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S Tony B. 學術旅行獎亞洲名額增至 5名 日前,據實驗室自動化與篩選協會(Society for Laboratory Automation and Screening, SLAS)消息,久負盛譽的SLAS Tony B. 學術旅行獎(SLAS Tony B. Academic Travel Award)亞洲名額增至5名,大大增加了申請者的獲獎機會。獲獎者將得到SLAS的資助,全程免費赴美參加2015年2月在華盛頓舉辦的SLAS年會。 該獎項主要針對藥學、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物分子、生命科學、細胞研究、微生物研究等相關院系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工作經驗不滿4年的年輕教師(需為畢業后首份學術工作),此獎項將包含參與SLAS年會的交通、住宿、會議注冊費以及一天的短期培訓課程費用,并有機會在SLAS年會上與來自全世界的科研人員分享自己的研究。該獎項的評選基于海報摘要的質量、研究內容與年會主題的相關性、申請者......閱讀全文
CGT Asia 2021 亞洲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峰會大會時間:2021年3月19日-20日大會地點:中國 上海大會主辦方:Taaslabs大會簡介:2021年度十大醫療創新(由美國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評選),基因療法成功入選。細胞與基因治療改變了人類治療遺傳疾病和疑難雜癥的
引言隨著生物藥特別是細胞治療/抗體藥的不斷出新,高質量的生物樣本包括細胞的存儲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作為其理論基礎的低溫生物學愈受重視。近期,由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細胞生物資源與醫藥創新聯合會主辦,原能細胞科技集團、bioSeedin柏思薈承辦的“細胞生物資源與醫藥創新”主題系列講座活動首輪
2016年4月,震動全世界的魏則西事件,除了讓百度、莆田系、部隊醫院等成為眾矢之的,也將癌癥免疫細胞治療的亂象曝光于眾。同年5月初,國家衛計委重申,要求進一步加強對違規醫療行為的監管和打擊力度,并緊急叫停細胞免疫治療臨床應用。這是繼2015年6月29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對準入審批調整后的又一次變局。
一、前言動物細胞培養開始于本世紀初1962年,動物細胞培養規模開始擴大,發展至今已成為生物、醫學研究和應用中廣泛采用的技術方法,利用動物細胞培養生產具有重要醫用價值的酶、生長因子、疫苗和單抗等,動物細胞培養已成為醫藥生物高技術產業的重要部分。利用動物細胞培養技術生產的生物制品已占世界生物高技術產品市
過去十五年來,蛋白質療法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應用急劇增長。因此,對于很多生物制藥公司而言,當務之急是尋找更經濟和更有效的方法提升上游生物工藝生產。 提高上游生產的策略之一是使用生物工藝模型模仿大型生物反應器,以幫助選擇最合適的克隆,并優化培養基、補料和過程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關于印發十二五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計〔2011〕58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加
文章比較全面的介紹了我國目前生物反應器的現狀,各種品種發酵的特點.提出了反應器的設計要以代謝流分析為核心,要從系統生物學的角度出發.1、發展大規模細胞培養及其生物反應器借助于細胞培養進行各種產品生產已是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醫藥、化工、輕工、食品、農業、海洋、環保等行業。培養的細胞不
9月18日晚,復星醫藥發布公告,正式確定了控股子公司復宏漢霖在港交所掛牌的日期,因此,復宏漢霖也將是今年下半年赴港上市的首家生物制藥企業。 實際上,自從去年四月份港交所上市新規發布至今,目前已吸引16家生物醫藥企業赴港IPO。除了已經成功上市的8家企業及即將上市的復宏漢霖外,中國抗體、亞盛醫藥
近年來,在高頻政策引導,健康中國產業發展戰略推動以及人口老齡化趨勢逐漸顯現等背景下,我國醫藥行業正逐漸迎來全新發展周期。其中生物制藥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知識密集等特點,市場前景更是廣闊。有數據顯示,生物制藥產業銷售額平均每年正在以25%—30%的速度增長,成
近日,由天津保稅區環保局等主辦、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承辦的“踐行綠色生活,共享美麗空港”生物塑料公益宣傳活動在天津空港體育中心舉辦。展臺擺著的高科技產品,讓參觀的人群感到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沒想到這些產品居然是由秸稈等廢棄農作物“變成的”,“熟悉”的是這些產品就是生活中經常
3D打印活體組織,有望給醫療和藥物研發帶來巨大的變化。圖片1.png【圖注】 打印生物細胞。圖片來源: Ozbolat Lab at Penn State 3D打印已經讓生產定制假肢變得更容易了。而生物工程師希望,在未來能夠制造出真正的細胞材料。這種技術可能成為個性化的生物醫學設備的基礎,比如
一、前沿生物技術主題 1.蛋白質測序新技術新裝備及配套試劑國產化 (1)陣列毛細管柱蛋白質分離-陣列點樣裝置 研制二維陣列毛細管分離新裝置,第一維分離柱可分離48個餾分,第二維維陣列毛細管分離柱可同時分離48個流份;開發陣列紫外檢測器; 研制多柱點樣頭并行點樣器和流份收集器;開發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蔡林濤研究員領導的納米醫學研究小組,在T細胞的代謝標記及腫瘤識別方面取得新突破,相關論文《基于的生物正交代謝的T細胞靶向策略提高其對腫瘤細胞的識別及殺傷》(Bio-orthogonal T Cell Targeting Strategy For Robustl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惠利健研究員團隊與多家單位科學家合作,突破“類肝細胞”體外培養技術,成功研制出生物人工肝系統。如今,獲得該技術全球獨家使用許可的上海微知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嘉定建成了國內首條人源性生物人工肝臨床研發生產線。 據悉,該生產線將于下月投入運行,預計年產量可達
茂默科學以客戶為本、合作共贏的理念,致力于幫忙客戶提供整體實驗方案。力求解決行業內客戶對科學儀器選型難、維護難的處境。通過不斷優化公司運作和提升服務質量,目前已贏得業內人士和廣大客戶廣泛認可,擁有廣泛而穩固的合作伙伴和客戶群體。現匯總生物毒性相關標準。 國際標準分類中,生物毒性涉及到水
茂默科學以客戶為本、合作共贏的理念,致力于幫忙客戶提供整體實驗方案。力求解決行業內客戶對科學儀器選型難、維護難的處境。通過不斷優化公司運作和提升服務質量,目前已贏得業內人士和廣大客戶廣泛認可,擁有廣泛而穩固的合作伙伴和客戶群體。現匯總生物毒性相關標準。 國際標準分類中,生物毒性涉及到水
一、細胞免疫治療的簡介 細胞免疫治細胞免疫治療療法是采集人體自身免疫細胞,經過體外培養,使其數量成千倍增多,靶向性殺傷功能增強,然后再回輸到人體來殺滅血液及組織中的病原體、癌細胞、突變的細胞,打破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兼顧治療和保健的雙重功效。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IK)
國際標準分類中,生物毒性涉及到水質、殺蟲劑和其他農用化工產品、危險品防護、廢物、環境保護、農業和林業、消防、實驗室醫學、土質、土壤學、瓶、小罐、甕、詞匯、潤滑劑、工業油及相關產品、電站綜合、微生物學、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與加工、牙科、食品試驗和分析的一般方法、航空航天用流體系統和零部件、制藥學、醫療設
2016年11月26~27日,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動物細胞與組織工程研究室舉辦了隆重的30周年成立慶祝活動,研究室主任、華東理工大學張江現代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上海倍諳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文松教授以及周燕教授、蔡海波教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溫志友教授、美國禮來公司生物工
今年6月2日剛掛牌新三板的賽諾生物(836907)在公告中稱目前正在研發的異種移植治療糖尿病醫療技術,將可達到根治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目的。 部分糖尿病將可根治 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一種特異性針對胰島B細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與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理不同,屬于自身免疫性疾
一般認為除菌級過濾器的重復使用可以定義為用于產品或其他工藝流體的多批次過濾。專為液體和氣體滅菌而設計的膜式過濾器在許多生產工藝中被廣泛使用。隨著經濟和市場因素的影響,醫藥、生物技術和疫苗產業開始尋求降低操作成本、提高收益率的新方法,其中人們可能會考慮除菌級過濾器的重復使用。雖然液體除菌級過濾器一般設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惠利健研究員團隊與多家單位科學家合作,突破“類肝細胞”體外培養技術,成功研制出生物人工肝系統。如今,獲得該技術全球獨家使用許可的上海微知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嘉定建成了國內首條人源性生物人工肝臨床研發生產線。 據悉,該生產線將于下月投入運行,預計年產量可達
2020 細胞產業大會2020 第五屆(上海)細胞與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2020.6.28-30 上海論壇介紹:為進一步加強國內外細胞和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創新交流與合作,推進細胞和腫瘤免疫治療及其相關產品技術研發在中國的快速發展,由深圳市生命科技產學研資聯盟、江蘇省生物技術協會、武漢東湖
國務院近日下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把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等目標。根據這份規劃,2013至2015年,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同時力促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到2015年,我國生物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業增加值率顯著
國務院近日下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把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等目標。根據這份規劃,2013至2015年,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同時力促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到 2015年,我國生物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業增加值
前言:生物發光是一種在生物體內由酶將化學能轉化為光能的現象,在自然界中有超過30種生物發光體系,而我們所熟知的螢火蟲的發光體系就是其中研究最早,應用也最廣泛的一種。螢火蟲的發光現象是由其體內的螢光素酶(luciferase)的催化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
日前,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把釀酒酵母細胞里原本天然的16條染色體,人工融合成單條染色體,且仍具有正常的細胞功能。既改變了染色體的結構,又仍保有生命的“活性”,人工蛻變出一個全新細
近期生物藥領域風起云涌,Venclexta、Atezolizumab等多個新型靶向藥物取得突破性進展。這讓我們再一次意識到,技術創新對于生物藥開發的重要性。筆者在近期參加一些抗體/精準醫療峰會時發現產業界和市場都在關注著靶向藥物、特別是抗體藥方向的新型藥物種類。因此我們撰寫了《抗體藥物?遇見未來
【2016年12月3日,上海】“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于12月3日 -4日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國際大酒店盛大召開。1000多位精準醫療產業的領軍人物和從業者出席了本屆大會,共同探討我國精準醫療產業的創新發展。本屆大會以“全球視野洞見前沿,本土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來自政府監管機構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