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消化期胰液幾乎不分泌或分泌很少,進食后胰液分泌增多,食物是胰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胰液分泌受神經和體液因素調節,但以體液調節為主。 1.神經調節食物的形狀、氣味及食物對口腔、咽、食道、胃腸等感受器的刺激,均可通過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引起胰液分泌。反射傳出神經主要是迷走神經,其末梢釋放乙酰膽堿,主要作用于胰腺腺泡細胞,對胰腺導管細胞作用較弱。因此,當迷走神經興奮時,水和碳酸氫鹽分泌較少,而胰酶的含量較高。 2.體液調節 (1)促胰液素(secretin)由小腸上段黏膜S細胞分泌的多肽類激素。其分泌最強的刺激物為鹽酸,其次是蛋白質分解產物和脂肪酸,糖類沒有刺激作用。促胰液素經血液循環作用于胰腺導管上皮細胞,引起胰液大量分泌,其中水和碳酸氫鹽含量多,而胰酶含量低。 (2)縮膽囊素(cholecystokinin,CCK)又稱促胰酶素,由小腸黏膜I細胞分泌的多肽類激素。蛋白質分解產物、脂肪酸、鹽酸及脂肪都能刺激其分泌,糖類......閱讀全文
在非消化期胰液幾乎不分泌或分泌很少,進食后胰液分泌增多,食物是胰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胰液分泌受神經和體液因素調節,但以體液調節為主。 1.神經調節食物的形狀、氣味及食物對口腔、咽、食道、胃腸等感受器的刺激,均可通過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引起胰液分泌。反射傳出神經主要是迷走神經,其末梢釋放乙酰膽堿
實驗概要? ? 了解動物膽汁和胰液的分泌,以及神經、激素對它們分泌的調控。實驗原理? ? ?胰液和膽汁的分泌受神經和體液兩種因素的調節。與神經調節相比較,體液調節更為重要。在稀鹽酸和蛋白質分解產物及脂肪的刺激作用下,十二指腸粘膜可以產生胰泌素和膽囊收縮素。胰泌素(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導管的上皮細
1.急性發作期數日內應禁食,經口的水分補充也應禁止。可從靜脈輸注葡萄糖、氨基酸、電解質等以維持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切忌過早進食。 2.待腹痛、嘔吐基本消失,白細胞淀粉酶減至正常后可給以不含脂肪的純碳水化合物流食,內容包括:米湯、稀藕粉、杏仁茶、果汁、果凍等糖類食物。對胰腺外分泌無刺激作用,故可
①胰淀粉酶:食物中的淀粉主要是靠胰淀粉酶水解成雙糖的。 ②胰蛋白酶和胰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一樣,這兩種酶也不能把肽鏈水解為單個的氨基酸,只能切斷某些特定氨基酸形成的肽鍵。胰蛋白酶和胰糜蛋白酶剛分泌出來時是沒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原和胰糜蛋白酶原。小腸腺能分泌腸激活酶,胰蛋白酶原在小腸中遇腸激活酶即轉
TH的分泌主要受血漿鈣濃度變化的調節。血漿鈣濃度輕微下降時,就可使甲狀旁腺分泌PTH迅速增加,血鈣濃度降低可直接刺激甲狀旁腺細胞釋放PTH,PTH動員骨鈣入轎,增強腎重吸收鈣,結果使已降低了血鈣濃度迅速回升。相反,血鈣濃度升高時,PTH分泌減少。長時間的高血鈣,可使甲狀旁腺發生萎縮,而長時間的低
性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和階段性由于機體對地球物理環境周期性變化以及對社會生活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使激素的分泌產生了明顯的時間節律,血中激素濃度也就呈現了以日、月、或年為周期的波動。這種周期性波動與其它刺激引起的波動毫無關系,可能受中樞神經的“生物鐘”控制。 性激素在血液中的型式及濃度激素分泌入血液
胰液是無色無味的堿性液體,pH為7.8~8.4,滲透壓與血漿相等,成人每日分泌量為1~2 L。胰液的成分除了水外還包括無機物,如鈉離子、氫離子、碳酸氫根離子等;有機物主要是各種消化酶 [1] 。 1.碳酸氫鹽 由胰腺小導管上皮細胞分泌。細胞內含有豐富的碳酸酐酶,可催化C02和H20結合形成碳酸
1.分泌:在垂體促甲狀腺激素刺激下,經過一系列變化,T3、T4被甲狀腺上皮細胞分泌、釋放入血液。2.運輸:血液中99%以上的T3、T4和血漿蛋白結合,其中,主要和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結合,少量和前白蛋白、白蛋白結合。約占血漿中總量0.4%的T3和0.04%的T4是游離的,只有游離的T3、T4才能進入靶
影響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很多,血糖濃度是重要的因素。血糖降低時,胰高血糖素胰分泌增加;血糖升高時,則胰高血糖素分泌減少。氨基酸的作用與葡萄糖相反,能促進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蛋白質或靜脈注射各種氨基酸均可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血中氨基酸增多一方面促進胰島素釋放,可使血糖降低,另一方面還能同時刺激胰高
1.分泌:在垂體促甲狀腺激素刺激下,經過一系列變化,T3、T4被甲狀腺上皮細胞分泌、釋放入血液。2.運輸:血液中99%以上的T3、T4和血漿蛋白結合,其中,主要和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結合,少量和前白蛋白、白蛋白結合。約占血漿中總量0.4%的T3和0.04%的T4是游離的,只有游離的T3、T4才能進入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