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腸球菌肺炎的檢查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象檢查示白細胞數多升高。合并菌血癥或敗血癥時血細菌培養可陽性。 2.其他輔助檢查 X線胸片可見斑片狀密度增高影或大葉性密度增高影。......閱讀全文
關于腸球菌肺炎的檢查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象檢查示白細胞數多升高。合并菌血癥或敗血癥時血細菌培養可陽性。 2.其他輔助檢查 X線胸片可見斑片狀密度增高影或大葉性密度增高影。
關于腸球菌肺炎的基本介紹
腸球菌肺炎系腸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化膿性炎癥,在細菌性肺炎中占少數,多為院內感染,近年來逐漸受到人們注意及重視。少數患者可合并腸球菌敗血癥。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嚴格無菌操作避免濫用抗菌藥物。
關于腸球菌肺炎的治療預后介紹
1、治療 腸球菌的耐藥率極高,對青霉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常常耐藥。可選用萬古霉素、氨芐西林、哌拉西林、紅霉素或與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聯合應用。 2、預后 單純腸球菌肺炎經用敏感抗生素治療,一般預后良好。若抗生素使用不當,腸球菌可引起敗血癥,并可導致死亡。利奈唑胺可以用于治療腸球菌所致感染。
關于腸球菌肺炎的病因分析
腸球菌原歸屬于鏈球菌科鏈球菌屬,又稱為D群鏈球菌或糞鏈球菌,為革蘭陽性菌。根據DNA同源性分析,現已將其另列一屬即腸球菌屬,主要包括糞腸球菌(EfaecaL,又稱糞鏈球菌)和類糞腸球菌(E,faecium又稱尿鏈球菌),并以前者致病多見。腸球菌一般不溶血,腸球菌耐鹽、耐熱,能在含6%NaCl的培
關于腸桿菌肺炎的檢查介紹
1.血象 白細胞總數可增高或正常,但中性粒細胞常明顯增加,貧血較常見。 2.尿常規、腎功能和肝功能 腸桿菌敗血癥合并肺炎者,尿常規、腎功能和肝功能可能異常。 3.痰液細菌培養 確診腸桿菌肺炎的惟一手段。臨床咳出的痰受口咽部其他細菌的污染,可采用經環甲膜穿刺、經皮肺穿刺和經纖支鏡獲得標本
關于肺炎鏈球菌性肺炎的檢查方法介紹
1、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加,可見核左移。痰涂片發現典型的鏈狀排列的革蘭陽性球菌可初步診斷。痰培養鑒定出化膿性鏈球菌。 2、其他輔助檢查: X線表現為邊緣模糊的小片密度增高陰影,分布于兩下肺中內帶沿支氣管樹分布。有時病灶融合為大片狀,但密度不均勻,病變有時表現為不規則
關于肺炎雙球菌的基本檢查介紹
1、血常規檢查 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多>80%,并有核左移,細胞內可見中毒顆粒。年老體弱、酗酒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僅有中性粒細胞增多。 2、胸部X線檢查 呈多樣性,早期僅見肺紋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葉稍模糊。隨著病情進展,可呈斑片狀或大片狀實變陰影,在病變區可見多發性蜂窩狀小膿腫,
關于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檢查介紹
病原學檢查 包括咽拭子細菌培養和快速抗原檢測,其中咽拭子檢查結果陽性率達90%,但培養時間長不利于早期診斷和治療。如鏡檢發現有典型的鏈狀排列球菌時,可作出初步診斷。快速抗原檢測包括酶免疫法、光學免疫測定法等,特異性較高,可迅速獲得結果,但靈敏度差。 尿常規 如果患者出現高熱,進行尿常規檢查
關于腸球菌的基本介紹
腸球菌為革蘭陽性(G+)球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環境及人和動物消化道內。20世紀80年代以來,腸球菌嚴重感染的發生率和病死率明顯升高,并且由于腸球菌的固有耐藥和獲得性耐藥使許多常用抗菌藥物在治療腸球菌感染時失敗。因此,從分子水平對腸球菌致病因子、腸球菌引起的感染機制與治療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關于腸球菌敗血癥的診斷檢查介紹
(一)血象 血細胞總數增多,一般在(10—30)×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高,可出現明顯核左移及細胞內中毒性顆粒,嗜酸粒細胞減少或消失。機體反應性較差者及少數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患者的白細胞總數可正常或偏低,但中性粒細胞數仍增多。 (二)病原學檢查 以血培養最為重要,應在抗菌藥物應用前及寒
簡述腸球菌肺炎的臨床表現
腸球菌肺炎在細菌性肺炎類型中非常少見。其臨床表現與一般化膿菌所致肺炎無太大區別。癥狀包括發熱、咳嗽、咳膿痰、胸痛、氣急等。體征為肺炎之實變體征。少數患者可合并腸球菌敗血癥,出現休克和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病情危重,可導致死亡,主要見于院內感染患者。
關于米氏鏈球菌肺炎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實驗室檢查 細菌培養,本菌多為純培養。 2.其他輔助檢查 胸部X線檢查,早期可正常,24h左右可出現片狀陰影。 二、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有呼吸道癥狀,加之血培養陽性即可診斷。
關于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的檢查介紹
實驗室檢查 1.腦脊液檢查重癥或晚期病例,椎管內膿液黏稠,不易流出。腰穿時若針尖已進入脊椎腔仍不見腦脊液流出,可注入少量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并對洗出液進行常規檢查和細菌培養。有些病例腦脊液混濁程度并不嚴重,甚至僅稍發渾,細胞數亦只有數百,但涂片染色鏡下可見大量肺炎鏈球菌(提示病勢嚴重)。 2.
關于肺炎雙球菌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標本采集 包括痰、膿液、血液、腦脊液等標本。 2.細菌學檢查 痰直接涂片作革蘭染色及莢膜染色鏡檢,如有革蘭陽性、帶莢膜的雙球菌或鏈球菌,可做出初步病原診斷。痰培養24-48小時可確定病原體。10%-20%患者合并菌血癥,應做血培養,血培養檢出肺炎鏈球菌有確診價值。聚合酶鏈反應(PCR)
小兒肺炎鏈球菌肺炎的相關檢查介紹
1.外周血檢查 (1)血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達(15~40)×109/L,偶達(50~70)×109/L,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核左移,可見中毒顆粒。但也有少數患兒白細胞減少,預示病情嚴重。 (2)C-反應蛋白(CRP)往往升高。 (3)前降鈣素(PCT)升高,抗菌治療有效時可迅速
關于隱球菌肺炎的基本介紹
新型隱球菌(pulmonarycryptococcosis)是一種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分布的有莢膜包繞的酵母菌,常存在于鳥糞、鼠糞、土壤、空氣、水果、蔬菜中。一般不寄生于人體。肺部隱球菌感染的初期,多數病人可無癥狀。少數病人出現低熱、輕咳,咳黏液痰,偶有胸膜炎癥狀。在艾滋病人中隱球菌感染經常是廣泛播
關于隱球菌肺炎的體征介紹
肺部隱球菌感染的初期,多數病人可無癥狀。少數病人出現低熱、輕咳,咳黏液痰,偶有胸膜炎癥狀。在艾滋病人中隱球菌感染經常是廣泛播散的。在免疫功能重度受損的病人中可以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X線表現為多形性,輕者僅表現為雙肺下部紋理增加或孤立的結節狀陰影,偶有空洞形成。急性間質性炎癥可表現
關于腸球菌的致病性介紹
一般而言,腸球菌的毒力不高。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化膿性鏈球菌相比,腸球菌對大多數動物的半數致死量(LD50)值相當高,而且腸球菌很少引起蜂窩織炎和呼吸道感染。 腸球菌只有在宿主組織寄殖,耐機體非特異及免疫防御機制,并引起病理改變,才能導致感染。粘附測定顯示腸球菌可通過細菌表面表達的為粘附素,吸附
關于屎腸球菌的主要特性介紹
屎腸球菌為圓形或橢圓形,呈單個、成對或短鏈狀排列的革蘭氏陽性球菌,無芽孢、無鞭毛,為需氧或兼性厭氧菌,油鏡下觀察屎腸球菌菌體多單生,對生和鏈狀較少。屎腸球菌對營養要求較高,在血平板上經37℃培養18h后,可形成灰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直徑0.5~1mm大小的圓形菌落,無溶血現象出現,在YPD和
關于腸球菌的耐藥性介紹
腸球菌由于其細胞壁堅厚,對許多抗生素表現為固有耐藥。其耐藥性包括固有耐藥、獲得性耐藥2種。腸球菌對青霉素敏感性較差,對頭孢菌素類耐藥。腸球菌對青霉素耐藥的主要機制為細菌產生一種特殊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BP5),后者與青霉素的親和力減低,從而導致耐藥。此種耐藥以屎腸球菌多見。青霉素不能致腸球菌自溶
肺炎鏈球菌的相關檢查介紹
血常規檢查 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多>80%,并有核左移,細胞內可見中毒顆粒。年老體弱、酗酒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僅有中性粒細胞增多。 胸部X線檢查 呈多樣性,早期僅見肺紋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葉稍模糊。隨著病情進展,可呈斑片狀或大片狀實變陰影,在病變區可見多發性蜂窩狀小膿腫,葉間隙下
關于B族鏈球菌性肺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常規檢查 全身感染時血白細胞計數可明顯增多達(20~30)×109/L,老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白細胞計數增多不明顯。 2.細菌學檢查 取患者血、呼吸道分泌物(如痰、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組織活檢標本)行細菌培養,可見B族鏈球菌。 3.腦脊液檢查 腦膜炎患者腦脊液呈化膿樣改變,外觀呈米
關于肺炎球菌肺炎的簡介
肺炎常常表現為發燒、咳嗽、呼吸困難。肺炎在兒童非常常見,全球每年有超過200萬兒童死于肺炎。肺炎也是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首要病因。 30%—50%的細菌性肺炎是由肺炎球菌感人所引起的。 約一半重癥肺炎是由肺炎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在致死性肺炎中的比例可能更高。
關于隱球菌肺炎的主要影響介紹
主要侵犯肺和中樞神經系統,但也可以侵犯骨骼、皮膚、粘膜和其他臟器。隱球菌肺炎是由隱球菌屬中的新生隱球菌引起的一種亞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可侵犯人體的肺部,但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約占隱球菌感染的80%。青壯年多見,男多于女。預后嚴重,病死亡率高。隱球菌病是由隱球菌屬中的新生隱球菌引起的一種亞
關于肺炎球菌疫苗的基本介紹
肺炎球菌不僅可以導致兒童肺炎,而且也是引發腦膜炎、中耳炎、鼻竇炎等疾病的主要病原菌。肺炎球菌疫苗是預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菌血癥和腦膜炎等最有效的手段,已上市的疫苗為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
關于肺炎雙球菌的基本介紹
肺炎鏈球菌于1881年首次由巴斯德(Louis Pasteur)及G. M. Sternberg分別在法國及美國從患者痰液中分離出。為革蘭染色陽性,菌體似矛頭狀,成雙或成短鏈狀排列的雙球菌,有毒株菌體外有化學成分為多糖的莢膜。 5%~10%正常人上呼吸道中攜帶此菌。有毒株是引起人類疾病的重要病
關于肺炎球菌疾病的基本介紹
肺炎球菌,也稱 “ 肺炎鏈球菌 ” 。早在19世紀,肺炎球菌已被發現會引起肺炎。肺炎球菌通常藏匿在人們的鼻咽部,可以通過咳嗽、打噴嚏、說話時釋放的飛沫傳染給其他人;一旦帶菌者抵抗力降低,肺炎球菌就會趁虛而入,導致不同部位的一系列感染,包括中耳炎 (耳)、肺炎(肺)、菌血癥(血液) 和腦膜炎 (腦
關于隱球菌肺炎的鑒別介紹
與肺結核鑒別 肺結核多見外源性繼發型肺結核,即反復結核菌感染后所引起。少數是體內潛伏的結核菌,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進行繁殖,而發為內源性結核,也有由原發病灶形成者。此型多見于成年人,病灶多在鎖骨上下,呈片狀或絮狀,邊界模糊,病灶可呈干酪樣壞死灶,引發較重的毒性癥狀,而成干酪性(結核性)肺炎,壞死灶
關于腸球菌感染的基本信息介紹
腸球菌感染是一些主要寄生于人及其它溫血動物腸道中的細菌。在機體免疫力低下時可以引起嚴重感染,故為機會性感染菌。 [1] 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報道,腸球菌感染已成為美國醫院內感染第4位。 腸球菌屬中對人類致病者主要為糞腸球菌,少數為屎腸球菌、堅忍腸球菌等。腸球菌屬為人類腸道正常菌群,在外界環境中亦
關于屎腸球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屬腸球菌屬,是人及動物腸道中正常菌群的一部分,用屎腸球菌JT1701與人體腸系有害菌(大腸桿菌、產氣莢膜梭菌、脆弱擬桿菌)和人體腸系益生菌(嬰兒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分別及共同培養發現,腸球球菌對這些菌均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