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照實驗 1.吸收實驗 應用尚無文獻報告的抗血清/自己制備的抗血清進行ICC染色時,需用相應的抗原吸收抗血清后,再孵育標本,判斷結果的可信性(結果應為陰性)。常用的吸收實驗分固相吸收和液相吸收兩種(見本書第一章 ),對于不能形成沉淀,難以用離心沉降法分離的一些小分子多肽類抗原,以固相吸收為佳。一般市售抗體均經特異性檢測,所以應用購買抗體時可省略此步。 2.交叉實驗 我們知道,引起機體免疫應答反應的并非是免疫原整個分子,而是其中的一部份—抗原決定簇。每個抗原可能有不同的抗原決定簇,不同的抗原亦可能有類似的抗原決定簇,因此一種抗血清可能與幾種抗原結合。所以同時最好亦用結構相近的抗原做吸收實驗,以避免抗原間的交叉反應。 3.替代實驗 用制備第一抗體相同種屬的正常血清(1/10或相同IgG濃度)替代第一抗體或用第二抗體相同種屬的正常血清替代酶標抗體/橋抗體或省略其中任何一種免疫試劑或酶等,以PBS代替之,分別孵育切片,結......閱讀全文
取 材 取材是制作切片程序中的首要步驟,取材不當,將直接影響病理診斷和科研工作的效果。組織標本的選用非常重要,不能隨意的切取組織來制作組織切片,否則病理檢驗的結果是不會令人滿意的。一、取材工具:取材刀具必須鋒利。切取標本不應該擠壓和揉擦,不應使用有鉤鑷子或血管鉗等手術
實驗概要本文介紹了免疫組織化學實驗操作流程,主要有:脫蠟和水化,抗原修復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等步驟。實驗原理免疫組化,是應用免疫學基本原理——抗原抗體反應,即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熒光素、酶、金屬離子、同位素)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抗原(多肽和蛋白質),對其進行定位
iCLIP技術的發明,讓人們拋棄精密的觀測儀器,也能確定RNA(核糖核酸)和蛋白質在哪個位置“交匯”,甚至可以讀出位點“密碼”。 生物學者習慣將iCLIP這個詞拆解為3部分,i:單點,就像捋著一條繩子,看它上面
雙重或多重標記是利用免疫學和細胞化學原理,在同一張切片上同時采用或先后采用不同顏色的熒光色素或酶促產物,或采用不同直徑大小顆粒膠體金來原位標記兩種或兩種以上抗原-抗體復合物,達到在同一細胞或亞細胞水平顯示不同抗原成分(定性、定位、定撤),分析不同抗原成分相互間功能的增消關系,操作遵循的原則與要求同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