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液檢查 每日尿量可達4—10/L,色淡,尿比重小于1.005,尿滲透壓可低于200mmol/L,尿蛋白、尿糖及有形成分均為陰性。 2、血生化檢查 血鈉、甲、氯、鈣、鎂、磷等一般正常,肌酐、尿素氮正常,血滲透壓正常或偏高,無條件查血漿滲透壓的可以公式推算:滲透壓=2×(血鈉+血鉀)+血糖+血尿素等,計算單位均用mmol/L。 3、禁水試驗 本實驗旨在觀察患兒在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時的濃縮尿液的能力。患兒自試驗前一天晚上7~8小時開始禁食,直至實驗結束。試驗當日晨8時開始禁飲,先排空膀胱,測定體重、采血測血鈉及滲透壓,然后每小時排尿一次,測尿量、尿滲透壓(或尿比重)直至相鄰兩次尿滲透壓之差連續兩次小于30mmol/L,或體重下降達5%,或尿滲透壓≥800mmol/L,即再次采血測滲透壓,血鈉。結果:正常兒童禁飲后不出現脫水癥狀,每小時尿量逐漸減少,尿比重逐漸上升,尿滲透壓可達800mmol/L以上,而血鈉、血滲透壓......閱讀全文
1、尿液檢查 每日尿量可達4—10/L,色淡,尿比重小于1.005,尿滲透壓可低于200mmol/L,尿蛋白、尿糖及有形成分均為陰性。 2、血生化檢查 血鈉、甲、氯、鈣、鎂、磷等一般正常,肌酐、尿素氮正常,血滲透壓正常或偏高,無條件查血漿滲透壓的可以公式推算:滲透壓=2×(血鈉+血鉀)+血
尿崩癥(DI)是由于患兒完全或部分喪失尿液濃縮功能,主要表現為多飲、多尿、和排出稀釋性尿。造成尿崩癥的原因很多,其中較多見的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又名精氨酸加壓素,AVP)分泌或釋放不足引起者,稱中樞性尿崩癥。
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煩渴、多飲、多尿為主要癥狀。飲水多(可大于3000ml/m2),尿量可達4~10L,甚至更多,尿比重低且固定。夜尿增多,可出現遺尿。嬰幼兒煩渴時哭鬧不安,不肯吃奶,飲水后安靜,由于喂水不足可發生便秘,低熱、脫水甚至休克,嚴重脫水可致腦損傷及智力缺陷,兒童由于煩渴、多飲、多
1.典型病例 (1)根據臨床表現。 (2)實驗室檢查。 (3)陽性家族史,一般即可診斷。 2.非典型病例 (1)幼JEan反復出現失水、煩渴、嘔吐。 (2)發熱、抽搐及發育障礙。 (3)尤其在失水的情況下,尿仍呈低張性尿,對確診有一定價值。
1.尿比重:尿比重降低(1.001~1.005)、尿滲透壓多在50~180mmol/L 2.血液化驗 (1)因血液濃縮,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比容升高。 (2)血鈉、血氯升高。
臨床上根據可靠的病史和癥狀,結合實驗室檢查的證實,基本的篩選項目包括測定血電解質、血糖、尿比重、血清和尿滲透壓如,尿比重
診斷中樞性尿崩癥后應進一步查找病因,必要做MRI檢查下丘腦和垂體以排除顱內病變。 對于部分性AVP缺乏時對限水時的耐受較好,尿滲透壓雖能上升多不能>600mOsm/kg,尿滲透壓/血漿滲透壓仍>1。當與腎性尿崩癥的鑒別時后者對垂體加壓素無反應,還可測血漿AVP濃度,部分性中樞性尿崩癥時低,腎性
垂體轉移腫瘤(PM)指惡性腫瘤轉移至垂體區域,如垂體前葉、垂體后葉、垂體硬膜、蛛網膜、鞍膈等。PM發病率較低,在腦轉移腫瘤中占0.14%~28.1%,由于目前對本病認識不足,漏診率仍較高。本組分析了本院2010年至2011年期間以中樞性尿崩癥(CDI)就診的PM共3例,明確PM臨床表現、影像學特點、
對尿崩癥者應積極尋找病因、觀察是否存在垂體其他激素缺乏。 1.血管加壓素不適當分泌綜合征(SIADH) SIADH在兒童常是醫源性的。有些由于輸液不當,輸入低張液過多。SIADH可發生于顱內病變如腦膜炎,腦腫瘤,頭部創傷等。兒童結核性腦膜炎是可出現AVP分泌增多伴低鈉血癥,預示病情嚴重和預后
1.尿比重測定 尿崩癥者尿比重多在1.001~1.005。 2.血、尿滲透壓測定 尿崩癥者尿滲透壓為50~200mmol/L,血滲透壓正常或增高。 3.腎功能及電解質檢查 如有腎臟受累,可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異常。尿崩癥者通常尿常規正常,尿糖陰性,血鈉正常或稍高。 4.ADH測定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