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施一公CellRes揭示細菌耐酸機制
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L-谷氨酰胺通過酶促反應釋放氨,使得大腸桿菌獲得了耐酸性。相關論文“L- glutamine provides acid resistance for Escherichia coli through enzymatic release of ammonia”發表在1月22日的《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其研究組主要致力于運用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的手段研究腫瘤發生和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集中于腫瘤抑制因子和細胞凋亡調節蛋白的結構和功能研究、重大疾病相關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胞內生物大分子機器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食物傳播性細菌對于全球健康構成威脅。1982年,大腸桿菌菌株O157:H7就引發了全球大流行。2011年,大腸桿菌菌株O104:H4導致了歐洲疫情爆發,造成18人死亡,......閱讀全文
里程碑:清華大學在分子生物學領域獲突破
據清華新聞網報道,日前,的《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的兩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宣布得到了高分辨率的剪接體三維結構和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從而將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在分子機理的研究上大幅度向前推進。? 這兩篇文章的題目分別為“3.6埃的
清華大學改革創新實現生命科學學科跨越式發展
清華大學積極推動生命科學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改革試點工作,嘗試與國際接軌的機制體制,使生命科學學科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跨越式發展,迅速與世界一流水平接軌,提高了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能力。 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說,改革試點項目圍繞著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開展。中心的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中心舉行國際學術交流會
2015年11月20日,2015年生命中心國際學術交流會在清華大學主樓后廳舉行,15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當前生命科學領域前沿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其他高校的600多位師生參加了本次學術交流會。 圍繞著生命科學各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熱點問題,15位生命科學界著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樣品在液氮環境下進入冷凍電鏡
5月2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生張森森的蛋白樣品9時準時在液氮環境下進入冷凍電鏡。幾天后,埃(10-10)級精度的蛋白質“高清3D彩照”將出爐。研究人員可以“直視”單個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并解出生命運轉機理。? ??這期間,冷凍電鏡中的電子槍將持續發射電子,每次看一個小單元。為了解釋這個“小單元”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主席訪問清華大學
4月9日,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主席、美國科學院院士Bruce Stillman博士訪問清華大學,并做客清華論壇,發表了題為“21世紀的生命科學”的精彩演講。清華大學副校長康克軍在演講前會見了Stillman博士。 Stillman博
2010年國際脂類生物學會議在清華大學召開
2010年國際脂類生物學(代謝與細胞生物學)會議于9月2-3日在清華大學理學院召開。 本次大會的組織者為清華大學生科院副院長李蓬教授,973專家組顧問協和醫科大學基礎研究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主任強伯勤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馮雪蓮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
分子生物學工具酶的妙用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魏迪明課題組(MADlab)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雜志上在線發表題為“酶修飾控制的DNA納米結構變構”(Allostery of DNA nanostructures controlled by enzymatic modification
清華和普林斯頓學者共話生命科學
3月17日,來自清華和普林斯頓大學生命科學領域的“大牛們”聚在鄭裕彤講堂,參加“清華—普林斯頓生命科學研討會”,發表自己的新近研究,開展學術上的“高端對話”。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致開幕詞,對遠道而來的普林斯頓教授團隊表示歡迎,并希望以后類似的交流成為一個系列。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2019年度入選項目公示發布
為推動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充分展示和宣傳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項目評選工作。現將擬入選項目予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期為五個工作日(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7日)。如對入選項目
2009國際生化大會北京地區贊助招商發布會召開
4月8日下午3時,第21屆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聯盟學術大會暨第12屆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家與分子生物學家學術大會(簡稱:2009年國際生化大會)北京地區贊助招商發布會在北京市海淀區板井路69號,北京世紀金源大飯店第九會議室召開。大會主席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王志新院士,中國生物
生命科學簡介
生命科學是系統地闡述與生命特性有關的重大課題的科學。支配著無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學定律同樣也適用于生命世界,無須賦予生活物質一種神秘的活力。對于生命科學的深入了解,無疑也能促進物理、化學等人類其它知識領域的發展。比如生命科學中一個世紀性的難題是“智力從何而來?”我們對單一神經元的活動了如指掌,但對數以
清華施一公CellRes揭示細菌耐酸機制
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L-谷氨酰胺通過酶促反應釋放氨,使得大腸桿菌獲得了耐酸性。相關論文“L- glutamine provides acid resistance for Escherichia coli through enzymatic release
我國啟動“蘭花基因組計劃”
從分子生物學層面解析推進進化論 ????? 7月20日,我國科學家宣布“蘭花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兩岸科學家將聯手對被喻為“植物界大熊貓”的蘭科植物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同時對10種最具代表性的蘭科植物進行基因表達的轉錄組測序和分析。?????? 國家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劉仲鍵教授介
搞科研,“別再說女子不如男”
女科學家是什么樣的? “過去,傳統女性往往受限于男權與家庭,但在21世紀,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樣在生命科學、環境治理、太空探索等各個領域有所作為。”日前,由清華大學主辦的“科學中的女性”懇談會上,美國兩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主任邦妮·L·貝斯勒如此勉勵在場的女大學生。科研領域中,“別再說
清華施一公最新Nature文章
近日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Structure of a presenilin family intramembrane aspartate protease”的論文,報告了一個presenilin/SPP家族膜內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晶體結構,相關成果發布在12月19日
分子生物學實驗的品質選擇——分子生物學實驗用水
?Merck Millipore 是世界*超純水生產品牌,生產產品具有始終如一的高品質,實驗重復性優異。純水是一種生化試劑,為了給廣大實驗者在日常實驗中提供便利,保證無意外發生,Millipore推出了分子生物學瓶裝水。該瓶裝水具有以下特點可以保證您的分子生物學實驗順利進行:????????????
生命科學大會開幕:我國生命科學處在突破的前夜
我相信,這次匯聚,將成為國際生命科學領域一次令人難忘的盛會。1日,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在致辭中這樣說道,生命科學,正引領世界科學發展的新潮流。 這是在中國舉行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生命科學領域學術盛會。10位諾獎得主、4位世界糧食獎得主
北京師范大學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倫理報告”
復雜糖基化修飾介導萊茵衣藻纖毛重要蛋白質復合物組裝的分子機制? 本文圖均為 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 圖據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消息,2024年3月28日,顏寧/閆創業/潘俊敏課題組合作在《細胞》(Cell)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結構引導發現天然纖絨毛中的蛋白質和聚糖組分”(Structu
顏寧,獲國際大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紹,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深圳醫學科學院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發現了多種介導離子和糖跨細胞膜運輸的膜蛋白原子結構,揭示了跨膜轉運的原理。她的卓越研究推進了癲癇和心律失常等多種疾病的相關研究,并指導了疼痛綜合征的治療。作為該領域的權威,顏寧“激勵著全球的女科學家,她還大力
施一公:生命科學,21世紀最活躍的學科
??????? 20世紀80年代初,曾經有人預言:“21世紀將是生物學的世紀”。如今,30多年過去了,這個學科到底發展得怎么樣?生物學的世紀到來了嗎?關于這個問題,專業人士與普通民眾的認識存在較大的分歧。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了解什么是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什么是生命科學?
生物學(Biology)(簡稱生物或生命科學)是探索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其研究對象是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其目的在于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
清華大學發布訃告
今天(11月5日),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發布訃告: 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亞軍同志,于2024年11月3日8時59分,因突發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62歲。 公開資料顯示,張亞軍于1961年12月14日出生于北京市東城區。1979年9月
分子生物學概念的發展與檢驗診斷—分子生物學到生物...
分子生物學概念的發展與檢驗診斷—分子生物學到生物... 經過了免疫學的熱潮,20世紀中葉開始興起了又一門新的學科“分子生物學”。人們懷著滿腔熱忱,期待這一學科能夠對那些機理不清的疾病予以新的認識。眾多科學家經過了半個世紀的努力,終于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整理出一批單基因病等和基因相關的疾病。隨著基因基礎
施一公:-首位中國學者獲瑞典愛明諾夫獎
??????? 瑞典皇家科學院3月31日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頒獎典禮,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領取了2014年愛明諾夫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學者。 去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4年度愛明諾夫獎授予施一公,以表彰他運用X—射線晶體學
中國生命科學最高獎:“談家楨生命科學獎”頒發
與會領導、嘉賓與獲獎科學家合影。 今日上午,由中南大學承辦的第十一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頒獎典禮在湘雅醫院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行,包括多位中國兩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在內的全球生命科學領域權威專家齊聚一堂,共同見證14位杰出科學家榮膺第十一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成就獎、臨床醫學獎、產業化獎、創新獎,并圍繞全
分子生物學的概念
分子生物學是對生物在分子層次上的研究。這是一門生物學和化學之間跨學科的研究,其研究領域涵蓋了遺傳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等學科。分子生物學主要致力于對細胞中不同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包括DNA,RNA和蛋白質生物合成之間的關系以及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調控的。
分子生物學先驅逝世
近日,分子生物學先驅Sydney Brenner去世,享年92歲。Brenner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將秀麗隱桿線蟲轉變為人類疾病研究的模型系統,這帶來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為此,他與生物學家John Sulston及Robert Horvitz分享了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
分子生物學緒論(一)
? 一、分子生物學的基本含義 分子生物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質為目的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及其在遺傳信息和細胞信息傳遞中的作用為研究對象,是當前生命科學中發展最快并正與其它學科廣泛交叉與滲透的重要前沿領域。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為人類認識生命現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也
分子生物學緒論(二)
? (二)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建立和發展階段 這一階段是從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以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作為現代分子生物學誕生的里程碑開創了分子遺傳學基本理論建立和發展的黃金。DNA雙螺旋發現的最深刻意義在于:確立了核酸作為信息分子的結構基礎;提出堿基配對是核酸
分子生物學實驗設備
分子生物學實驗設備 1) 溫度控制系統:冰箱:4 ℃、-20℃、-70 ℃--樣品、 試劑 和材料等的保存 2)?恒溫培養箱:細菌平板的培養 3) 恒溫空氣搖床;菌體的培養 4) 滅菌器:?培養基、 試劑 、耗材等的滅菌 5)?PCR儀:PCR 擴增、保溫實驗等 6) 恒溫水浴及微量加熱器:保證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