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Kaposi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能夠欺騙受其感染的細胞完成病毒遺傳物質復制。KSHV的這種復制手段能使其不被人體免疫系統察覺。過去,人們認為KSHV需要病毒蛋白質啟動復制,新的研究結果顯示病毒能夠獨立地從宿主細胞中獲取蛋白質實現自我復制。 病毒通常由具有蛋白質外殼的遺傳物質組成,它通過穿透細胞膜并向細胞釋放大量的病毒遺傳物質而感染細胞。由于細胞為無性體,因此它們依賴復制蛋白質或宿主細胞的“機體”來復制自己的DNA物質。 此前研究人員通過對受KSHV感染的人體細胞研究,確定了表示病毒遺傳物質開始復制的一個基因,它是病毒蛋白質———潛伏相關核抗原(LANA)的編碼基因,LANA同病毒DNA相束縛。為了解KSHV的復制是否完全依賴于LANA,研究人員采用了沒有LANA的宿主細胞。結果發現,KSHV的DNA能夠套用細胞復制機制自......閱讀全文
病毒性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深刻認識和理解病毒感染過程及致病機制是病毒性疾病防治的重要基礎。研究病毒感染過程通常基于熒光標記技術,但是常用的熒光蛋白及傳統熒光染料往往容易發生光漂白,難以長時間動態跟蹤整個感染過程。 在“納米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的支持下,圍繞“量子點標記技術研究病毒侵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 IV通
5月22日,科技部官網發布了《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等6個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的通知》,其中,“干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納米科技”重點專項 與生物醫學領域相關。 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等6個重點專項
一、2019-nCoV的簡要回顧 目前的研究表明,新型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因此,新型肺炎藥物的研制離不開對2019-nCoV的認識。 2020年2月3日,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張永振教授團隊和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教授團隊分別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艾滋病(AIDS)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免疫缺陷性疾病。HIV感染的診斷是艾滋病預防控制 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敏感實用的檢測方法對于監測、診斷或血液篩查,控制艾滋病的流行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本文就HIV的檢測技術現狀及進展做一綜述。1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2月3日,《中國科學報》獲悉,為共同抗擊疫情,“上海光源”特別開通“新型冠狀病毒研究專項課題”綠色通道,并于2月2日提前開機,助力科學家深入了解新冠病毒微觀結構、打開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的“黑匣子”。 記者2月2日在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官網“用戶開放—運行實時狀態”一欄也看到,BL17U1、BL19U
過去100年發生的多起事件讓世人密切關注未來發生傳染病大流行的風險。2018年是1918年流感流行的100周年,估計有數千萬人死于100年前那次流感。現在擁有比一個世紀前更好的干預措施,季節性流感疫苗,但不一定完全有效預防。每年需要接種或選擇接種的人所占比例較小。世界上還有抗生素可以幫助治療細菌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實驗步驟 一、桿狀病毒表達載體 最簡單的經典桿狀病毒表達載體是一個重組的桿狀病毒,其基因組含有一段外源核酸序列,通常為編碼目標蛋白質的dDNA,在多角體蛋白啟動子控制下進行轉錄。這個嵌合的基因由多角體蛋白啟動子和外源蛋白編碼序列組成
第七節 實驗動物的處死當實驗中途停止或結束時,實驗者應站在實驗動物的立場上以人道的原則去處置動物,原則上不給實驗動物任何恐怖和痛苦,也就是要施行安樂死。安樂死是指實驗動物在沒有痛苦感覺的情況下死去。實驗動物安樂死方法的選擇取決于動物的種類與研究的課題。一、蛙 類常用金屬探針插入枕骨大孔,破壞腦脊髓的
來自英國牛津大學weatherall分子醫學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Sensing of viral and endogenous RNA by ZBP1/DAI induces necroptosis”的文章,通過小鼠敲入模型,探索了Z-RNA神秘的功能之謎,指出ZBP1是一種RNA傳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單個基因的復制就能對抗宿主抗病毒防御,這聽起來好像不太真實,但是痘病毒(poxviruses)在病毒演化過程中,通過一個基因的快速多拷貝擴增,就能適應并對抗宿主的抗病毒防御,這被稱為“基因組手風琴”(Genomic Accordions),利用這個機制,痘病毒實現了突變率雖然低,但能快速進化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一、概述 前面已經介紹了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主要是氫鍵)的形成即出現穩定的雙鏈區,這是核酸分子雜交的基礎。雜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兩條單鏈的堿基順序完全互補,所以不同來源的核酸單鏈只要彼此之間有一定程度的互補順序(即某種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雜交雙鏈。分子雜交
一、雜交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主要是氫鍵)的形成即出現穩定的雙鏈區,這是核酸分子雜交的基礎。雜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兩條單鏈的堿基順序完全互補,所以不同來源的核酸單鏈只要彼此之間有一定程度的互補順序(即某種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雜交雙鏈。分子雜交可在DNA與DNA、RNA與RNA或RNA與DNA的
一、概述 前面已經介紹了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主要是氫鍵)的形成即出現穩定的雙鏈區,這是核酸分子雜交的基礎。雜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兩條單鏈的堿基順序完全互補,所以不同來源的核酸單鏈只要彼此之間有一定程度的互補順序(即某種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雜交雙鏈。分子雜交
CRISPR作為基因編輯領域的明星技術儼然已經成了眾多突破研究的“得力助手”。從技術改良、疾病治療到作物改良,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離不開這項才進入科研領域短短幾年的技術。張鋒、胚胎編輯、George Church等熱詞讓CRISPR在2015年“屢次刷屏”。 筆者從去年開始關注CRISPR技術,
一種siRNA分子(紫色和綠色部分)可能治療遺傳性肝臟疾病 RNA干擾(RNAi),基因沉默技術的一種,顯示了疾病治療的巨大潛力,但從來沒有人能確切證實它對疾病治療所能發揮的作用。但是現在RNAi已經逐漸獲得了研究人員的一致好評。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該方法能夠顯著并安全地削弱導致一種罕見的肝臟疾
本文中小編為大家盤點了2019年8月Nature子刊的亮點研究,分享給大家一起學習進步,希望讀者朋友們喜歡。 【1】Nat Commun:重復精液暴露促進宿主對HIV感染產生抵抗力,只是誰敢嘗試呢? DOI:10.1038/s41467-019-11814-5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精液僅能作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HIV研究領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不斷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2018年即將過去了,在這一年里,科學家們在艾滋病研究領域又有哪些亮點重磅級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就篩選出本年度艾滋病研究領域重磅級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 【1】Nature:HIV研究重大進展!揭
2016年12月1日迎來了全球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依舊為:行動起來,向‘零’邁進(英文主題為Getting to Zero)。 艾滋病自1981年被發現至今30余年,肆虐全球,奪去了3500多萬人的生命,發展成為一個嚴重的全球范圍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艾滋病到底是一種什
2016年12月1日迎來了全球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依舊為:行動起來,向‘零’邁進(英文主題為Getting to Zero)。 艾滋病自1981年被發現至今30余年,肆虐全球,奪去了3500多萬人的生命,發展成為一個嚴重的全球范圍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艾滋病到底是一種什么樣
疫苗是防控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已經成功分離了新型冠狀病毒毒株,并開始了疫苗的研發。雖然還在科研攻關的階段,但大家都認為疫苗是“全村的希望”。那么,疫苗是怎么研發的? 疫苗是什么 傳染病具體指的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所以傳染病的傳播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如何利用特殊模型來助力多種疾病的研究,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es.wikipedia.org 【1】bioRxiv:特殊模型有望幫助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藥物靶點 doi:10.1101/2020.02.26.961938 近日,一篇發表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如何利用特殊模型來助力多種疾病的研究,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es.wikipedia.org 【1】bioRxiv:特殊模型有望幫助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藥物靶點 doi:10.1101/2020.02.26.961938 近日,一篇發表
1981年,自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被發現以來,人們才開始慢慢了解HIV和AIDS,隨著科學家們30多年的努力研究,他們在艾滋病研究領域取得了眾多可喜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不光闡明了HIV感染宿主的分子機制,還對抵御耐藥性菌株提出了可行性的策略,盡管如此,HIV病毒還會“另辟蹊徑”尋找求生出路,讓科學家們
什么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Coronavirus)是一種有包膜(或囊膜)的正鏈線性RNA病毒,也是一種最大的RNA病毒。冠狀病毒屬于網巢病毒目。我們通常說的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科的兩個亞科之一。該亞科包括甲、乙、丙、丁(α,β,γ和δ )四個屬。 冠狀病毒的包膜是由雙層脂質和跨膜蛋白組成。病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