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科研離不開儀器設備。 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科學儀器發揮著基礎支撐作用。 近年來,我國的科學儀器規模不斷擴大、覆蓋領域不斷拓展、技術水平明顯提升,但卻普遍存在部門化、單位化、個人化的傾向,閑置浪費現象嚴重,對科技創新的服務和支撐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如何讓鄭州“沉睡”的科學儀器“動”起來,讓其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中發揮應有作用,成為我市正在著力解決的問題。 大量儀器閑置 作用難以發揮 現實中,這樣的場景不少見:一方面不少高校、科研院所的儀器設備長時間閑置,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一些單位卻在重復購置同樣的設備,造成資金浪費。 例如掃描電鏡,鄭州市區域內三四臺就足夠用了,但事實上目前全市共有100多套,絕大多數長期閑置。 與一些儀器設備的嚴重過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科研急需的另外一些設備卻十分缺乏。在鄭州,液相色譜儀和氣象色譜儀重復購置、閑置浪費問題突出,但高端的液質聯動色譜儀和質譜儀卻不能滿足需求。科學儀器設備的結構......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13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召開不久。 這天傍晚,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習近平總書記。他從鎮江驅車近100公里,踏著夜色來到這里。 習總書記與科技人員親切交談說,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要深入推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推動產學研深度
“2013年,實驗分析儀器進口62.94億美元,出口14.56億美元,貿易逆差48.38億美元。而從2009年到2013年,逆差在不斷增大。”在近日召開的“國產檢測儀器設備驗證與綜合評價技術服務推介會”上,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展覽交流部主任歐陽良的語氣頗為沉重。 科學儀器相當于“隱性”的軍工
如果不是因為創辦“易科學”,清華大學生物學博士生孫磊本可以安靜地做一個學霸,然后慢慢成為少時就想當的科學家。 “易科學”讓孫磊距離成為科學家越來越遠了,但“易科學”跟科學家一點都不遙遠,確切地說,孫磊創辦的“易科學”就是要圍著科學家轉。作為一個類似于“淘寶網”的科學實驗設備信息服務平臺,它的
如果不是因為創辦“易科學”,清華大學生物學博士生孫磊本可以安靜地做一個學霸,然后慢慢成為少時就想當的科學家。 “易科學”讓孫磊距離成為科學家越來越遠了,但“易科學”跟科學家一點都不遙遠,確切地說,孫磊創辦的“易科學”就是要圍著科學家轉。作為一個類似于“淘寶網”的科學實驗設備信息服務平臺,它的
近年來,隨著科技創新需求的不斷發展,大型科研儀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與此同時,受體制、機制等因素的影響,大型科研儀器的重復購置、使用率低、共享困難等問題也不同程度顯露出來。 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2015年,自治區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大型科研儀器及科研基礎設施開放共享的若干意見》,從制定大型科研
王志珍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曾在德國、美國、加拿大以及中國香港地區做過訪問學者或訪問教授。一直以來,她對中國的學術和教育環境比較關注,進行過較多的思考探討。因此,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組織“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專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著名的生物技術公司Life Technologies(納斯達克股票代碼:LIFE)3月28日宣布,在中國推出新的臺式基因測序儀:Ion Proton?。借助該技術產品,只需 1000 美元即可在一天時間內完成個人全基因組測序。 這一新型測序儀采用了新一代半導體測序技術。此前推出的同樣基于這
“2014年,國產儀器企業收入增長為18.10%,利潤增長15.28%。隨著企業的發展和進步,國產儀器企業將從過去十年的‘急功近利、低價低質、無芯(無核心技術)、無底限’轉變為未來十年的‘有企業家、有工匠、有創新、有文化’。”主題為“新常態新思維新競爭”的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2015學術
吳立新 物理海洋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北京大學力學系碩士、博士,留美11年從事科學研究,2005年回國至今任中國海洋大學“筑峰工程”第一層次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
近年來,隨著科研投入不斷增加,科研設施、儀器的數量和原值也快速增長,但儀器的利用率和共享水平卻不高,與發達國家相差較大。 一些高校為爭取上級部門所劃撥的經費,沒有充分進行規劃論證,就盲目購置了一部分高精尖設備,但維修、開發、配件、耗材等后續配套經費不足。 在2012-2013年度,某市7所
我國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政策實施以來,有效提高了我國高精密科學儀器設備的整體利用率,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我國科學實驗水平,為不斷提高我國科技產能以及成果轉化注入新鮮血液。 各省市建立建成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網絡平臺,服務面積不斷擴大,涵蓋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實驗室、臨床實驗等等,幾乎囊括了所
在上海,人們把這一新型科技服務歸納為:“互聯網科技服務創新券”。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近千家企業使用了科技創新券,根據科技創新券補貼條件,預計最終兌現近2000萬元,上海也通過使用科技創新券的新模式,在短短的一年之內帶動了科技服務的線上交易量達到1.06億元。 激活服務市場 上海推出科技創新
高水平的科研裝備和技術服務對開展高水平前沿研究的作用不言而喻。 ①中國科學院儀器設備共享管理平臺V3.0系統驗收會現場 ②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對核心團隊成員進行培訓 ③驗收專家實地考察 對于中科院的科研人員而言,使用科研裝備不僅限本研究所,他們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打開“中國科學院儀器設備
田永君,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洪堡學者、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2017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從進入超硬材料研究領域的那一刻起,田永君就從來沒有停下過鉆研的腳步。經過十幾年的專注研究
■ 到2020年時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是我國科技創新“三步走”戰略目標,體現了黨中央對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的歷史宣示,體現了強大的道路自信和時代擔當。 ■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形成了“五大優勢
各位委員: 現在,我受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2017年工作情況 2017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戰略指引下,我國科技戰線砥礪前行、勇攀高峰,推動科技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研發經費投入世界第二,全時研發人員數量世
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是用于探索科技,實現技術變革的復雜科學研究系統,是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科技問題的技術基礎和重要手段。近年來,科研設施與儀器規模持續增長,覆蓋領域不斷拓展,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綜合效益日益顯現。同時,科研設施與儀器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
科技資源共享難題一一破解--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進入資源溢出期 全市上千臺大型科學儀器,如果集中在一起提供服務,需要一座多高的樓? 以海量計的科技文獻數據,如果集中在一起供人查詢,需要一臺多么龐大的計算機? 從生物醫藥到電子信息,上天入地各門學科的專家數不勝數,如果也集中在一起提供咨詢,需要一個
2013年底,我國共有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近9萬臺(套),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持有54918臺(套),而當年這些大型科學儀器的對外服務率僅為10.6%。 近年來,我國科研設施與儀器數量快速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其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問題日漸突出,資源閑置浪費現象嚴重。今年,這一問題依然成為全國兩會關
連續空缺了三屆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今年終于不再寂寞。在堅守中創新,在創新中突破,研究團隊的獲獎絕非偶然—— 1月10日,以趙忠賢、陳仙輝、王楠林、聞海虎和方忠為代表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科大”)研究團隊因“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
利用好科技資源共享平臺,讓沉睡的科學儀器變為創新利器,才能使科技創新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10月8日,市科委發布消息稱,經過一年的升級改造,重慶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正式上線。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線上網絡平臺、線下服務載體、專業服務機構、政策制度安排”四位一體
隨著我國科技投入連續多年持續遞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學儀器設備也紛紛更換,數量、質量均大幅提高。然而,這些增長數字的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儀器閑置所帶來的憂慮。質量與認證微信平臺曾發布《“沉睡”中的實驗室儀器》,專門研究解決這一問題。人民網武漢報道了湖北是如何把“沉睡”的儀器都叫醒了,到底怎么回事呢
-訪賽默飛中國區色譜和質譜業務高級商務運營總監李劍峰賽默飛中國區色譜和質譜業務高級商務運營總監李劍峰(左)和分析測試百科網總經理卞利萍女士(右) 今年是賽默飛質譜業務成立50周年,在第三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上賽默飛展出了向創新歷史致敬的一系列內容,參會者隨處可感受到紅色慶典的濃郁和熱烈。分
近年來,我國科研設施與儀器的數量、價值在快速增長。2008年底,我國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擁有原值在50萬元以上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2.4萬臺(套),到2012年此數量已經達到4.8萬臺(套),增加了一倍。截至2013年底,又增加到5.49萬臺(套)。若是以全口徑計算,這個數字會更高,共有近9萬臺(套
今天,教育部網站公布《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 文件明確,高等學校要嚴格執行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制度,連續三年不承擔本科課程的教授、副教授,轉出教師系列。同時,教育部要求讓本科生忙起來科學評價,學生忙起來,以激發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為著力點完善過程評價制度。加強研究型、項目式學習,豐富探究
大型科學儀器是支撐科研的基礎條件、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助推器。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國家對科研創新日益重視,投入大量資金購買科學儀器設備以滿足科研工作的需要。但隨著科學儀器設備的逐年增多,儀器設備利用率低下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現象和經濟形態,受到人們追捧,各種共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3月16日,首屆國產電子測量儀器驗證與綜合評價工作推進會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所召開。該項目已于2016年獲得批準立項,本次會議是為了進一步推進并落實該項目的具體實施。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主任孫月琴、副主任楊鵬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社會責任與質量部處
“國產科學儀器應用、創新和產業化學術研討會”回顧 由《現代科學儀器》雜志社主辦,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北京瑞利分析儀器公司、上海棱光技術有限公司協辦的“國產科學儀器應用、創新和產業化學術研討會”于2007年8月2日至4日,在北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個充滿傳統色彩的詞匯——“工匠精神”的出現,讓人覺得眼前一亮。諸多評論認為,精益求精、提高質量的核心內容,切中的是中國制造的要害。 在科技圈,人人都在爭奪創新的標簽,它既是評價一項科研成果,也是評價一個科技人才的重要標準。還有一些人,他們常年跟科學打交道,卻不是圈子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個充滿傳統色彩的詞匯——“工匠精神”的出現,讓人覺得眼前一亮。諸多評論認為,精益求精、提高質量的核心內容,切中的是中國制造的要害。 在科技圈,人人都在爭奪創新的標簽,它既是評價一項科研成果,也是評價一個科技人才的重要標準。還有一些人,他們常年跟科學打交道,卻不是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