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唯高考分數論”,試用“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招生選拔方式,不可能是直視無礙的坦途。何以保證招考公平,是沉甸甸的現實命題。 11月8日,北大公開了一封北大11位教授聯名寫給校長周其鳳的公開信,建議進一步加大北京大學本科招生改革力度,打破“唯高考分數論”的羈絆與束縛,嘗試采用“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招生選拔方式。周其鳳表示,他本人完全同意這個建議,但是考慮到招生改革事關重大,怕考慮不周,因此向全體校友和師生征集意見。11月9日,北大招辦回應稱,要穩步、審慎推進改革。 在公開信中,教授們直言不諱,稱北大目前實行的始終還是一種“唯高考分數論”的招生體制,這在一定程度上演變成了被動的根據分數劃線后的“拉生”“求生”活動,并由此埋下種種影響未來中學甚至大學素質教育的隱患。如此指陳,一針見血,彰顯了學者應有的現實關懷與學術風骨。“唯高考分數論”大行其道,其所累積的教育沉疴,罄竹難書。正因為如此,打破“......閱讀全文
就在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引起社會熱議之際,北京大學官方網站于11月8日刊出《北大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周其鳳校長的一封信》。在這封信里,11位北大教授建議,北京大學應當進一步加大招生改革力度,嘗試采用“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招生選拔方式。北大校長周其鳳表示,“本人完
自主招生的目的之一是打破統考中的“唯分數論”,避免把一些高考不達標但確有專特長的偏才、怪才排除在大學的校門之外。 高校自主招生早已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門話題。教育部以及社會輿論為什么主張部分高校可以自主招生,其目的是打破統考中的“唯分數論”,避免把一些高考不達標但確有專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斷滑落。由于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農村教育已成為教育公平的短板。專家認為,加大重點高校招收農村生源的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育公平,但并不能徹底解決短板效應 又是一年高考時。 據初步統計,今年參加高考的考生達970萬人,
近日,發生在高校里的兩件事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一個是北京大學2017~2018春季學期《考古學通論》課程期末考試,學生成績整體偏低,部分學生以題量大、不少考試內容課上并未講授、認真學習的學生未能得到應有的分數等為由,向授課老師要分;另一個是浙江某高職院校學生因創業成績好,在掛科7門的情況下仍然順
11月17日,記者從北京大學招生部門獲悉,北大擬聯合復旦、港大、人大、南開和廈大等國內八所名校,由北大統一命題,推出“自主招生八校聯考”,目前具體辦法尚在商討當中。不過,復旦大學昨晚表示,暫不對此事做回應,并稱在上海高中頗有影響力的自主招生“千分考”不會輕易取消。 業內專家分析,如果此次聯
2014年應該是深圳高等教育里重要一年。這一年,深圳大學在廣東省內一本招生文理科投檔線均排名第四,揚眉吐氣一把;南科大的教育改革在朱清時卸任后也將得到一個階段性的評價;引進合作辦學的港中大(深圳)正式招收本科生;更多面向小眾領域、引進名校合作的特色學院遍地開花。 實際上,作為中國經濟改革奇跡
還有十多天,2017年高考就將到來。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也被稱為“新高考元年”。新高考將在浙江、上海兩地展開,高考綜合改革試點進入關鍵時刻。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命題、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斷調整、優化,這一次,是黨中央、國務院下定決心自上而下、展開全新頂層設計的大變動,被認為是恢復高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2018年的中國高等教育,您會選擇什么? 這并不是一個很好回答的問題,因為這一年中,高教界發生了太多形形色色的悲喜劇。這其中,有對高考恢復40周年的感慨,也有對學術造假行為的憤怒;有西湖大學成立時的希望,也有高校教師自殺事件背后的憂心忡忡…… 這是失望與希望交織、欣喜與憤
“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日前,由全國5.2萬名教育工作者在主會場和分會場共同參加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讓高教大計、本科為本成為了與會者的一個共識。應該說,近些年來,本科教育在高校中的受重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但一直以來,人們都喜歡把中國本科教育與外國本科教育作比較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12月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部署,教育部已經完成制定考試招生總體方案,即將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之后,修改完善,印發實施。針對《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
朱清時很可能成為2010年度中國最“給力”的大學校長——他被媒體和網民譽為中國高校改革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 作為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校長,朱清時在2010年12月高調宣布:南科大不再繼續等待中國教育部下發“招生許可證”,立即開始“自主招生,自發文憑”。敢為先的南科大是否會成為
自今年上半年《2011年高招調查報告》發布以來,有關高校生源危機的討論便持續不斷。不少專業人士認為,生源危機既讓一些學校面臨重組甚至破產的壓力,又是推進高考改革、促進高考公平的良機。 針對生源危機,學校、教育行政系統是否作好了相應的準備?這一危機對高校尤其是高職高專、民辦高校在高等教育管理制度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日前發布和解讀了《山東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試點方案》,這標志著山東省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全面啟動。 山東的高考改革方案是在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試點基礎上,進行優化、調整而制定的。改革方案更貼近學校辦學實際,解決了上海、浙江改革試點中“試出”的部分問題。但要評論改革方案可
馬陸亭 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研究員 儲朝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楊德廣 上海師范大學原校長 周光禮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操太圣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 程 瑩 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 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成就紀實 王曉東(右三)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有望用于治療各種程序性壞死相關疾病 邵峰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對敗血癥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大樓外景 錢學森、錢三強、竺可楨、李四光、周培源……這些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科學家。新中國成立以來,以這些科
消磨了孩子們終生追求科學的興趣,是當下教育的一大弊病 章啟群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著有《哲人與詩——西方當代一些美學問題的哲學根源》、《伽達默爾傳》、《論魏晉自然觀——中國藝術自覺的哲學考察》等著作,并在各類學術刊物中發表論文30余篇。 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升學率仍然是衡量中小學教育的
又到一年高考季。 按照《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上海、浙江已率先啟動新高考綜合改革。目前,上海、浙江已經在試點基礎上完善了考試招生改革的方案。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個省市啟動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從今年起,還將有多個省份開啟改革進程。 2018年高考到來之際,我
又到一年高考季。 按照《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上海、浙江已率先啟動新高考綜合改革。目前,上海、浙江已經在試點基礎上完善了考試招生改革的方案。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個省市啟動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從今年起,還將有多個省份開啟改革進程。 2018年高考到來之際,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教育能否改變更多寒門學子的命運,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迫切需要強化科教融合發展,全社會的創新基因能否被激活,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歷史性跨越?如何從根本上破解教育難疾、頑疾,增進民生福祉?新時代賦予中國教育前所未有的重任。唯改革者進,唯創
多年來社會都在迫切呼喚高考改革。的確,高考已經是整個基礎教育的“指揮棒”,所謂應試教育,跟高考的“指揮”直接相關,人們渴望高考改革,是合理的,必然的。課程改革推行12年,進展艱難,“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大家都贊成,卻又難于實施。教師的無奈,也因為要面對高考這個巨大的現實。課改之前,很多學者猛烈攻
最近,南方科技大學作為我國高校改革的試驗田廣受社會關注。南科大校長朱清時表示,南科大的一小步將成為中國高校改革的一大步。對中國教育來說,一個最大的癥結就是大學的自主權不足,大學兩個最核心的自主權,就是招生自主權和授學位自主權。央視《新聞1+1》2010年12月20日播出節目《南科大:不
國內目前缺少也最為關鍵的是行之有效的淘汰機制。專家建議,中期考核要加大難度,引入固定比例的淘汰機制。 直博轉碩在制度設計上不能想當然地考慮,必須結合社會文化心理。最重要的是保障學生轉碩之后的權利、前途發展。 圖片來源:www.quanjing.com 在中國躍升為第二博士培養大
一個邁向現代化強國的民族,需要什么樣的教育來振興?一項開辟新時代篇章的事業,召喚什么樣的人才來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深刻思考,走訪學校、深入校園,細致聆聽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期盼,深刻闡釋對教育改革發展的見解。一次次寄語激揚青春夢想,一聲聲問候溫暖教育希望。從
1月21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學召開干部大會,宣布廣東省委關于新一任校長的任命決定。經深圳市委研究、廣東省委批準,北京大學副校長陳十一擔任該校校長。面對南科大這片“教改試驗田”,陳十一能否“復制”當年領導重建后的北大工學院的成功經歷,值得期待。(《新京報》1月22日) 南科大第二任校長陳十一的名
在我國近3000所高校中,中央部委直屬高校僅有百余所,其中教育部直屬管理的占了大部分。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實力較強、學科特色鮮明。 當然,在為數眾多的地方所屬高校中,也有一些表現極為亮眼的高校,它們的實力甚至遠超很多部屬高校。這當中,深圳大學絕對值得一提。 起源:改革基因與“深圳速度”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不能不回望高考。 高考制度的恢復,讓“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曙光普照中國大地; 高考人才選拔機制,為改革開放注入生機勃勃的人才資源,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巨變的關鍵動力之一; 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逐步推開,牽引教育綜合改革“發動機”持續運轉,寫就一份份浸潤著改革精
■王長樂 高考作為高校招生的一種教育性活動,可以說由來已久。但高考演變成讓全社會矚目、需要政府動用教育(行政管理)、公安、交通、城管、衛生、建設等許多部門來保障的一種社會性活動,則是近些年來的事。而高考其所以由一個本來只是教育界內部的、單純為高校招生服務的活動,變成了一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不能不回望高考。 高考制度的恢復,讓“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曙光普照中國大地; 高考人才選拔機制,為改革開放注入生機勃勃的人才資源,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巨變的關鍵動力之一; 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逐步推開,牽引教育綜合改革“發動機”持續運轉,寫就一份份浸潤著改革精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以及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增加,國內高校進入迅猛發展的快車道。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除了辦學歷史悠久而且實力雄厚的雙一流高校(985/211高校)外,各地不斷涌現的新建大學也在蓬勃發展。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5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達403所,接近普通本
據媒體報道,教育部日前向廣東省政府發出通知,正式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部要求南科大遵守基本教育制度,學校由廣東省領導和管理,經費由廣東統籌安排解決。南科大的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暫定為8000人。 南科大獲批正式建立,令關注南科大的社會公眾,喜憂參半。喜的是南科大終于獲得合法辦學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