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月20日從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獲悉,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安徽夏糧播種面積增加,單產下降,總產下降。 2018年全省夏糧播種面積4314.47萬畝,增加79.26萬畝,增長1.87%。其中,小麥播種面積4313.79萬畝,增加79.61萬畝,增長1.88%。 據悉,夏糧平均畝產372.59公斤,比上年減少15.74公斤,下降4.05%。其中,小麥畝產372.63公斤,比上年減少15.75公斤,下降4.06%。夏糧總產321.5億斤,比上年減少7.43億斤,下降2.26%。其中,小麥總產321.49億斤,減少7.4億斤,下降2.25%。 導致安徽夏糧產量下降主要是以下幾方面原因:冬前苗情基礎差。去年10月份安徽大部分地區為連續陰雨天氣,土壤濕度大、積水多,多數地區小麥播種延遲,尤其是稻茬麥,直到11月上旬才播種完畢,播種周期時間跨度的增大導致區域內小麥生長不均衡,遲播麥小苗、弱苗較多,整體苗情不如上......閱讀全文
我國對各級儲備糧基本實行靜態化的管理方式,儲備規模一經落實,沒有有關部門批準,不得隨意出庫。在糧食購銷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承儲企業常常因為計劃指令與市場脫節而貽誤輪換時機,在糧食價格高的時候不能輪出,在糧食價格低的時候不敢收購,該輪出時出不去,想輪進來時進不來 現在夏糧收獲已進入尾聲,安徽、湖
2016年4月14日,國家糧食局在安徽合肥召開全國夏糧收購工作會議,研究分析小麥、油菜籽和早秈稻生產、購銷形勢,安排部署夏季糧油收購工作,盧景波副局長主持會議并講話。 國家糧食局對今年的夏糧收購工作高度重視,黨組書記、局長任正曉同志專門作出批示,強調今年夏糧收儲矛盾空前突出,壓力前所未有,任務
國家統計局根據對全國31個省(區、市)農業生產經營戶的抽樣調查和農業生產經營單位的全面統計,于12月8日公布了2016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單位面積產量、糧食總產量數據。 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3028.2千公頃(169542.3萬畝),比2015年減少314.7千公頃(472.1萬畝),減少0.
江西九江縣城子鎮干裂的土地。 核心提示 國家防辦統計顯示,截至5月29日,全國耕地受旱面積1.044億畝。長江中下游地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5省旱情較為嚴重。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5省耕地受旱面積為4535萬畝,占全國受旱面積的43.4%。 5省有329萬人、95萬頭大牲畜因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記者專訪時,否認中國的人工增雨(雪)會污染環境和既不安全又不劃算的說法,稱中國人工增雨(雪)投入產出比最高可達1∶50。 3月干旱可能性較大 談到當前糧食主產區旱情時,鄭國光指出,冷空氣活動頻繁,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弱,水汽難以輸
7月27日,一個聚焦“糧食安全”的會議在京召開。 會議的全稱是“全國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出席。 今年決策層更加關注糧食的安全問題。 4月1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高層首提“六保”。“六保”之一,就是“保糧食能源安全”。
目前夏糧收獲已近尾聲。據農業部調度,今年夏糧再獲豐收。記者19日從農業部了解到,小麥病蟲防控為夏糧豐收提供了有效助力。 據農業部農作物重大病蟲測報網監測,2017年小麥病蟲害發生面積8.3億畝次。其中條銹病累計發生面積8100多萬畝,為近20年來最重年份。 面對重大病蟲害多發重發的嚴峻態勢,
小麥是夏糧生產的主體,奪取小麥夏糧豐收是奠定全年增產的基礎。其中,黃淮麥區既是優質強勁小麥的優勢產區又是赤霉病常發區,近年來赤霉病頻發、重發嚴重威脅了我國小麥產業發展和口糧安全。自國家小麥良種聯合攻關開展以來,攻關組聚焦我國小麥主產區的重大前沿問題,引導、推進我國小麥品種選育方向的調整,以品種特
據新華社電 眼下正是夏糧大規模收獲的農忙時節。過去此時在一些小麥主產區,不時會有農民焚燒秸稈,既污染了環境,也浪費了秸稈資源。這種情況如今有了明顯轉變,越來越多的農民意識到,秸稈原來還能變廢為寶,燒秸稈的現象快速減少。 在河北保定的博野縣,已有1100多臺生物質燃料爐具安家落戶。這種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