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1日,藥明康德在官網上發布新聞,宣布以6500萬美元現金收購NextCODE Health公司。NextCODE是業界領先的基因分析和生物信息公司,在美國和冰島有運營實體。藥明康德計劃將NextCODE與藥明康德基因中心合并,成立一家新公司WuXi NextCODE Genomics。新公司總部將位于中國上海,運營地區涵蓋美國麻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市以及冰島的雷克雅未克市。新公司管理層包括首席執行官李革博士,首席財務官胡正國先生,首席運營官Hannes Smárason先生,首席科學官Jeffrey Gulcher博士,首席技術官孫洪業博士以及信息學副總裁Hakon Gudbjartsson博士。 NextCODE Health分拆自deCODE公司,后者成立于1996年,于2012年12月被安進公司(Amgen)收購。deCODE公司在分析和理解基因與疾病關系方面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利用其獨特的技術知識和冰島人......閱讀全文
伴隨著圣誕節的悄然而至,2015年即將過去。回首2015,體外診斷投資并購發生的大事不勝枚舉。本文總結了2015年體外診斷投資并購行業一覽(1月到12月)。 一月 迪安診斷收購愽圣生物,進軍優生遺傳檢測領域 2015年1月9日,迪安診斷與杭州博圣生物技術簽署了《股權轉讓并增資協議》,累計使
電影《良醫妙藥》(Extraordinary Measures》)中,哈佛高材生John Crowley為了拯救自己的兩個患有龐倍氏癥的孩子,毅然辭去了高管職務,與一位研究者共同成立了新的制藥公司,歷經挫折研發了首款治愈該病的藥物,并最終獲得了成功。 你可能想不到,在這個故事背后,活躍著一個中
擬從紐交所退市的藥明康德正積極向基因醫學和大健康跨領域擴張。藥明康德基因組學中心主任陳巍在周末一場基因+互聯網醫療的論壇上表示,公司目標是做國際領先的基因醫學公司。 陳巍指出,公司目前是中國大陸唯一得到美國CLIA認證的中國實驗室,擁有包括Illumina最先進的高通量測序儀HiSeq X10
日前,Genomics England宣布四家公司入選參與英國“十萬基因組計劃”(100,000 Genomes Project)首批8000名患者的基因組數據的分析和解讀。其中,Congenica 和Omicia將致力于罕見病的分析,Nanthealth則是針對癌癥分析,而最為我們大
美國FDA宣布23andMe獲得首個直接面向消費者(DTC)的癌癥風險基因檢測授權。這項檢測的意義是什么,中國市場如何?基因慧就此專訪了7位相關企業創始人,并分析相關市場趨勢,供參考,歡迎留言討論。 劃重點 1. 此產品針對3個癌種的BRCA基因的3個突變 2. FDA對DTC基因檢測政策
二代基因測序行業是目前增長最快的基因學研究板塊。有研究報告稱,201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近600億美元,未來5年,年增速預計將超15%,是醫藥行業整體增速的3至4倍,其中,基因測序行業增速將超過20%。 根據Markets&Markets的研究報告顯示,去年二代基因測序的全球市場規
二代基因測序行業是目前增長最快的基因學研究板塊。有研究報告稱,201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近600億美元,未來5年,年增速預計將超15%,是醫藥行業整體增速的3至4倍,其中,基因測序行業增速將超過20%。 根據Markets&Markets的研究報告顯示,去年二代基因測序的全球市場規
左手技術,右手資本,毫無疑問,基因科技已經成為生命科學領域最熱門的寵兒。 從最近十幾年的發展來看,人類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已經超越了“摩爾定律”:上世紀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項目計劃花費30億美元,用十三年時間完成一個人類全基因組的測序,繪制出人類基因組圖譜。但到了今天,使用最新一代高通量測序
基因領域的創業熱度持續升溫。創業門檻有多高?市場規模有多大?哪些領域更適合創業團隊切入? 近兩年來基因領域的創業熱度持續升溫,在設備、工具、服務,檢測四個跑道上都出現了很多種子創業選手。那么這四個方向的創業門檻有多高?市場規模有多大?哪些領域更適合創業團隊切入,下面我給大家盤算一遍。
2017年6月,世界經濟論壇與《科學美國人》雜志的專家委員會聯合選出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興技術榜單,其中腫瘤的無創診斷技術成功入選并榮膺榜首。腫瘤無創診斷技術即液體活檢(liquid biopsies)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在攻克腫瘤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與傳統的組織活檢相比,液體活檢具備實時
在很多國內CRO不認為“必須要對戰略選擇‘到底做大而廉還是小而精’給出答案”的時候,藥明康德在行動上再向前一步。 提前占位 近年,在投資了四項平臺技術和兩家診斷公司之外,藥明康德竟然還投資了10家生物醫藥企業,“服務提供方幫工會不會搶了制藥企業大廚生意”的問題就一直以各種含蓄的方式被拋出。
基因測序行業發展迅速,二代測序為主流技術。 當下,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由于通量較低、測序時間較長,已經不能滿足研究應用的需要,以高通量低成本為特征的二代測序技術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測序技術,測序時間相較于一代技術大大降低。 基因測序作為精準醫療的重要一環,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成本的下降,近年來發展迅
精準醫療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結合基因組測序技術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早在2011年,美國醫學界首次提出了“精準醫學”的概念,2015年年初,奧巴馬在美國國情咨文中提出“精準醫學計劃”,希望精準醫學可以引領一個醫學新時代。 自此開始,精準醫療異軍
近年來,隨著精準醫療的不斷發展,作為精準診斷的兩大技術平臺基因測序和生物質譜之一,質譜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也越來越深入和廣泛。雖然同國外尤其是北美相比,中國在臨床質譜應用方面起步較晚,但得益于國內對高端醫療技術需求的不斷增強,質譜作為檢驗界的新貴近兩年得到了行業的極大關注。從上游的儀器硬件廠商到中
11月以來,伴隨著APEC在京如火如荼地召開,我們的基因檢測行業也爆發了許多新鮮的大事。本文由測序周報(資訊篇)重點搜集了與無創基因檢測相關的國內外最新資訊,回顧了9條上周關注及13條綜合資訊。大家品讀完之后,一定會覺得基因檢測離我們已真的不遠了! 上周關注 01 達安基因測序儀和唐篩試劑盒
華大基因在招股說明書披露,此次華大基因IPO的主承銷商為中信證券,財務顧問為瑞銀。本次發行的股票數量不低于4000萬股,發行數量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華大基因本次發行新增募集資金17.32億元,占華大基因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凈資產比例的58.20%。按此推斷,發行價應
六家企業卷入人類遺傳資源泄露風波讓公眾吃驚,但業界卻并不意外。“很多流傳于江湖的故事終于浮出了水面。” 非法采集的資源已由傳統人體組織、細胞等實體樣本轉向人類基因序列等遺傳信息,出境途徑也由攜帶樣本轉變為通過互聯網發往國外。“隱蔽性越來越強,這很難發現。” 網上下單、支付,兩天內收到采樣盒,
報告要點:全球CRO市場快速增長: 2014 年全球 CRO市場規模達 270億美元,預計 2017 年達 320億美元,2020 年達 590億美元。2014-2020年,CRO全球市場快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 13.91%。研發投入、創新藥、政策驅動,中國CRO市場空間巨大:中國CRO市場于
6年前,中國成為DNA測序的全球領導者,而這多數歸功于華大基因(BGI)公司的貢獻,位于深圳的華大基因公司已經購買了128臺全球最快的測序機器,而公司解析DNA的能力已經超過全球50%,BGI組成了一支非常年輕的生物信息學家團隊,并且同全球的研究者進行合作,如今已經發布了從古人類到大熊貓等各個物
6年前,中國成為DNA測序的全球領導者,而這多數歸功于華大基因(BGI)公司的貢獻,位于深圳的華大基因公司已經購買了128臺全球最快的測序機器,而公司解析DNA的能力已經超過全球50%,BGI組成了一支非常年輕的生物信息學家團隊,并且同全球的研究者進行合作,如今已經發布了從古人類到大熊貓等各個物
北京時間2014年3月10日晚7點03分,Illumina_China的微博認證號證實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采購一套HiSeq X Ten高通量測序系統。 HiSeq X Ten是一套共10臺超
從宣布私有化到私有化完成,無錫藥明康德僅僅花了2015年8月初到12月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得以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如今這家曾以33億美元從紐交所退市的中國最大外包研發機構,又用了一年時間,開啟了旗下全資子公司藥明生物的赴港上市之旅,私有化后分拆上市計劃再進一程。 2017年1月4日晚上,藥明康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大俠,帶著幾代人的武俠夢,隨風而逝。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武林俠客行走江湖,或為民族大義,或為國恨家仇,或為兒女情長。有人追逐武功絕學,有人追逐武林至尊,有人追逐名利雙收,也有人獨孤求敗,退隱江湖,超然世外……一幕幕大戲在你我腦海回蕩。 CR
“我是專程到中國來的,而且這次是帶了整個的管理團隊到中國來。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并且同我們本地的合作伙伴們進行溝通。”2017年3月22日在陰雨綿綿的上海,Illumina公司CEO Francis deSouza上任后首次到訪中國,“如今,中國和美國應該是全球最大的兩個基因市場,對于Il
美國腫瘤研究所(NCI)推出NCI-MATCH計劃,將在7月正式招募3000名志愿者進行腫瘤靶向治療藥物的臨床研究。NCI-MATCH是NCI-Molecular Analysis for Therapy Choice的縮寫,直譯過來是“選擇治療方案的分子分析計劃”。 該計劃將對3000名癌癥
生物制藥(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制藥技術。與傳統行業類似,生物制藥產業也由研發、測試、上市銷售三個階段組成。但與傳統化學藥產業由大型藥企所壟斷不同,生物制藥領域內的創業型企業借助技術基礎不同形成的進入壁壘,異軍突起,形成了以企業
2016年6月5-9日,第64屆美國質譜年會 (ASMS 2016)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圣安東尼奧Henry B. González會議中心召開。正如往年一樣,6月7日即每次ASMS的星期二,北美華人質譜學會(Chinese American Society
近期,“基因界騰訊”華大基因的上市,成為近年來A股最受關注的IPO之一。法國凱輝基金執行總監楊海鼎解讀道:“華大上市給投資者一個信號,基因測序是一個造福人類的產業。” 基因測序產業在近兩年備受資本熱捧,且暗戰不斷。從目前中國基因測序產業的格局來看,被稱為“基因界騰訊”的華大基因正在告別“一家獨
2018年,全球都在經歷一場艱難的資本寒冬。募資難、融資難、估值縮水,這是許多投資人和創業者最深的體會。但盡管在這樣艱難的歲月,基因領域依然創下了約9.86億美元的高融資額,與2017年10億美元相比基本持平。 這一年里,NMPA批準了首款基于NGS的腫瘤檢測試劑盒,燃石醫學喜提中國“腫瘤NG
1. 華大基因 137臺HiSeq;3臺MiSeq; 31臺Proton。 全方位高通量測序應用。 2. 藥明康德基因中心 4臺HiSeq;4臺MiSeq;1臺Proton;2臺PGM;1臺Affymetrix。 是目前中國唯一的美國CLIA認證實驗室。 科研服務、測序和芯片外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