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品保鮮膜、外賣餐盒、礦泉水瓶,到兒童玩具、家居裝飾,塑化劑幾乎無所不在。它影響人們的肝臟、生殖系統、泌尿系統和心血管系統。據臺灣《中國時報》7月20日報道,由臺灣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等學術機構共同完成的最新研究指出,女性若長期暴露在塑化劑下,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代謝能力差的人,甚至會暴增至3.4倍。面對塑化劑的重重包圍,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臺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解釋,塑化劑進入人體后,會破壞體內激素平衡,誘發乳房細胞產生癌變。此外,塑化劑代謝時,會產生大量氧化基,也有可能導致基因改變。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指出,像壁紙、桌布、餐具、玩具、衣服中都可能有塑料成分,“除非回到原始生活,否則人們就別想擺脫塑化劑。”陳建仁表示,正常人無須過度恐慌,只要身體排泄功能正常,多數人可以將塑化劑代謝掉。我們雖然“躲不掉”塑化劑,但可以“正面出擊”。 多喝水,多排汗。對于少量......閱讀全文
5月28日,臺北市衛生局免費為民眾檢測食品中的塑化劑。 為讓消費者安心,臺灣超市都要求廠商提供其產品的安全證明。圖為5月30日,7-11超市在店內貼出安心聲明。 臺灣食品業的塑化劑地震波還在島內持續擴大,遭難的食品行業已從最初的飲料業流向面包、餅干、蛋糕等烘焙業。另有
臺灣塑化劑事件愈演愈烈,波及兩岸三地,迄今為止已經波及飲料、方便面,牽連玩具、指甲油、塑料制品。如此一來,我們的生活好像已經被塑化劑包圍了,而塑化劑的危害:影響男童性發育,讓陰莖變細、尿道下裂、睪丸下降不全等等,又一再地刺激著人們的眼球。 那么,塑化劑容易藏于何處?我們容易在哪些方面
雙酚A(BPA)也稱為聚碳酸酯,用于飲料瓶、食品包裝等多種塑料制品。它有類似激素的作用,會干擾人體內分泌和生殖系統。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究竟如何,目前還沒有一致的結論。但是,由于擔心雙酚A對嬰幼兒健康的損害,歐盟、加拿大、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已禁止將雙酚A用于嬰兒奶瓶。 近些年來研究者們也對雙酚A對
近幾年來,甲狀腺腫瘤慢慢發展為一個多發病、常見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甲狀腺健康。人類的內分泌系統是調控全身各個器官的司令官,甲狀腺功能和我們的情緒、消化、生殖、睡眠都有很復雜的關系,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對甲狀腺影響很大,某些特定人群更是甲狀腺腫瘤的高危人群。圖片來源于網絡 1.不懂如何排解情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衛生部昨晚在其官方網站發布就臺灣地區塑化劑污染食品事件問答。衛生部指出,DEHP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對健康的影響取決于其攝入量,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污染的問題食品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衛生部就臺灣地區塑化劑污染食品事件問答全文如下: 一、什么是起云劑? 起云
臺灣有毒飲料事件波及范圍不斷擴大。作為罪魁禍首的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臺灣稱塑化劑),人體可接受的限量值是多少?什么情況下會損害人體健康?日前,衛生部專門召開新聞通氣會,請專家予以解答。 人群日常暴露水平極低 據悉,此次臺灣不法企業添加的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是一類常見的增塑劑,包括鄰
據新華社等報道,衛生部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有關專家就近期塑化劑引起的“風波”表示,塑化劑可以通過代謝排出體外,微量攝入不必過分恐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劉兆平說,塑化劑作為一種環境激素,普遍存在于日常
炎炎夏日,人體的排汗量和水分蒸發量都大大增加,導致人體水分流失嚴重,尿液就會變得少而濃,其中所含的草酸鈣等代謝產物濃度升高;加上有些人平時喝水少,或者只喝飲料不喝白開水,使尿液中的代謝物質得不到稀釋,晶體沉積,很容易就會形成結石。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潘兆君指出,夏季是腎結石的
假如要拍攝一部《舌尖上的塑化劑》,解說詞可以這樣寫:油條,一種風靡中華大地的早點美食。每天清晨,從你嚼著塑料袋包著的那一根熱氣騰騰的油條開始,你的身體便開啟了代謝塑化劑的奇妙旅程。這是人類不懈地破壞環境之后,大自然所能給予的最無私的饋贈…… 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以下簡稱PAEs
2013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奪了大眾的目光,屢禁不止的食品問題,速生雞、含鋁炒瓜子、有毒奶粉……一再逼近公眾的心里防線,讓百姓吃的誠惶誠恐。這一年在食品安全領域發生了哪些讓人揪心的事件,這些事件又是如何善后的,在這2013即將結束的日子,東方網為您盤點。央視曝光45天"速生雞"用違禁藥物催肥 曝
什么是塑化劑DEHP? 塑化劑DEHP是指“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是一種有毒的化工業用塑料軟化劑,屬無色、無味液體,添加后可讓微粒分子更均勻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彈性及柔軟度,常作為沙發、汽車座椅、橡膠管、化妝品及玩具的原料,屬于工業添加劑。 起云劑為何會有塑化劑成分? 起云
臺灣塑化劑風波 ●2008年1月 臺灣一項研究發現,島內孕婦體內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代謝物濃度過高。學者指出,部分塑化劑被用做化妝品“定香劑”。 ●2008年5月 有報道稱,臺北市衛生部門前往攤商、夜市等地抽驗化妝品,結果有半數含有鄰苯二甲酸脂類等塑化劑禁用物質。 ●2011年
水中毒 據《錢江晚報》報道,寧波50歲的王先生體檢查出腎結石,醫生說喝水有助于治療結石。之后,王先生每天都至少要喝10瓶水,喝了半個月,突然暈倒住進了ICU。 這種情況就是“水中毒”。王先生一連喝了半個月每天五千毫升的白開水,導致人體內的鈉離子大量流失。像王先生原本就喜好低鈉飲食,每天從食鹽
新網5月25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本來以為讓孩子喝運動飲料比較健康,哪知道竟然是喝進毒素!”臺灣黑心業者違法添加塑化劑,島內多家運動飲料、果汁、茶飲料都淪陷,引發民眾憂心。因為,13至18歲正值發育期的青少年是最愛喝運動等飲料的族群,有人一天甚至喝好幾瓶,有的小男生擔心自己會不會變“娘
當你無聊時,即使不餓,你是否也會去尋找食物呢?當你感到饑餓而無法進食時,你是否會感到不安呢?當你看到食物時,即使不餓,你是否也想吃呢? 如果你的回答是“是”,并且無法控制自己的對食物的焦慮,這篇文章可能會給你一些幫助。 他知道自己聽起來像一個萬靈藥推銷員。畢竟,一個著名大學的終身教授不會每天
我相信大家都應該知道,在生活中普遍的油炸類食品,還有烘烤類食品,都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在這類食物中藏匿著一種叫做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它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在這里小編要跟大家話嘮一下,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是屬于一種蛋白質,隨著我們人類,年齡的不斷增長,而他就會在血液與組織中生成和集聚。它
近來圍繞食品安全的種種爭議,爭出了一個共識:需要“多專家討論”。 對同一個具體問題,化學、醫學、公共衛生、農業等不同行業的專家,都有話可說,但因為專業局限和這樣那樣的“利益瓜葛”,都不可能“把話說全”,有時還彼此針鋒相對。種種說法分散地出現在媒體上,老百姓就感覺“今
如今市面上飲用水的品種繁多,弱堿性水、純凈水、天然水、礦泉水、礦物質水等,讓人眼花繚亂。近日,一種宣稱喝水就能有效“補氧”的“富氧水”出現在超市貨架上,該飲品宣稱“溶解氧含量為普通飲用水的6~10倍,通過消化道黏膜滲透方式吸收水中的高濃度氧氣”。此外,一道“陰陽水清腸方”的“喝水養生帖” 在
比方,水中含鈣,但不醫生告知你喝水補鈣,而讓你多喝牛奶,多吃鈣片獲取其中的活性鈣(有機鈣)。那些不能被人體接收的物質只能通過肝臟、腎臟排出,增添了肝臟的累贅。 水中必定要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嗎?依照醫學常識,水在人體中重要擔負“運輸大隊長”的職務,人體只有通過水分才干把人體所須要的養分物質運送到
有人提出“生酮飲食”,也就是全肉食食譜來減肥。日前在“第二屆3·15求真·辨偽·約健康”系列活動之“減肥,從吃對開始”主題科普活動上,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營養研究室研究員艾華給予否定,他表示,如果一個人長期采用‘生酮飲食’,可能會導致紅細胞下降,進而致使排出二氧化碳和吸氧的功能下降。 “生酮
中國兒童肥胖問題日益突出。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兒童青少年衛生教研室副主任史慧靜10日對記者透露,新近的研究顯示,環境污染導致的內分泌干擾物正在成為導致兒童肥胖的新"元兇",塑化劑的代謝產物濃度越高,兒童越肥胖。 統計數據顯示,1992年到2002年1間,中國7-17歲城市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的
近日,一項發表在國際雜志Toxicological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DEHP)及其替代品DiNP或會對雌性小鼠的生殖系統產生長期影響,且還會大幅降低其懷孕的比例(最高可達到50%)[1]。幾年前臺灣
記者在網上搜索了有關“食用油塑化劑”這一關鍵詞,發現和這位讀者有相同疑問的人還有不少。關于桶裝食用油是否含有塑化劑的質疑其實早在2011年臺灣塑化劑毒飲料一事被披露后,就已引起關注。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教研室主任歷曙光對食用油中塑化劑的遷移做過多年研究
記者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獲悉,針對部分食用油生產企業生產的食用油中有塑化劑成分出現的狀況,今年該局一大重點行動就是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食用植物油塑化劑專項檢查,重點檢查生產線、灌裝線、包裝材料等直接接觸植物原油、成品油的材料是否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等,切實防范食用植物油塑化劑污染風險。
無糖飲料對身體更有害 寶雞市營養學會一級營養師王亮介紹,“很多人恐怕都想不到,成年人每天喝一杯以上無糖飲料,比其他人患中風和癡呆的風險要高。此外,相比不喝飲料的人,喝無糖飲料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王亮介紹,很多人認為無糖飲料中不含糖,那么想反問大家,喝無糖飲料的時候難道就沒有嘗
芭比娃娃是多少女生的童年記憶,為她們換上漂亮的衣服,為她們梳漂亮的發型,與她們聊天,哄她們睡覺......甚至可以說,女生們都會希望自己能夠像芭比一樣,有著公主一樣的生活,所以芭比娃娃對小女生來說,更像是一個寄托或知己好友。 正逢“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芭比娃娃也是很多父母將其作為兒
芭比娃娃是多少女生的童年記憶,為她們換上漂亮的衣服,為她們梳漂亮的發型,與她們聊天,哄她們睡覺......甚至可以說,女生們都會希望自己能夠像芭比一樣,有著公主一樣的生活,所以芭比娃娃對小女生來說,更像是一個寄托或知己好友。 正逢“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芭比娃娃也是很多父母將其作為兒
昨天,有媒體報道“上海、浙江等地48名嬰兒在食用多美滋嬰幼兒配方奶粉后出現腎結石的癥狀,懷疑奶粉遭到污染”的情況,多美滋奶粉立即身陷“結石門”。 本報記者在隨后的采訪中發現,喝多美滋奶粉的結石寶寶已經增至53名,其中浙江15名,浙江中又有10名為杭州寶寶。 家長:收集
近日,臺灣毒飲料事件引起軒然大波,塑化劑DEHP成為關注焦點。塑化劑風波后,香港和臺灣掀起一股為兒童及青少年進行塑化劑篩查的風潮。塑化劑為何會對孩子的危害更大?塑化劑究竟會對男孩和女孩產生怎樣的影響?家長該如何應對?羊城晚報記者邀請兒童內分泌專家詳細解釋。 作惡多端的環境類激素 塑化
每次小便時,很多人只是將尿液沖走了事,并沒有意識到尿液能夠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尿液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復雜的生物流體。 醫生、營養學家和環境科學家不僅對尿液的物理性狀,如尿量、顏色、透明度、氣味、pH和比重等感興趣,也對尿液的化學成分特別感興趣,因為它們揭示了有關一個人的健康與否、他們所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