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疫情防控攻堅戰過程中,2020年春節前一天,采集自湖北武漢一名臨床患者的病毒毒株和電子顯微鏡照片等信息發布后,很快便吸引了媒體的注意力,申請使用相關信息的用戶不乏許多英美知名媒體。 這些信息正是來自于當天開通的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這個系統的特點是把實物資源優勢和信息技術能力相結合,加強我國研究成果的開放性。”2月21日,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主任馬俊才告訴《中國科學報》。 據介紹,目前該系統已在最初的病毒資源和信息基礎上增加了多個信息板塊。馬俊才表示,下一步該系統將在更新現有資源和信息的基礎上,增加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功能等板塊,助力防疫攻堅。 優勢結合 “1+1>2” 2020年春節前夕,在中科院微生物所的一間會議室,該所馬俊才和前來所里的國家疾控中心研究員魏強做了一次“頭腦風暴”。討論的內容是如何結合雙方的優勢,開發一個支撐新冠病毒研究的系統平臺。 馬俊才牽頭的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具......閱讀全文
新冠疫情是一場大考,考驗著我國高校抗擊疫情科研攻關實力。疫情發生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充分發揮科研優勢和多學科綜合交叉優勢,積極開展科研攻關,盡最大努力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的部署下,我校第一時間組織30家科研機構和醫院,組建24支重點科研團隊,投入5000萬元科
“喂!何老師,鄖陽的疫情不斷發展。您能否幫忙研發軟件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支持?”農歷大年初四,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青年教師何亞文的手機突然響起來。 對這個求助電話何亞文并不陌生,打來電話的是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扶貧辦負責人,目前是疫情防控指揮部成員。2017年初以來,何亞文一直通
這是人類與病毒的殊死較量,這是科學與時間的生死競賽。 “盡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高校、科研機構快速行動,在疫情可溯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基本再生數與SARS接近,具有中等傳染能力,確屬可防可控的傳染病!”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周濤教授在微信公眾號“DataCastle數據城堡”上連續發布研究結果,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戰“疫”建言獻策,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搭建平臺:用大數據預判疫情趨勢 該系列研
疫情影響下,很多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面臨資金周轉緊張、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題。但來自中關村示范區的數百家企業在應對資金難題時,卻顯得比較從容。 4月9日,《中國科學報》從中關村管委會獲悉,自中關村管委會聯合相關機構推出企業“抗疫發展貸”以來,兩周時間里已發放貸款271筆貸款,累計發放貸款金額5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基本再生數與SARS接近,具有中等傳染能力,確屬可防可控的傳染病!”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周濤教授在微信公眾號“DataCastle數據城堡”上連續發布研究結果,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戰“疫”建言獻策,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搭建平臺:用大數據預判疫情趨勢 該系列研
“這款無線電子聽診器非常實用,隔著防護服也能聽診,效果比普通聽診器還要好。” “防霧效果真心不錯,密閉性也很好,感覺眼前明亮了好多。” …… 連日來,隔離式無線電子聽診器2.0版、醫用防霧護目鏡等醫學裝備火遍了整個火神山醫院。醫護人員試用后,紛紛給予高度評價。 穿著隔離服不方便為病人聽診
日前,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務院國資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和湖北省委聯合組建“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團。報告團由28名成員組成,涵蓋了醫務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員、人民解放軍指戰員、黨員干部、公安民警、社區工作人員、新聞工作者、志愿者、物資生
中國互聯網企業編織線上線下戰“疫”網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中國社會各界的心。以民營企業為主的中國互聯網企業積極作為,編織線上線下戰“疫”網,履行社會責任。 捐款和采購,眾志成城戰“疫”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3日,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字節跳動、快手、京東、美團、拼多多等150余
3月17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5所高校研發的14種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獲得了歐盟CE認證,正式取得了進入歐盟市場的資質。 這其中就有電子科技大學楊正林教授團隊聯合企業共同研制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該試劑已進入量產,并應用于包括武漢、
2020年伊始,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然爆發并迅速席卷全球,引發了21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國內地盡管疫情暴發較早,但在一系列積極主動的抗疫措施下,在數月內就對疫情進行了有效控制,中國也成為世界首個在疫情沖擊下實現經濟反彈的主要經濟體。回溯抗疫之路,中國始終秉持著公開透明、負責任
在武漢戰斗113天,離開武漢110天后,“人民英雄”陳薇院士,再次來到武漢。 除了研制疫苗,還對昆蟲做過病毒監測 今天上午,在全國政協委員專題視察團視察情況交流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說,今年1月26日晚上她帶隊來到武漢時,根本看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各級政府及全社會高度重視,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全面打響。 資料顯示截止到2月6日中午,全國共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28064名,疑似病例24702名。在全國一盤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做好醫療廢棄物收集處置,安全、穩妥、高效完成醫療廢棄物處置,杜絕病毒二次傳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河北工業大學依托學科特色和優勢,集中整合科研力量和資源,有序開展防控藥物、病毒檢測監測技術及產品、防護產品及裝備技術等研究攻關,通過多種途徑投身于疫情防控阻擊戰,為戰“疫”提供科研支撐。 針對新冠病毒防治工作,該校理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積極發揮學科特色,加快防疫技術
9月17日-20日,以“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23屆北京科博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旨在宣傳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成就,展示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果。展會上,由中關村環都綠色發展產業聯盟組織的中關村“抗疫科技”成果展,突出展示了中關村科技企業在防疫抗疫中做出的重大
人工智能是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也是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新冠疫情期間,一批人工智能產品,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智能語音機器人等,在抗疫中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也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用于應對疫情,雖然還處于初期探索階段,但是長遠來看這將是發
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責任。為助力疫情期間水質安全防控,哈希水質分析儀器(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希)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水質應急監測方案。該水質應急方案提供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源地等整體水質監測方案以及城鎮及醫療污水監測等整體解決方案,符合中國生態環境部《通知》中對新型冠狀病毒污染
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態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科教人員,秉承牢記、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傳承,發揮學科優勢,與時間賽跑,攻克急難,研發助力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成果,用科技的力量助力戰“疫”勝利。 成果一是基于深度學習的新冠肺炎早期檢測篩查系統。疫情發生以來,該校計算機科
近日,記者從國際健康產業論壇秘書處獲悉,以“后疫情背景下健康產業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將于12月3~4日在山東煙臺舉行,來自11個國家的院士專家以及醫院院長共同為煙臺健康產業發展支招。 當前,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全球新冠肺炎數據實時統計系統,截至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之時,年逾七旬的他逆行出征,寫下“請戰書”提出中醫國家隊進方艙醫院;在抗“疫”前線,他力推中醫藥盡早介入、全程參與病人救治,并交出靚麗的答卷;在武漢因勞累膽囊炎急性發作,他摘膽不下火線、堅守江城。 他是“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
這個春節,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對于鼠年的憧憬,不斷滾動的疫情播報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在這場戰“疫”中,中華預防醫學會感染性疾病防控分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中山大學附屬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除了參與醫務工作,還不斷通過互聯網做科普。他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透露,這些天面對的線上咨詢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國睡眠研究會等日前發布了《2020全民宅家期間中國居民睡眠白皮書》。白皮書顯示,疫情期間,我國居民睡眠時長明顯上升,但普遍比平常睡得晚、睡得差。 疫情期間“夜貓子”明顯增多 白皮書顯示,全民居家戰疫期間,“夜貓子”明顯變多。其中,有一半的人在零點后才就寢,是平常數
17年前,抗擊非典,他挺身而出;庚子新春,迎戰新冠,他逆向而行。“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他的誓言依然未改。 他就是年過古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張伯禮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面對
Azure Biosystems 公司是一家創新型服務于生命科學領域的的公司,成像產品體現了創新、高技術和顛覆性的精神。在原來C系列多功能成像系統的基礎上,我們推出了Azure Sapphire雙模式多光譜激光成像系統。采用每個通道用專屬的檢測器,PMT用于藍光和磷屏掃描成像,3個獨立的APD檢
(轉載自:藥明康德公眾號) 自18世紀末首次誕生以來,疫苗就成為了人們健康的“護身符”,它的出現使無數人能更好地預防疾病。在這次疫情中,用疫苗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疾病,也是大眾翹首以盼的方向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范圍內已經有超過20家創新生物技術和醫藥公司在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
19日,內蒙古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消息稱,內蒙古醫療救治專家組將在半年內隨訪新冠肺炎出院患者。 3月19日,內蒙古最后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治愈出院,標志著內蒙古在院患者“清零”。 談及“清零”后內蒙古醫療救治專家組的工作,內蒙古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院長孫德
英國《自然》雜志官方網站日前發表社論稱,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入侵地球上大部分國家,來自全球各國、各地的科學家已經集結起來,正采取各種辦法攜手抗疫。由全球科學家網絡推動的知識共享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他們開展跨國、跨洲合作,將自己的時間、想法、專業知識、設備和金錢源源不斷地投入到緊急公共衛生工作中。
重磅!OFweek生命健康科技創新中心在線招商會即將線上啟幕深圳作為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大科學、大數據、大產業、大健康”為城市發展定位。在成為示范區的多年以前,生物和生命健康產業就已被納入深圳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六大未來產業的規劃之中,予以重點培育發展。在今年上半年抗擊新冠肺
已經與人類纏斗數月之久,并已擴散到至少20多個國家的新型冠狀病毒,究竟有沒有在傳播中發生變異? 關于這個問題的回應,仍然是“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病毒有任何變異”。 但為什么“沒有證據”呢? 近日,臺灣“中研院”吳仲義先生和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在《國家科學評論》撰文指出,截至2020年2月10日
“我們愿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隨時聽候調遣,我們全體隊員都義無反顧!” 1月2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郝沛和所里的科研骨干一起,在“科技攻關請戰書”上鄭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這是一群科研人員的誓言,也是一個國家科技力量的許諾。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整個國家的科技工作者都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