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于1月14日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結束的同時,該組織警告稱,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病毒很可能會卷土重來。而這正是塞拉利昂發生的事情——就在WHO的這一聲明發布后幾個小時,又有一名埃博拉感染者在該國死亡。 塞拉利昂衛生官員向記者介紹說,一名22歲的女性在接近幾內亞邊境的Baomoi Luma染病后于Magburaka死亡。在其死亡后進行的一項埃博拉病毒測試呈陽性,這也讓人們不免擔心該死者在死亡前曾與其他人發生過接觸。 盡管仍處在90天的強化監督期內,但該病人依然是塞拉利昂自2015年11月7日宣布結束埃博拉疫情以來的首個死亡病例。WHO和當地合作伙伴表示,它們正在調查其來源并試圖確定該婦女的接觸人群。 盡管埃博拉病毒的流行階段似乎已經結束,但孤立的病例預計依然存在。WHO認為,當一個國家已經42天(病毒潛伏期的兩倍)沒有新的病例發生便可以證明人體之間的病毒傳播已經終止,但這種病毒能夠在精液以及某些組織如眼......閱讀全文
對于世界絕大部分人而言,非洲暴發的埃博拉疫情背后的病毒似乎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但Leslie Lobel認為人們將很快知道它的“身世”。 2012年,Lobel和一個研究小組花費6個月時間在烏干達研究埃博拉和相關病毒。在研究過程中,這些病原體在中非引發了至少4次獨立的埃博拉疫情暴發,感染了
埃博拉(Ebola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這種病毒來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屬于絲狀病毒,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扎伊爾即現在的剛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后,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類和靈長類
當烤鵝吱吱作響,圣誕樹亮起彩燈,《細胞》雜志社的氛圍則完全不同。編輯緊張地盯著電腦屏幕,逐字逐句地校對著一個特洛伊戰爭“木馬計”般的“故事”。 這是一篇非常重磅的論文,題為《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結合內吞體受體NPC1的分子機制》。在論文針對的那場“戰爭”中,入侵者正是肆虐了40年的埃博拉病毒,被攻
世界衛生組織(WHO)8月28日發表埃博拉疫情最新通報:在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亞4國已有3069人感染,其中1552人死亡。WHO稱,過去一周是此次疫情暴發以來案例增加最多一周,埃博拉疫情“正在惡化”。 針對可能出現的埃博拉病毒傳入風險,我國已經進入緊急戒備狀態。要防止埃博拉病毒
2014年是埃博拉年,這場埃博拉大流行始于幾內亞南部,靠近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邊境的一個村莊。2013年12月2日,一位兩歲男孩發燒、拉黑便、嘔吐,四天后死亡。男孩死亡一周后,他母親去世,12月29日,他3歲的姐姐去世,1月1日,他的祖母去世。 根據當地的習慣,在葬禮上不少人接觸了死者的體液,結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治療中心的衛生工作者。 7月20日,致命埃博拉病毒可能已登陸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非洲最大城市。疑似感染者為男性,日前從利比里亞來到該市。有記錄以來最大規模的埃博拉病毒暴發正洶洶而來。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發現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尚無有效療法。該病毒通常由血液和其他體液傳播,傳
早在1999年,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埃博拉病毒可以在精液中保存數月,但是研究沒有深入進行。10月14日發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上的兩篇學術論文為埃博拉病毒潛伏性特征提供了更為確切的研究,解釋埃博拉幸存者有可能引發疫情二次爆發的原因。其中一篇
據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感染埃博拉的病例已超過2.1萬,其中8429人死亡。近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將在本月內開始對兩種可能安全、有效的抗埃博拉病毒疫苗進行最終試驗,這預示著這些疫苗有效與否答案即將揭曉。 埃博拉出血熱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傳染性、高致死率的烈性疾病。由于該疾病的潛伏期為
8月19日,醫院保安人員在接收一名埃博拉疑似病例的柏林沙里泰醫學院特殊隔離病區門口警戒。 8月19日晚,德國柏林夏洛蒂醫院宣布,當天下午收治的一名女性患者并未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是感染了瘧疾。這一診斷讓所有相關接觸者松了一口氣,此前被緊急封鎖的地區也恢復了正常。然而這一場“虛驚”卻實實在在地檢驗了德
埃博拉出血熱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導致人和靈長類動物發生急性感染的烈性傳染病。自1976年首次被發現以來,埃博拉出血熱已多次在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暴發流行,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2013年起,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相繼出現在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等西非國家,且以驚人的速度傳播。 截至2014年1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和靈長類動物發病且致死率很高的生物安全四級(Biosafety Level 4)烈性病毒。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自1976年首次被發現至今,埃博拉病毒已經在非洲肆虐了近40年;2014年3月開始,一場以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為中心的扎伊爾型埃博拉病毒疫情迅速在整個西非蔓延開來
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小組28日報告說,他們已完成了在西非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基因組測序工作。初步分析顯示,西非埃博拉疫情是過去10年中從中部非洲傳入,病毒可能先從動物傳染給人,之后在人際間傳播。 來自美國、英國、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亞的研究人員當天在《科學》雜志上報告說,今年5月底到6月中旬,
病毒性出血熱是一組由蟲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發熱、水腫、出血、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為主要臨床特征。 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各地發現了十幾種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熱,病原分屬于4科,即披膜病毒科、布尼亞病毒科、沙粒病毒科和絲狀病毒科。 在這些出血熱病毒中,兩類絲狀病毒(埃博拉病毒和馬爾堡病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石正麗、嚴兵研究組通力合作,聯合開發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埃博拉病毒快速檢測試紙條和埃博拉病毒抗體ELISA檢測試劑盒,并于近期在法國里昂P4(生物安全等級4級)實驗室獲得驗證。 通過和法國里昂P4實驗室合作,武漢病毒所新發傳染病中心研究人員對新
2014年初,一場狂暴的傳染病疫情肆虐西非,令全世界都對“埃博拉”這三個字望而生畏。近日,中國科學家率先發現了埃博拉病毒感染人體的“另類”機制,為抗病毒藥物提供了新的設計依據。該研究結果1月15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Cell》上。 這篇以《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結合內吞體受體NPC1的分
一天前,“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正式出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 一天后,十九大會期的第二天,我國獨立研發的埃博拉疫苗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藥證書和藥品批準文號。這是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團隊與康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和靈長類動物發病且致死率很高的生物安全四級(Biosafety Level 4)烈性病毒。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自1976年首次被發現至今,埃博拉病毒已經在非洲肆虐了近40年;2014年3月開始,一場以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為中心的扎伊爾型埃博拉病毒疫情迅速在整個西非蔓延開來
測序埃博拉病毒株 研究人員已經對來自西非病人的99個埃博拉病毒基因組進行了測序,西非是有記錄以來發生最大規模埃博拉病毒感染暴發的地方。他們的結果對埃博拉病毒(EBOV)在2014年暴發時是如何及何時進入人群的提供了見解,它們可能會指導控制埃博拉病毒的傳播及了解治療標靶的方法。過去的埃博拉病毒
編者按2013年底至2016年初在西非爆發了埃博拉疫情,再次引發了科研人員研究對埃博拉病毒的研究狂潮。近日,來自美國德州大學醫學分部的 Chad E. Mire 和 Thomas W. Geisbert 博士對埃博拉病毒抗體的研究之路做了一個總結,相關論述
10月17日,美國一名女子當天早晨在五角大樓停車場出現嘔吐癥狀。因嘔吐是埃博拉患者的發病癥狀之一,當局出于預防埃博拉病毒的考慮立即關閉大樓入口并封鎖停車場。經詳細調查后,警報得以解除。不過,這起“埃博拉疑云”一度引起轟動。 10月20日,因發燒在浙江寧波一家醫院留院觀察的尼日利亞籍男子解除留觀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上第一次闡明了埃博拉病毒入侵細胞的機制——埃博拉病毒糖蛋白與內吞體膜上的受體NPC1結合后,就像鑰匙打開門鎖,開啟病毒感染過程。如果鎖眼被抗病毒藥物填上后,就會阻止這個過程,從而達到抗病毒效果。“就像鑰匙和鎖的關系,我們設計了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種實驗性藥物混合物能夠成功保護猴子抗擊埃博拉病毒,能讓猴子接受致命感染后全部成活。這篇文章發表在3月9號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 這項研究能對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起到廣泛的保護作用。與疫苗不同,此新藥混合物的目的是治療被埃博拉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7日發表聲明宣布,埃博拉病毒的傳播在塞拉利昂已經終止。繼利比里亞之后,塞拉利昂成為第二個結束疫情的西非埃博拉主要疫情國。 根據世衛組織規定,超過42天(兩個埃博拉病毒隔離期)沒有新增埃博拉病例即可宣告疫情結束。聲明稱,自塞拉利昂最后一名埃博拉確診患者第二次血檢呈陰性后已過去42天,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道,科學家在塞拉利昂邦巴利(Bombali)區發現了一種新的埃博拉病毒,并命名為邦巴利病毒,至少有兩種蝙蝠攜帶這一病毒。這是在人類身上檢測到之前,在動物身上發現的第一種埃博拉病毒。該病毒可能感染人類,但尚不清楚它是否會引起疾病。圖片來源于網絡 目前,人類已發現5種埃博拉病毒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7日報道,科學家在塞拉利昂邦巴利(Bombali)區發現了一種新的埃博拉病毒,并命名為邦巴利病毒,至少有兩種蝙蝠攜帶這一病毒。這是在人類身上檢測到之前,在動物身上發現的第一種埃博拉病毒。該病毒可能感染人類,但尚不清楚它是否會引起疾病。 目前,人類已發現5種埃博拉病毒:扎
v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7日報道,科學家在塞拉利昂邦巴利(Bombali)區發現了一種新的埃博拉病毒,并命名為邦巴利病毒,至少有兩種蝙蝠攜帶這一病毒。這是在人類身上檢測到之前,在動物身上發現的第一種埃博拉病毒。該病毒可能感染人類,但尚不清楚它是否會引起疾病。 目前,人類已發現
摘要: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發表論文,首次證實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為埃及果蝠,馬爾堡病毒為埃博拉病毒的近親,病死率可高達90%。 科學家已在近200種蝙蝠身上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超過500多種。蝙蝠是自然界中最大的病毒庫之一,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和
英國新一期《自然·醫學》雜志刊登研究報告說,新研制的埃博拉疫苗可為恒河猴提供10個月的有效保護。這種疫苗已開始在美國進行人體測試,如證實安全有效,將為控制當前疫情蔓延提供有力武器。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人員和意大利等國同行一起,對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及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聯合研制的這種
國際頂尖刊物《Science》最新一期發表一篇關于埃博拉疫情的來源與傳播的文章,論文名稱為《關于2014年爆發的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和傳播的基因組測序》。該論文有58位共同合作者,其中5位因感染埃博拉病毒而犧牲。 埃博拉病毒是一種致命的人類病原體,所引起的埃博拉病癥的平均致命率為78%。1976年
在利比里亞,社區衛生工作者和志愿者是埃博拉響應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瑞貝卡·羅賓遜在工作中沒帶手套。她說,搬動患者的時候,一個錯誤的步驟就會增加自己感染埃博拉疾病的幾率。相反,在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乘坐摩托車挨家挨戶工作的時候,她會穿上防雨外套和靴子,并拿上一瓶洗手液。 她的目標是,幫助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