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宣布埃博拉疫情結束
2015年4月,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一名男子接受試驗性埃博拉疫苗的注射。圖片來源:Idrissa Soumaré 從2013年12月開始肆虐3個西非國家的埃博拉疫情已經結束。 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干事陳馮富珍日前宣布,埃博拉疫情不再是“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她是在聽取了由WHO召集以討論埃博拉疫情的突發事件委員會給出的建議后作出這一聲明的。“正如專家們在會面期間所指出的,西非的埃博拉應對能力已經很強大。”陳馮富珍表示,“在應對埃博拉上,這3個國家如今已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專家庫。” 已連續132天未有新的埃博拉感染同最初的傳播鏈聯系起來。根據定義,當最后一個病例在兩項血液測試中擁有無法檢測到的埃博拉病毒水平時,便可以說它的傳播已在某個國家結束。不過,目前出現了12例該病毒的“重新引入”。據推測,這是因為男性幸存者在康復很久之后仍通過精液保持著傳染力。最后1個病例于3月17日在幾內亞被發現。同......閱讀全文
抗擊埃博拉疫情取得進展 埃博拉疫情正在緩解
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干事布魯斯·艾爾沃德近日在此間表示,總體來看,在埃博拉疫情重災區——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3個西非國家,埃博拉疫情正在緩解,疫情控制目標有望在未來數周內實現。但埃博拉疫情的地域傳播仍存在不少“現實關切”,需要來自國際社會的持續援助。 此次疫情是1976年首次發現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專家呼吁歐洲組建反埃博拉病毒軍隊
據法新社12月26日報道,一個研究埃博拉病毒的微生物學家稱,如果歐洲不像美國那樣把病毒當成“國家安全問題”來重視,那么歐洲會很容易被病毒攻擊。 倫敦衛生及熱帶醫學學院主任彼特?皮奧特稱(Peter Piot):“我們沒有重視病毒,而我們的不重視導致我們變得很脆弱。”在英國《獨立日報》的
埃博拉病毒致病機理
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徑為80納米,長度為970納米,屬絲狀病毒科。較長的奇形怪狀的病毒粒子相關結構可呈分枝狀或盤繞狀,長達10微米。來自扎伊爾、象牙海岸和蘇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學特性不同。第4個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靈長目動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獻報導有極少數人感染此病
埃博拉診斷試劑現狀
Lieselotte Cnops、Kevin K. Ari ?n 等人經分析發現,埃博拉(Ebola)病毒的商業化測試非常少見,其中一個原因是持續性的投資非常少。 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生了自 1976 年以來最嚴重的埃博拉疫情爆發。這是全球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埃博拉疫情之一,嚴重程度僅次于 2014-
西班牙將用新藥抗埃博拉
西班牙政府宣布,將對一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西班牙公民使用一種依然處于試驗階段的藥物,進行治療。 西班牙衛生部在聲明中說,這種治療埃博拉病毒的藥物“ZMapp”已經被送到天主教神父米格爾·帕哈雷斯正在接受隔離治療的醫院。法新社10日援引聲明的內容報道,根據西班牙法律,“在病人的生命處于危險中
埃博拉疫苗生產面臨瓶頸
隨著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愈演愈烈,隔離感染者和追蹤接觸源等過去采取的遏制措施顯然失效。這就刺激了人們寄希望于生物醫學措施,例如,單克隆抗體和疫苗等,以便拯救生命和放緩傳播。但隨著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要求該國對埃博拉疫情響應的升溫,堅定決心和冷酷現實出現碰撞:該傳染病的蔓延速度超過了藥物和疫苗的生
埃博拉基因測序難為“無米之炊”
隨著埃博拉病毒橫掃西非,科學家缺乏重要基因數據來解答引發眾多擔憂的猜測:這種病毒會變得更具傳染性和更致命嗎?它會發生變化,讓其逃避診斷測試或疫苗嗎?非洲和歐洲實驗室的冰箱里存放著取自埃博拉患者的數千份血液樣本,但它們并未被使用,且少數幾個獲得新基因數據的研究小組并未公開信息。 研究人員
埃博拉疫苗生產面臨瓶頸
隨著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愈演愈烈,隔離感染者和追蹤接觸源等過去采取的遏制措施顯然失效。這就刺激了人們寄希望于生物醫學措施,例如,單克隆抗體和疫苗等,以便拯救生命和放緩傳播。但隨著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要求該國對埃博拉疫情響應的升溫,堅定決心和冷酷現實出現碰撞:該傳染病的蔓延速度超過了藥物和疫苗的生
塞拉利昂再現埃博拉病毒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于1月14日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結束的同時,該組織警告稱,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病毒很可能會卷土重來。而這正是塞拉利昂發生的事情——就在WHO的這一聲明發布后幾個小時,又有一名埃博拉感染者在該國死亡。 塞拉利昂衛生官員向記者介紹說,一名22歲的女性在接近幾內亞邊境的Baomo
埃博拉病毒為何難“破”
西非地區的埃博拉疫情引起全球關注。但其實,人類早在1976年就發現了埃博拉病毒。近40年過去了,科學家為何仍未研發出針對這一致命病毒的特效藥物或疫苗?破解埃博拉到底難在哪里? 首先要從埃博拉病毒說起。這種病毒很難對付,對實驗室中的培育環境要求極高。相關實驗必須在高安全防護措施的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