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和胰液的分泌和收集
實驗概要 了解動物膽汁和胰液的分泌,以及神經、激素對它們分泌的調控。實驗原理 胰液和膽汁的分泌受神經和體液兩種因素的調節。與神經調節相比較,體液調節更為重要。在稀鹽酸和蛋白質分解產物及脂肪的刺激作用下,十二指腸粘膜可以產生胰泌素和膽囊收縮素。胰泌素(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導管的上皮細胞,引起水和碳酸鹽的分泌;而膽囊收縮素主要引起膽汁的排出和促進胰酶的分泌。此外,膽鹽(或膽酸)亦可促進肝臟分泌膽汁,稱為利膽劑。主要試劑40%酒精生理鹽水合劑、0.4% HCl溶液、膽囊膽汁、腎上腺素1:10000、乙酰膽堿1:1000。主要設備兔手術臺、常用手術器械、注射器及針頭、各種粗細的塑料管(或玻璃套管)、紗布、絲線。實驗材料兔。實驗步驟1. 收集胰液和膽汁的方法1) 按常規行氣管插管術后,于劍突下沿正中線切開腹壁10 cm,拉出胃;雙結扎肝胃韌帶從中間......閱讀全文
膽汁酸膽汁醇的相關功能介紹
膽汁酸和膽汁醇:是哺乳動物和其他脊椎動物體內膽固醇的降解產物。較高等的脊椎動物(哺乳類、鳥類、蛇)膽汁內都含C24膽汁酸,與牛磺酸或甘氨酸形成結合物膽汁鹽。低等原始脊椎動物的膽汁內含C27膽汁酸和/或C26或C27膽汁醇,有些與硫酸形成酯,也有些與牛磺酸形成結合膽汁鹽。哈斯爾伍德從生物進化角度提
膽汁酸功能
膽汁酸在脂肪的吸收、轉運、分泌和調節膽固醇代謝方面起重要作用。膽汁酸是脂類消化吸收的乳化劑,也是脂肪酶的激活劑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膽汁溶血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膽鹽、去氧膽酸鈉和牛磺膽酸鈉有選擇性地溶解肺炎鏈球菌,其他鏈球菌則能耐受這些實際,其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實驗步驟試驗方法:1、平板法:去10%去氧膽酸鈉溶液一接種環,放在待檢菌落上,35℃30min,觀察結果。2、試管法:于0.9ml 18-24h培育的培養液內加入10%去氧膽酸鈉溶液0.
膽汁溶血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膽鹽、去氧膽酸鈉和牛磺膽酸鈉有選擇性地溶解肺炎鏈球菌,其他鏈球菌則能耐受這些實際,其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實驗步驟試驗方法:1、平板法:去10%去氧膽酸鈉溶液一接種環,放在待檢菌落上,35℃30min,觀察結果。2、試管法:于0.9ml 18-24h培育的培養液內加入10%去氧膽酸鈉溶液0.
膽汁酸膽汁醇的基本信息和功能
膽汁酸膽汁醇膽汁酸和膽汁醇:是哺乳動物和其他脊椎動物體內膽固醇的降解產物。較高等的脊椎動物(哺乳類、鳥類、蛇)膽汁內都含C24膽汁酸,與牛磺酸或甘氨酸形成結合物膽汁鹽。低等原始脊椎動物的膽汁內含C27膽汁酸和/或C26或C27膽汁醇,有些與硫酸形成酯,也有些與牛磺酸形成結合膽汁鹽。哈斯爾伍德從生物進
膽汁酸螯合劑對膽汁酸腸肝循環的影響
膽酸螫合劑( 包括帶烷基季銨鹽、芐基季銨鹽、睬唑鼢鹽活性基團的陰離子交換樹脂) 是一類陰離子交換化合物,在腸道內與膽汁酸呈不可逆性結合,因而阻礙了膽汁酸的腸肝循環,促進膽汁酸從糞便排出,從而加速膽固醇向膽汁酸的轉化,降低肝內和血漿內膽固醇水平。長期給藥血漿總膽固醇水平下降 10% ~ 30% 低
膽汁酸的介紹
膽汁酸是一類存在于膽汁中的有機酸,主要作用是幫助消化和吸收脂肪。它們在小腸中與脂肪結合形成復合物,促進脂肪酶的作用,從而分解脂肪為甘油和脂肪酸。此外,膽汁酸還有助于維持膽固醇水平的穩定,促進膽固醇的排泄。
膽汁溶菌試驗
? (1)原理:膽汁或去氧膽酸鈉能導致某些細菌溶解,一方面是由于膽汁或去氧膽酸鈉降低了細菌細胞膜上的表面張力,使細菌的細胞膜破損或使菌體裂解。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膽汁激活細菌體內的自溶酶,加速了細菌的自溶。 (2)方法: ①試管法:用純培養物制備1.8ml生理鹽水濃菌懸液,pH調至7.0,分裝兩支
如何診斷膽汁淤積?
1.黃疸是否為膽汁淤積所致? 臨床表現:主要癥狀是黃疸和皮膚瘙癢。黃疸的深度和持續時間視不同病因而異。皮膚瘙癢可在黃疸出現前發生,到淤膽肝病晚期,瘙癢可消失。長期嚴重的淤膽可見皮膚黃瘤。淤膽的繼發表現有:脂肪吸收障礙導致的脂肪瀉,脂溶性維生素D、K、A吸收不良導致的骨病、夜盲癥和出血傾向等。
膽汁酸及膽汁酸受體調控腸道健康與疾病獲揭示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蠶桑多元化創新利用團隊聯合四川農業大學,發表了關于膽汁酸及膽汁酸受體調控腸道健康與疾病的綜述論文。該論文發表于Progress in lipid research。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林森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方正鋒為
膽汁酸螯合劑對膽汁酸合成基因的調節作用
這類藥物能使 CYP7A1 活性增加,促進膽汁酸的合成。已有實驗研究證明,回流入肝臟的膽汁酸能激活法尼酯衍生物 X 受體( FXR) ,從而調節肝內 CYP7A1 的活性和膽汁酸合成。而膽汁酸螯合劑類藥物減少膽汁酸回流入肝臟,使肝臟這種受體( FXR) 失活,繼而解除對 CYP7A1 轉錄的抑制
膽汁淤積的病因分析
膽流障礙可發生在從肝細胞,膽小管到Vater壺腹整個通路中的任何一處。臨床上區別肝內與肝外的原因是很重要的。 肝外原因所致的膽汁淤積常見于膽總管結石或胰管癌。其他不常見的原因包括膽總管良性狹窄(常與以前的外科手術有關),膽管癌,胰腺炎或胰腺假性囊腫以及硬化性膽管炎。
總膽汁酸的概述
總膽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是膽固醇在肝臟分解及腸-肝循環中的一組代謝產物,[1]是膽固醇在肝臟分解代謝的最終產物,與膽固醇的吸收、代謝及調節關系密切。人體的總膽汁酸分為初級膽汁酸和次級膽汁酸兩大類。初級膽汁酸以膽固醇為原料,參與脂肪的消化吸收。其經過膽道系統進入十二指腸后
膽汁酸形成方法
新合成及再循環的膽汁酸被分泌至膽管以防止肝內高濃度梯度的膽汁淤積。膽汁酸的主動運輸是調節膽汁酸形成及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膽汁酸的分泌也高度影響著膽固醇、磷脂、膽紅素分泌入膽汁。膽汁酸主動運輸所產生的滲透壓導致水和電解質分泌入膽管增加,從而使膽汁流過膽管的量增加。
膽汁酸有什么功能?
膽汁酸在參與脂肪的吸收、轉運、分泌;調節膽固醇代謝。膽汁酸是脂類消化吸收的乳化劑,也是脂肪酶的激活劑。
膽汁淤積的基本介紹
膽汁淤積(cholestasis)是由于膽汁分泌及排泄障礙引起的一種病理生理過程,表現為肝臟以及體循環內膽酸、膽固醇及膽紅素等膽汁成分的過度堆積,造成對肝細胞及機體的損傷,長期持續的膽汁淤積將進展為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 最常見的肝內原因是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炎,藥物中毒性和酒精性肝病。較少見的原
膽汁溶菌試驗原理
膽汁或膽鹽可溶解肺炎鏈球菌,可能是由于膽汁降低細胞膜表面的張力,使細胞膜破損或使菌體裂解;或者是由于膽汁加速了肺炎鏈球菌本身自溶過程,促使細菌發生自溶。
概述膽汁酸的功能
1、促進脂類的消化吸收 膽汁酸分子內既含親水性的羥基和羧基,又含疏水性的甲基及烴核。同時羥基、羧基的空間配位又全屬α型,故膽汁酸的主要構型具有親水和疏水兩個側面,使分子具有界面活性分子的特征,能降低油和水兩相之間的表面張力,促進脂類乳化。 2、抑制膽固醇在膽汁中析出沉淀(結石) 膽汁酸還具
膽汁酸的生理作用
在腸道中,各種形式的膽汁酸充分發揮各自的生理功能,并再次決定了自身的命運。腸道上段膽汁酸與脂類的消化吸收有關。腸道下段(即回腸及近側結腸)膽汁酸自身發生變化:在腸內細菌作用下發生轉化,并在腸黏膜中大部分以原來的或轉化的形式按主動運輸或被動運輸機理被重新吸收。只有一小部分隨食物殘渣排出體外。膽汁酸通過
膽汁酸和免疫應答
膽汁酸和免疫應答膽汁酸(BA)在包括免疫細胞在內的多種細胞對于外界病毒的免疫應答中起到重要作用。實驗小鼠相關膽汁酸信號流被阻斷后,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抗病毒能力下降、死亡率升高,其分子機制可以概括如下:病毒進入細胞后,在極早期就可以快速激活NF-kB信號軸,促使轉錄因子p50/p65通過核孔復合體轉位入
牛膽汁有什么作用?
牛膽汁是一種傳統中藥材,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利膽通便的功效。它主要用于治療黃疸、便秘、痔瘡等疾病。此外,牛膽汁還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和醫藥制造等領域。 需要注意的是,牛膽汁的使用應遵循醫生的建議和指導,避免過量使用或長期使用。同時,由于牛膽汁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如感染病毒或細菌等,因此在使用前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常與其他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類、干燥綜合征、硬皮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等并存,多見于中年婦女,起病隱襲,經過緩慢,食欲與體重多無明顯下降,約10%的患者可無任何癥狀。注意與繼發性膽汁性肝硬變及其他原因肝硬化出現黃疸進行鑒別。本病為原因不明、慢性進行性膽汁淤積性肝病,可能
關于膽汁淤積的治療介紹
1. 針對基礎病因治療 對基本病因明確的膽汁淤積,如有可能均應力爭根治或控制基礎疾病。如腫瘤、結石所致的梗阻,可通過手術根治性腫瘤切除或ERCP取石;修復膽道狹窄則可使膽道引流恢復正常;對膽小管的免疫性損傷,免疫抑制劑可能有效;對藥物性膽汁淤積,及時停用有關藥物。 2. 支持與對癥治療 熊
關于膽汁形成的內容介紹
新合成及再循環的膽汁酸被分泌至膽管以防止肝內高濃度梯度的膽汁淤積。膽汁酸的主動運輸是調節膽汁酸形成及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膽汁酸的分泌也高度影響著膽固醇、磷脂、膽紅素分泌入膽汁。膽汁酸主動運輸所產生的滲透壓導致水和電解質分泌入膽管增加,從而使膽汁流過膽管的量增加。
膽汁酸代謝試驗的簡介
膽汁酸代謝試驗是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膽汁酸的腸吸收、肝攝取和排泄等異常及門-體短路的檢查方法。肝功能損害時,血清膽汁酸升高往往比膽紅素早且明顯,但也發現某些肝病患者血清膽紅素正常,而膽汁酸升高,因此測定血清膽汁酸能較敏感地反映肝損害的程度。
膽汁性肝硬化的病因
1.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常見的原因為膽管系統的阻塞,如膽石、腫瘤(胰頭癌、Vater壺腹癌)等對肝外膽道的壓迫,引起狹窄及閉鎖。在兒童患者多因肝外膽道先天閉鎖,其次是膽總管的囊腫、膽汁性肝硬化等。膽道系統完全閉塞6個月以上即可引起此型肝硬化。 2.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本病在我國很少見,病因
唾液、膽汁和尿液收集法
實驗材料兔狗豚鼠大鼠試劑、試劑盒紅墨水烏拉坦生理鹽水二丙烯巴比妥酸水儀器、耗材手術臺靜脈插管聚乙烯管剪刀絲線塑料管紗布燒杯橡皮管U型管軟膠管導管注射器唾液采用狗顎下腺排泄插管法,尿液采用代謝籠法、導尿管發、輸尿管法、膀胱造瘺法,膽汁采用十二指腸瘺管收集、陰囊瘺管、膽囊瘺管法等。
膽汁郁積的臨床表現
已經發現,血清膽汁酸的定量測定可作為檢測膽汁郁積的一種靈敏、特異的方法。在發生肝外膽汁阻塞時,血清膽汁酸濃度顯著升高。大多數肝內膽汁郁積患者,如急性肝炎、初級膽汁肝硬化、嬰兒膽汁郁積、妊娠性膽汁郁積、肝癌、良性復發性肝內膽汁郁積患者,血清膽汁酸濃度均明顯升高。 發生膽汁阻塞時,膽汁分泌下降,并
關于膽汁分泌的作用介紹
膽汁對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義: 1.膽汁中的膽鹽、膽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為乳化劑,減低脂肪的表面張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腸腔內,這樣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積,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 2.膽鹽因其分子結構的特點,當達到一定濃度后,可聚合而形成微膠粒。腸腔中脂肪的分解產物,如脂
如何診斷膽汁淤積型肝炎?
1.明確是肝內膽汁淤積還是肝外膽汁淤積。膽汁淤積確定后可根據超聲和計算機斷層掃描(CT)等影像學檢查明確有無膽管梗阻、肝內膽管擴張,進而確定是肝內還是肝外的膽汁淤積。對肝外膽汁淤積可進一步通過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診斷性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超聲內鏡等檢查以明確病因。 2.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