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原理凡細胞處于活躍增殖狀態,或者經過各種處理后,細胞就可進入分裂的任何動物組織,均可用于染色體分析。在正常動物體內,骨髓是處于不斷分裂的組織之一。給動物注射一定劑量的秋水仙堿即可使許多處于分裂的細胞停滯于中期,然后采用常規空氣干燥法制備染色體,即可得到大量可分析的染色體標本。本方法簡便、可靠,不需要經體外培養和無菌操作,易于推廣。所以,骨髓細胞是用于動物細胞遺傳學研究很好的材料。實驗用品一、 材料小白鼠器材水平離心機、顯微鏡、刻度離心管(10ml)、注射器(1ml)、載玻片、燒杯(400ml)、量筒(100ml)、試管架、鑷子、剪刀、解剖刀、吸管。二、 試劑1. 2%檸檬酸鈉溶液:稱取2g檸檬酸鈉(檸檬酸三鈉,Tri-sodium citrate, AR)溶解于100ml蒸餾水中。2. 1%檸檬酸鈉溶液。3. 500μm/ml、100mg/ml秋水仙素溶液。4. Giemsa(姬姆薩)原液(pH6.8)Giemsa染粉 1g......閱讀全文
在真核生物中, 染色體的數量和形態具有物種的特異性一直可以作為此物種分類的基本依據之一。染色體作為遺傳物質-DNA的載體, 對生物的遺傳、變異、進化和個體發生, 以及細胞的增殖和生理過程的平衡控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每一個物種的細胞一般都有一定數目、形狀和大小的染色體。將體細胞核中全部染
實驗九 動物骨髓細胞有絲分裂染色體制片 一、實驗目的: 了解動物細胞染色體制片的原理,學習骨髓細胞染色體的制片方法,觀察動物細胞染色體的數目和形態。 二、實驗原理: 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真核細胞染色體的數目和結構是重要的遺傳指標之一。制備染色體標本是細胞遺傳學最基本的技術,優良的染色
實驗概要1、掌握哺乳動物骨髓細胞染色體玻片標本的制備方法。 2、觀察動物染色體的形態特征,統計小白鼠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實驗原理制備染色體標本是細胞遺傳學最基本的技術,優良的染色體制片是進行染色體顯帶、組型分析、原位雜交等的先決條件。 制備動物染色體標本原則上可以從所有發生有絲分
[實驗目的]1. 通過青蛙或小白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的制備,初步掌握低滲法制備動物骨髓細胞染色體的方法。2. 熟悉染色體的形態、種類及青蛙、小白鼠等動物染色體的數目或類別。[實驗原理]骨髓細胞是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細胞,從這些分裂細胞中,可觀察到處于分裂中期的染色體,能對一種動物染色體的形態特征、數目進行
實驗原理染色體顯帶(Banding)技術是一種用染料對染色體進行分化染色的方法。就是將染色體經酸、堿、溫度等處理后,再以染料染色,或單用某些熒光染料就可以染出深淺不同或明暗各異的帶紋的縱向結構。此項技術發明于本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發展至今已是非常成熟。1971年在巴黎召開第四次國際人類遺傳
實驗概要1、了解染色體顯帶技術的基本知識; 2、學習小白鼠骨髓細胞染色體顯帶(C帶)技術。實驗原理染色體顯帶(Banding)技術是一種用染料對染色體進行分化染色的方法。就是將染色體經酸、堿、溫度等處理后,再以染料染色,或單用某些熒光染料就可以染出深淺不同或明暗各異的帶紋的縱向結構。此項技
實驗原理染色體顯帶(Banding)技術是一種用染料對染色體進行分化染色的方法。就是將染色體經酸、堿、溫度等處理后,再以染料染色,或單用某些熒光染料就可以染出深淺不同或明暗各異的帶紋的縱向結構。此項技術發明于本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發展至今已是非常成熟。1971年在巴黎召開第四次國際人類遺傳
2.第3步可省去,改用1ml 注射器直接鉆入骨末端即可,避免剪去骨骺時損失過多骨髓細胞; 3.在分離股骨大轉子一端時,應防止折斷股骨頭; 4.如有需要,細胞懸液可用尼龍網過濾,進一步去除骨碎片及雜質。 四、實驗結果及思考題 1.在低倍及中倍鏡下觀察Giemsa染色之后的染色體制片,尋
實驗概要本實驗介紹了動物染色體標本(cell chromosome)制備的原理及操作步驟。實驗原理凡細胞處于活躍增殖狀態,或者經過各種處理后,細胞就可進入分裂的任何動物組織,均可用于染色體分析。在正常動物體內,骨髓是處于不斷分裂的組織之一。給動物注射一定劑量的秋水仙堿即可使許多處于分裂的細胞停滯于中
實驗概要 通過這一實驗,要求學生了解哺乳動物染色體標本的制作方法,并對動物染色體進行觀察。實驗原理 由于小鼠四肢骨內骨髓細胞中的造血干細胞是生成各種血細胞和原始細胞,具有高度的分裂能力,本實驗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通過這一實驗,要求學生了解哺乳動物染色體標本的制作方法,并對動物染色體進行觀察。 二、實驗原理 由于小鼠四肢骨內骨髓細胞中的造血干細胞是生成各種血細胞和原始細胞,具有高度的分裂能力,本實驗采用這一材料,通過前處理,低滲,固定,制片,染色等步驟制得染色
實驗概要動物細胞染色體標本的制作方法,認識染色體形態實驗原理染色體是細胞遺傳的研究對象,分析認識眼行為對于認識遺傳物質的傳遞、復制、畸變等都有重要的意義。 獲得染色體的方法很多,目前對于哺乳動物比較常用的方法是外周血細胞培養法,就是將外周血接種在適當的培養基中進行培育,人類外周血細胞是終未
一、實驗目的: 1、掌屋植物染色體標本的去壁低滲方法 2、了解中期染色體的形態結構 二、實驗原理: 植物細胞有很堅實的細胞壁,染色體很難像動物染色體那樣平整地貼在載玻片上,可通過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處理去掉細胞壁;用低滲溶液處理
實驗方法原理 外周血是制備動物染色體標本的重要材料之一,但通常情況下哺乳動物的外周血中是沒有分裂相的,其他動物如兩棲類外周血中也只是偶爾能見到分裂相。外周血中的小淋巴細胞幾乎都處于G1期或G0期,在人工離體培養的培養基中加入植物凝集素(photohemagglutinin,PHA)后,小淋巴細胞受刺
實驗方法原理外周血是制備動物染色體標本的重要材料之一,但通常情況下哺乳動物的外周血中是沒有分裂相的,其他動物如兩棲類外周血中也只是偶爾能見到分裂相。外周血中的小淋巴細胞幾乎都處于G1期或G0期,在人工離體培養的培養基中加入植物凝集素(photohemagglutinin,PHA)后,小淋巴細胞受刺激
二、染色體制備各種動物骨髓細胞染色體的制備方法基本都采用低滲法,現以青蛙為例,說明其制備的過程。1. 取健康小鼠一只,按每10g體重由腹腔注入含量為0.02% 的秋水仙素0.3ml(此步在實驗前12~24小時完成,哺乳動物在實驗前2~4小時完成)。2. 將青蛙處死,迅速取出后腿長骨,包括股骨和脛骨,
細胞處于活躍的增值狀態或者通過人工的各種處理后,細胞進入分裂的動物組織科用于染色體的分析。由于在正常的動物骨髓內,細胞是處于不斷分裂的,給其注射一定的秋水仙堿可以讓許多細胞處于分裂的細胞停在細胞分裂中期,然后采用常規空氣干燥法制備染色體,即可得到大量可分析的染色體標本。 &nb
實驗目的掌握動物骨髓染色體標本制備基本過程,了解操作步驟的原理實驗原理小鼠骨髓細胞中的造血干細胞是生成各種血細胞和原始細胞,具有高度的分裂能力,本實驗采用這一材料,通過前處理,低滲,固定,制片,染色等步驟制得染色體標本,可觀察到許多處于分裂中期的染色體,可以進行染色體組型分析。實驗原理制備方法包括以
六十歲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發。 60年前,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大科學院之一,成為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國家隊和先行者。 從“落后”到“領先”,從“模仿”到“原創”,從“空白”到“超越”……60年來,醫學科技創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深深的足跡,為人民健康護航途中的每一次
微量全血培養人淋巴細胞染色體標本制備腫瘤細胞的染色體標本制備人體染色體常規核型的分析實驗方法原理采用微量全血培養人體外周血中淋巴細胞,在淋巴母細胞分裂高峰時加入秋水仙素,破壞細胞紡錘體的形成,使細胞停止在分裂中期。然后收集細胞,低滲處理,使細胞脹大,染色體伸展。接著進行固定并除去中期分裂相中殘存的蛋
微量全血培養 人淋巴細胞染色體標本制備 腫瘤細胞的染色體標本制備 人體染色體常規核型的分析
微量全血培養 人淋巴細胞染色體標本制備 腫瘤細胞的染色體標本制備 人體染色體常規核型的分析
在DNA復制過程中,核苷的類似物5-溴脫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簡稱BrdUrd)或5-碘尿嘧啶核苷(5-Iodo-2′-deoxyuridine簡稱IdUrd)可以代替核苷酸摻入新合成的DNA鏈,并占有胸腺嘧啶(Thymidine,T)的位置。哺乳類細胞在含有適當濃度的
一、分析系統的組成1.自動染色體核形分析系統:karyotyping2.熒光原位雜交圖像分析系統:FISH 3.多色熒光原位雜交系統:mFISH/mBAND4.比較基因組雜交定量分析:CGH5.彗星分析:Comet imager6.自動掃描系統:Metafer二、各系統的原理一)染色體核
實驗概要了解姊妹染色單體(sister chromatid)差別染色技術的原理和制作SCE標本的方法。通過SCE標本的觀察,掌握SCE計數方法。實驗原理在DNA復制過程中,核苷的類似物5-溴脫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簡稱BrdUrd)或5-碘尿嘧啶核苷(5-Iodo-2′
實驗原理核型(karyotype)一詞在20世紀20年代首先由蘇聯學者T. A. Levzky等人提出。核型分析的發展有三項技術起了很重要的促進作用,一是1952年美籍華人細胞學家徐道覺發現的低滲處理技術,使中期細胞的染色體分散良好,便于觀察;二是秋水仙素的應用便于富集中期細胞分裂相;三是植
實驗概要學習和掌握人類染色體核型分析的方法,進一步識別和鑒定人類染色體。實驗原理核型(karyotype)一詞在20世紀20年代首先由蘇聯學者T. A. Levzky等人提出。核型分析的發展有三項技術起了很重要的促進作用,一是1952年美籍華人細胞學家徐道覺發現的低滲處理技術,使中期細胞的染
第七節 實驗動物的處死當實驗中途停止或結束時,實驗者應站在實驗動物的立場上以人道的原則去處置動物,原則上不給實驗動物任何恐怖和痛苦,也就是要施行安樂死。安樂死是指實驗動物在沒有痛苦感覺的情況下死去。實驗動物安樂死方法的選擇取決于動物的種類與研究的課題。一、蛙 類常用金屬探針插入枕骨大孔,破壞腦脊髓的
第一節 概念及意義 一、概念 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 是指各種醫學科學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類疾病模擬表現的動物。
實驗方法原理 以反復接種傳代于裸鼠皮下的SGC-7901 人胃癌細胞株建立的移植瘤組織塊為材料,將其用生物吻合OB膠原位粘貼于裸鼠胃壁,并與傳統"胃囊法"、”皮下移植法“比較觀察移植腫瘤的生長情況、移植成功率和自發轉移的發生率。實驗材料 BALB c 無胸腺裸鼠傳代于裸鼠皮下的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