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也是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新冠疫情期間,一批人工智能產品,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智能語音機器人等,在抗疫中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也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用于應對疫情,雖然還處于初期探索階段,但是長遠來看這將是發展趨勢。 一個多月前,受國務院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派遣,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帶領清華大學和中國醫師協會組成的國家遠程醫療隊赴鄂工作組馳援武漢,在部分醫院部署應用了清華大學創新研發的系列新冠肺炎智能防控技術產品。 抗擊疫情,智能系統全面部署 新冠疫情的暴發給我國社會公共衛生體系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和挑戰。暴發之初,交叉感染、資源不足、診斷經驗缺乏等問題是防控疫情亟需解決的難題。 面對挑戰,董家鴻牽頭,清華大學科研院組織協調相關院系的專家,迅速集結組成醫工結合攻關“戰疫突擊隊”。以臨床問題為導向,應......閱讀全文
新冠疫情是一場大考,考驗著我國高校抗擊疫情科研攻關實力。疫情發生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充分發揮科研優勢和多學科綜合交叉優勢,積極開展科研攻關,盡最大努力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的部署下,我校第一時間組織30家科研機構和醫院,組建24支重點科研團隊,投入5000萬元科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北京市科委公布了2020年度市科委第四季度項目(課題)立項公開清單,共254項,項目涉及了首都臨床診療技術研究及轉化應用,新冠肺炎疫情科技防控,生命科學前沿創新培育,食品安全技術保障,創新品種及平臺培育,城市精細化管理,疫情防控追溯、監測與消殺科技,科技支撐鄉村產業振興,
5月13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例,均為本土病例(遼寧2例,吉林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6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87人,重癥病例減少1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60例(含重癥病例3例),現有疑似
在擺放于校門口的這套系統的攝像頭前站定,系統馬上通過人臉識別技術,結合現場體溫檢測,對同濟大學教職員工、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自動分析查詢。如果體溫正常、滿足外地返滬大于14天隔離和上海的相關要求,校門將予以放行;如有發熱現象或不滿足相關要求,系統將自動報警,不予放行,對相關人員實現快速識別及隔離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的評選,延續了將項目成果進行知識創新類和技術創新類分類推薦和評選的方式,組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同行資深專家評選,并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最終確定8個知識
日前,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務院國資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和湖北省委聯合組建“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團。報告團由28名成員組成,涵蓋了醫務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員、人民解放軍指戰員、黨員干部、公安民警、社區工作人員、新聞工作者、志愿者、物資生
6月29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9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1例(廣東4例,上海3例,四川3例,甘肅1例),本土病例8例(北京7例,上海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在上海)。 6月29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報告本地
昨天,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市科委總工程師陸敏、聯影集團聯席總裁張強等科技界專家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圖片來源于網絡 羥氯喹已做臨床試驗 陳凱先院士透露,在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上海也在積極推進一批已上市藥物、或者至少已經具備一定臨床研究基礎的藥物,
未來幾年或者十幾年 人類的生存很可能會進入這樣一個模式 目前,全世界都還沒有意識到這場疫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時間到底有多長。到今天為止,對于眼下的這場疫情,全世界估計還沒有多少人來得及做一次深刻、全面而又富有前瞻性的理性分析,事態的發展,已經在各個方面無數次擊穿了我們的想象力,由此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大數據+5G+互聯網”作為“抗疫戰線守護者”,讓抗疫充滿了“智能范兒”。 近日,國家衛健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辦了2020北京健康大會·醫生云論壇,成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醫療健康領域出席院士最多的一次學術盛宴。 與會專家表示:未來我國醫療水平的發
2月1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尤政團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董家鴻團隊,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武漢大學附屬中南醫院、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和北京精診科技公司等單位,聯合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已成功通過應用測試,進入臨床試用階段。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大科技工作者第一時間投入戰斗。在實驗室、在病房、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他們迎難而上、加班加點,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圖片來源于網絡 爭分奪秒研究,為科學防控提供決策參考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全新的病
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經過一個多月的嚴格防制取得了一定成效,正朝著積極向好的態勢發展。然而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外迅速蔓延,中國從輸出病例變為輸入病例。 境外輸入的主要途徑是航空運輸,如何在人流量眾多的機場第一時間找尋可疑病例,答案是紅外線體溫測量器。鮮為人知的是,這種在全球各地機場隨處可見
9月9日,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獲獎名單公布,梁文華等10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達摩院的1000萬元獎金。這群平均年齡不足32歲的獲獎者,還收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的鼓勵:“你們處在最好的時候,要記得把握機遇。” 青橙獎是阿里巴巴達摩院在2018年發起的公益性評選,面向35歲及
疫情防控阻擊戰突如其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中華大地驟然打響。 疫情當前擔使命,忠誠履職踐初心。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標準化戰線不斷提升政治站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勇于擔當、敢于負責,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確保兩手抓、兩手硬、雙勝
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態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科教人員,秉承牢記、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傳承,發揮學科優勢,與時間賽跑,攻克急難,研發助力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成果,用科技的力量助力戰“疫”勝利。 成果一是基于深度學習的新冠肺炎早期檢測篩查系統。疫情發生以來,該校計算機科
2020年,沒有人猜到開頭就是一場大疫,生命以未曾預料的方式消逝,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 疫情猶如戰場,需要科學家們的強力支援。醫生們在一線搶救危重病人,病毒學家解析病毒序列,公共衛生學者為疫情防控建言獻策,免疫學家們攻堅疫苗研發,探索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加速進度。隨著多款新冠疫苗研發成功,
新型冠狀病毒的多通道快速檢測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之一。記者今日從上海理工大學獲悉,上理工與合作企業協同研發新冠病毒核酸、抗體抗原多通道快速檢測設備,中抗體抗原免疫熒光檢測儀器與相應的試紙條結合可實現9個樣本同時快速檢測。新設備將直接服務疫區檢測。圖說:上海理工大學推出新冠病毒多通道快速檢測
數十年來,受人類與自然環境接觸增加、野生動物棲息地縮減、全球化下前所未有的跨境人員、貨品流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以新冠肺炎 COVID-19 為代表的新興烈性傳染病在全球范圍內呈擴散趨勢,對人類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帶來巨大威脅。 在此緊急態勢下,可保護實驗人員免受感染、防病原體泄露的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
3月17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5所高校研發的14種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獲得了歐盟CE認證,正式取得了進入歐盟市場的資質。 這其中就有電子科技大學楊正林教授團隊聯合企業共同研制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該試劑已進入量產,并應用于包括武漢、
戰勝疫病離不開科技支撐。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高校集結科研力量,啟動了一批應急科研攻關項目,他們與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聯合攻關,在抗擊疫情的阻擊戰中貢獻了高校科研力量。 從第一時間進行科學研究、輔助臨床決策,到迅速開展病毒檢測試劑盒、開展藥物和疫苗研發,各地高校科研人員分秒必爭,為遏制疫
鄧寧說,清華大學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領導小組下專門設置科研攻關工作小組,設立了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應急專項,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從診、治、防三個方面全面布局,聚焦疫苗、藥物、臨床診療技術、病毒傳播防控、應急決策等方向,組織疫情防控科研攻關。 清華大學于2月2日啟動了第一批8項抗疫應急項目,其中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金域醫學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財務報告。報告期內,金域醫學實現營業收入34.75億元,同比增長36.6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5.56億元,同比增長223.71%,公司上半年業績超市場預期。其中,金域醫學2020年Q2實現營業收入23.04億元,同比增長67.06%
“醫患矛盾可能長期存在,醫生仍面臨著更為突出的職業風險。如何在制度建設、法律建設上更好的保護醫生的職業尊嚴是很重要的”。2020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大首鋼醫院院長顧晉表示。 新冠疫情暴發后,國內醫護人員沖在抗疫的第一線,4萬多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他們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探索新的診療方案
一年之計在于春。對于今年即將離開校園的874萬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來說,這個春天的確與往年的大不相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打亂了他們原有的生活節奏,而且影響了他們的求職和就業計劃。一方面,持續的疫情防控造成一批企業生產和經營出現困難,就業環境不容樂觀;另一方面,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原本計劃舉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河北工業大學依托學科特色和優勢,集中整合科研力量和資源,有序開展防控藥物、病毒檢測監測技術及產品、防護產品及裝備技術等研究攻關,通過多種途徑投身于疫情防控阻擊戰,為戰“疫”提供科研支撐。 針對新冠病毒防治工作,該校理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積極發揮學科特色,加快防疫技術
這個春節,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對于鼠年的憧憬,不斷滾動的疫情播報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在這場戰“疫”中,中華預防醫學會感染性疾病防控分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中山大學附屬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除了參與醫務工作,還不斷通過互聯網做科普。他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透露,這些天面對的線上咨詢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域醫學)發布2019年年報,2019 年,公司營業收入達 52.69 億元,同比增長 16.44%;毛利率39.48%,歸母凈利潤達4.02 億元,凈利潤率7.88%,同比增長 72.44%。有賴于全體投資者的認同與支持,2019 年末公司市值為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聯合華為云等團隊,研發并推出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AI輔助醫學影像量化分析系統。 據2月4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當前“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已被納入湖北省臨床診斷標準,由此可見CT影像是診斷與評估的重要依據之一。然而,由于患者數量
近日,山東大學巖土與結構工程研究中心團隊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啟動實施了承擔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煤炭開采地下水運移與保護綜合智能實驗平臺研制”重大橫向科研項目。 該項目是在與國家能源投資集團長期合作基礎上,巖土中心團隊精心謀劃,發揮學校學科齊全優勢,聯合控制學院等單位專家共同承擔的重大橫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