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泄漏事故發生后,社會上流傳著各種猜測和擔心,日本核泄漏是怎么回事?危害有多大?記者采訪浙江大學聚變理論與模擬中心副主任教授,他為我們作了以下解答。 問:我們知道福島核電站的爆炸是氫氣爆炸而不是核爆炸,氫氣爆炸的煙霧怎么會帶上放射物質? 答:由于反應堆冷卻系統失效后,溫度升高,使得核燃料棒部分熔化, 混入水蒸汽中, 水蒸汽在極高溫中會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在釋放蒸汽的同時會帶出放射性物質和氫氣等混合物,當氫氣密度較高時,就有可能引起爆炸。混合有純的放射性物質的氫氣爆炸后,就會將其帶入大氣中,但這些放射性的物質都是微量的。若是核爆炸的話,在瞬間就會將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拋入空中。 問:日本向出現險情的核反應堆灌入未經處理的海水,這能起到什么作用?是否鋌而走險? 答:按照一般情況,是應該向反應堆灌入淡水,海水有鹽分,只適合在危急情況下采用,讓冷卻系統起作用,鋌而走險說不上,最壞的情況是,該反應堆將成為廢堆。 問:......閱讀全文
3月17日,日本新瀉縣被疏散的災民在接受核輻射檢查。 從3月12日開始,日本大地震所引起的核輻射危機一天比一天引起全球更多人的關注和擔憂。短短幾天之內,福島第一核電站先后發生多次爆炸、起火,日本首相菅直人指出,災難性的核泄漏陰云
本文導讀: 13日日本政府初步確定此次核泄漏事故為4級,即造成局部性危害。這個等級有可能會隨著事態的發展而調整。 日本福島郡山居民排隊領取飲用水 13日,日本政府初步確定此次核泄漏事故為4級,即造成“局部性危害”。這個等級有可能會隨著事態的發展而調整。 檢測到兩種放射性物質據
最近一段時期,由于日本地震后福島核電站發生的事故,很多網友都對核輻射的影響憂心忡忡,不少網友也接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短信。究竟這次的核事故有多大的威力?核輻射危害應該如何防護? 為此,人民網科技頻道特別專訪了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現場核查司
由地震引起的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核輻射防護”一時之間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為了讓公眾正確了解核輻射,應對核電站事故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迅速組織專家編輯了一本《核輻射防護知識問答手冊》,以問答的形式,就公眾
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內部 核危機再升級 2號機組堆芯可能熔毀 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昨氫氣爆炸 2號機組反應堆芯曾一度空燒 2號機組 輻射量超標6倍 昨日,福島核電站的情況仍不容樂觀。在11日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發生氫氣爆炸后,昨日中午當地時間11時01分
日本自衛隊17日晚完成了對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的噴水作業,但目前核電站的放射線劑量尚未見降低。 當地時間19時30分(北京時間18時30分)左右,自衛隊動用5臺消防車,從地面向3號機組乏燃料池噴水。作業持續了半個多小時,共向機組噴水30噸。據悉,噴水作業采用了特殊的方式,在整個作業過程中
3月15日,在日本福島縣,工作人員對一名兒童進行核輻射測試。 日本大地震導致日本多座核電站停止運行。日本東京電力公司3月15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反應堆上方有白色蒸汽冒出,4號機組出現爆炸并發生火情。 日本福島核電站的多個機組廠房相續發生爆炸并導致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泄漏,這讓
日本核電站事故的發展演變,讓人覺得透不過氣來。 總計擁有6臺機組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已有多個機組出現了各類故障。其中在3月15日,2號機組的部分設施可能破損。 而國內核電專家向《第一財經日報》解釋說,只要壓力容器、安全殼等保護物不破損,那么日本核電站泄漏事故將仍然是可控的。但是如果這兩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今日發布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監測結果表明中國輻射環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電事故的影響。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今日介紹說,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3月15日16時發布全國省
引言:反思“福島次生效應”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東北部發生里氏9級地震,并引發強烈海嘯,導致局部地區火災和福島核電站幾個機組相繼發生爆炸,造成放射性物質泄漏。這一系列災難不僅給日本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且在全世界相繼引發“社會地震”。其中,福島核電站核事故(目前被定為五級)
8月6日,在日本福島縣大熊,記者們參觀一處用來提取福島第一核電站地下水樣本的水井。 兩年前,日本大地震中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兩年后,再爆出核電站內放射性污水日入海300噸。此外,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1日發表進一步消息說,在福島第一核電站設置的空氣測量儀測量出一定數值以上的放射性
圖為核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日本大地震后,福島核電站一直險情不斷,有關核輻射的陰云不僅沒有散去,而且更加濃重。截至4月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把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由原先確定的5級提升至最高的7級。至此,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與切爾諾
本文導讀:聯合國16日發表預測稱,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產生的核輻射云有可能在當地時間18日晚些時候抵達加利福尼亞州。不過美國專家反復強調,飄到美國的輻射物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將很有限。 聯合國16日發表預測稱,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產生的核輻射云有可能在當地時間18日晚些時候抵達加利福尼亞州。不過美
1、什么是放射性 1896年貝克勒爾在研究軸礦的熒光現象時發現軸鹽礦發射出類似X射線的穿透性輻射。兩年之后,法國物理學家居里夫人從軸礦中相繼發現的另外兩個能發射射線的新元素——釙和鐳。居里夫人稱這種能自發釋出射線的性質為放射性。 2、核輻射有哪幾種? 輻射分為兩類。一類是電離輻
核事故醫學應急問與答 核心提示 日前,針對公眾關注的日本核事故對我國帶來的影響問題,記者采訪了衛生部核事故醫學應急中心主任、中國疾控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所長蘇旭,詳解了核輻射究竟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帶來哪些影響,什么情況下才需要采取防護措施等問題。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道,在2011年發生東日本大地震后,在福島的中國人急劇減少,雖然全體在日中國人人口從2012年起開始恢復,但是福島要恢復到震前水平還需要很長時間。在福島的中國人在2008年達到高峰,達5768人,但在2011年下降至3710人,2012年更下降到3527人。盡管 3.11
日前,由江蘇鹽城檢驗檢疫局、江蘇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鹽城分中心等單位完成的《國境口岸核輻射超標突發事件監測與應對體系建設研究》獲鹽城市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也是該局建局30年來首次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取得突破。 提出新要求 《國際衛生條例(2005)》第22條締約國“主管當局”
3月16日,復旦大學放射醫學研究所接待了十多名從日本返滬的記者和市民。經檢測,沒有發現受到核污染的患者。 復旦放射研究所未測到受核污染患者 人體核輻射檢查步驟: 物理性檢測(應用儀器進行人體表面核污染和內污染檢查) ↓檢測指標異常 生理檢測(尿樣、抽血等進一步的檢查)
日前,日本核監管機構工作人員身穿保護服頭戴面具,檢查福島第一核電站污水儲藏罐。 8月27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已基本確定,將在2014年度的預算估算要求中,為福島第一核電站封堆作業的相關研究與開發經費列出12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8億元)。據了解,東電儲藏輻射污水一直存在難題,日本當局
大面積持續霧霾是由“核霧染”造成的?這個疑問在互聯網上發酵了一個多月。 疑問源于一篇題為《中國煤炭工業的崩潰和核霧染災難》的博文,作者馬可安自稱是物理博士。按其說法,華北霧霾經久不散,是因為空氣中漂浮的粉塵顆粒是帶電的,而帶電原因,是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大營地區煤礦的放射性鈾。 也就是說
日本大地震之后引發的核電站爆炸,給日本乃至全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核泄漏造成了民眾恐慌,據有關權威機構的檢 測結果,這次日本泄漏的輻射劑量遠沒有達到放射病的程度,且對中國沒有影響,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恐慌。要注意保持心態平穩,不要惶恐不安。要用科學的知識武裝頭腦,不要盲
美國 深空探測異彩紛呈,宇宙探索發現不斷 本報駐美國記者 劉海英 2018年,“好奇號”“朱諾號”“卡西尼號”“新視野”號等探測器持續提供著火星、木星、土星、柯伊伯帶天體的相關數據。“旅行者2號”朝星際空間進發;OSIRIS-Rex抵達小行星貝努;“黎明”號完成了探測任務,將在谷神星軌
明天(4月26日),是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25周年。日本3月11日9級大地震導致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核輻射危機也已持續了一個多月。目前,日本原子能安全與保安院已將此次核泄漏事故等級由原先的5級提高到7級。這意味著,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泄漏事故達到了與切爾諾貝利核電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美國兒科協會聲明,兒童和青少年在意外接觸到核輻射或醫療器械產生的廢料后,受到輻射的影響會比成年人更大,更容易出現健康問題。圖片來源于網絡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AP)的政策聲明,通常來說,兒童的身體較小,且正處于發育中,他們受到核輻射的影響更大,也更容易出現長期或短期的健康問題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發生里氏九級大地震,隨后福島的核電站發生爆炸,15日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多個機組出現險情,日本首相菅直人宣布東京監察到輻射超標。截至17日,福島縣發現有67人受到輻射。 核泄漏發生后,放射性物質可通過呼吸吸入、皮膚傷口及消化道吸收進入人體
圖一:3月16日,日本巖手縣大船渡,居民在指定地點接取飲用水。 圖二:3月18日,韓國首爾,受日本核泄漏事故影響,市民在超市購買紫菜。 圖三:3月18日,美國洛杉磯,消費者在軍需商店選購防毒面具等商品。 日本大地震已過去十幾天,截至3月21日發稿時止,地震中確認死亡人數為8649人,失蹤2萬多人
海洋污染不僅是中國面臨的棘手問題,也是關系著人類生存與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重大問題。據報道,從2000年開始,我國海域海水受污染面積超過了14萬平方公里,最嚴重的時候超過20萬平方公里。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的大中城市鄰近海域以及河口、海灣等地。 目前,全
人一年內能接受最高核輻射量就是1000微西弗,已從事30年核輻射防治的湖南省勞衛所(湖南省化學中毒與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副所長、核物理專家李植純說,這相當于我們照射一次X光片接受的核輻射量。 “目前,日本核電站爆炸幸虧只是一般化學性爆炸,而不是反應堆的爆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反應堆的
3月27日,技術人員在黑龍江東寧縣老黑山鎮移動輻射監測點調取電離室數據。 衛生部昨日發布《放射性核素碘-131健康相關知識答問》稱,目前在黑龍江東北部空氣中監測出碘-131,僅提示放射性物質隨大氣擴散已抵達我國境內,但濃度極其微弱,對公眾健康不構成危害。 環保
在很多人眼中,輻射幾乎與“癌魔”劃等號。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1986年)等核悲劇,早已使人“談輻色變”。然而據英國《金融時報》6月23日報道,美國資深營養學家、曾任“阿波羅”登月計劃宇航員首席營養顧問的唐·勒基(Don Luckey)表示,少量輻射可起到增強人體免疫力、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