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熱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中萃取獲得的馬兜鈴酸為有光澤的褐色片狀結晶,利用甲醇萃取獲得的馬兜鈴酸則為橘黃色棒狀結晶。馬兜鈴酸類化合物味微苦,可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冰醋酸、苯胺或堿液,微溶于水,幾乎不溶于苯或二硫化碳。 帶光澤的棕色葉狀結晶(二甲基甲酰胺-水),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醋酸、苯胺及堿,微溶于堿,幾乎不溶于苯及二硫化碳。......閱讀全文
利用熱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中萃取獲得的馬兜鈴酸為有光澤的褐色片狀結晶,利用甲醇萃取獲得的馬兜鈴酸則為橘黃色棒狀結晶。馬兜鈴酸類化合物味微苦,可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冰醋酸、苯胺或堿液,微溶于水,幾乎不溶于苯或二硫化碳。 帶光澤的棕色葉狀結晶(二甲基甲酰胺-水),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
論文稱:不同國家地區肝癌中馬兜鈴酸突變比率。紅色越多,代表肝癌發生和馬兜鈴酸導致突發相關。 這兩天,“馬兜鈴酸”成了熱詞。很多人其實并不懂得什么是馬兜鈴酸,但是被一篇在網上傳播甚廣的科技文章嚇到了。10 月 18 日,有專業雜志發表封面文章,提示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是導致亞洲肝癌高發的重要原
很多人借助草藥補充劑來改善健康狀況。在東亞地區,人們堅信傳統醫學的療效,未經加工的草藥和現代藥品被一起陳列在藥房中。但是兩項新研究指出,在某些補充劑中發現的一種成分可能會致癌。 正在被討論的這種成分是馬兜鈴酸,這是在多葉、多花的葡萄藤中發現的一種被稱作馬兜鈴屬的化合物。幾個世紀以來,馬兜
??? 急性馬兜鈴酸腎病的主要病理改變是急性腎小管壞死,然而,既往的研究發現,部分患者尿蛋白量較多,甚至出現大量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癥;電鏡可見腎小球足突階段性融合。因此,我們推測,馬兜鈴酸除主要損傷腎小管外,也可能損傷腎小球。??? 馬兜鈴酸為硝基菲類化合物,具有細胞毒性作用。由于馬兜鈴酸進入體內
馬兜鈴酸類化合物中,主要的毒性成分為馬兜鈴酸Ⅰ和馬兜鈴酸Ⅱ,其在硝基還原酶的催化下,一部分被還原為馬兜鈴內酰胺,另一部分在還原過程中進一步與DNA作用,形成加合物。 在馬兜鈴酸類衍生物對豬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毒性研究中發現,各衍生物毒性的強弱與其化學結構有關。硝基是馬兜鈴酸類衍生物中最主要的毒性基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近日就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志發表的文章《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亞洲其他地區肝癌相關》做出回應。 此次馬兜鈴酸引發熱議,主要是文章將其與肝癌關聯,在科學界也引起了廣泛討論。它究竟與我國肝癌患者的發病有關系嗎?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介紹,根據流行病
這項研究由國際癌癥基因組腎癌協會(CAGEKID,生物通譯)領銜完成,揭示了腎癌與一些中草藥中常見成分:馬兜鈴酸之間的重要關聯,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2003年,新華社記者朱玉發表的一篇報道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這篇題為“龍膽瀉肝丸,清火良藥還是致
馬兜鈴酸腎病(AAN)是一種進行性暴露性疾病,以腎小管萎縮和纖維化為特征,最終發展為終末期腎病和惡性腫瘤。能源危機作為纖維化的一個假定原因的分子機制尚未闡明。鑒于馬兜鈴酸(AA)通過代謝產物與(脫氧)腺苷和(脫氧)鳥苷的外環氨基共價結合形成DNA和RNA加合物,作者在此假設類似的AA加合物可能與
【外觀】常溫下為單斜棱柱形結晶。【沸點】(℃)272(13.3kPa),251.5(6.65kPa),223(2kPa),212(1.33kPa)。【熔點】(℃)105.7-105.8【密度】1.329(15℃)【蒸汽壓】mmHg(℃)5.92E-06(25)【溶解性能】20℃時水中溶解度為5%。【
氨基酸為無色晶體,熔點超過200℃,比一般有機化合物的熔點高很多。α-氨基酸有酸、甜、苦、鮮4種不同味感。谷氨酸單鈉和甘氨酸是用量最大的鮮味調味料。氨基酸一般易溶于水、酸溶液和堿溶液中,不溶或微溶于乙醇或乙醚等有機溶劑。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別很大,例如酪氨酸的溶解度最小,25℃時,100g水中酪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