取震情匯
中國地震局面向公眾啟用自動地震速報服務
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中國地震局將于4月1日起正式提供自動地震速報服務,中國地震臺網將通過手機、網站、微博、移動客戶端等渠道向全社會實時發布自動地震速報信息。 據介紹,地震速報是地震臺網的核心功能。在震后第一時間發布震中位置、震級大小等地震參數,對于政府和社會公眾判斷災情、啟動應急處置,最
中國多地發生地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5月22日2時4分在青海果洛州瑪多縣發生7.4級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震中位于北緯34.59度,東經98.34度,震中5公里范圍內平均海拔約4230米。 繼云南大理州漾濞5月21日晚連發多次地震后,5月22日2時4分,青海果洛州瑪多縣發生7.4級地震。 據中國地震臺
美國東部地震引發核反應堆詳查
美國維吉尼亞州北安娜電站。 本月23日發生的5.8級地震是67年來美國東海岸發生的最大地震。地震之后,道明尼資源公司的工作人員便對位于維吉尼亞州米納勒爾的北安娜核電站進行了安全檢查。 該公司表示,地震之后的幾次余震并未對華盛頓西南130公里處的北安娜核電站產生影響。美國核
美國調研能源技術誘發地震可能性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NRC)在最新發布的《能源技術誘發地震可能性》報告中指出,由水力壓裂引發有感地震的幾率相對較小,但深層注射水力壓裂產生的污水和其他能源技術(如碳捕集與封存)引發地震的風險相對更高。誘發地震的最直接相關因素是地下流體注入或抽取的總體平衡。石油和天然氣開發、CCS以及地熱能源生產
史保平:地震預測和防震的美國經驗
美國應對地震的基本思路是“防” 史保平,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學教授;198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同年考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理學碩士學位;1999年美國內華達大學地震實驗室獲地球物理博士學位;1999-2001年從事地震學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師從世界著名地震學家James N. Br
《自然》特寫:汶川地震暴露中外科學家的認知缺陷
龍門山有著河谷切割出來的世界上最陡峭的山坡,非常容易由地震引發巨大的滑坡。 龍門山斷裂帶穿過白鹿鎮一學校的院子,造成這道高2米的混凝土隆起的斷層,就是5·12大地震的元兇。 ? 這些地殼上的裂紋在一定程度上欺騙了大家。中外科學家都曾將它們繪制在地圖上,卻沒有意識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