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的新型氫化物有望成為高溫超導體
記者4月21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極端環境量子中心研究團隊,與意大利國家光學研究所專家合作,成功合成了硒的新型氫化物。該氫化物是一種潛在的高溫超導體,對超導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物理評論B》上。 近年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重要事件是在203K發現了硫氫體系具有超導電性。而硒作為硫同一主族元素,硒氫體系的研究也引起了廣泛關注。此前,有研究單位通過第一性原理和密度泛函理論,預測出硒氫體系也存在幾種高溫超導體。但是這幾種材料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因此合成出這幾種硒氫材料是研究硒氫體系超導電性的先決條件。 固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利用金剛石對頂砧高壓技術,通過外施壓力改變分子間相互作用,并結合激光加熱技術誘導壓腔內硒和氫發生化學反應,成功合成硒的新型氫化物。研究發現,當壓力超過5GPa時,高壓腔內的硒—氫氣的拉曼光譜呈現出新的硒—氫和氫—氫振動模式,且其震動模式......閱讀全文
硒的新型氫化物有望成為高溫超導體
記者4月21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極端環境量子中心研究團隊,與意大利國家光學研究所專家合作,成功合成了硒的新型氫化物。該氫化物是一種潛在的高溫超導體,對超導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物理評論B》上。 近年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重
物理所在籠型富氫化物LaH10高溫超導電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自1911年超導現象被發現以來,室溫超導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目標。然而,基于電-聲耦合機制的常規超導體,其超導臨界溫度(Tc)通常很難超過麥克米蘭極限~40K。20世紀80年代發現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為實現室溫超導帶來希望,但是經過30多年的研究,最高Tc(常壓下~134K,高壓下~164K)很難進
科學界炸了! Nature凌晨發稿室溫超導新發現 報告廳被擠爆
物理學界又被扔下一枚核彈!還是因為那石破天驚、看上去分分鐘要把諾獎斬獲馬下的四個字:室溫超導。并且這次,來自羅徹斯特大學的Ranga Dias團隊,給出的結果壓強更低,臨界溫度更高:新材料在約21℃的室溫條件下,加壓到1萬個標準大氣壓就會出現超導現象。p.s. 人類已經可以在5-6萬個大氣壓下合成鉆
超導“小時代”(29):高溫超導新通路
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 ? ? ? ? ? ? ? ? ? ? ? ? ? ? ? ? ——《周易·系辭下》? ? ? ? ? ? ? ? ? ? ? 【作者注】《超導小時代》系列文章自2015年9月在《物理》雜志連載,歡迎大家訂閱、圍觀。此文發表于《物理》2018年第3期,詳見http
氫化物發生法
氫化物發生法的概述:碳、氮、氧族元素的氫化物是共價化合物。其中As、Sb、Bi、Sn、Se、Te、Pb、Ge 8種元素的氫化物具有揮發性,通常情況下為氣態,借助載氣流可以方便的將其導入原子光譜分析的原子化器或激發光源中,然后進行定量光譜測量,這個過程也是測定這些元素的zui佳樣品引入方法。用常規的原
吉林大學在高壓下超氫化物的合成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物理學院崔田教授課題組在高壓下超氫化物的合成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成果以“Polyhydride CeH9 with an atomic-likehydrogen clathrate structure”為題,2019年8月1日在線發表于Nature子刊Nat
極端壓力條件下磷烷的新故事
自1911年水銀首次被發現在低溫下會轉變為超導體以來,尋找高溫超導體一直都是物理和材料科學家們的重要研究目標。1968年,Ashcroft通過理論推測,預言極端壓力下的高密度氫很有可能是室溫超導體,為超導研究領域立下了“圣杯”。然而,經過逾半個世紀的努力,實驗室中至今尚未觀測到令人信服的氫金屬化
超導器件簡介
超導器件簡稱 superconductive device ,在電磁頻譜的最低端,可用于極高精度的電流比較儀、極低溫度的測溫技術、地磁與生物磁測量、引力波探測等。在頻譜的中段(射頻至微波),可用于功率和衰減的精密測量、超導穩頻腔、快速瞬態信號波形的精密測量、模擬-數字變換器、邏輯與存儲用集成電
高溫超導材料作高溫超導電纜的介紹
現有電纜的擴容問題一直困擾著城市電力的發展。傳統的城市地下輸電電纜存在著通量小、損耗大、對土壤和地下水有熱污染及油污染、土建費用高等問題,城市電力擴容變得越來越困難。高溫超導電纜具有體積小、造價低、高節能、無污染等優點,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終將替代傳統電纜。 高溫超導電纜的大規模應用
新方法誘導非超導材料產生超導性 可讓超導體性能更強
美國休斯頓大學官網10月30日發布公告稱,該校德克薩斯超導中心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最新研究稱,他們能誘導非超導材料產生超導性,還可增強超導材料的超導性能,拓展其應用范圍。 該中心華裔科學家朱經武和他的團隊利用界面組裝技術,誘導非超導材料鈣鐵砷復合物界面表現出超導性,提供了發現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