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膀胱輸尿管反流的依據
由于臨床診斷VUR時癥狀多不明顯或僅有非特異性表現,故確診需依賴影像學檢查。下列情況應考慮反流存在可能性: (1)反復復發和遷延的UTI。 (2)長期尿頻、尿淋漓或遺尿。 (3)年齡較小<2歲。 (4)中段尿培養持續陽性。 (5)UTI伴尿路畸形。 (6)家族一級親屬有VUR、RN患者。 (7)胎兒或嬰兒期腎盂積水。......閱讀全文
診斷膀胱輸尿管反流的依據
由于臨床診斷VUR時癥狀多不明顯或僅有非特異性表現,故確診需依賴影像學檢查。下列情況應考慮反流存在可能性: (1)反復復發和遷延的UTI。 (2)長期尿頻、尿淋漓或遺尿。 (3)年齡較小<2歲。 (4)中段尿培養持續陽性。 (5)UTI伴尿路畸形。 (6)家族一級親屬有VUR、RN患
膀胱輸尿管反流的簡介
膀胱輸尿管反流(VUR)是指排尿時尿液從膀胱反流至輸尿管和腎盂。反流性腎病(RN)是由于VUR和腎內反流(IRR)伴反復尿路感染,導致腎臟形成瘢痕、萎縮、腎功能異常的綜合征,如不及時治療和糾正可發展到慢性腎衰竭。VUR不僅發生在小兒,而且在反復UTI(尿路感染)基礎上持續到成年,導致腎功能損害。
膀胱輸尿管反流的病因分析
導致VUR的主要機制是膀胱輸尿管連接部異常,按發生原因可分以下兩類: 1.原發性反流 最常見,為先天性膀胱輸尿管瓣膜機制不全,包括先天性膀胱黏膜下輸尿管過短或水平位、輸尿管開口異常、膀胱三角肌組織變薄、無力、Waldeyer鞘先天異常等。半數患者為膀胱逼尿肌功能異常所致反流。 2.繼發性反
小兒膀胱-輸尿管反流綜合征的診斷鑒別
臨床表現常為反復發作及難以控制的尿路感染,排尿異常如多尿,尿淋漓,遺尿,尿常規檢查可有蛋白,紅細胞,膿尿,亦可出現血尿,中段尿培養可發現致病菌, 以上特點應考慮是否有本病的可能,靜脈腎盂造影(IVP)有異常者,根據其反流程度進行分型(見輔助檢查)診斷,排尿時膀胱造影(VCG)檢查一般在 IVP檢
膀胱輸尿管反流的臨床表現
因反流程度輕可無任何癥狀,當反流嚴重或有感染時可出現以下癥狀。 1.尿路感染 尿頻、尿急、尿痛和發熱,嚴重時表現為典型的急性腎盂腎炎。 2.高血壓 是后期常見的并發癥,也是兒童惡性高血壓的最常見病因。 3.蛋白尿 提示已發展到腎內反流。 4.發育障礙 本病常伴有發育障礙,如有慢性
治療膀胱輸尿管反流的方法介紹
主要是制止尿液反流和控制感染,防止腎功能進一步損害。 1.內科治療 按VUR的不同分級采用治療措施。 (1)Ⅰ、Ⅱ度 治療感染和長期服藥預防。可用SMZCo(復方磺胺甲噁唑分散片),睡前頓服,連服一年以上。預防感染有效,每3月須做尿培養一次,每年做核素檢查或排尿性膀胱造影,觀察反流程度,每
膀胱輸尿管反流的不同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UTI時尿常規檢查有膿尿、尿細菌培養陽性。RN時尿檢可發現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和各種管型。腎功能檢查正常或異常。 2.超聲檢查 通過B超可估計膀胱輸尿管連接部機能,觀察輸尿管擴張,蠕動及膀胱基底部的連續性、觀察腎盂、腎臟形態及實質改變情況。有人在B超時插入導尿管,注入氣體(
小兒膀胱-輸尿管反流綜合征的檢查
1.尿化驗檢查 尿常規檢查可有蛋白,紅細胞,膿尿,亦可出現血尿,尿常規光鏡或電鏡掃描檢查若見小管上皮細胞及異形紅細胞增多應考慮反流性腎病存在,蛋白尿可作為反流性腎病患者首發癥狀,尿微量蛋白測定(包括尿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視黃醇結合蛋白,尿白蛋白)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
小兒膀胱-輸尿管反流綜合征的發病機制
1.腎內逆流(intrarenal reflux,IRR):可以引起腎實質損害,早在1965年Brodeur等報告18例VUR病人中,有5例腎內逆流,VUR時尿液逆流到腎盂及腎盞后,再由腎盞處向乳頭管及集合小管逆流,故又稱腎盞小管逆流(calicotubular reflux),這是非梗阻性腎盂
小兒膀胱-輸尿管反流綜合征的常見癥狀
小兒反流常無特殊癥狀,以年長兒的癥狀較明顯,性別3歲以前男孩較女孩多,3歲以后則以女孩發病多見,可能與泌尿系感染機會增多有關,膀胱刺激癥狀僅在炎癥急性期出現,發熱,寒戰,尿頻,尿急,腰痛,常見于伴有腎盂腎炎者,單純反流由于膀胱殘余尿量增多,可見尿次增多,解小便后下次排尿時仍較多尿量,尿淋漓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