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5日,英國皇家化學會旗下期刊《Biomaterials Science》官方公布一則好消息:蘇州大學劉莊教授榮獲2017年度“Biomaterials Science Lectureship”獎項,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學者。 這一獎項創立于2014年,每年由 Biomaterials Science 期刊編委會從被提名的候選人中選出一名獲獎者,旨在獎勵對生物材料領域的研究做出杰出貢獻的青年學者。對于這一份榮譽,劉莊謙遜表示:“作為生物材料領域的一份子,很榮幸能夠得到業內的肯定和認可。這是我的運氣,也是一種鞭策和責任。” 1、回國做自己感興趣的科研 2008年,遠在斯坦福大學攻讀化學博士的劉莊順利畢業,在納米研究領域初展頭角,發表20余篇文章,申請3項美國發明專利,并先后斬獲斯坦福大學研究生獎、中國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和美國材料學會銀獎。隨后,劉莊在斯坦福大學化學系以及醫學院從事一段短時間的博士后研究。 ......閱讀全文
近日,隨著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納米醫學小組在“以癌治癌”的同源靶向納米載藥可視化精準治療癌癥方面取得新突破,結合納米醫學前沿的“以癌治癌”療法走進人們視野。 作為“以癌治癌”療法研究團隊的“主帥”,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所長蔡林濤形象地告訴記者,“以癌治癌”就是充分利用
中科院副秘書長譚鐵牛(前排左三)等會見出席第331次香山科學會議的美國NIH副院長 Michael Gottesman博士(前排右三)等美國科學家。 以“腫瘤納米技術與納米藥物”為主題的第331次香山科
近日,據美國一項在20世紀70年代至1999年對患癌兒童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盡管近些年來患癌兒童的生存率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患者的生活質量依然非常低,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患者的預后往往表現較差。 大約70%的兒童癌癥幸存者都會經歷療法引發的副作用,包括患第二種癌癥等,隨著患者生存率改善,兒童
到2030年,癌癥預計將會引起全世界超過1300萬人死亡,是美國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都在開發有前景的新方法,以提高癌癥治療和影像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包括納米技術的使用,這種技術能夠靶定腫瘤,而避開健康的組織。此外,納米技術顯著提高了磁共振成像(MRI)的靈敏度,所以即使很難
歐盟2020地平線提供全額資助,由歐盟聯合研究中心(JRC)負責實施與管理的歐盟納米醫學定性實驗室(EU-NCL)項目,于2015年7月1日正式啟動。旨在加強歐盟納米醫學技術與產品的標準化規范,強化歐盟納米醫學科技界同工業界之間的技術創新與知識共享,提升歐盟工業企業競爭力。持續推進納米醫學技術
上海東方醫院1月8日披露,中國第一家納米醫學應用技術研究所正式落戶該院,納米研究團隊進駐醫院,將與臨床醫生共同開展合作。 納米醫學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時東陸告訴記者,今后該研究冀望在癌細胞痕量檢測、醫學影像示蹤技術、靶向導入技術、光動力癌癥治療等臨床研究中取得突破。 據悉,美國早在8年前便成立
診療納米醫學(Theranostic nanomedicine)是隨著納米生物醫學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分支。集醫學診斷和治療為一體的多功能納米復合材料在新型診療納米醫學領域如生物影像、 疾病的協同治療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有望成為納米醫學的前沿領域。然而,發展具有診療功能的多功能的藥物體
關于印發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醫學科技工作發展,科學技術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
《自然—納米技術》:拓展了磁性納米顆粒的應用范圍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研究小組的《氧化鐵納米顆粒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一文,日前在9月份出版的《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發表。該刊物同時配發的評論文章《氧化鐵納米顆粒:蘊藏的功能》稱:“閻錫蘊、柯沙和同事們首次發現氧化鐵納米顆粒具有類
編者按 在人類與癌癥的斗爭中,有一半的勝利是得益于早期檢測。而納米技術的出現,又使得癌癥的診斷更早更準確,并可用于治療監測。宣澤生物作為全球第一家從事基于蛋白納米孔道的單分子檢測技術進行癌癥超早期檢測的公司,一直在積極地推動這一創新技術的臨床應用。近日,生物探索有幸采訪了公司首席科學家Fa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研究員和陳雨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際權威綜述學術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影響因子:38.618)發表綜述論文(“Nanoparticle-Triggered In-Situ Catalytic Chemical Reactio
如今,納米技術已經成為21世紀的關鍵技術之一,其推動了各個研究領域的迅猛發展,當然納米科技對醫學研究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納米機器人可充當“微型醫生”,解決了醫生用傳統技術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納米科技在癌癥治療、疫苗開發、HIV治療以及多種疾病的診療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納
如今,納米技術已經成為21世紀的關鍵技術之一,其推動了各個研究領域的迅猛發展,當然納米科技對醫學研究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納米機器人可充當“微型醫生”,解決了醫生用傳統技術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納米科技在癌癥治療、疫苗開發、HIV治療以及多種疾病的診療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納
如今,納米技術已經成為21世紀的關鍵技術之一,其推動了各個研究領域的迅猛發展,當然納米科技對醫學研究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納米機器人可充當“微型醫生”,解決了醫生用傳統技術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納米科技在癌癥治療、疫苗開發、HIV治療以及多種疾病的診療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納米療法與
如今,納米技術已經成為21世紀的關鍵技術之一,其推動了各個研究領域的迅猛發展,當然納米科技對醫學研究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納米機器人可充當“微型醫生”,解決了醫生用傳統技術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納米科技在癌癥治療、疫苗開發、HIV治療以及多種疾病的診療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我是1964 年從復旦大學放射化學專業畢業進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作為一個化學人員近五十年來一直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接觸到所內外無數物理學家,從物理學家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將平時感受到的物理學家的特點和長處寫成一篇短文,與讀者分享。 物理學家勇于探索 總體講,物理學家思考的科學問題重大且深遠
近年來納米技術變得越來越火,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各種疾病的診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腫瘤化療、放療及免疫治療、免疫學疾病的干預、疫苗運輸及增效等。在此,小編為大家盤點了納米技術如何助力各種疾病的免疫療法。 【1】Nano Res:納米金顆粒可明顯增強細胞因子抗癌療法的效力
近日,IEEE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關于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
在過去的20年中,納米顆粒在醫學中的使用穩步增加。然而,它們對人體免疫系統的安全性和影響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測試各種金納米顆粒,來自瑞士弗里堡大學、日內瓦大學、洛桑大學和英國斯旺西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它們對人類B細胞---負責抗體產生的免疫細胞---的影響。據預計,使用
微流控芯片,高通量技術,單細胞測序,CTC循環腫瘤細胞,納米醫學,ddPCR技術,單分子免疫陣列技術(SiMoA),ctDNA,質譜檢測,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最新技術成果與應用案例紛紛亮相。 01 微流控芯片技術 微流控芯片,又稱為芯片實驗室(Lab on a Chip),是指在幾平方厘米
微流控芯片,高通量技術,單細胞測序,CTC循環腫瘤細胞,納米醫學,ddPCR技術,單分子免疫陣列技術(SiMoA),ctDNA,質譜檢測,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最新技術成果與應用案例紛紛亮相。 01 微流控芯片技術 微流控芯片,又稱為芯片實驗室(Lab on a Chip),是指在幾平方厘米
2016年10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新研究,他們希望通過納米技術改善對HIV病人的藥物治療。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 納米醫學是應用納米技術進行疾病預防和治療的新領域。這個逐步發展的學科有望
摘 要 碳納米管具有獨特的結構及性質,被廣泛應用于生物醫學領域。本文對碳納米管在生物醫學特別是腫瘤早期診斷以及治療方面的研究現狀進行了綜述,分析了現有的研究特點,并展望了該領域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碳納米管, 碳納米角, 生物醫學, 腫瘤, 診斷, 治療,評述 1 引
納米科學技術分會第二屆年會暨2010全國納米生物與醫學學術會議在武漢召開 納米科學技術分會第二屆年會暨2010’全國納米生物與醫學學術會議于11月4日至7日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來自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12個單位900多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湖北省副省長郭生練出席開幕式
最近,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納米中心研究員接到英國《納米醫學》(Nanomedicine)主編的邀請,提名他為該刊物的編輯。趙宇亮已回函接受了邀請。 《納米醫學》是英國的重要學術期刊之一,主要刊登例如納米藥物基礎研究、納米醫學發展等學術文章,影響因子5.44。趙宇亮研究員是973
診療納米醫學(Theranostic nanomedicine)是納米生物醫學研究領域中一個新興的重要分支,這種以多功能納米診療劑構建的集醫學診斷和原位治療于一體的新技術,有望在未來人類重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是當前國際研究的熱點和前沿領域。近年來,基于稀土化合物的上
第六屆納米毒理學國際大會現場 由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毒理學會共同主辦,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承辦的“第六屆納米毒理學國際大會”(Nanotoxicology--2012)今天(9月5 日)隆重召開,本次大會是繼2007年意大利威尼斯、2008年瑞士
體內應用:影響體內應用的磁性納米粒子的2個主要特性是大小和表面功能。超順磁氧化鐵納米顆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s)的直徑對它們在體內的生物分布有很大影響。直徑為10-40nm的顆粒包括超小的超順磁氧化鐵納米顆粒可以在血液循環中滯留較長時間,它們可
“別看它身材小,但作用卻大得很!”納米家族如今可謂“人丁興旺”,為生命科學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廣闊的創造空間,更成為生物醫學高速發展的“助推器”。 本報記者 孫玉松 “就像螢火蟲一樣,很微小很有力量……”吉克雋逸在《愛情發的光》里的這句歌詞,或許是納米生物技術當下最好的寫照。
“別看它身材小,但作用卻大得很!”納米家族如今可謂“人丁興旺”,為生命科學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廣闊的創造空間,更成為生物醫學高速發展的“助推器”。 本報記者 孫玉松 “就像螢火蟲一樣,很微小很有力量……”吉克雋逸在《愛情發的光》里的這句歌詞,或許是納米生物技術當下最好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