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抗凝血標本對凝聚胺交叉配血的干擾及對策
2006年3月至2006年12月,我們在用凝聚胺交叉配血試驗中,發現用肝素抗凝的血標本對凝聚胺交叉配血有干擾,主要表現在主側(即患者血清+供者紅細胞)加入Polybrene溶液2滴,離心后均不顯凝集,試驗無效;次側呈凝集(++),無干擾,現將肝素抗凝血標本對凝聚胺交叉配血試驗的干擾及處理方法報告如下。 1 病例 例1,王某,女,28歲,因死胎于2006年3月25日入院,3月26日上午繼發DIC用肝素抗凝治療,同時申請輸新鮮血2 U. 例2,李某,男,70歲,晚期腎病患者,有輸血史,于2006年9月21日下午在我院作腎透析時,應用肝素抗凝,因貧血(血紅蛋白55g/L)申請輸血2 U. 例3,楊某,男,52歲,胃癌患者,因失血性貧血于2006年12月20日,申請輸血4......閱讀全文
肝素抗凝血作用
肝素(heparin)肝素廣泛在于肺、肝、脾等幾乎所有組織和血管周圍肥大細胞和暑堿性粒細胞的顆粒中。它是一種含硫酸基團的粘多糖,是分散物質,平均分子量為15000(2000-40000)。肝素可加強抗凝血酶Ⅲ(AT-Ⅲ)滅活絲氨酸蛋白酶,從而具有阻止凝血酶形成,對抗凝血酶和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種作用。
肝素抗凝血酶ⅳ復合物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肝素含量升高:感染性疾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過敏性休克、肝硬化、冠心病、尿毒癥。 需要檢查人群:需要確診感染性疾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疾病的患者。
肝素抗凝血酶ⅳ復合物的注意事項
不適宜人群:患有肝臟,胰腺疾病的人。 檢查前準備:空腹。 檢查時要求:按采血部位的不同,取得血常規檢驗標本,最常用的途徑是靜脈采血和末梢毛細血管采血。 用于血常規檢驗的血樣必須經抗凝劑抗凝處理,應用EDTA鹽等對白細胞形態和血小板影響相對較小的抗凝劑 在標本收集后的5分鐘內或30分鐘后,8小
肝素抗凝血酶ⅳ復合物的檢查過程
安靜狀態下,使用潔凈試管空腹抽取靜脈血。使用發色底物顯色法進行測定。 (1) 比較量反應平行線與標準曲線2種分析方法在發色底物的分光光度法即利用發色底物對FXa或FⅡa特異的405nm顯色反應測定抗-FXa或抗-FⅡa效價的差異。 (2) 比較發色底物的分光光度法與血液凝固法(觀察兔全血或兔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肝素抗凝血酶Ⅳ復合物
肝素-抗凝血酶Ⅳ復合物介紹: 本試驗作為臨床使用肝素治療的監測,防止出血并發等重要手段。肝素定量常用于肝素抗凝治療的監測。在肝臟、胰腺疾病時,血中肝素可增多。肝素-抗凝血酶Ⅳ復合物正常值: 發色底物法:剩余凝血酶含量:93.08%±4.3%,肝素:ELISA法:1.05-1.85μg/L。肝素-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肝素抗凝血酶Ⅳ復合物介紹
肝素-抗凝血酶Ⅳ復合物介紹: 本試驗作為臨床使用肝素治療的監測,防止出血并發等重要手段。肝素定量常用于肝素抗凝治療的監測。在肝臟、胰腺疾病時,血中肝素可增多。肝素-抗凝血酶Ⅳ復合物正常值: 發色底物法:剩余凝血酶含量:93.08%±4.3%,肝素:ELISA法:1.05-1.85μg/L。肝素-
肝素抗凝血標本對凝聚胺交叉配血的干擾及對策
?2006年3月至2006年12月,我們在用凝聚胺交叉配血試驗中,發現用肝素抗凝的血標本對凝聚胺交叉配血有干擾,主要表現在主側(即患者血清+供者紅細胞)加入Polybrene溶液2滴,離心后均不顯凝集,試驗無效;次側呈凝集(++),無干擾,現將肝素抗凝血標本對凝聚胺交叉配血試驗的干擾及處理方法報告如
肝素抗凝血酶ⅳ復合物的正常值是什么
發色底物法:剩余凝血酶含量:93.08%±4.3%,肝素:ELISA法:1.05-1.85μg/L。
血清和肝素鈉抗凝血漿電解質測定濃度的比較
【摘要】目的:比較用直接電極法測定血清和肝素鈉抗凝血漿電解質濃度的差別。方法:采用Easylyte plus Na/K/Cl檢測儀測定50例患者血清和肝素鈉抗凝血漿的電解質濃度。結果:K+、Na+、Cl-的測定結果有統計學差別,但這種差別并無臨床意義,血清與肝素抗凝血漿中鉀、鈉濃度的平均差值為0.
血清和肝素鈉抗凝血漿電解質測定濃度的比較
【摘要】目的:比較用直接電極法測定血清和肝素鈉抗凝血漿電解質濃度的差別。方法:采用Easylyte plus Na/K/Cl檢測儀測定50例患者血清和肝素鈉抗凝血漿的電解質濃度。結果:K+、Na+、Cl-的測定結果有統計學差別,但這種差別并無臨床意義,血清與肝素抗凝血漿中鉀、鈉濃度的平均差值為0.3
血清和肝素鈉抗凝血漿電解質測定濃度的比較
【摘要】目的:比較用直接電極法測定血清和肝素鈉抗凝血漿電解質濃度的差別。方法:采用Easylyte plus Na/K/Cl檢測儀測定50例患者血清和肝素鈉抗凝血漿的電解質濃度。結果:K+、Na+、Cl-的測定結果有統計學差別,但這種差別并無臨床意義,血清與肝素抗凝血漿中鉀、鈉濃度的平均差值為0.
肝素抗凝血酶ⅳ復合物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發色底物法:剩余凝血酶含量:93.08%±4.3%,肝素:ELISA法:1.05-1.85μg/L。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肝素含量升高:感染性疾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過敏性休克、肝硬化、冠心病、尿毒癥。 需要檢查人群:需要確診感染性疾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疾病
肝素抗凝血酶ⅳ復合物的臨床意義及注意事項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肝素含量升高:感染性疾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過敏性休克、肝硬化、冠心病、尿毒癥。 需要檢查人群:需要確診感染性疾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疾病的患者。 注意事項 不適宜人群:患有肝臟,胰腺疾病的人。 檢查前準備:空腹。 檢查時要求:按采血部位的不同
肝素抗凝血酶ⅳ復合物的注意事項及檢查過程
注意事項 不適宜人群:患有肝臟,胰腺疾病的人。 檢查前準備:空腹。 檢查時要求:按采血部位的不同,取得血常規檢驗標本,最常用的途徑是靜脈采血和末梢毛細血管采血。 用于血常規檢驗的血樣必須經抗凝劑抗凝處理,應用EDTA鹽等對白細胞形態和血小板影響相對較小的抗凝劑 在標本收集后的5分鐘內或30
肝素的檢測肝素
APTTAPTT依然是作為監測UFH的選擇之一。它是非常簡單,快速和便宜的項目。然而,卻難以標準化。APTT檢測需要整個凝血瀑布中的所有蛋白都是完整的,從而可以準確測量肝素水平。有狼瘡抗凝物或抗磷脂綜合癥的病人通常都有APTT升高,他們就必須使用肝素試驗來監測。除了不同凝血因子水平的因素,試劑和儀器
化學發光檢測血清和肝素鈉抗凝血漿肌鈣蛋白I濃度比較
血清肌鈣蛋白I(cTnI)是反映心肌損傷的一種高敏感性、高特異性的標志物,主要用于診斷急性心肌梗死(AMI)、判定心肌損害程度等。中華醫學會檢驗學會2002年建議將cTnT作為檢出心肌損傷的“金標準”[1]。由于AMI起病急驟,病情發展迅速,是急診常見的急性多發病,死亡率高,所以迅速作出診斷是挽
肝素,硫酸類肝素,低分子肝素的區別
肝素(heparin)屬于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類生化藥物,是一類在結構上不均一、聚合程度上高度分散的硫酸多糖,一般指肝素鈉。低分子量肝素有下面倆種定義:1.分子量在4000~6500道爾頓的肝素具有獨特的抗凝特性稱為低分子量肝素.與普通肝素一樣,低分子量肝素先與
肝素、低分子肝素作用及評價
(一)作用特點 肝素通常不影響出血時間。大劑量給予時,凝血時間延長。 應用肝素是預防血栓的很好選擇。 (二)典型不良反應 肝素用藥過量可出現自發性出血。偶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偶見過敏反應 (三)藥物相互作用 1.患者需要長期抗凝治療時,肝素可與華法林等口服雙香豆素類藥可以采取序貫療法
什么是肝素
關于肝素,這是一種常用于治療早期凍瘡、皸裂、潰瘍、濕疹及淺表性靜脈炎和軟組織損傷的藥物。不過,它也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項需要遵守。 禁忌方面,如果您有出血性疾病或燒傷,是不適合使用肝素的。此外,嚴重高血壓、新近的顱腦外傷或顱內出血患者,以及先兆流產或產后婦女也應當慎用。 不良反應方面,雖然罕見
抗凝劑選擇:肝素
是加強抗凝血酶Ⅲ(AT-Ⅲ)滅活絲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從而阻止血液凝固。肝素是紅細胞透滲脆性試驗的理想抗凝劑。但不適于CBC、細胞形態學檢查。每毫升血液肝素用量為(15±2.5)U,多為肝素鈉鹽或鉀鹽。
什么是肝素?
肝素,也稱為普通肝素(UFH),是一種藥物和天然存在的糖胺聚糖。由于肝素依賴于抗凝血酶的活性,因此它們被認為是抗凝劑。具體來說,它也用于治療心臟病發作和不穩定型心絞痛。通過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給藥。其他用途包括內部試管和腎透析機。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出血、注射部位疼痛和血小板減少。嚴重的副作用包括肝素誘導
簡述低分子肝素的藥理作用
肝素的抗凝作用一般認為主要通過2個方面:①對凝血酶的抑制作用;②對凝血活性因子Xa(FXa)的抑制作用。兩者都依賴于肝素的戊糖結構與抗凝血酶Ⅲ(AT-Ⅲ)的結合,經肝素結合的抗凝血酶-Ⅲ結合凝血酶和FXa的能力增強,其中肝素抗凝血酶的作用不但要求肝素與ATⅢ的結合,還同時要求肝素與凝血酶的直接結
抗凝血酶Ⅲ
什么是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AT 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絲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劑。AT Ⅲ是多個抗凝血酶中最主要的一個,它可以通過抑制凝血酶的形成而調節血液的凝固,是血液凝固過程中的重要的反饋系統,它的缺乏會造成血栓性疾病,但如果增高也可引起
抗凝血酶AT
抗凝血酶的命名?早期研究中發現的抗凝血酶,依次命名為抗凝血酶I至IV。?只有抗凝血酶III在臨床上是有意義的,通常也常以抗凝血酶代指抗凝血酶III什么是抗凝血酶?●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曾稱為抗凝血酶Ⅲ和肝素輔因子Ⅰ, 是一種單鏈糖蛋白,屬于α2球蛋白,其生理半衰期為17
血漿肝素或類肝素抗凝物質檢查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 甲苯胺藍可中和肝素的抗凝作用,當凝血酶時間延長,可在待檢血漿中加入甲基胺藍,或延長的凝血酶時間恢復正常則表示肝素增多,否則為其他抗凝血酶類物質.試劑、試劑盒 甲苯胺藍溶液枸櫞酸鈉溶液凝血酶實驗步驟 一、 實驗試劑:1. 1g/L甲苯胺藍溶液2. 109mmol/L枸櫞酸鈉溶液3. 凝血
血漿肝素或類肝素抗凝物質檢查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甲苯胺藍可中和肝素的抗凝作用,當凝血酶時間延長,可在待檢血漿中加入甲基胺藍,或延長的凝血酶時間恢復正常則表示肝素增多,否則為其他抗凝血酶類物質.試劑、試劑盒甲苯胺藍溶液枸櫞酸鈉溶液凝血酶實驗步驟一、 實驗試劑:1. 1g/L甲苯胺藍溶液2. 109mmol/L枸櫞酸鈉溶液3. 凝血酶溶液
肝素的其他功能
使用肝素鋰鹽(肝素鋰)作為抗凝劑的試管、真空采血管和毛細管通常標有綠色貼紙和綠色頂部。肝素與EDTA相比具有不影響大多數離子水平的優勢。但是,如果血樣中的肝素濃度過高,離子鈣的濃度可能會降低。然而,肝素會干擾一些免疫測定。由于通常使用肝素鋰,因此無法從這些管子中獲得一個人的鋰含量;為此,寶藍色頂部(
肝素的醫療用途
肝素作為抗凝劑,防止血塊形成和現有血塊的擴展。雖然肝素本身不會分解已經形成的凝塊(與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不同),但它允許身體的天然凝塊溶解機制正常工作以分解已形成的凝塊。肝素通常用于以下情況的抗凝: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例如NSTEMI心房顫動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用于心臟手術的體外循環用于體外生命支
肝素的生產方法
方法一、酶解-樹脂法酶解 取100kg新鮮腸黏膜(總固體5%-7%),加苯酚200ml (0.2%),如氣溫低時可不加。在攪拌下加入絞碎胰0.5-1kg(0.5%-1%),用 300-400g/L(30%-40%)NaOH溶液調節pH8.5-9,升溫至40-45℃,保溫2-3h。pH8,再加5kg粗
血漿抗凝血酶Ⅲ
? 抗凝血酶Ⅲ是血液抗凝系統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對抗凝血酶和多種凝血因子的活性,生理作用是防止凝血過度、血栓形成。本試驗有助于了解抗凝系統的機能狀態。?? ? [英文縮寫]? ? ? 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C? ? 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 ? [參考值]? ? AT—Ⅲ:C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