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健康訊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經分子病理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曾凡博士等一項研究發現,PDPN蛋白在腦膠質瘤的發生、進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作為患者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及分子治療的潛在靶點。這項研究為腦膠質瘤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論文日前刊發在《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上。 Podoplanin(PDPN)是一種跨膜糖蛋白,主要表達于淋巴管內皮細胞,被作為淋巴管內皮和淋巴管生成標志物廣泛使用。近年來研究發現,PDPN蛋白也表達于一些惡性腫瘤組織(包括黑色素瘤、肺癌、乳腺癌等)。目前,關于PDPN蛋白在腦膠質瘤患者中的表達及其對患者預后的影響報道甚少。 研究者納入中國腦膠質瘤基因組圖譜計劃(CGGA)mRNA芯片數據庫中301例腦膠質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及mRNA芯片數據,分析PDPN蛋白的表達特征,其中Ⅱ級(WHO分類)122例,Ⅲ級51例,Ⅳ級128例。在已統計有異檸檬酸脫氫酶1(IDH1......閱讀全文
中國網健康訊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經分子病理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曾凡博士等一項研究發現,PDPN蛋白在腦膠質瘤的發生、進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作為患者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及分子治療的潛在靶點。這項研究為腦膠質瘤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論文日前刊發在《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經分子病理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曾凡博士等一項研究發現,PDPN蛋白在腦膠質瘤的發生、進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作為患者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及分子治療的潛在靶點。這項研究為腦膠質瘤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論文日前刊發在《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上。 Pod
目前非常缺乏具有選擇性的靶向腫瘤干細胞的小分子化合物,而且已知的一些化合物也沒有共同的結構特征。本研究發現愈創木倍半萜內酯(GSLS)及其衍生物,可以選擇性地抑制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干或祖細胞。天然化合物愈創木倍半萜內酯化合物(GSLS) arglabin,是已進入臨
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原發性腦腫瘤的30%~40%,其中絕大多數為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th Organization,WHO)按照病理分
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原發性腦腫瘤的30%~40%,其中絕大多數為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th Organization,WHO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江濤教授團隊、香港科技大學王吉光教授團隊與北京師范大學樊小龍教授團隊合作,闡述了首次在繼發膠質母細胞瘤中發現MET的第14號外顯子跳躍(METex14),以及PTPRZ1-MET(ZM)融合基因和METex14等MET基因相關變異可促進腦
BRAF蛋白在很多類型癌癥發生中都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包括黑色素瘤,如今研究人員發現,BRAF能被生長因子所激活,隨后刺激下游蛋白表達,進而促進癌細胞生長、侵襲和生存;然而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是非常清楚BRAF如何參與到與促炎性因子釋放的信號的交流過程中去,這些促炎性因子能被腫瘤周圍環境的免疫細胞
腦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原發性惡性腫瘤,其侵略性強,常規療法并未顯著延長病人生存期,2年生存率<25%。免疫治療在臨床研究雖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但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缺乏免疫器官,血-腦脊液屏障對腫瘤細胞的保護作用等原因,腦膠質瘤的免疫治療仍面臨重重挑戰。 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臨床研究進展
近日,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兒童國家衛生系統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液體活檢可以幫助醫生監測那些患有彌漫性中線腦膠質瘤孩子的治療效果。該研究以《Clinically Relevant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umor Surveillance of Pediatric Diff
近日,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兒童國家衛生系統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液體活檢可以幫助醫生監測那些患有彌漫性中線腦膠質瘤孩子的治療效果。該研究以《Clinically Relevant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umor Surveillance of Pediatri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