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學的概念
分子生物學是對生物在分子層次上的研究。這是一門生物學和化學之間跨學科的研究,其研究領域涵蓋了遺傳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等學科。分子生物學主要致力于對細胞中不同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包括DNA,RNA和蛋白質生物合成之間的關系以及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調控的。......閱讀全文
分子生物學的概念
分子生物學是對生物在分子層次上的研究。這是一門生物學和化學之間跨學科的研究,其研究領域涵蓋了遺傳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等學科。分子生物學主要致力于對細胞中不同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包括DNA,RNA和蛋白質生物合成之間的關系以及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調控的。
分子生物學概念的發展與檢驗診斷—分子生物學到生物...
分子生物學概念的發展與檢驗診斷—分子生物學到生物... 經過了免疫學的熱潮,20世紀中葉開始興起了又一門新的學科“分子生物學”。人們懷著滿腔熱忱,期待這一學科能夠對那些機理不清的疾病予以新的認識。眾多科學家經過了半個世紀的努力,終于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整理出一批單基因病等和基因相關的疾病。隨著基因基礎
分子生物學方法鑒定系統的基本概念
分子生物學方法除了可用于初篩檢測,由于其具有高特異性和敏感性,因此可直接用于微生物的鑒定。由美國杜邦公司的子公司“快立康(Qualicon)”公司研制開發的Ribo?Printer 全自動細菌自動鑒別系統是采用基因“指紋”技術來鑒定和鑒別微生物,如下圖所示。這一工作系統實際上將原來需要人工操作完成的
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的概念
是指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即完成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的過程。也可以從DNA傳遞給DNA,即完成DNA的復制過程。這是所有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則。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復制(如煙草花葉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為模板逆轉錄成DNA的過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對
作物分子生物學的概念及現今發展的必要性
分子生物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從而闡明生命現象本質的科學。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分子生物學是生物學的前沿與生長點,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蛋白質體系、蛋白質-核酸體系 (中心是分子遺傳學)和蛋白質-脂質體系(即生物膜)。在應用方面,生物膜能量轉換原理的闡明,將有助于解決全球性的能源問題
分子生物學實驗的品質選擇——分子生物學實驗用水
?Merck Millipore 是世界*超純水生產品牌,生產產品具有始終如一的高品質,實驗重復性優異。純水是一種生化試劑,為了給廣大實驗者在日常實驗中提供便利,保證無意外發生,Millipore推出了分子生物學瓶裝水。該瓶裝水具有以下特點可以保證您的分子生物學實驗順利進行:????????????
補體的分子生物學
??補體的分子生物學?補體系統由30多種蛋白分子所組成,是迄今所知機體中zui復雜的一個限制性蛋白水解系統(limited proteolysis system),根據各成分功能不同,將它們分為三組。*組為補體系統的固有成分共14個蛋白分子。即C1(含三個亞組分:C1q、Clr和Cls)、C4、C2
制備分子生物學級的糖原
Glycogen??can conveniently substitute for tRNA as a carrier for nucleic acid precipitation. Although Molecular Biology grade glycogen can be purchased
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分類
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有如下幾種 : PCR- 單鏈構象多態性分析(PCR-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analysis,PCR- SSCP) 是近年來在基因突變檢測中運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PCR- SSCP 技術憑借突變可引起單鏈DNA三級構象改變,通過觀察單鏈DN
分子生物學的應用范圍
現代生物學研究的目標是要在分子水平上闡明細胞活動的規律,揭示生命的本質。分子水平的生物學研究已經廣泛的應用于組織學、細胞學、解剖學、胚胎學、遺傳學、生理學和進化論等各個傳統的生物科學領域。
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應用
分子生物學技術:可應用于遺傳性疾病的研究和病原體的檢測及腫瘤的病因學、發病學、診斷和治療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到了基因分子水平。 生物學定義: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物活動規律的科學。 據研究對象分為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古生物學等;依研究內容,分為分類學、解剖學、生理學、細胞學、分子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分類
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有如下幾種[1]: PCR單鏈構象多態性分析 PCR-單鏈構象多態性分析(PCR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analysis,PCR -SSCP) 是近年來在基因突變檢測中運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PCR -SSCP 技術憑借突變可引起單鏈
土壤的分子生物學特性
在我們的實驗室里,最難搞的樣品類型之一就是土壤。在開發提取土壤中微生物DNA、RNA的試劑盒和構思提取方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收集記錄大量各種類型土壤的有機物含量、質地、pH以及采集地。這些因素與土壤微生物含量息息相關,同樣地也影響著提取DNA、RNA的得率。下文,我將介紹一些影響土壤DNA、RNA提
分子生物學工具酶的妙用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魏迪明課題組(MADlab)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雜志上在線發表題為“酶修飾控制的DNA納米結構變構”(Allostery of DNA nanostructures controlled by enzymatic modification
分子生物學的應用意義
實踐應用意義在應用方面,生物膜能量轉換原理的闡明,將有助于解決全球性的能源問題。了解酶的催化原理就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酶的人工模擬,設計出化學工業上廣泛使用的新催化劑,從而給化學工業帶來一場革命。分子生物學在生物工程技術中也起了巨大的作用,1973年重組DNA技術的成功,為基因工程的發展鋪平了道路。8
土壤的分子生物學特性介紹
在我們的實驗室里,zui難搞的樣品類型之一就是土壤。在開發提取土壤中微生物DNA、RNA的試劑盒和構思提取方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收集記錄大量各種類型土壤的有機物含量、質地、pH以及采集地。這些因素與土壤微生物含量息息相關,同樣地也影響著提取DNA、RNA的得率。下文,我將介紹一些影響土壤DNA、RN
分子生物學常用試劑的配制
1.LB(Luria-Bertani)培養液、平板的配制 配制每升LB培養液,應在950ml去離子水中加入: 細菌培養用酵母提取物(bacto-yeastextract) 5g 細菌培養用胰化蛋白胨(bacto-tryptone)10g NaCl 10g 搖動容器直至溶質完全溶解,用5mo
分子生物學常用試劑的配制
1.LB(Luria-Bertani)培養液、平板的配制配制每升LB培養液,應在950ml去離子水中加入:細菌培養用酵母提取物(bacto-yeastextract)5g細菌培養用胰化蛋白胨(bacto-tryptone)10gNaCl10g搖動容器直至溶質完全溶解,用5mol/LNaOH(約0.2
最前沿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自然科學的發展從20世紀以來有過兩次重大變革,第一次是在物理學領域,它不僅全面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所引起的技術革命也已經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第二次變革發生在生物學領域,是由于物理學和化學廣泛而又深刻地滲入生物學的結果。這次變革以50年代中脫氧核糖核酸(DNA)雙螺旋結構的確定和蛋白質晶體結構
走下神壇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研究分子生物學(包括相關)固然好,但是……總有太多的但是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分子生物學研究在我心目中是神圣的,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 尤其是“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展和公布結果那幾年,基因序列和表達的研究真是神奇無比,后面又興起了RNA系列的研究,還有組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的研究更是精妙絕倫
睡眠猝死的分子生物學機制
分子生物學研究已經發現Brugada綜合癥的發生與鈉通道基因突變有關,其發生部位在LQTS3型SCN5A基因位置上,但與長QT間期致尖端扭轉性室速的基因缺陷不同,在R/W+T/W通道沒有觀察到持續的抗失活電流。因此,Brugada綜合癥與LQT誘發的室速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學基礎。另據推測,除SC
常用的分子生物學基本技術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由于核酸分子雜交的高度特異性及檢測方法的靈敏性,它已成為分子生物學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基因克隆的篩選,酶切圖譜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變的檢測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條核酸單鏈在一定的條件下(適宜的溫室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成雙鏈。雜交的
分子生物學緒論(二)
? (二)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建立和發展階段 這一階段是從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以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作為現代分子生物學誕生的里程碑開創了分子遺傳學基本理論建立和發展的黃金。DNA雙螺旋發現的最深刻意義在于:確立了核酸作為信息分子的結構基礎;提出堿基配對是核酸
分子生物學緒論(三)
? 2 基因組研究的發展 目前分子生物學已經從研究單個基因發展到研究生物整個基因組的結構與功能。1977年Sanger測定了ΦX174-DNA全部5375個核苷酸的序列;1978年fiers等測出SV-40DNA全部5224對堿基序列;80年代λ噬菌體DNA合部48502堿基對的序列全部測出;一些
分子生物學緒論(一)
? 一、分子生物學的基本含義 分子生物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質為目的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及其在遺傳信息和細胞信息傳遞中的作用為研究對象,是當前生命科學中發展最快并正與其它學科廣泛交叉與滲透的重要前沿領域。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為人類認識生命現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也
胃動素分子生物學特性
1 分子生物學特性 1.1 MTL分子結構及分布 MTL是由22個氨基酸組成的單鏈多肽,由Brown等于1966年在研究十二指腸pH變化和胃動力間關系過程中發現的,并于1972年將其分離并提純,因能刺激胃小體運動而得名。MTL的化學結構為苯丙-纈-脯-異亮-苯丙-蘇-酪-甘-谷-亮-谷酰-精-
分子生物學實驗設備
分子生物學實驗設備 1) 溫度控制系統:冰箱:4 ℃、-20℃、-70 ℃--樣品、 試劑 和材料等的保存 2)?恒溫培養箱:細菌平板的培養 3) 恒溫空氣搖床;菌體的培養 4) 滅菌器:?培養基、 試劑 、耗材等的滅菌 5)?PCR儀:PCR 擴增、保溫實驗等 6) 恒溫水浴及微量加熱器:保證實驗
分子生物學先驅逝世
近日,分子生物學先驅Sydney Brenner去世,享年92歲。Brenner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將秀麗隱桿線蟲轉變為人類疾病研究的模型系統,這帶來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為此,他與生物學家John Sulston及Robert Horvitz分享了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
內分泌的概念和相關概念
內分泌 (internal secretion)是外分泌的對應詞,是由C·Bermard(1859)所命名,即機體組織所產生的物質不經導管而直接分泌于血液(體液)中的現象。包括4個概念:1)內分泌;2)內分泌系統;3)“內分泌紊亂”的簡稱;4)“內分泌系統疾病”的簡稱。1)內分泌是一生理學名詞;機體
細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
細胞凋亡中染色體DNA的斷裂是個漸進的分階段的過程,染色體DNA首先在內源性的核酸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為50-300kb的大片段。然后大約30 ﹪的染色體DNA在Ca?2+和Mg2+依賴的核酸內切酶作用下,在核小體單位之間被隨機切斷,形成180~200bp核小體DNA多聚體。DNA雙鏈斷裂或只要一條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