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中科院沈陽分院與東北大學的科教合作,加強科學精神、科學文化和科普知識在沈陽分院系統的傳揚,6月19日至20日,沈陽分院特邀請歐陽自遠院士來沈,分別在東北大學和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舉辦了兩場院士報告會。沈陽分院副院長韓恩厚、東北大學黨委書記孫家學、沈陽自動化所所長于海斌、工程院院士王天然、以及東北大學、沈陽自動化所和沈陽分院的部分教師、職工和研究生共計70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韓恩厚和孫家學分別主持了在沈陽自動化所和東北大學的報告會。 歐陽自遠院士是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是我國天體化學學科的開創者。近二十年來,主要從事中國月球與深空探測的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的制訂,設計我國首次月球探測的科學目標與載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測的方案與科學目標,現為月球探測領導小組高級顧問。 在報告會上,歐陽自遠院士以“嫦娥工程-中國人......閱讀全文
7月20日至21日,歐陽自遠院士應邀到新疆參加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和新疆留學人員聯誼會共同組織的“同心·留學人員為民服務”活動啟動儀式以及新疆自治區科協組織的“新疆科學大講堂”院士專題報告會,分別在烏魯木齊和石河子市作了三場題為《嫦娥工程——中國人的探月夢》的報告。來自兩市政府機關的干部職工、服務團
魂牽夢縈:還一個多年的心愿 蒲慕明是美籍華裔科學家,但他卻有一顆純正的中國心。這位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的首任和現任所長,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孜孜以求,對中國科學的發展,做了最真誠、最實質、也是最為具體的工作。 大陸出生,臺灣長大,美國留學,又回到中國來
“我打算講講中國月球探測的初步成果和太陽系探測的初步設想,讓更多人知道中國的月球探測取得了哪些成果,中國的深空探測將開展哪些工作。” 6月8日,記者致電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時,他告訴記者,在此次兩院院士大會上他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作一場科普性學術報告。 “我還寫了一份5000多字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10月17日,第二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質譜大會)在浙江大學紫荊港校區體育館盛大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化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浙江大學化學系承辦。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教授、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中
白春禮作主席團報告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 白春禮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們: 5月30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與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在
聆聽院士的教誨,感受名家的風采,領略智者的魅力……10月24日,由中科院院士工作局、中科院蘭州分院、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省教育廳、省社會科學院聯合舉辦的“科學與中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甘肅省政府禮堂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嚴陸光、中國工程院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來西安光機所作報告 11月6日晚,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祖同樓報告廳座無虛席,熱列的掌聲經久不息。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專程來到西安光機所,為所內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為“月球探測形勢與中國的嫦娥工程”的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全國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活動系列報道之二 10月6日下午3點,91歲的師昌緒走進北京藍旗營附近一家賓館的會議室,和中國科協及教育部的工作人員一起討論自己一周后在“全國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報告會上的發言。 在座位上坐定,老先生掏出身上揣著的已修改過四五遍的手寫稿:兩個版本,一個2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2015年10月17日,第二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質譜大會)在浙江大學紫荊港校區開幕(相關閱讀:1100名學者齊聚杭州 第二屆質譜大會開幕),這是中國質譜界首次達到千人以上規模的研討會。在本次會議上,我們發現了很多亮點:即時通信技術實現交流的延伸;悄然
2017年7月13日,第二十一次全國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及地方測試協會負責人會議在貴陽召開。貴州省人民政府潘小林副秘書長、農業部發展計劃司聶新鵬副巡視員、張玉奎院士、龐國芳院士、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張新榮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成雁副理事長、張渝英常務副秘書長、貴州省科學院譚紅院長、貴州省科技廳沈萃紅副巡視
學術民主的領導 “我先來談吧。” 8月24日,在廣州地化所的會議室里,一場悼念涂光熾的座談會剛剛開始,研究員楊蔚華第一個發言,但是說出剛才那句話之后,他卻哽咽著不能言語。足足一分鐘之后,楊蔚華才開始回憶和涂先生交往的經歷。“我只說一點,那就是涂先生的學術民主作風,給我留下的印
歐陽自遠院士發表演講 12月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先生在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發表了題為“中國嫦娥月球探測計劃”的演講。本場報告會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的第107場報告會。 歐陽
從飛機噪音控制到削減風致災害,從智能材料到大數據存儲,從腫瘤治療到廁所革命……5月30日,在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全院學術報告會上,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6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與在場院士分享、交流了一系列工程科技領域的前沿學術成果。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安道琳 從低噪音飛機到噪音控制 提
6月14日訊 今天,第三屆中科院學部學術年會在京西賓館舉行;同日,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在友誼賓館舉行各學部學術活動。兩院一百余位院士登臺作學術報告。 在第三屆中科院學部學術年會上,4位院士作綜合性大會報告,65位院士作專題性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全國政協副主席王
2014年12月13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在北京湖北大廈召開了第七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分析測試協會理事及代表、以及業內人士共計130余人與會。會議現場分析測試協會 張渝英秘書長 分析測試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一直認為,院士咨詢是科技界的最高學術咨詢,是院士本職工作的一部分。 近日,跟《中國科學報》記者聊起院士咨詢的話題,他很是高興。 “‘新生物學’這個新興學科正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認識。”他拿出4月6日《中國科學報》上一篇題為《新生物學革命正在上演》的文章說,“這幾
8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簡稱“西北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等單位主辦,西北研究院油氣資源研究中心、蘭州資源環境科學大型儀器區域中心等單位承辦的“第一屆全國氣體同位素技術與地球科學應用研討會”在甘肅蘭州召開。西北研究院院長王濤致詞。 此次會議以氣體同位素技術與
基礎科學研究是科學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進一步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正在開展一系列的跨國合作。無論是“天塹變通途”的路橋項目,還是“地底兩萬里”的油氣管線,這些項目立項的基礎及維護的基礎都離不開嚴謹細致的地理、資源、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等多學科國際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創新。 啟動于
2019年10月26日,為期四天的第十八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 2019)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勝利落下帷幕。今年的BCEIA盛況空前,活動繽紛,無論規模還是專業水平,都超越了往屆。國內外許多重量級嘉賓齊聚一堂,高水平、新穎的學術報告你方歌罷我登場;前沿、尖端的科學儀器設備觸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9月1日,第四屆全國樣品制備學術報告會在青島圓滿閉幕。在閉幕式前夕,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方群、四川大學分析儀器研究中心教授段憶翔、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研究員陳令新、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歐陽鋼鋒和青島理工大學教授馬繼平帶來了精彩
深空探測不止步 科學奉獻慰平生 截至2010年,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從事地學研究已整整55個年頭。11月14日,這位從地質學與礦床地球化學開始,到從事地下核試驗研究,從開創研究各類地外物質——隕石、宇宙塵、小天體撞擊、月球巖石和比較行星學等研究再到主持月球探測計劃的科學
是誰用創新的力量改造當下?是誰在科技的路上引領未來?是誰的執著讓你嘆服?是誰的微笑讓你感動?在2015年的門口回望,在科技領域,這一年有太多的人值得我們徐徐道來,篇幅不夠就簡而言之吧。 張存浩 程開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關鍵詞:至高榮譽 1月10日,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第十五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勝利閉幕 2008年10月19日下午,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二樓報告廳,“第十五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舉行學術報告會。Ozaki 教授和李燦院士分別作了題為“Mechanism of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
時間Dates: 學術報告會Conference 2017年10月09-11日 Oct.09-11, 2017 展 覽 會 Exhibition 2017年10月09-11日 Oct.09-11, 2017 地點Location: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China National Conve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第六屆青年學術委員會第三次全體委員大會暨學術交流會議在遼寧鞍山勝利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7月21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第六屆青年學術委員會第三次全體委員大會暨學術交流會議在遼寧鞍山開幕。會議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主辦,鞍山師范學院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陳洪淵教
——訪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理論化學家魯道夫·馬庫斯 日前,應中國科學院的邀請,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第三位“愛因斯坦講席教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系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魯道夫·馬庫斯教授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前沿科學論壇上作了一場公眾報告。 馬庫斯曾在理論化學方面作出了許多重要貢獻,他
曾毅(1929年— ) 曾毅,廣東揭西人。1952年畢業于上海第一醫學院。1956~1960年,從事脊髓灰質炎病毒,減毒性疫苗免疫,腸道病毒、麻疹病毒的研究。1960年起從事腫瘤病毒研究。從1973年開始研究EB病毒與鼻咽癌的關系,建立了一系列鼻咽癌的血清學診斷方法,并獲得衛生部的試劑生產證。在
6月1日至2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學家報告會暨研究生招生宣講會同時登陸北京、長春。這是中國科大“科學家報告團”繼天津廣州和上海蘭州之后的第三場專場報告會。 6月1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大李曙光教授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作了主題為《俯沖路殼之命運》的報告會。六月的北京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