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體制機制實現高水平科技成果轉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校作為我國重大科技創新策源地,近年來不斷產出重大科技成果,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上也取得了明顯提升。但與國外高水平大學相比,我國高校專利還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申請輕實施”等問題,“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現象依舊突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高校應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體制機制,提升源頭創新能力,以高水平科技創新,助力科技自立自強;要突出轉化應用導向,以高水平成果轉化應用,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系統推進賦權改革,破解成果轉化瓶頸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及政策方案,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和模式,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放寬國有資產管理限制,著力破解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桎梏。截至目前,超五成高校已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從實踐看,部分試點高校已初見成效,但在成果......閱讀全文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不久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計劃于今年6月返回地面,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新階段。據悉,2023年中國航天工程計劃實施近70次發射任務,開啟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的發展新征程。航天探索永無止境,奏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時代強音,也彰顯出科
二十大觀察:中國的科教興國戰略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二十大報告再有重要論述。獨立成章的設計有何深意?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聞1+1》“二十大觀察”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
溫家寶: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2012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公辦民辦并舉,增加學前教育資源,抓緊解決“入園難”問題。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公共
潘碧靈委員:高校要以主動自覺之姿服務“科教興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76.shtm“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在服務新時代‘科教興國’戰略中應有所為,也大有可為。”2023年全國兩會正在北京召開,新任湘潭大學校長的全國政協委員潘碧靈向《中國
科教興國-長江學者延攬海內外中青年學界精英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中國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英才開發計劃”等共同構成中國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體系。“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引領性工程,“長江學者”、“青年長江學者”是學術性、榮譽性稱號。 1998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
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
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他說,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
科技部:去年全國研發投入超3000億-科技人員數量居世界第一
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尚勇7月31日做客中國網對科教興國戰略進行介紹指出,中央發布了一系列的關于推進科教興國、推進科技進步的方針政策。去年研究開發的投入,全國超過了3000億,占GDP的比例超過了1.4%。中國現有的科技人員是3500萬人,數量是世界第一位。?尚勇介紹說,科教興國戰略是1995年全國科技大
2022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澳門首演
12月28日,應澳門特別行政區、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邀請,上海交通大學赴澳聯合舉辦“時代精神耀濠江”系列活動。“時代精神耀濠江”系列活動舉行? ? ? 上海交大供圖 系列活動面向澳門大學與澳門科技大學學生、澳門當地中小學生、澳門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技企業代表等
我國研發人員總量超過600萬人
國家統計局9月1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改革開放以來,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大力實施使科技創新隊伍不斷壯大。2017年,全國研發人員總量達到621.4萬人。 報告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發經費投入持續快速增長,2017年達17606億元,是1991年的123倍,1992年至2017年年均增幅達
金怡濂院士獲2002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共中央、國務院2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朱镕基、李嵐清、吳邦國、溫家寶、曾慶紅、李長春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胡錦濤主持大會。朱镕基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 28日的人民大會堂大禮堂里,燈火璀璨,鮮花如簇,氣氛隆重而熱烈
推進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這個省出臺實施意見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等部門關于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全省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重大部署,加快推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共享,充分發揮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對我省科技創新的服務支撐作用,進一步提高我省科技資源利用效
王正國:學術一旦遭遇功利,創新就會成為泡沫
“創新高等教育,推進科技創新,科教興國戰略才能落到實處!” 75歲的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正國一直關注著全國兩會。作為開拓我國沖擊傷學、創傷彈道學和交通醫學研究,引領創傷醫學發展,創造了諸多中國和世界“第一”的老一輩科學家,王正國始終站在科技創新的前沿。
方新在對地觀測中心作專題報告
方新作報告? 4月10日上午,中科院黨組副書記方新在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作了題為《責任、胸懷、學習》的專題報告。中心黨委書記王小明主持報告會。中心主任辦公會成員、高級科技崗位人員、中層干部、中青年業務骨干及研究生代表共150余人聆聽了報告。 方新在報告中,深刻分析
18個項目入選2023年CAAI教學成果激勵計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835.shtm為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深化智能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我國人工智能教育事業發展,提升我國智能教育水平,促進科技人才梯隊建設,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開展了2023年度CAAI教學
“科學春天”到創新驅動發展—我國35年來科技改革發展縱覽
35年科技跨越 開欄的話 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35年的歷程是一部厚重的史詩,那么科技事業的發展則是其中蕩氣回腸的一章。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使中華民族走上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而不久前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總動員,必將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
2018全國科技活動周:突出硬科技、炫科技、樂科技
?? 5月8日,記者從科技部獲悉,2018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將于5月19-26日舉行,主題為“科技創新 強國富民”。據了解,全國科技活動周自2001年起已連續舉辦17屆,成為內容最豐富、公眾參與度高、社會影響力大的群眾性科技活動品牌。今年是全國科技活動周舉辦18周年。5月8日,科技部召開2
五部門起草《關于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的若干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教育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局,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單位,總裝備部司令部,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戰略部署,貫徹2011年全國基礎研究
青少年科技素養水平測試項目啟動會召開
6月20日,“青少年信息技術培養工程——青少年科技素養水平測試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召開。 “青少年科技素養水平測試”是“青少年信息技術培養工程”重點項目,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中國電子教育學會和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共同開展。 作為全國率先針對青少年開展的科技素養水平測試,青少年科技素
廣州白云區2021年首屆科技·人才活動周舉行
5月22日上午,以“黨建引領聚英才,科技創新促發展”為主題的廣州市白云區2021年首屆科技·人才活動周開幕式在廣州市匯龍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舉行。活動現場,白云區為榮獲創新領軍團隊獎、創業領軍團隊獎、創新領軍人才獎、創新創業服務領軍人才獎、杰出產業人才獎等2020年白云區產業領軍人才頒獎。 近
國務院關于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中新網1月14日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宣讀了《國務院關于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決定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國發〔2010〕43號 各省
政府部門將不直接管理具體科研項目
日前,《科學技術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公開發布。規定明確,科技部將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深入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減少科技計劃項目重復、分散、封閉、低效和資源配置“碎片化”的現象。政府部門不直接管理具體科研項目,委托項目管理專業機構開展項目受理、
科技部:為380億支中國筆打造“中國珠芯”
2011年兩會剛剛落下帷幕,科技部立即啟動“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制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目標是三年內通過技術攻關,給數百億支中國制筆安上“中國珠芯”。 “兩會上政協的一個提案給我觸動很大。我國每年生產380億支圓珠筆,但筆尖珠芯近90%來自進口,墨水80
東大牽頭組建!EDA領域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獲批
國家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心(簡稱 “ EDA國創中心 ” ) 由東南大學牽頭組建,于日前獲得科技部批復,成為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第一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是迄今為止南京市首個牽頭建設的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同時也是江蘇省由高校牽頭建設的第一家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集成電路是支撐國民
何傳啟:中國式現代化的八個要點與科技擔當
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闡述涵蓋頗廣。其中關于其內涵、特色、基本方針、本質要求、戰略安排、首要任務、三大支撐、應有之義八個方面的相關闡述,可簡稱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八個要點”。在八個要點中,有三個要點與科技直接相關,彰顯了科技責任與擔當。關于八個要點與科技擔當的闡釋,可為科技人員深入學習和
張伯禮院士:應加強科學精神教育
近年來,科技界的學風浮躁及學術不端事件頻發,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看來,這與對中青年科技人才思想教育不夠有關。他呼吁,應大力加強對科技人才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科學精神的教育。 張伯禮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大力實施科
浙江科技廳:加強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科技倫理監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97.shtm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關于加強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科技倫理監管的通知 各設區市科技局,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和省委
科技雜談:讓科技爭鳴成常態
當前,我國的科技事業已迎來科學發現與技術創新并重、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的新階段,公開、平等、理性的討論乃至批評,理應成為各方樂見的常態新近出版的2018年第2期《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英文簡稱“CCCF”),發表了黃鐵軍教授的文章《也談強人工智能》,對上期周志華教授的《關于強人工智能》和李國杰院士的《
推動科技向善,共話科技倫理治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66.shtm
冬奧“黑科技”亮相北京科技周
科技冬奧展區火炬傳遞機器人 孟凌霄攝 8月20日上午,2022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主場活動暨北京科技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綠心公園啟動。在科技冬奧主題展區,“水下火炬傳遞機器人”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這款水下火炬傳遞設備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打造,實現奧運史上首次機器人水下火
科技部:加強科技倫理治理!
2022年3月23日上午10時,科技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科技部副部長相里斌,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司長戴國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長顧金輝,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副部長宋玉榮,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副司長馮楚建,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曉梅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