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初至9月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全國開展打擊保健食品“四非”(非法生產、非法經營、非法添加、非法宣傳)專項行動,對保健食品市場進行整治、懲處、規范,促進保健食品生產經營秩序進一步好轉。 國家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介紹,截至2012年底,我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共有2006家,2012年產值約2800多億元。經過多年整治與規范,保健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包括:一些不法企業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違禁物品;一些不法企業以食品批準文號、生產許可證號、消殺產品批準文號等假冒保健食品謀取暴利;還有一些企業虛假夸大產品功效,誤導消費者。 為鼓勵社會各界、消費者對食品藥品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監督,國家食藥監總局還公布了舉報電話:12331。 ......閱讀全文
1.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市場主體數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3月中旬,全國市場主體正式過億。請問,下一步商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深入開展,人民群眾投資創業熱情得到極大激發,市場主體數量呈現了“井噴式”增長。
對話人 徐華鋒: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賈亞光: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 近年來,中國國民健康水平不斷提升,其中保健食品的貢獻不能忽視。40年來,保健食品從無到有,保健食品行業從弱小的地位到具有強大的影響力,見證了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 故事 走進保健食品的元年 李松:在改革開放初期,
昨日11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召開掛牌后的首場記者會,通報5月初至9月底保健食品打“四非”專項行動的部署和安排。國家食藥監總局規劃財務司負責人王小巖指出,目前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問題十分突出,要讓那些為了謀財不惜害命的人傾家蕩產、人頭落地。 王小巖稱,近些年來發
在人人關注健康的時代,“健康”“養生”是最容易獲得認同的“牌”。今年中秋節前,一些電商平臺和微店就出現了號稱有“養生”“保健”功效的月餅。 然而,含有“養生”“保健”等表述的廣告是不能隨便發的,月餅中添加哪些成分也不能隨意為之。 每年中秋節前,都會上演一場“月餅大戰”。 今年,這場“大戰”
今年1月23日,北京海淀區“超市發白頤路店”,海淀區食藥監局工作人員正快速檢測大肉是否含瘦肉精 網上購買食品出了問題怎么辦,現行食品安全法中并無明文規定。根據昨日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的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如果未履行規定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應當承
昨日,國務院《2014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公開發布,《通知》指出,2013年的一系列部署和監管使目前全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趨穩向好。 但是,制約我國食品安全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自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掀起中國食品安全冰山一角后,2009年國務院便開始下發《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獲悉,近日,CFDA印發食品及保健食品專項抽檢監測工作方案,重點抽檢保健食品中的非法添加,植物蛋白飲料中的植物源成分的鑒定、非食用物質,方便食品中的非食用物質、食品添加劑等。抽樣地區要求在農村、鄉鎮、城鄉結合部等縣級及以下地區抽樣
發布會現場 (攝影 郭研) 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 (攝影 郭研) 工商總局食品流通監管司司長劉俊臣 (攝影 郭研)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馬愛國 (攝影 郭研)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張莉 (攝影 郭研) 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李元平 (攝影 郭研) &
今年3月,有媒體曝出,浙江警方連續破獲兩起有毒食品大案,均與減肥膠囊非法添加相關,產品銷售覆蓋全國各地,涉案價值超過12億元人民幣。然而,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并不局限于此。 近日,新京報記者盤點了國家食藥監總局及地方食藥監局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7日的食品抽檢公告發現,盡管保健食品去年
隨著近年來人們對養生保健的愈加重視,服用保健食品成為醫藥消費大趨勢。但殊不知,一些保健品不僅無益于養生,反而對身體健康帶來極大損害。記者了解到,如今國家監管法律法規相對滯后,國內保健食品市場混亂,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學藥物現象普遍,成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近期監管重點。 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學藥物
隨著近年來人們對養生保健的愈加重視,服用保健食品成為醫藥消費大趨勢。但殊不知,一些保健品不僅無益于養生,反而對身體健康帶來極大損害。記者了解到,如今國家監管法律法規相對滯后,國內保健食品市場混亂,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學藥物現象普遍,成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近期監管重點。 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學藥物
2月17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公開了29項行政審批事項目錄,其中備受保健行業關注的保健食品注冊審批被列入"非行政許可審批",在保健業引發軒然大波。 此舉是否意味著保健食品行政審批將被取消?已經獲得的"保健食品批準證書"是否依然具有法律地位?保健食品管理制度將面臨哪些調整? 一位接近國家食
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三司發文稱擬注銷30個保健食品的批準文號,11月11日,又發布了《保健食品再注冊技術審評要點(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再注冊征求意見稿》),列出15種對保健食品不予再注冊的情況。 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賈亞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注銷保健食品的批準文號
現今市場上蜂膠產品的種類眾多,但繁榮的背后同時存在著一些問題,從蜂膠違規添加到一證多用,從夸大服用蜂膠效果到將批準文號當做搖錢樹,究竟這些亂象的成因何在?主管部門又將如何整治?本文將為您逐一揭開。 蜂膠是蜜蜂從膠源植物新生枝腋芽、花蕾、創傷處采集的樹脂類物質,經與蜜蜂腺體分泌物混合轉化而成
近日,天津權健被爆出虛假廣告宣傳、火療引發多起傷人事故、涉嫌傳銷被立案調查等行業內幕,不僅讓權健成為社會熱議話題,同時更是將保健品行業推向了輿論的風口。圖片來源于網絡 然而,伴隨著保健品安全問題的頻頻出現,我國保健品市場的發展卻是迅猛異常。2018年年初中國保健協會對外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
廣東發出首個省級保健食品備案細則;江蘇保健食品備案開始,“網上報、網上備、不見面”;四川啟動保健食品備案,備案人資料現場審核;湖北發布省級保健食品備案指南;安徽正式開展保健食品備案工作…… 湖北省食安辦召開全省電視電話會,在全省開展嚴厲打擊食品、保健食品、醫療器械虛假宣傳的“護老”專項行動;甘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2016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對2016年全國食品安全重點工作作出部署。《工作安排》從健全法規標準入手,突出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違法嚴懲,加快完善統一權威監管體制,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工作安排》中指出,要健全食品
劉兆彬(資料圖)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最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這是關系民生的一件大事。國家質檢總局原總工程師,現任北京大學質量與法治研究所所長的劉兆彬先生一直非常關注這一領域,特撰文對此進行了評析,列出了十大亮點和六大問題,其中指
這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情況:無論是在看電視或者正在讀報紙,一些所謂的靈丹妙藥廣告總會肆虐無辜的眼球--這些廣告要么宣傳能徹底治療高血壓,心臟病,要么宣稱能治愈風濕類風濕;亦或正在瀏覽網頁,時而不時的就會彈出一些醫療小廣告,或根治腳氣,或專業治療性病等等。 這些使用“絕對化”語言的廣告,明眼人一
鹿鞭酒、神力酒、陽春酒、神液酒……名字充滿各種想象空間的保健酒背后,其功效或許只是西藥在“作怪”。 7月31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一份題為《關于51家保健酒、配制酒企業69種產品違法添加行為的通告》顯示,有51家企業在69種保健酒、配制酒中違法添加了西地那非(俗稱“偉哥”的藥品成分)等化學物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關于印發2019年廣東省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現附通知原文如下: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食安委各成員單位及有關部門: 《2019年廣東省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東省
加強進口保健食品監管刻不容緩 在帶來優質產品和便捷選擇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近年來,進口保健食品在我國市場的銷售日益火暴,大量國外品牌相繼涌入國內市場,在給消費者帶來優質產品和便捷選擇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那么,進口保健食品市場現狀如何?對進口保健食品的監管該如何進行?
一直以來,有關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的現象屢禁不止,一些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更是甘愿受騙。去年底以來,全國各地食藥監部門展開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活動。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政府部門整治違法企業是一方面,但作為消費者,業內人士特別提醒,凡聲稱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保健品,一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12號),發布了《“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 《“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實施食品安全檢(監)測能力建設項目
價格不菲的冬蟲夏草一直深受消費者追捧。但今年以來,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多次重申“冬蟲夏草不屬于保健品”。而根據2016年國家食藥監總局所做的一次抽檢發現,冬蟲夏草及其制品中,重金屬砷的含量超標4至10倍。 盡管如此,冬蟲夏草的市場熱度卻未見明顯冷卻。在“618”電商大促中,冬蟲夏草銷售勢頭不減,有
中國醫藥流通體系將迎來一場徹底的變革。《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有望在元旦后正式出臺,屆時,處方藥網上銷售將逐步放開,而對于醫藥流通企業而言,則意味著廣闊的醫藥電商市場開啟。 有消息人士9日透露,國家食藥監總局目前正在召開內部會議,最后一次集體討論《互
自今年5月以來,“銀杏葉事件”持續發酵,云南白藥、康恩貝、仟源醫藥、方盛制藥等上市公司紛紛卷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銀杏葉事件”發生后,食藥監總局曾組織各地企業自檢,但食藥監總局近期公告顯示:“有4家企業6批藥品企業自檢合格,監督抽驗結果不合格。 除上述問題外,食藥監總局近期還對保健品企業進
種種跡象表明,食藥監系統可能面臨新一輪的機構改革。怎么改、如何改成為食藥監系統內部的熱議話題。 和以前的改革前夕相比,這次調整顯得尤為低調。“1月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后,改革方案可能會趨于明朗。” “本次機構改革方案論證真正體現出頂層設計,致力于構建統一、權威、專業的監管體制,相信會是一種良性變
距離2018年全國“兩會”不到兩個月,食藥監管體制的走向,再度成為系統內部的熱議話題。 圍繞食藥監管體制的改革,貫穿了最近20年——從1998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成立,2003年國家藥監局加掛“食品”二字,到2008年將其劃歸原衛生部,到2010年國務院食安辦成立,再至2013年組建國家食品藥
中國酒業協會近日批準發布了T/CBJ5101-2019《保健酒》團體標準(下稱新標準),自2019年2月1日起實施。新標準首次對保健酒進行了明確定義,規定保健酒應取得保健食品批號或備案,并對保健酒的理化要求、污染物限量、塑化劑及其他有機化物限量等提出了重點要求。 保健酒定義明確 保健酒在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