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學家《Nature》改寫HIV歷史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Beatrice Hahn教授在最新一期的Nature上發表了HIV研究的最新進展,Increased mortality and AIDS-like immunopathology in wild chimpanzees infected with SIVcpz,改寫了HIV研究史。 艾滋病的起源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重點,獲得最多人擁護的觀點是,艾滋病病毒HIV來自于猩猩的SIV,猩猩通過血液將其傳播給人類,SIV再突變進化成HIV(SIV為HIV的祖先),導致艾滋病在人群中大面積傳播。一直引眾多科學家困惑的是,猩猩感染SIV后并不發病,也沒有艾滋病樣的癥狀。所以,科學家們就認為猩猩對SIV具有天然免疫力。 然而,Beatrice Hahn教授在歷經多年的研究獲得的新觀點將改寫科學家這20年來對SIV的觀點。究小組已經收集了足夠的數據證實SIV對猩猩的影響,這些數據為重新審視SIV與猩......閱讀全文
女科學家《Nature》改寫HIV歷史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Beatrice Hahn教授在最新一期的Nature上發表了HIV研究的最新進展,Increased mortality and AIDS-like immunopathology in wild chimpanzees infected with SIVcpz,改
華人科學家Nature新文章解析HIV
華人科學家張培軍(Peijun Zhang,音譯)領導的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小組,報告稱他們確定了HIV病毒衣殼的精確化學結構。衣殼是指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它能夠保護病毒的遺傳物質,對于其毒力至關重要。目前,衣殼已成為了開發新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一個有吸引力的靶點。這一研究被選作封面文章,發表在
知名華人女科學家Nature聚焦重要轉運蛋白
細菌可以把很多的東西發送到超越自身邊界之外的世界中去:向它們種族的 其他成員傳送信號,向它們的敵人投放毒物,發出欺騙性的指令操控它們感染的宿主細胞。然而,在此之前它們必須首先讓這些貨物跨過它們自身的細胞膜,許多的 細菌進化出了一些專門的結構和系統來發動一些蛋白質完成這些工作。 來自洛
著名華人女科學家Nature子刊減肥新思路
哈佛干細胞研究所(HSCI)的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方法來生成更多消耗能量的人類棕色脂肪細胞,使這些細胞變得更加活化,這一研究發現對糖尿病、肥胖和其他的代謝疾病具有潛在的治療意義。研究論文發表在6月15日的《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國際著名的代謝病學專
熱門華人女科學家Nature-Genetics發表重要癌癥成果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癌癥,約占兒童癌癥的30%。B-ALL是最常見的一種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這種疾病中,未成熟白細胞(B淋巴母細胞)在患者的血液和骨髓里快速增殖。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測序鑒定了B-ALL的新亞型。他們十月十七日在Nature Genetics雜志上發
著名華裔女科學家Nature發現代謝新機制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Joslin糖尿病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調控棕色脂肪生成的一種關鍵機制,棕色脂肪在脂肪產熱和能量代謝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稱為“好脂肪”。這項最新研究將有助于開發通過增加棕色脂肪形成,治療肥胖的新治療方法。相關成果公布在Nature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國際著名
Nature醫學:HIV演化弄巧成拙
HIV感染后免疫系統會釋放出大量的初始抗體,而病毒能夠改變自己蛋白衣殼上的多糖來逃避這些抗體的攻擊。而南非研究人員最近發現病毒演化出的新糖基化模式,會催生更為廣譜的抗體,該研究發表在十月二十一日的Nature Medicine雜志上。 “我們往往假定,能夠刺激免疫系統產生廣譜中和性抗體的病毒一定非
華人女科學家Nature子刊發表癌癥研究新發現
細胞復制和生長對于生命的維持至關重要,為了實現這一重要功能,細胞必須首先解開細胞核中緊密的DNA球,然后復制它們的基因組信息。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這是一個精細的過程,如果抑癌基因PTEN發生突變或缺失,這一復制過程會脫離正常進程,導致癌癥形成。 發表在7月9日《自
華人女科學家莊小威最新Nature方法學文章
作為第一位獲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也是最年輕美國科學院華人院士的女科學家,莊小威教授獲得了許多重要成果,尤其是在生物物理顯微成像領域,近期莊小威教授與另外兩位研究人員發表文章,介紹了其研究組超分辨率細胞成像最新進展:超亮光敏熒光基團,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Methods》
Nature:HIV研究獲重要突破
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和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本期Nature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的HIV研究成果。他們的研究顯示,注射一次特異性抗體可以抵御HIV病毒23周。 HIV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近年來HIV防治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新HIV感染者的數
Nature顛覆潛伏HIV傳統認知
由美國西北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即便是在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患者的血液中無法檢測到HIV之時,病毒仍然在淋巴組織中進行復制。 研究結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視角來認識盡管給予了有效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IV仍然存留于機體內的機制。研究論文發布在1月27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Nature公布最新HIV研究發現
來自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追蹤分析了流行病學意義上艾滋病患者HIV病毒擴散,以及系統發育學意義上病毒實際的快速進化之間的復雜關聯,由此研發出了一種新穎的方式,用于解析HIV病毒的擴散與演化。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9日的Nature雜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Thoma
青年女科學家獎、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名單公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929.shtm關于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表彰對象和第八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的公示經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20名擬表彰人選、5個擬表彰團隊和10名第八屆未來女科
Nature-Medicine發表HIV研究新成果
HIV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近年來HIV防治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新HIV感染者的數量大大減少,HIV感染者的壽命也顯著延長。然而,科學家們仍未找到治愈這種疾病的有效途徑,也沒有開發出相應的疫苗。 HIV是高度變異的病毒,能在感染過程中對免疫應答做出適應。Alabam
Nature醫學發表重要突破:全殲HIV
艾滋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近十年來HIV的治療和預防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HIV攜帶者的壽命大大延長,新HIV感染者已經從2002年的三百三十萬減少到了2012年的兩百三十萬。但人們仍未找到治愈這種疾病的有效途徑,也沒有開發出相應的疫苗。
-Nature:HIV/AIDS疫苗存在的問題
“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疫苗的臨床試驗迄今為止是令人失望的,不是療效低就是沒療效(零保護)。 在這篇論文中,Mario Roederer等人分析了多疫苗方案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恒河猴模型中的效果,發現了一個關鍵的“二氨基酸”特征,它使病毒對中和抗體產生抵抗力。
華人女科學家楊湘磊Nature揭示不治之癥的治療靶點
來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和Salk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揭示出了,一個突變蛋白觸發Charcot-Marie-Tooth (CMT)病亞型中神經損害的機制。CMT是當前無法治愈的一組疾病,可導致患者的手足喪失功能。 新研究表明未來的治療或可靶向這一失控蛋白,恢復CMT患者的神經功能。相關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未來女科學家等擬獲獎名單公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公示“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共產生10名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分別是:王彥鐵(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匡華(江南大學)、朱華晨(香港大學)、劉慧榮(上海中醫藥大學)、李婧(中國科學院紫金山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未來女科學家計劃開始提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839.shtm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名單公布
關于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表彰對象和第八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的公示 經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20名擬表彰人選、5個擬表彰團隊和10名第八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現對擬表彰對象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23年11月9日-11月15日。如對公示對象有不同意見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及未來女科學家計劃開始評選
中國科協關于開展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6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推薦工作的通知 各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有關高校科協: 為激勵廣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熱情,引導廣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創新型國家建設偉大實踐
Nature:建立摧毀突變HIV的免疫軍隊
將潛伏的HIV病毒從藏身之處引出,摧毀其對治療最后的頑強抵抗是根除HIV的終極目標,但近期對此做出的一些嘗試均以失敗告終。現在,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的結果揭示出了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新的策略,這有可能為開發出一種治療性疫苗根除身體中留滯難去的病毒繪制出了一張藍圖。 這些發表在1月
《Nature》驚爆著名HIV疫苗無效之謎
艾滋病一直都是困擾全球人類的一種重要疾病,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然而,遺憾的是,艾滋病疫苗面前像是有無法逾越的屏障般,全世界的科學家為止努力了20多年最終都以敗北告終。 2007年,Merck公司開發的HIV疫苗在令人遺憾的目光中以失敗告終,這一失敗重創了所有艾滋病疫苗研究
“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頒獎
2017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近日在巴黎舉行。美國斯坦福大學華人教授鮑哲南和另外4位女科學家獲獎,她們每人將獲得10萬歐元的獎金。圖為鮑哲南教授在法蘭西學院演講,介紹其團隊研發的可感知壓力并將電信號傳到大腦的柔性人造皮膚。
華裔女學者Nature發現RNA居然能“助動”
來自加州理工學院,伊利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RNA的又一重要功能:幫助協調大規模蛋白運動,具體來說,就是作為分子支架,協調大規模蛋白運動,幫助某些復雜細胞進程中不同因子之間的交換,以及分子事件的精確定時。這為RNA在生物機體中眾多功能的列表上又添加了一項。相關成果公布在Nature雜志上。
第十八屆青年女科學家獎、2021年度未來女科學家名單公示
經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20名擬獲獎人選、5個擬獲獎團隊、10名2021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現將名單予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期為2022年7月25日-29日,共5個工作日。公示期間,如對人選(團隊)有異議,可向評審委員會辦公室實名反映,并提供聯系方式和書面材料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開啟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關于開展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第八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婦聯,中國科協所屬各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有關高校和企業科協,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Nature:揭秘HIV精英控制者體內特殊HIV病毒庫的特性!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省總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成功對64名HIV精英控制者(elite controllers)和41名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的個體機體中數以億計的細胞進行測序,精英控制者,即在并不需要用藥的情況下機體就能成功抑制HIV的水平和
Nature:新型抵御HIV感染的被動免疫療法
近日,刊登在國際著名雜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名為被動免疫法的新型技術,其可以通過靜脈注射的方法將廣譜中和HIV的抗體(bNAbs)注射入機體中幫助預防HIV的感染,這種新型技術可以保護猴類免于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感染。
Nature重要論文:揭示HIV的“隱身衣”
科學家們發現一種分子隱身衣使得艾滋病致病病毒——HIV能夠隱藏在機體細胞內,而不會觸發機體自然防御系統。他們的研究還演示了如何利用一種實驗藥物來脫去病毒的掩護,觸發一種免疫反應阻止HIV在實驗室培育的細胞中復制。這一研究發現有可能促成新的療法,幫助改進現有HIV感染治療。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