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物性食管穿孔的病理介紹
食管穿孔后可表現為吞咽疼痛進食困難。有食管周圍炎或進而發生縱隔炎者可出現發熱、白細胞增高。兒童吞異物后,誤服的日期多記不清。食管異物慢性穿孔,可延遲幾周至幾個月才出現癥狀。異物腐蝕穿過食管壁,周圍發生緊密纖維化反應,或穿孔發展成氣管或支氣管瘺,表現為發熱及持續性咳嗽,而并不一定有吞咽困難。頸部皮下氣腫提示頸段食管穿孔。......閱讀全文
異物性食管穿孔的病理介紹
食管穿孔后可表現為吞咽疼痛進食困難。有食管周圍炎或進而發生縱隔炎者可出現發熱、白細胞增高。兒童吞異物后,誤服的日期多記不清。食管異物慢性穿孔,可延遲幾周至幾個月才出現癥狀。異物腐蝕穿過食管壁,周圍發生緊密纖維化反應,或穿孔發展成氣管或支氣管瘺,表現為發熱及持續性咳嗽,而并不一定有吞咽困難。頸部皮
關于異物性食管穿孔的診斷介紹
應根據臨床表現詳細詢問病史成人及多數兒童的家長可以記得吞咽異物的時間,并能指出異物卡住的部位應詳細詢問異物的性質形狀,有無疼痛、吐血、發熱、胸背部疼痛,肺部感染癥狀。結合X線及內鏡檢查可診斷。
關于異物性食管穿孔的基本介紹
異物性食管穿孔,是由食管異物造成的食管穿孔可由異物的性質及存在的時間而發生不同的并發癥,亦可在取出異物時發生。 吳展元等(1978)報道290例食管異物發生食管穿孔37例占12.8%劉千綜合1978~1981年55篇中國食管異物的報道共4600例其中死亡80例,其中63例是由于食管穿孔引起,占
關于異物性食管穿孔的檢查介紹
1.X線檢查 既是檢查食管異物的主要方法,也是診斷食管穿孔的重要手段頸胸位正側位片應作為常規檢查。X線檢查可發現異物,但常為陰性,因異物大多低密度,干板照相可能有幫助。其他X線檢查所見依食管壁外炎癥進展的程度及范圍而定。頸段食管穿孔在側位片上可見游離氣體炎癥擴散后,椎體前軟組織陰影增寬,氣管前移
關于異物性食管穿孔的手術方法介紹
頸部食管穿孔如行修補手術,可經左胸鎖乳突肌前緣作斜行切口,逐層解剖進入食管間隙,游離出食管間斷縫合修補裂口,沖洗切口,并放置引流。如行切開引流,則應根據腫脹及壓痛的部位來決定切開前先作穿刺進一步判明膿腫之部位。如腫塊及壓痛在頸部兩側均較彌漫,可以經右頸切口引流,因為食管距右側胸膜較遠,其間隙較寬
非手術治療異物性食管穿孔的 介紹
治療方案應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確定。 (1)適應證:以下情況適合非手術治療: ①病人入院較晚或食管穿孔發現較晚,穿孔已局限的病人。 ②食管小穿孔和消化道內容物漏出體征極少的病人,在嚴密觀察下行保守治療。 ③某些不需要引流也可解決的頸段食管穿孔。 ④病人年紀大,一般情況不佳,或有心肺功
關于異物性食管穿孔的并發癥介紹
1.頸深部感染或膿腫 異物穿透頸段食管側壁會發生食管周圍感染形成膿腫,位于甲狀腺與食管間隙中。若穿破食管后壁則形成咽后膿腫,壓迫喉頭或氣管。這些炎癥均可向縱隔擴散而造成縱隔感染或膿腫。 2.縱隔感染 胸段食管穿孔較大可立即發生縱隔氣腫氣體向上擴散出現頸部皮下氣腫,并隨之出現縱隔感染或膿腫形成。
關于異物性食管穿孔的病因分析
異物性食管穿孔手術圖 異物造成穿孔者男性多于女性,但差異不顯著。一般以老年人和兒童多見。老年人口舌感覺遲鈍、視力不清,看不清食物中的骨刺之類的潛在異物,另一為食管癌可能在腫瘤狹窄部位的基礎上造成穿孔。 1.異物種類 造成食管穿孔的異物常見的有3種類型:尖銳異物刺破光滑異物長期腐蝕穿孔以及巨
簡述異物性食管穿孔的發病機制
能通過食管腔的異物僅擦傷食管黏膜或形成小的局部血腫、糜爛等炎性反應,并不會造成嚴重后果。若撕裂黏膜而未傷及肌層,可以由口腔來的感染形成壁內膿腫。刺破食管全層造成食管穿孔范圍小因周圍組織的炎癥粘連,形成食管周圍炎或局限的食管周圍膿腫,常見的頸深部膿腫即由此形成。若穿孔范圍大,感染可向周圍延伸形成縱
手術治療異物性食管穿孔的手術指征介紹
頸段食管穿孔大多是器械損傷引起穿孔往往較小,發現較早,經非手術治療約80%病例可獲治愈但在以下情況仍要考慮手術治療:A.裂口較大和貫通傷引起的穿孔傷后24h內可將食管裂口一期縫合;24h以后則多不主張一期縫合,而是放置引流。B.穿孔時間較久,或經保守治療病員出現發熱,白細胞增高X線檢查已出現頸部
治療食管穿孔的方式介紹
1.一般治療 禁食、抗生素控制感染、胃腸減壓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2.手術治療 一期穿孔修補術適合于穿孔后12~24小時以內的患者;膿腫形成后行開胸縱隔引流術。 3.對特發性食管穿孔 應采取更為積極的手術治療。
食管穿孔治療
食管修復的一般原則 首先、從穿孔部位清除失活的組織。 其次、肌肉層沿著穿孔上方和下方的肌纖維縱向切開,以暴露整個粘膜損傷程度。未能觀察到粘膜破壞的近端和遠端范圍是持續性滲漏的最常見原因。 第三、用可吸收的間斷縫合線封閉粘膜,用間斷的不可吸收縫線封閉肌層。應使用精確的重新近似來避免
食管穿孔的基本信息介紹
食管穿孔是一種較少見的疾病,一旦發生病情險惡。可引起致死性的縱隔炎、縱隔膿腫和主動脈破裂等嚴重的并發癥,死亡率較高。食管穿孔分為損傷性穿孔和特發性食管穿孔兩種。前者多見。損傷性食管穿孔原因依次為食管異物、醫源性損傷及腐蝕性損傷。特發性食管穿孔系因過量飲酒、便秘、分娩、催吐劑、顱腦外傷等引起的劇烈
關于食管穿孔的檢查方式介紹
1.進行頸、胸部正側位片。 2.食管碘油造影、頸、胸部CT掃描。 3.食管鏡檢查。食管鏡檢查對胸部創傷、異物引起的食管損傷有重要診斷價值,當食管造影陰性時,有時用食管鏡可直接看到食管損傷的情況,并能提供準確的定位,了解污染的情況。食管鏡的結果也有助于治療的選擇。 4.CT檢查當臨床懷疑有食
關于食管穿孔的病因分析
1.損傷性穿孔 病因主要包括醫源性損傷,食管異物,腐蝕性損傷等。多由于盲目地做食管鏡檢查,探取異物、擴張狹窄或食管內進入尖銳異物(像帶鋼絲鉤的義齒、雞骨、針、釘等或閃吞服強酸強堿等)均可引起食管穿孔。 2.特發性食管穿孔 系因過量飲酒、便秘、分娩、催吐劑、顱腦外傷等引起的劇烈嘔吐,以及不恰
治療藥物性食管炎的介紹
對能引起食管損傷的藥物,應小心送服或改換別的藥物,尤其對老年人及食管有結構和功能異常者。叮囑患者取坐位或立位服藥,要飲用足夠的水送服。睡前服藥因易發生食管滯留應提醒患者注意,臥床不起的患者及吞咽困難者應盡量應用液體制劑或腸外給藥。藥物性食管炎如能早期診斷,且處理得當,常可完全治愈。處理措施包括:
關于補片修復食管穿孔術的手術介紹
食管穿孔超過24h,常因縱隔及胸膜腔發生腐臭性感染及食管壁嚴重的炎性水腫,多難以完成一期縫合修補。應根據食管穿孔的部位,嚴重程度及身體狀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手術以控制及減少污染來源,促進全身情況好轉及穿孔食管愈合。常用的手術方法有補片修復食管穿孔術,頸、縱隔或胸腔引流術,全胸段食管切除術,頸部食
簡述食管穿孔的臨床表現
1.頸部、胸部及腹部劇烈的疼痛,呈強迫體位,痛苦面容,并伴吞咽困難。 2.頸部皮下氣腫及縱隔氣腫。嚴重時可擴展至顏面和腹股溝。 3.全身膿毒性感染癥狀。 4.縱隔炎及膿腫、膿胸、大血管破裂等嚴重并發癥。
關于藥物性食管炎的基本介紹
正常情況下經口腔服藥時,藥物從口腔經過食管很快到達胃,很少引起食管的不良反應。但是如果食管本身存在異常,如受壓、狹窄、運動障礙、胃食管反流等,以及服藥方法不當(如臥位服藥、服藥時進水太少),致使藥物在食管滯留時間延長,某些藥物則可引起食管損傷,這種因藥物而引起的食管黏膜損傷稱為藥物性食管炎。
藥物性食管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藥物性食管炎與心肌炎的鑒別主要是: 1.有長期服藥史。 2.內鏡檢查可見食管病變。 3.普萘洛爾(心得安)試驗陽性。 4.停用致病藥物,食管炎逐漸減輕或消失。藥物性食管炎與反流性食管炎的鑒別主要依靠病因以及炎癥、潰瘍發生的部位。前者常發生在藥物淤積處,而后者主要發生在食管下段。
關于傷寒腸穿孔的西醫病理介紹
(一)傳染源:為患者及菌者。全病程均有傳染性,以病程第2~4周傳染性最大。 (二)傳播途徑:病菌隨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排出,污染水和食物,或經手及蒼蠅、蟑螂等間接污染水和食物而傳播。水源污染是傳播本病的重要途徑,常釀成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人對傷寒普遍易感,病后可獲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患病
關于補片修復食管穿孔術的手術步驟介紹
1.膈肌瓣補片修復 切開縱隔胸膜找到下段食管穿孔并作局部食管游離。切取長約12cm,寬約5~7cm的全層膈肌瓣,基底朝向食管裂孔。從食管缺損緣的食管腔內進針,引出間斷褥式縫線,縫線穿過膈肌瓣,打結后即將膈肌瓣覆蓋在缺損上,再將膈肌瓣邊緣縫合于正常的食管壁上。 2.胃底補片修復 若穿孔位于食
食管閉鎖的病因及病理生理介紹
病因 胚胎初期食管與氣管均由原始前腸發生,二者共同一管。在5~6 周時由中胚層生長一縱嵴,將食管氣管分隔,腹側為氣管,背側為食管。食管經過一個實變階段,由管內上皮細胞繁殖增生,使食管閉塞。以后管內出現空泡,互相融合,將食管再行貫通成空心管。若胚胎在前8 周內發育不正常,分隔、空化不全可引起不同
關于藥物性食管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本病合并感染時,血中的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數升高。 2.其他輔助檢查 (1)X線食管吞鋇檢查可見潰瘍龕影和潰瘍周邊黏膜水腫形成的暈輪,有時可發現食管狹窄。 (2)食管鏡檢查可見食管黏膜呈炎性改變,如黏膜發紅、血管模糊、糜爛、潰瘍,多數可見滲出,甚至出血以
食管異物穿孔累及心包病例分析
1.一般資料?患者:男,58歲,劍突下疼痛、胸悶、呼吸困難半天入院;無發熱、咳嗽,無吞咽困難、嘔吐、便血,無異物吞入病史。患者血壓平穩。胸部CT平掃示食管下段前壁內見條狀高密度金屬影,一端位于食管腔內,另一端位于心包內,未達心肌,心包內見弧形稍低密度影,CT值約42Hu;增強后左心房未見明確造影劑外
關于 補片修復食管穿孔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1.胃腸減壓,以減少胃食管反流對缺損修補的影響。 2.保持胸腔閉式引流通暢,及時排出胸腔積液。 3.靜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營養供給。 4.應用廣譜抗生素控制感染。
食管閉鎖的病理生理
食管閉鎖常與食管氣管瘺同時存在,約占90%,極少數病例無瘺管,可分為5 個類型。 1.Ⅰ型 食管上下兩段不連接,各成盲端,兩段間的距離長短不等,同氣管不相通連,無食管氣管瘺。可發生于食管的任何部位,一般食管上段常位于T3~T4 水平,下段盲端多在膈上。此型較少見,占4%~8%。 2.Ⅱ型 食
關于藥物性肝損傷的病理生理介紹
要了解藥物致肝損傷的機制,首先需了解藥物在肝臟中的代謝特點。通常經消化道吸收的藥物,經過門靜脈進入肝臟。肝臟是藥物聚集、轉化、代謝的重要器官,大多數藥物在肝內的代謝過程包括轉化與結合兩個時相即Ⅰ相代謝及Ⅱ相代謝。Ⅰ相代謝反應主要包括氧化、還原和水解反應,藥物經過此相反應后極性增高,即水溶性增大,
簡述傷寒腸穿孔的病理生理
腸穿孔是傷寒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死亡率較高。腸傷寒病變最顯著處是在回腸末段,病變的淋巴集結發生壞死,粘膜脫落形成潰瘍多在病程的第2~3周,所以,并發腸穿孔也多在此期間。80%的穿孔發生在距回盲瓣50cm以內,多為單發,多發穿孔約占10%一20%。
關于食管念珠菌感染的病理生理介紹
念珠菌病食炎可在以下3 類病人中見到。 1.慢性病 念珠菌食管炎系下列病的并發癥: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低下、慢性白血病、癌腫、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紅斑狼瘡、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及血紅蛋白S 病,所有以上諸病均可使病人對感染的抵抗力下降,白細胞的吞噬作用降低。 2.需長期治療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