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檢驗中,尿常規是最基本的項目,是不是發現很多標本尿蛋白都是陽性,而我們檢查的對象不全是病人,很多是體檢人員,出現了蛋白尿是怎么回事,一定是腎臟的問題嗎?尿常規檢查是體檢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通常情況下,尿液中如果含有尿蛋白,我們就會惶恐不安,以為自己的腎臟出了問題。趕緊查腎功打彩超,又一切正常,讓人無所適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得了腎病 。什么是蛋白尿正常情況下,人體尿液里不含蛋白質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質,健康人尿中蛋白質(多指分子量較小的蛋白質)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 mg),蛋白質定性檢查時,呈陰性反應。但當腎臟發生病變時,隨血液循環流動的蛋白質流經腎臟時,因為腎臟濾過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質“漏網”。蛋白質漏進尿液從尿道排出來形成了蛋白尿。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則稱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越高說明腎臟濾過功能越差,這是衡量腎臟功能的重要指標。尿中有蛋白尿就一定有腎病嗎?可以導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它們包括......閱讀全文
尿液蛋白為尿液化學成分檢查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正常人的腎小球濾液中存在小分子量的蛋白質,在曲小管時絕大部分又被重吸收,因此終尿中的蛋白質含量很少,僅為30-130mg/24h。隨機一次尿中蛋白質為0.80mg/L。尿蛋白定性試驗呈陰性反應。當尿液中蛋白質超過正常范圍時稱為蛋白尿,含量大于0.1g/L
尿液蛋白為尿液化學成分檢查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正常人的腎小球濾液中存在小分子量的蛋白質,在曲小管時絕大部分又被重吸收,因此終尿中的蛋白質含量很少,僅為30-130mg/24h。隨機一次尿中蛋白質為0.80mg/L。尿蛋白定性試驗呈陰性反應。當尿液中蛋白質超過正常范圍時稱為蛋白尿,含量大于0.1g/
1、什么是蛋白尿?正常人尿液中僅含有微量蛋白尿,大約為每日排泄尿蛋白僅20-80mg,若尿蛋白定性試驗陽性或尿定量試驗超150mg/24h,稱為蛋白尿。2、為什么會發生蛋白尿?腎小球濾過膜損傷或通透性增加;腎小管重吸收減少;蛋白溢出增多;腎小管和尿路細胞的排泄增多;腎組織破壞;體位和運動的影響。3、
周小姐今年22歲,剛剛大學畢業,由于外貌出眾,長的又高高瘦瘦,很順利的就通過了一家模特公司的面試。可今天,她可慌了神了,拿著一份醫院的體檢報告,匆匆忙忙趕到浙大一院,掛了腎內科的號,見到醫生就忙不迭的問:“醫生醫生,我的入職體檢報告檢查說小便里有蛋白,我在百度上自己查了下,說這是腎炎的表現,那我可怎
最近有很多病人拿到尿檢的單子來問我,微量白蛋白超標是什么含義?有什么病?是不是腎炎?會不會得尿毒癥?尿常規的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ACR、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這么多判斷尿蛋白的檢查,我們到底應該相信哪一個?為此,我在這里跟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這里很多是我個人的理解、經驗以及邏輯推理,并沒有哪本教科書
1.腎小球性蛋白尿 因腎小球的損傷而引起的蛋白尿。若損害較重時,球蛋白及其他少量大相對分子質量蛋白濾出也增多,超過了腎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蛋白尿。根據腎小球濾過膜損傷的嚴重程度及尿液中蛋白質的組分不同,可將其分為兩類:(1)選擇性蛋白尿:主要成分是相對分子質量為4萬~9萬的中相對分子質量的清蛋白。當
1.腎小球性蛋白尿 因腎小球的損傷而引起的蛋白尿。若損害較重時,球蛋白及其他少量大相對分子質量蛋白濾出也增多,超過了腎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蛋白尿。根據腎小球濾過膜損傷的嚴重程度及尿液中蛋白質的組分不同,可將其分為兩類:(1)選擇性蛋白尿:主要成分是相對分子質量為4萬~9萬的中相對分子質量的清蛋白。當
蛋白質檢查是尿液化學成分檢驗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當尿蛋白超過150mg/24h或超過100mg/L時,蛋白定性試驗呈陽性,稱為蛋白尿。蛋白尿持續超過0.15g/d,常為病理性,是腎臟疾病的可靠指標。根據發生機理及原發病的部位,蛋白尿分為五種。下面對此進行詳細介紹。1.腎小球性蛋白尿腎小球性蛋白尿是指
1.腎小球性蛋白尿 因腎小球的損傷而引起的蛋白尿。多因腎小球受到感染、毒素、免疫、代謝等因素的損害后,引起腎小球毛細血管壁破裂,濾過膜孔徑加大,通透性增強或電荷屏障作用受損,使血液中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血漿蛋白(以清蛋白為主)濾出原尿中。若損害較重時,球蛋白及其他少量大分子質量蛋白濾出也增多,超過了腎
蛋白尿是慢性腎病的典型癥狀,它是怎么形成的?蛋白尿的形成原因與腎小球的屏障功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正常情況下,腎小球濾過膜有效濾過孔的半徑約為30埃左右。凡分子量大于6~7萬的物質難于通過濾過膜。血漿中白蛋白分子量為69000,分子半徑為37埃左右,因此很難進入尿中,只有分子量小的溶菌酶、β2微球蛋
蛋白尿是慢性腎病的典型癥狀,它是怎么形成的? 蛋白尿的形成原因與腎小球的屏障功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正常情況下,腎小球濾過膜有效濾過孔的半徑約為30埃左右。凡分子量大于6~7萬的物質難于通過濾過膜。血漿中白蛋白分子量為69000,分子半徑為37埃左右,因此很難進入尿中
尿蛋白是尿液通過酸化加熱后混濁而檢出的。 正當尿蛋白的組成主要包括有:血漿蛋白,從腎小球濾過,經腎小管重吸收而排出;腎組織蛋白,由腎小管細胞分泌或因腎小球細胞損傷滲出;尿路分泌的蛋白質,由膀胱、前列腺或尿道等分泌
尿蛋白是尿液通過酸化加熱后混濁而檢出的。 正當尿蛋白的組成主要包括有:血漿蛋白,從腎小球濾過,經腎小管重吸收而排出;腎組織蛋白,由腎小管細胞分泌或
腎病患者都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尿蛋白,但是關于尿蛋白你到底了解多少呢? 正常人尿中也有蛋白正常人的尿中,也會有一定量的蛋白,但量很少,一天總量小于150mg(0.15g),通常在40~80mg。(1000mg=1g)因為運動、發熱、寒冷等生理狀態不穩定的情況下,正常人也能出現一過性的蛋白
1.生理性蛋白尿一般尿蛋白定性試驗不超過(+),定量<0.5g/24h。(1)功能性蛋白尿:見于劇烈運動后,發熱、寒冷刺激、精神緊張、過度興奮等,呈混合性蛋白尿,一般為2~3d后消退。(2)直立性蛋白尿:又稱為體位性蛋白尿。可見于站立時間過長、“行軍性”蛋白尿等,多見于青少年,絕大多數無腎病證據。(
尿常規項目標準操作干化學法 標本的采集及保存尿常規檢驗通常以新鮮晨尿為宜,但門診患者可以隨機留尿。尿液標本采集 應使用潔凈帶蓋的一次性容器,避免經血、白帶、精液、糞便混入。標本留 取后要及時送檢。 對于不能立即檢查的標本,在冰箱內一般可保存 6-8 小時。要根據檢驗項目 的需要,選擇不同的防腐及保存
在我們基層檢驗中,尿常規是最基本的項目,是不是發現很多標本尿蛋白都是陽性,而我們檢查的對象不全是病人,很多是體檢人員,出現了蛋白尿是怎么回事,一定是腎臟的問題嗎? 尿常規檢查是體檢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通常情況下,尿液中如果含有尿蛋白,我們就會惶恐不安,以
1、尿量(VOL) 【參考值】 成人:(1.0——1.5)L/24 h或1 ml/(h?kg體重): 小兒按kg體重算比成人多3——4倍。 【臨床意義】 (1)尿量減少:①生理性:飲水少、出汗多等。②病理性:見于腎炎、尿毒癥、腎功能衰竭、休克、高熱、脫水、嚴重燒傷、心功能不全等。 (2)
蛋白尿的五種類型: 蛋白質檢查是尿液化學成分檢驗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當尿蛋白超過150mg/24h或超過100mg/L時,蛋白定性試驗呈陽性,稱為蛋白尿。蛋白尿持續超過0.15g/d,常為病理性,是腎臟疾病的可靠指標。 根據發生機理及原發病的部位,蛋白尿分為五種。下面對此進行詳細介紹。 1.腎小
1、尿量(VOL)【參考值】成人:(1.0~1.5)L/24 h或1 ml/(h·kg體重):小兒按kg體重算比成人多3~4倍。【臨床意義】(1)尿量減少:①生理性:飲水少、出汗多等。②病理性:見于腎炎、尿毒癥、腎功能衰竭、休克、高熱、脫水、嚴重燒傷、心功能不全等。(2)尿量增多:①生理性:出汗少、
4.9 常規尿液檢查的臨床意義4.9.1 尿液顏色尿液顏色生物參考區間為淡黃色或黃色。近于無色多見于大量飲水、尿崩癥、糠尿病、精神性多飲多尿癥、腎硬化等,以上原因均伴多尿。如尿量少顏色反很淡,提示腎功能不良。黃褐色、黃綠色、棕綠色見于肝細胞性、阻塞性黃疸,服用大黃、番瀉葉(在酸性尿液中)。棕色、棕黑
蛋白質檢查是尿液化學成分檢驗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當尿蛋白超過150mg/24h或超過100mg/L時,蛋白定性試驗呈陽性,稱為蛋白尿。蛋白尿持續超過0.15g/d,常為病理性,是腎臟疾病的可靠指標。根據發生機理及原發病的部位,蛋白尿分為五種。下面對此進行詳細介紹。1.腎小球性蛋白尿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蛋
實驗室進行尿液檢查時,經常發現許多人長期存在著尿蛋白,另有些人則是尿液潛血反應經常為陽性。這些人當中不乏許多兒童及青少年,他們的外觀、食欲、活動力都和正常人沒有兩樣,除了蛋白尿或輕微血尿外,其余檢查皆屬正常。這些人是否應該治療?日后會演變成腎臟病嗎?還是應做哪些進一步的檢查?以下整理了許多腎臟專科醫
尿液酸堿度(pH) 尿液酸堿度反映了腎臟維持血漿和細胞外液正常氫離子濃度的能力,人體代謝活動所產生的非揮發性酸,如硫酸、磷酸、鹽酸及少量丙酮酸、乳酸、枸櫞酸和酮體等,主要以鈉鹽形成由腎小管排出;而碳酸氫鹽則有重吸收。腎小管分泌氫離子與。腎小球濾過的鈉離子交換,因此,
根據發生機理及原發病的部位,蛋白尿分為五種。下面對此進行詳細介紹。1.腎小球性蛋白尿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蛋白尿。由于腎小球濾過膜因炎癥、免疫、代謝等因素損傷后濾過膜孔徑增大、斷裂和(或)靜電屏障作用減弱,血漿蛋白質特別是清蛋白濾出,超出近端腎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若腎小球損害較重,球蛋白及其他大
1.腎小球性蛋白尿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蛋白尿。由于腎小球濾過膜因炎癥、免疫、代謝等因素損傷后濾過膜孔徑增大、斷裂和(或)靜電屏障作用減弱,血漿蛋白質特別是清蛋白濾出,超出近端腎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若腎小球損害較重,球蛋白及其他大相對分子質量蛋白濾出也可增加。根據濾過膜損傷程度及尿蛋白的組分,
臨床上有沒有尿檢正常而血肌酐升高的情況? 一般來說,常見的腎臟病最早出現蛋白尿、血尿等尿檢異常,當病情嚴重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腎功能下降,表現為血肌酐升高。但是,臨床上尿檢正常而血肌酐升高的情況也并不少見。 一、蛋白尿是怎么產生的? 簡單的說,腎臟由腎小球、腎小管和腎間質組成。 腎小球的
近大半個世紀以來,隨著臨床醫學及實驗室技術的不斷進步,尿液檢查已成為評估健康、疾病狀態,尤其是判斷腎臟疾病的一種最常見且不可取代的檢查項目。然而,目前對尿液分析無論是臨床或實驗室,投放的研究精力均顯不足;臨床與實驗室缺乏相應的對話及溝通,實驗室對尿液分析的重視程度不夠 ;實驗室對尿液分析
尿常規蛋白尿和隱血的加號不夠準確?那腎內科醫生看什么?我們很多腎友習慣把蛋白尿和血尿的嚴重程度用加減號來描述,例如,我蛋白尿3+,是不是很嚴重?我隱血3+,是不是很嚴重?其實這樣問,醫生很難回答。比起加減號,腎內科的醫生更著重看的是什么?這其中的門道,讓腎上線解釋給您聽!尿蛋白加減號不能準確反映蛋白
[摘要]目的:探討腎病綜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 患兒蛋白尿的發生機制及其影響因素。方法:觀測39例NS患兒,測定其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結果:患兒全血黏度高切及低切、血漿黏度、血沉、紅細胞壓積、血沉方程K值、紅細胞聚集指數、全血還原黏度等指標均明顯增高,提示NS患兒血液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