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瑞 云馨 云霞 云星 近日,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龔洵研究組培育的“云瑞”、“云霞”、“云馨”和“云星”等4個木蘭科含笑新品種通過國家林業局組織的專家審查 專家組肯定了4個新品種的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認為其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據龔洵介紹,云南有著豐富的木蘭種質資源,其中東南部石灰巖地區是木蘭的現代分布中心。由于木蘭科植物多為常綠大喬木,樹干挺直,材質優良芳香,是當地人喜用的木材,甚至被做成木地板使用。因此,近年來,木蘭科植物遭到大量砍伐,很多種類已瀕臨滅絕。 “我們從1996年就開始研究木蘭科植物的雜交育種,目前已得到50多個木蘭科植物的雜交后代。”龔洵告訴《中國科學報》。 據介紹,此次通過審查的新品種“云霞”、“云馨”和“云星”是經人工雜交,歷時15年培育而成;“云瑞”則是以云南含笑和南......閱讀全文
10月19日下午,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規劃云南調研座談會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召開。由環境保護部生態司副司長李遠帶隊的國家調研組在云南省環保廳副廳長任治忠等陪同下,與來自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昆明動物所,云南省林科院,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十多
11月6日下午,嘉興市人民政府、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海鹽縣人民政府三方聯合共建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海鹽工程技術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成立大會在海鹽縣舉行。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長孫殿義,上海分院黨組書記王建宇,昆明分院院長王慶禮,昆明植物所黨委書記楊永平、副所長劉吉開,浙江農林大學副
成立大會現場 11月6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嘉興市人民政府、海鹽縣人民政府三方共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海鹽工程技術中心”簽約揭牌和成立大會在海鹽縣舉行。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長孫殿義,上海分院黨組書記王建宇,昆明分院院長王慶禮,昆明植物所書記楊永開,嘉興市副市長柴永強,嘉
當一個人死去的時候,人們選擇不一樣的方式懷念他或她。有人哭泣,有人立碑,有人默默無言。 當一個人死去的時候,世界用同樣的方式送走他或她。山川無言,湖海濤濤,清風徐徐如舊。 “如果我死去,請在我的墳頭種上一棵樹。”當消亡與綠色放在一起,悲傷似乎可以澆灌樹木。 他是一名世界知名
9月3日至4日,中科院項目評估監理中心組織包括陳凱先院士、孫漢董院士、馬宏建、孔令義、杜冠華研究員等國內同行知名專家組對由昆明植物所郝小江研究員、上海藥物所丁健研究員、上海生化所李伯良研究員共同主持的中科院“九五”重大項目和特別支持項目“治療數種重要疾病新天然藥物的研究和開發”進行了項目結題后的后評
中科院植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召開2009-2010年度學術委員會 會議現場 7月5日,華南植物園召開了中國科學院植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2009-2010年學術委員會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副所長孫航研究員、中山大學施蘇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王小菁教授、華南農業
一個所,一本書。以吳征鎰院士為代表的一群植物研究人員,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為了《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下稱《植物分典》)的完成嘔心瀝血,精誠團結,最終于2017年10月成功將這本書出版發行。日前,《植物分典》編纂工作總結會暨贈書儀式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隆重舉行,專家學者濟濟一
滇西北地區地質特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麗江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位于滇西北的核心地區。 麗江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負責人、高級工程師許琨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當前臺站的定位是進行野生植物資源的收集,建設相關資源圃;致力于野生植物資源
近日,溢滿溫暖陽光的昆明,91歲高齡的吳征鎰院士在家中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這位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我國著名的植物分類學、植物區系地理學、植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植物資源研究的權威學者,在從事植物學研究的70年生涯中,為現代植物學在中國的發展以及中國植物學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貢獻,為我國的植物
10月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昆明生命科學學院揭牌儀式在中科院昆明分院舉行。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出席揭牌儀式,并為學院第一屆學位評定委員會成員頒發聘書。 中科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鄧勇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大學昆明生命科學學院成立的背景需求,并表示學院的成立對于推動落實中科院“三位一體”總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稱早老性癡呆癥,是發生在老年期的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在臨床上尚缺乏有效的AD治愈方法或藥物。近年來,針對AD的新藥潛在靶點探索及開發作用于潛在新藥靶點的藥物是醫藥企業、科研院所探索的方向。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學生
5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紀念生物多樣性行動25周年”。由云南省政府新聞辦組織,云南省環境保護廳、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在全國率先發布《云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這也是我國發布的首個省級生態系統名錄。 云南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高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5月22日,由云南省政府新聞辦組織,云南省環境保護廳、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共同對外發布了《云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2017版)》,這也是我國發布的首個省級生物物種紅色名錄。 云南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高正文、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長孫航出席了發布會并介紹生物多樣
昆明分院三成果獲2006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周俊院士獲突出貢獻獎 中科院昆明分院 7月27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昆明隆重舉行“2006年度云南省科學技
6月15日,山東省科技廳廳長翟魯寧一行7人考察中科院昆明分院,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高產蝦青素番茄”等科技合作項目進行專題對接。昆明分院院長王慶禮主持座談會,昆明分院在滇各單位科技管理部門有關人員和有關專家參加了對接座談會。 會上,翟魯寧表示,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相關研究單位區位優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受經濟利益驅使,野生羊肚菌被過度采集,同時由于羊肚菌生性喜好低溫,迄今只能在冬季播種春季采收。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有這樣一個團隊,他們近二十年潛心研究羊肚菌栽培技術。 羊肚菌紅土地地區“秋播冬收”標準化栽培模式 羊肚菌是一種在市場上極為“搶手”的珍稀食用菌品種,它表面呈黑綠色網狀,為橢圓
【51/52】2019年4月4日,清華大學柴繼杰課題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周儉民課題組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聯合同期背靠背發表兩篇重量級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復合物的組裝、結構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兩篇文章分別是: "Li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王明偉,浙江大學張巖及匹茲堡大學醫學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訊在Science發表題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為研究落實中國科學院“創新2020”戰略部署,加快推動“西南資源與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創新集群”建設步伐,中科院昆明分院于7月5日組織召開了“創新2020”工作研討會。昆明分院院長王慶禮、黨組書記李磊、副院長沈華,昆明植物所所長李德銖,昆明動物所所長張亞平,西雙版納熱帶
“我們終于摸清了自己的家底” 走進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標本館,五顏六色的西南地區植物標本旁的一個玻璃櫥窗內,靜靜地躺著幾本圖書,書名是《中國植物志》。 早已泛黃的書頁見證著一段艱辛歷史。 當代中國,沒有哪一部著作能像這套擁有126卷冊、5000多萬字、9000多幅圖的《中國植物
自2004年起,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就開始介入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系統研究與保護,并積極參與并推動了我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這一保護生物學領域新概念的提出、實踐探索等工作。同樣,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長期以來也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重視和支持。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繼續立項支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基礎研
相對中科院上海分院等東部地區的分院,昆明分院規模較小,目前只有5個所,包括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地球化學研究所、國家天文臺云南天文臺。 “但昆明分院的特點非常突出。中科院‘數理化天地生’六大學部中,‘天地生’都有我們的份兒。而云貴高原除得天獨厚的
7月16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昆明舉行“云南省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暨2011年度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中共云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秦光榮,省委副書記、省長李紀恒等主要領導出席會議,本次大會由省委副書記仇和主持。省長李紀恒和省委書記秦光榮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傳達了全國科技創
根據院科發字[2009]257號文件,中國科學院干旱區生物地理與生物資源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已批準建設。該實驗室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為依托,瞄準國際干旱區研究前沿,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和已具備的堅實基礎,在干旱區生物區系與演
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召開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9月5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特色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召開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孫漢董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玉奎研究員、北京大學屠鵬飛教授、南京大學譚仁祥教授、
你夢想中的草原,是否“風吹草低見牛羊”?而你眼見到的草原,很可能“淺草才能沒馬蹄”! 由于不合理利用,我國草地載畜量正不斷下降。據統計,如今我國約90%的草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如何才能讓草原恢復繁茂與美麗? 2015年3月呼倫貝爾生態草牧業試驗區建設啟動后,至今已有來自中國科學院2
橫斷山(中國西南山地)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尤其是高山植物多樣性極為顯著。解釋橫斷山生物多樣性成因假說之一是橫斷山的快速隆升造成復雜的地形地貌、多樣的生境和劇烈的氣候波動等因素的作用導致物種種群的隔離和分化,進而促進物種形成。 為驗證這個假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
2015年10月30日,《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最后一批文稿送交云南教育出版社,至此,從2007年6開始啟動的編纂工作,歷時八年終于完成。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吳征鎰院士生前任《中華大典·生物學典》主編,昆明植物所為主體承擔單位。《中華大典·生物學典》分《動物分典》和《植物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