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動脈閉塞癥的食療原則介紹
(1)大蒜粥:粳米100克,紫皮大蒜30克。蒜去皮后,置沸水中煮1分鐘后撈出,將粳米入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入蒜,同煮為粥。每日晚間食用。本方具有溫陽活血化瘀之效,用于陽虛寒凝、瘀血阻絡者,瘀熱阻滯者慎用。 (2)楂梨膏:肥山楂、甜梨各10千克。均去核,共搗取汁,入鍋煎熬,加煉蜜120克收膏。任意服之。本方用于各證型之閉塞性動脈硬化。 (3)赤小豆粥:赤小豆適量,浸泡半日后,同粳米100克,煮粥。每日1次。 (4)蘿卜粥:新鮮蘿卜250克,粳米100克。將蘿卜切碎,同粳米同煮成粥。每日1次。......閱讀全文
慢性動脈閉塞癥的食療原則介紹
(1)大蒜粥:粳米100克,紫皮大蒜30克。蒜去皮后,置沸水中煮1分鐘后撈出,將粳米入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入蒜,同煮為粥。每日晚間食用。本方具有溫陽活血化瘀之效,用于陽虛寒凝、瘀血阻絡者,瘀熱阻滯者慎用。 (2)楂梨膏:肥山楂、甜梨各10千克。均去核,共搗取汁,入鍋煎熬,加煉蜜120克收膏。任意
慢性動脈閉塞癥的動脈造影介紹
①下肢動脈病變,胭、股動脈以上病變占60%以上。 ②動脈多為節段性閉塞,閉塞段之間的動脈和近心端動脈多呈迂曲、狹窄,因粥樣斑塊沉積,動脈呈蟲蝕樣缺損。 ③由于廣泛肢體動脈硬化,側支血管很少,而腸系膜下動脈,骶中動脈,髂內動脈和股深動脈等主要分支動脈,就成為側支血管,可發生迂曲、狹窄、閉塞。
關于慢性動脈閉塞癥的治療介紹
一、非手術療法 包括控制飲食,適當鍛煉,忌煙,保暖;應用降血脂藥物、血管擴張劑及中醫藥;肢體負壓治療等。以上治療也可用于手術前后。 二、手術療法 根據病變部位、程度、范圍及側支循環情況,可選用以下手術方法: 1、動脈旁路手術 應用人工血管或自體靜脈,在閉塞動脈的近、遠端,作橋式端側吻合
關于慢性動脈閉塞癥的化驗檢查介紹
1、常規檢查心電圖及超聲心動檢查可了解心功能情況,證實有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導致心肌缺血;眼底檢查可以直接觀察有無眼底動脈硬化, 并確定硬化程度和進展速度, 進而明確頭部缺血的程度, 還可以作為評價治療效果的指標; X 線平片可以發現有動脈鈣化陰影,在腹主動脈或下肢動脈顯示有不規則鈣化斑點分布,
關于慢性動脈閉塞癥的保健護理介紹
1、生活調理 穿寬松鞋襪,經常更換,避免摩擦和受壓。注意手、足保暖,避免足部損傷,避免用冷水、溫度過高的水洗腳。 2、飲食調理 飲食以清淡為主,可吃易消化的營養品,忌食辛辣及膽固醇高的食物。 3、精神調理 該類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病程長,多呈進行性加重,故患者對該病感到十分恐懼,害怕肢體壞疽或
關于慢性動脈閉塞癥的鑒別診斷介紹
1、間歇性跛行須與非血管性下肢疼痛造成的跛行(如神經源性跛行) 區分開來。 2、對于突發下肢發涼、麻木、靜息痛等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跛行病史是動脈血栓形成和動脈栓塞鑒別的主要依據。 3、年齡和發病部位是本病與大動脈炎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鑒別要點, 大動脈炎好發于年輕女性, 主要侵犯主動脈及其主
關于慢性動脈閉塞癥的簡介
所屬部位:全身疾病癥狀:麻木、怕冷(或灼熱)、間歇跛行、淤血。 就診科室:外科 可選藥物:德納(貝前列素鈉片)培達片(西洛他唑片)
慢性動脈閉塞癥的行走試驗
行走試驗 令患者在規定的時間內作一定速度的原地踏步,直到出現跛行時為止。根據肌肉酸痛、疲勞及緊固感所出現的部位和時間,可初步判斷病灶的部位和嚴重程度。
簡述慢性動脈閉塞癥的并發癥
1、缺血性神經炎 嚴重血管閉塞者,可因滋養末梢神經的血管病變導致缺血性神經炎。患者常有足部夜間疼痛,稱休息性疼痛。將下肢下垂時,疼痛可減輕。患肢皮膚尤其趾部皮溫低、感覺異常、刺痛或針刺感、蒼白、發紺,皮膚萎縮,干燥發亮,足和趾背等處毛發脫落,甲生長受阻,甲板增厚,足跟和趾部萎縮,骨質疏松等。
關于慢性動脈閉塞癥的診斷依據介紹
1、男性多見,發病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上。 2、有慢性肢體動脈缺血性表現:麻木、怕冷(或灼熱)、間歇跛行、淤血、營養障礙改變,甚至發生潰瘍或壞疽,常四肢發病,以下肢為重,有20%~25%發生急性動脈栓塞或動脈血栓形成。 3、患肢近心端有收縮期血管雜音。 4、各種檢查證明,有肢體動脈狹窄閉塞性
關于慢性動脈閉塞癥的病因病理分析介紹
1、類代謝紊亂:應用高膽固醇和動物脂肪飲食給家兔等動物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結果與人類相似,提出了脂類代謝與本病有關的看法,高脂血癥如何侵犯血管壁?經血管緊張素和其他血管收縮劑實驗表明:可能是通過血管收縮劑增加細胞收縮和細胞松解,使細胞裂隙加大,有利脂類進入。在人類高脂血癥者有多少人發生了動脈粥樣
簡述慢性動脈閉塞癥的預防措施
1、患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嚴密監視病情,切勿掉以輕心。肥胖患者應減輕體重。 2、走路步伐不宜過快,以免引起缺血癥狀發作。適當運動可增加側支循環。但不能搬動重物。 3、患肢注意保溫,腳部保持干燥清潔,剪子趾甲,穿合適的鞋襪,避免損傷。 4、戒煙、禁食高脂黏膩不易消化
關于慢性動脈閉塞癥的飲食注意事項
1、飲食以素食為主,多吃新鮮蔬菜、豆制品、植物油及水果。 2、適當進行身體活動,走路不宜過快。 3、腳部應經常保持干燥、清潔,避免創傷,防止感染,穿合適的鞋、襪。 4、絕對需要戒煙,吸煙能明顯加重病情。 5、控制高血壓,注意檢查血糖,以及時發現、治療糖尿病。 6、根據醫師的指導服用降血
關于慢性動脈閉塞癥的患肢抬高及下垂試驗介紹
肢體抬高到水平以上1~2 分鐘,正常人足底保持粉紅色;該病患者則足底變蒼白。坐起,使肢體下垂,正常人足背靜脈充盈時間< 20 秒、發紅時間< 10 秒。如肢體發紅在15 秒內不恢復者,為中度缺血;30 秒內不恢復者,為明顯缺血;60 秒內不恢復者,為重度缺血。操作應在暖室中進行,以消除交感神經的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介紹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PAD)是由于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引起下肢動脈狹窄、閉塞,進而導致肢體慢性缺血。隨著社會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齡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病率逐年提高。
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方法介紹
1.一般治療 動脈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應整體看待和治療,包括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嚴格戒煙等,并積極診治可能伴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在醫生指導下加強鍛煉,促進側支循環形成;并注意足部護理,避免皮膚破損、燙傷等。針對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的藥物治療,主要用于早、中期患者,或作為手術及介入治療的輔助。
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檢查方式介紹
1.一般檢查 因患者多為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種伴隨疾病及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需全面檢查,包括血壓、血糖、血脂測定,及心、腦血管評估等。 2.特殊檢查 (1)節段性動脈收縮壓測定 測量下肢動脈不同平面的壓力水平并雙側對比,如動脈存在明顯狹窄,則其遠端壓力明顯降低,可初步確定動脈有無病變及其部
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病因
對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病原因還不明了,可能是綜合因素導致發病。 1、類代謝紊亂:應用高膽固醇和動物脂肪飲食給家兔等動物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結果與人類相似,提出了脂類代謝與本病有關的看法,高脂血癥如何侵犯血管壁,經血管緊張素和其他血管收縮劑實驗表明:可能是通過血管收縮劑增加細胞收縮和細胞松解,使細
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檢查
1、常規檢查:心電圖及超聲心動檢查可了解心功能情況,證實有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導致心肌缺血,眼底檢查可以直接觀察有無眼底動脈硬化,并確定硬化程度和進展速度,進而明確頭部缺血的程度,還可以作為評價治療效果的指標。X線平片可以發現有動脈鈣化陰影,在腹主動脈或下肢動脈顯示有不規則鈣化斑點分布,在診斷上
動脈硬化閉塞癥的鑒別
動脈硬化閉塞癥--鑒別動脈硬化閉塞癥是指動脈粥樣物質的不斷擴大和繼發性血栓形成,引起動脈管腔狹窄、閉塞,使肢體出現慢性或急性缺血的癥狀,甚至出現肢端壞死的表現,有些類似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但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有很大不同,具體講: 1、動脈硬化閉塞癥好發于45歲以上的中老年,血栓閉塞性脈
動脈硬化閉塞癥的鑒別
動脈硬化閉塞癥--鑒別動脈硬化閉塞癥是指動脈粥樣物質的不斷擴大和繼發性血栓形成,引起動脈管腔狹窄、閉塞,使肢體出現慢性或急性缺血的癥狀,甚至出現肢端壞死的表現,有些類似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但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有很大不同,具體講: 1、動脈硬化閉塞癥好發于45歲以上的中老年,血栓閉塞性脈
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簡介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ASO)是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在肢體局部表現,是全身性動脈內膜及其中層呈退行性、增生性改變,使血管壁變硬、縮小、失去彈性,從而繼發血栓形成,致使遠端血流量進行性減少或中斷。以45歲以上男性多見,男女之比8:1,四肢動脈均可發病,但以下肢多見,常侵犯股淺動脈,其次是腹主動脈下1/3
治療肢體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相關介紹
本病以脾腎不足,內生痰濕為本;痰濕與外感化熱之邪為標。中醫治則應以“祛邪為先”,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或者標本兼治,長期補腎治痰可以延年益壽。以中醫藥分期論治,急性期可迅速控制感染、改善急性缺血癥狀,緩解期可以促進小血管增生,加快側枝循環的建立,以代償狹窄或閉塞的動脈血液供應。 1、急性期 內
怎樣預防動脈硬化閉塞癥?
該病的預防主要在于嚴格控制動脈粥樣的硬化的危險因素,如嚴格監測、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嚴格戒煙,可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降低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的發生率,并預防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 1.對存在上述一個或數個危險因素的患者應加強監測,及時發現和診治可能存在的動脈狹窄、閉塞性病變。 2.對
治療閉塞性動脈硬化癥的介紹
1.一般治療 低膽固醇、低動物性脂肪飲食,控制脂肪代謝紊亂疾病戒煙,適當運動控制高血壓,避免應用縮血管藥物等。 2.根據病情選用降血脂、降血壓和血管擴張藥物。 3.手術治療 這種患者是否需要手術治療需按其病情發展缺血程度年齡及是否并發其他重要臟器損害等進行全面分析后才能確定。若間歇性跛行進行
手術療法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的介紹
目的是增加肢體血供和重建動脈血流通道,改善缺血引起的后果。 (1)腰交感神經切除術:適用于腘動脈遠側動脈狹窄或閉塞,處于第一、二期的病人。先施行腰交感神經阻滯試驗、如阻滯后皮肢溫度升高超過l-2℃者,提示痙攣因素超過閉塞因素,可考慮施行交感神經節切除術—切除范圍應包括同側2、3、4腰交感神
關于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的基本介紹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是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在肢體局部表現是全身性動脈內膜及其中層呈退行性、增生性改變,使血管壁變硬縮小、失去彈性,從而繼發血栓形成致使遠端血流量進行性減少或中斷。可發生于全身各主要動脈,多見于腹主動脈下端和下肢的大中動脈。發生在腎動脈以下的腹主動脈與兩髂總動脈者稱為Leriche綜合征
關于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的診斷介紹
(1)大多數病人為青壯年男性,多數有吸煙嗜好; (2)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癥狀; (3)有游走性淺靜脈炎病史; (4)患肢足背動脈或脛后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5)除吸煙外,一般無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易致動脈硬化的因素。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的鑒別診斷介紹
在本病診斷時,還須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以便和幾個疾病鑒別開來: ①間歇性跛行須與非血管性下肢疼痛造成的跛行(如神經源性跛行)區分開來。 ②對于突發下肢發涼、麻木、靜息痛等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跛行病史是動脈血栓形成和動脈栓塞鑒別的主要依據。 ③年齡和發病部位是本病與大動脈炎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關于腦底動脈環閉塞癥的疾病分布介紹
本病在歐美少見,亞洲多發,尤以日本為多,我國次之,韓國、東南亞等地也有報告。在日本每年大約有150~450例新發煙霧病患者,累計煙霧病患者在6000例以上。日本患者發病年齡的高峰在4歲左右的兒童期和30~40歲時的中年期,兒童較為多見,兒童與成人之比為1∶0.4[1,3]。Chiu等報道美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