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檢查 (1)腹部B超:腹部B超檢查是一種簡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對多數病人作出正確診斷,診斷符合率可達94.4%。常作為本病的首選檢查方法。現按本病所累及血管描述如下。 ①肝靜脈改變:受阻的肝靜脈可以是一條或多條,其表現取決于梗阻程度和范圍,具體表現為: A.肝段下腔靜脈阻塞:肝靜脈開口以上下腔靜脈阻塞,肝靜脈回流受阻,肝靜脈增寬,內徑>1.0cm,管腔內血流淤滯,見“自發性顯影”現象。CDFI:靜脈血流方向及流速異常。 B.膜性阻塞:常位于肝靜脈開口處,有膜樣、條樣回聲,該支肝靜脈內徑增寬,并見與通暢的肝靜脈間有粗細不均、走行無規律的交通支。CDFI:隔膜處血流紊亂,流速增快,頻譜失常。 C.栓子形成:包括血栓和癌栓,肝靜脈內低-中等的實質性回聲。CDFI:該支肝靜脈腔內無血流信號或血流逆轉。 D.外壓性狹窄和閉塞:鄰近可見壓迫的腫物。未受阻的肝靜脈內徑正常或由于接受回流受阻的肝靜脈呈代償性擴張,腔內回......閱讀全文
超聲檢查 (1)腹部B超:腹部B超檢查是一種簡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對多數病人作出正確診斷,診斷符合率可達94.4%。常作為本病的首選檢查方法。現按本病所累及血管描述如下。 ①肝靜脈改變:受阻的肝靜脈可以是一條或多條,其表現取決于梗阻程度和范圍,具體表現為: A.肝段下腔靜脈阻塞:肝靜
(1)Ⅰ或Ⅰ纖維蛋白原掃描檢查靜脈注射Ⅰ或Ⅰ纖維蛋白原,該物質參與凝血,故聚集于靜脈血栓處。如果用計數器從體表測得放射劑量超過該點原測量值,或對側相應部位放射劑量的20%以上者為陽性。 (2)超聲多普勒血流計檢查和阻抗容積描記術前者根據超聲波遇到運動目標(靜脈血流中的血球)而反射時發生頻率變化
肝功能 急性型者ALT、AST升高,血清膽紅素增加,血清蛋白減少,凝血酶原時原時間延長,部分患者有ALP升高。亞急性型肝功能可基本正常或輕度異常。慢性型的肝功能變化類似肝硬化。 血液學 急性型血常規可有白細胞升高,部分患者有多血癥,表現為血細胞比容和血紅蛋白增加。亞急性及慢性者,除顯性紅細
急性BCS大多有腹痛、肝臟腫大壓痛和腹水三聯征,慢性患者有肝大、門體側支循環和腹水三聯征。實時超聲和多普勒超聲可以對85%以上的患者提示BCS的診斷,BCS的確診有賴于肝靜脈和(或)下腔靜脈造影及肝活檢。
在病因的探討上,綜合各家意見,主要病因集中在血栓形成、膜性狹窄和局部壓迫三方面。 血栓形成 BCS常常發生于各種血液凝固性增加的病人,其中報道最多的是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和其他髓增生性疾病。Wanless等報告一組145例尸檢資料,見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和不明原因髓增生性疾病有1/3伴有顯性門靜脈高
肝靜脈血栓形成綜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各種原因所致的肝靜脈和鄰近的下腔靜脈狹窄閉塞,肝靜脈和下腔靜脈血液回流障礙,產生肝大及疼痛、腹水、肝臟功能障礙等系列臨床表現。 1845年Budd首先描述了1例肝膿腫導致的肝靜脈血栓的病例,1899年Chiari又報
CVT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只靠臨床癥狀和體征診斷困難。輔助檢查特別是影像學檢查對診斷的幫助至關重要,并有重要的鑒別診斷價值。 腦脊液檢查 主要是壓力增高,早期常規和生化一般正常,中后期可出現腦脊液蛋白輕中度增高,發現紅細胞提示有出血。感染性CVT患者早期即可出現白細胞增高,多見于海綿竇、側竇
急性肝炎 急性型BCS須與急性肝炎區別: (1)急性BCS腹痛劇烈,肝臟腫大和壓痛均非常明顯,而且頸靜脈充盈,肝頸回流征陰性。 (2)腹水的出現和增長速度以及下肢水腫與肝功能變化不成比例。 (3)患者沒有病毒性肝炎或肝毒性藥物或毒物接觸史,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學檢查大多陰性。 (4)肝活檢
分型 對于肝靜脈和(或)肝段下腔靜脈阻塞的類型、部位及形態許多人作了較為詳盡的觀察。按照阻塞的性質、位置、范圍和程度予以分型,對于正確地治療和選擇手術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許多學者提出了各種分型意見。其中以Hirooka分型最詳細,具體闡明了下腔靜脈、肝靜脈的病理特性、部位和相互關系,同時發現膜狀
BCS最常發生在20~45歲的青壯年。性別方面,一般報道,男性發病率高。腹水和肝大是最常見的臨床征象。臨床表現與阻塞部位有關,肝靜脈阻塞者主要表現為腹痛、肝臟腫大、壓痛及腹水;下腔靜脈阻塞者在肝靜脈阻塞臨床表現的基礎上,常伴有下肢水腫、下肢潰瘍、色素沉著,甚至下肢靜脈曲張。病變波及腎靜脈者,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