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消息,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4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完成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159批次,涉及水果制品、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糧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酒類、豆制品、方便食品、蔬菜制品等11類食品,不合格樣品5批次,不合格項目為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農獸藥殘留超標和微生物污染等問題。 2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問題 2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問題,分別為雞西市雞冠區鑫華夏粥鋪銷售的發面餅(生產日期2019-9-3),糖精鈉(以糖精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大慶市讓湖路區獨一處餃子館銷售的自制紅腸(生產日期2019-9-17),亞硝酸鹽(以亞硝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糖精鈉(以糖精計)是食品工業中常用的合成甜味劑。糖精鈉對人體無任何營養價值,食用較多的糖精鈉,會影響腸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腸......閱讀全文
1.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市場主體數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3月中旬,全國市場主體正式過億。請問,下一步商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深入開展,人民群眾投資創業熱情得到極大激發,市場主體數量呈現了“井噴式”增長。
5月27日,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一期抽檢信息,曝光了4類5批次不合格食品,不合格食品涉及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不合格1批次,蜂產品不合格1批次,食用農產品不合格1批次,蔬菜制品不合格2批次。不合格原因主要為檢出食品添加劑、微生物、獸藥殘留等指標超標。 2批次蔬菜制品檢出防腐劑超標。龍沙區
在6月14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農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分別發布了今年1至5月對農產品、進口食品、食品抽檢的監測檢查結果。總體看,我國食品安全水平向好,但在監測檢查中均發現一些問題。相關部門表示,將加大監管力度,對連續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生產經營者從嚴
3月25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曝光了一批不合格樣品。近期該局組織抽檢了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酒類、調味品、餅干、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飲料、方便食品、糕點、淀粉及淀粉制品12大類食品1464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29批次,涉及食用農產品、糕點、餐飲食品等7大類。 不合格樣品
近日,河南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曝光了20批次不合格食品。不合格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等。食用農產品不合格10批次,檢出農獸藥殘留不合格 食用農產品不合格10批次,其中有7批次韭菜檢出農藥殘留超標,3批次動物性食品檢出獸藥殘留不合格。 7批次不合格韭菜分別為:鄭州市惠濟區冬冬
12月18日,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近期該局組織完成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223批次,涉及餐飲食品、酒類、冷凍飲品、速凍食品、水產制品、糖果制品等6類食品,檢出不合格樣品12批次,不合格項目涉及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污染等問題。 半數不合格樣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 不合格
10月9日,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近期該局完成省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507批次,涉及糧食加工品、肉制品、調味品、糕點、酒類、食鹽等食品,檢出不合格樣品7批次。 糕點檢出質量指標、微生物污染等問題 不合格樣品中,有6批次為糕點,不合格項目涉及質量指標、微生物污染等。其中,質量指標不合格的
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總局”)組織6個食品安全審計工作組,依據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要求,對總局專項監督抽檢檢出不合格產品的6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開展了食品安全審計。現將對上述企業審計發現的有關問題通告如下: 一、陜西優利士
7月23日,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通報了7批次不合格食品,不合格食品涉及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等指標。其中,糧食加工品不合格樣品2批次,薯類和膨化食品不合格樣品1批次,食用農產品不合格樣品4批次。 值得注意的是,不合格產品中,有1批次黑龍江永輝超市有限公司哈爾濱道外
此次檢出的不合格進口食品幾乎涉及所有食品種類,包括飲料、糕點餅干、糖類等。 隨著我國逐漸成為世界最大的食品生產國和消費國,食品安全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最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生產與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月11日召開的全國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批示
此次檢出的不合格進口食品幾乎涉及所有食品種類,包括飲料、糕點餅干、糖類等。 隨著我國逐漸成為世界最大的食品生產國和消費國,食品安全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最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生產與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月11日召開的全國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批示,以“零容
食品安全事關百姓健康,是全社會共同關心的重大民生問題。上海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全面落實本市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各項工作,加強食品安全科學全程監管,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的各項制度,努力探索科學監管的方法和途徑;各監管部門堅持以"五個最嚴"(最嚴的準入、監管、執法、處罰、問責
8月14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曝光9批次不合格食品,不合格食品涉及冷凍飲品、糕點、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水果制品、酒類等,不合格原因涉及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劑、農獸藥殘留、質量指標等問題。 2批次冷凍飲品檢出微生物污染超標,分別為鞏義市城區姜東輝冷飲店銷售的標稱新鄉市蒲北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
注冊申請積壓得到緩解 畢井泉表示,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主要圍繞著提高質量、解決積壓、優化服務三個目標展開。 在過去的一年多里,總局初步建立了科學高效的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體系,藥品審評人員從兩年前的120人增加到去年年底的600人,注冊申請積
流入廣東的6種“鉻毒膠囊” 6種“鉻毒膠囊”流入廣東醫療單位 去年全省耗資37萬元采購這6種藥品,流向72家醫療單位;被央視曝光的13個問題產品被叫停 央視曝光藥用空心膠囊鉻超標問題后,昨日國家食藥監局要求對13個鉻超標產品暫停銷售和使用。該局內部人士透露,對相關產品的檢驗正在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本期公布抽檢信息涉及14大類食品622 批次樣品,包括抽檢項目合格的樣品603批次,不合格樣品19批次。這些樣品是2015年2月至4月在商場、超市、批發市場、食品店等地點抽取的。 具體抽檢情況如下: 抽檢糧食及其制品23批次,樣品檢驗項目合格的22批次,不合格樣品1批次,
9月19日,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19年第40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完成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482批次,涉及淀粉及淀粉制品、糕點、糧食加工品等3類食品。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和判定,合格樣品478批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不合格項目為微生物超標、食品添加劑超標等問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食藥監總局今日公布了2015年第10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抽檢信息涉及8大類食品1156批次樣品,包括抽檢項目合格的樣品1122批次,不合格樣品34批次。目前,不合格產品涉及的38家生產經營企業已被立案調查。 抽檢信息涉及8大類食品1156批次樣品,包括抽
近期,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對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蛋制品、蜂產品、食用農產品、蔬菜制品、糖果制品等6類食品181批次樣品監督抽檢。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和判定,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176批次、不合格樣品5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食品添加劑、微生物、獸藥殘留等指標。現將具體情況公告如下:
三聚氰胺奶粉、化學火鍋、蘇丹紅……近年來,媒體接二連三爆出食品安全事件,部分百姓甚至感到“沒什么可吃了,吃什么都不安全”。 2009年2月2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被稱為“我國食品監管法制化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如今,它已經頒布兩年了,其實施效果如何?還有什么需要完善的
7月31日,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對糧食加工品等21大類食品509批次樣品進行了監督抽檢。檢驗結果合格樣品498批次,不合格樣品11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 其中,糕點不合格樣品5批次,豆制品不合格樣品1批次,蜂產品不合格樣品2批
四洲綠之寶上黑榜 市食安辦抽檢食品共3628批次 其中不合格食品161批次 不合格率為4.44% 食品安全權威發布1 開欄語:從本月起,本報和廣州市食安辦聯合推出"食品安全權威發布"欄目,從下月起,在每月第三周的周二,為市民權威發布"從源頭到餐桌"每一個環節的食品安全信息,內容
1月11日,質檢總局公布新一期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信息。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在同日召開的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工作會議上表示,2016年,我國將開展進口食品“清源”行動計劃,推動進口食品隨附官方證書全覆蓋,并開展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等重點敏感食品專項治理。 質檢總局公布的2015年1
12月9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第46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的公告,曝光了22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微生物污染、獸藥殘留、金屬污染物等問題。 據悉,本次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共組織抽檢糧食加工品、飲料、肉制品、乳制品、餅干、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蛋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方便食品、蜂產品、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聯合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等18部門,今天在京正式啟動2015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上,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程金根表示:今年上半年,農業部開展了兩個季度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共抽檢31個省(區、市)、152個大中城市、4大類食用農產品、96個品種,總體合
近期,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完成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139批次,涉及餐飲食品、酒類、肉制品、豆制品、方便食品、蜂產品、罐頭、糧食加工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劑、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飲料、蔬菜制品等13類食品。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和判定,合格樣品125批次、不合格樣品1
9月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發布《關于65批次食品不合格的通告(2015年 第59號)》。 通告全文如下: 2015年 2月-6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抽檢 6類食品3518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65批次。其中,蛋及蛋制品135批次,全部合格;食品添加劑182批次,不合格樣品1
問題食品何日不再“先上架再下架” 《食品安全法》實施至今已四月有余,各地監管部門依舊周期性地曝光問題食品黑名單,這似乎成了食品監管事后圍堵的常規性工作。不過,在流通領域每期食品例行檢查中,不合格的食品仍源源不斷地進入流通市場。為何不能從源頭上徹底堵住問題食品流入消費領域?記者調查采訪發現,
5月25日,被查封的鄭州市管城區北斗星食品廠。因涉嫌濫用添加劑,該廠被北京食品監管部門曝光。 北京5月21日曝光并下架的60種不合格調味面制品,主要涉及三宗“罪”:濫用甜味劑、超范圍使用防腐劑和超限量添加著色劑。而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介紹,60種面制品中,有35家企業生產的36
綠茶瓜子跟茶葉完全“不沾邊”、工業滑石粉讓瓜子外表光鮮亮麗……上視新聞“七分之一”欄目前天播出調查報道《年貨的秘密》,曝光炒貨行業可能涉嫌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亂象的情況。市質監局昨日第一時間回應表示,已連夜部署專項執法檢查,覆蓋所有本市炒貨生產企業,全部抽樣檢測結果將及時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