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近日提名氣象學家、曾監管風暴科學和研究管理委員會的開爾文·德羅格梅爾為白宮科學顧問。如果這一提名獲得參議院確認,那么德羅格梅爾將成為首位非物理學白宮科學顧問,掌舵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 英國《自然》、美國《科學》雜志官網都在7月31日的報道中稱,德羅格梅爾被提名獲得美國科技界廣泛好評。但多位專家也認為,德羅格梅爾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很大。他能否在美國科技界“刮起一陣旋風”,引領美國科技向前發展,不僅取決于他,更取決于總統和白宮。 提名獲認可與支持 特朗普已上任19個月,迄今尚未任命頂級科學顧問,創下自1976年設立OSTP以來這一職位空缺最長時間紀錄,現在,新提名終結了這種狀況。對此,美國科學促進會訪問學者、奧巴馬總統任內OSTP副主任小泉慶說:“我的第一反應是,哇,他們終于找到了一個人。” 如果獲得批準,現年59歲的德羅格梅爾將成為首位擔任白宮科學顧問的非物理學家。 德羅格梅爾專注于數......閱讀全文
一場因“開放獲取”引發的“學術戰爭”已經爆發。 過去兩年,由700家德國學術機構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先后向國際學術出版商存續了上百年的付費訂閱模式發起沖擊。 “開放獲取”(Open Access,以下簡稱OA,又譯作開放存取),意味著研究文獻免
“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幫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穩腳跟。如今,作為北生所所長的王曉東是否實現了他當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著怎樣的淵源?如何帶領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臨著哪些問題,未來的路在哪里?請看王曉東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會舉辦的
人才“爭奪戰” 150多年來,一波波海外留學大潮興起,一代代海歸學成回國,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國年輕一代“出國潮”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在西方社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回國潮”也必然成為大趨勢。中國出臺的各種人才政策,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
科學家,可能是最不愿意站在聚光燈下的一個職業群體。與政界領袖、演藝人士、體育明星等公眾人物相比,他們在大眾傳媒上相對較低的曝光度和關注率,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個判斷。 大部分時候,他們低調而務實,更愿意安心于各自的事業領域,與同行交流看法,切磋專業問題。然而,用知識創造、技術發明為人類社會謀求
饒毅的演講尖銳、誠懇魯白的發言引人深思 講座吸引了近300名海歸人士、科研工作者、高校師生以及關注科研改革的普通市民出席,“提問環節”氣氛熱烈。 6月2日下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做客第54期文匯講堂,主講《海歸能推動中國科研改革嗎?》,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部副總裁魯白受邀出
重金屬等化學元素在自然界本來就微量存在,人類活動會增加這些元素在土壤、大氣及水中的含量,當這些重金屬元素富集到一定程度時就可能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重金屬帶來的環境問題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據不完全統計,2006—2009年共發生41起與健康損害相關較大的環境
衛星危機 二戰后,美國的科技體制更加多元化,政府、大學、工業之間的互動得到加強,資助機制也隨之發展,如美國原子能委員會(AEC)、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等。這些機構的發展,對促進美國科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就在美國科技快速發展時,處于冷戰
自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由于來自政府的支持越來越少,美國各大學遭到了猛烈的沖擊。盡管美國大學通過擴招、擴建校園和廣納捐贈資金等方式試圖力挽狂瀾,但是在資金支持力度產生變化的情況下,美國大學在全球之巔還能站多久?還能否保持自身的領導地位? 政府撤資 當下,美國政府資助額度停滯不前,約翰斯·
2014年分析測試行業精彩回顧:國家政策與十二五、十三五 201
出身名門詩禮鄉 經難求學圖報國 1932年3月16日,徐如人出生于浙江省上虞縣下管鎮。那里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徐如人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當過教員,辦過學校。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投身于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國民革命。父親徐浩抗戰期間任浙江省國民黨省黨部書記長,母親劉譜人曾執教于浙江省立高級助產學校
光敏感神經元技術可能會推動醫學領域的革命性進展。這項技術名叫“光遺傳學”,是近幾十年來神經科學領域最大的技術成就。它有望用于治療失明、帕金森癥以及緩解慢性疼痛。此外,它還將廣泛用于實驗室中研究動物大腦的工作,讓科學家們更深入地理解睡眠、成癮和感知等行為。 因此,斯坦福大學的 Karl Deis
11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試點專項2016年度第一批項目申報指南正式在科技部門戶網站對外公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名列其中。“十二五”期間,我國累計支持干細胞相關的重大科研項目近170項,支持經費超過24億元。在這場新興的研究熱潮中,中國沒有缺席。 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
我們也必須記住,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名已經存在的專家,她在創造可對人類造成極大危害的微生物。合成生物學的最新進展并不一定會把我們帶到比現有技術或自然界本身更接近傷害的道路。 慎重的民主就要聽不同的觀點,考慮對方的論點,最好找到共同點,至少要尊重不同觀點,然后作出決定。面對復雜問題各
《Science》通過賀建奎的前公關助手Ryan Ferrell,追蹤采訪與賀建奎相關的人物,用碎片信息拼出了整個事件的大致輪廓——這位本來做測序公司的生物物理學家如何轉向并讓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橫空出世?他如何起步、獲得經費、與同行進行交流、同行當時的建議是什么、事后又如何評論此事? 2017
看到本文的標題,人們一定會大吃一驚。翻開今天的中外媒體,充斥的全是中國科技飛速進步,感覺是馬上要領導世界的架式。2016年中國科技論文數量超越美國,更是讓中國人信心爆棚。 這些成就僅從論文統計數據本身角度來看,客觀上確實是不錯的。坦率地說,我本人是長期對中國的發展持最樂觀態度者。即使在很多年前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60年來,地處祖國南海之濱的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無論是篳路藍縷中勇于求索,還是春涌神州時的敢闖敢試,都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歷史使命,將國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學研究緊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譜寫出大氣磅礴、絢爛輝煌的優美華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勇于進取的生物物理所隊伍智慧的“腦”已運轉起來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創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討會”召開,與會的近100位所長就像各路征戰的將領般云集北京,從黨和國家賦予中科院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事關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和“創新2020”深入實施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
根據《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的規定,現將四川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評審委員會、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的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貢獻獎擬獎人選、四川省科技進步獎擬獎項目(人選),在四川省科學技術廳網站公示。公示期為10個工作日,自2019年9月23日至10月10日。專用擬
美國《科學》雜志12月21日公布其評選的“年度崩潰事件”,特朗普政府與美國科學界之間“史詩般的隔閡”入選,同時入選的還有一項保護海豚項目的失敗,以及科學界的性騷擾問題。圖片來源于《科學》 隨著唐納德·特朗普入主白宮的第一年即將結束,這位特立獨行的共和黨人和美國研究機構之間的關系嚴重失調。這是一
不知何時開始,學術界許多知名學者、專家深陷“造假門”,學術界論文造假事件層出不窮,而種種造假案例都像一面警鐘一樣告誡后來者——科研沒有捷徑。 接下來,我們看看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學術女神STAP細胞造假事件 2014年1月29日,兩篇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引發了全球
下村修 做出應獲諾貝爾獎工作的科學家,幾十年默默無聞; 被廣泛應用的分子,很少人知其發現者; 原始論文鮮為人知,后繼論文倒很熱門; 曾失明的人,發現了美麗的發光蛋白; 低調的父親,出了高調的兒子。 這里簡介一項生物化學研究,講一個科學家的故事,
耀邦同志和中國科技事業 “他在中科院只待了120天,只占他參加革命60年的1/180。但他在這4個月里掀起了一場狂風暴雨。”84歲的前國家科委副主任吳明瑜口中的“他”,就是胡耀邦。 1975年7月22日,吳明瑜第一次見到才來中科院上班的胡耀邦,并開
2019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獎專業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現將通過專業評審的4項省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和260項陜西省“三大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建議獎勵項目在陜西省人民政府網站和陜西省科學技術廳網站公布。最高科學技術獎建議獎勵人選(4人)序號候選人提名單位1安芷
隨著新冠肺炎對全球的威脅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各國專家也對新冠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的來源投下更多關注的目光。本文從流行病學調查、病毒基因比對、跨物種感染研究以及關鍵的“中間宿主”等領域,對新冠病毒來源進行了全景式梳理與深度挖掘,為讀者提供一個深刻而全新的視角。 一、華
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達爾文理論也顯示出了一些不足之處。 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代生物學的許多主流研究方向都以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自然選擇”的進化論為基礎:只有最能適應環境的生命體才能在物種演化的洪流中獲得生存和繁衍的權利。這個自然選擇的過程也被稱為適應,而最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1號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已于2016年12月16日經教育部2016年第49次部長辦公會議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后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公布,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長 2017年2月4日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坐在著名材料學家嚴東生先生不算太大的家里,聽他回憶科學人生是一種幸運。雖然他已是94歲的老人,但還是那樣儒雅親和、氣度不凡。 嚴東生,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名譽所長。作為國際著名的材料科學家,嚴東生是我
西蒙博士從莫諾湖湖底的沉積物中分離到了食砷細菌。在不含磷的培養基上生長的GFAJ-1(左圖),形態要明顯較對照組(右圖)大。 砷元素能夠替代生命“必需元素”———磷元素,這一發現在科學上還屬首次。但是有科學家指出,這只是“微生物對于有毒物質的一種反應”。它僅僅是極端微生物對惡劣環境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編者按 在7月剛剛公布的中國“科技十 二五”中,強調了對“三深”、“三極”的科學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極、北極、青藏高原,這些過去只能在科幻書籍中研讀的領域,正吸引著中國科學 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會上指出的,“空間、海洋和地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