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和RNA是生命體遺傳信息的載體,它們具有天然的空間結構。近年來,雙螺旋DNA和G-四鏈體DNA被用作手性骨架和金屬物種組裝成人工DNA金屬酶成功實現水相中的不對稱催化。由于RNA結構的不穩定性,關于人工RNA金屬酶的手性催化研究卻寥寥無幾。近日,陜西師范大學王長號副教授、陳亞芍教授和德國康斯坦茨大學J?rg S. Hartig教授、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合作發現一種環二核苷酸c-di-AMP和銅離子自組裝形成穩定的人工RNA金屬酶,對水相中的不對稱Friedel-Crafts反應表現出優異的手性催化性能。 人工金屬酶的組裝是通過將金屬催化劑引入到生物大分子(蛋白質和核酸等)的骨架結構中,實現生物催化和金屬催化的相結合,旨在拓展金屬/生物催化的反應類型和發掘生物分子的新功能。除了蛋白質作為手性骨架,DNA被廣泛用于組裝人工DNA金屬酶,高效實現了一系列水相中的不對稱反應。由于RNA容易降解并且結構不穩定,關于人工RN......閱讀全文
PCR技術自1985年建立以來,發展之迅速、應用之廣泛,表明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近些年來,基于PCR的基本原理,許多學者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對PCR技術進行研究和改進,使PCR技術得到了進上步地完善,并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了許多新的用途. 原位PCR技術 原位PCR就是在組織細胞里進行PCR
PCR技術自1985年建立以來,發展之迅速、應用之廣泛,表明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近些年來,基于PCR的基本原理,許多學者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對PCR技術進行研究和改進,使PCR技術得到了進上步地完善,并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了許多新的用途. 原位PCR技術 原位PCR就是在組織
四、核酸探針的標記和檢測 分子雜交是核酸鏈間堿基配對規則的一種結合方式,是核酸的重要理化特性。利用分子雜交這一特性來對特定核酸序列進行檢測,必須將雜交鏈中的一條用某種可以檢測的分子進行標記,這條鏈就稱為核酸探針。因此,核酸探針的制備是分子雜交技術的關鍵。最早采用的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核酸探針標記方法是
四、核酸探針的標記和檢測 分子雜交是核酸鏈間堿基配對規則的一種結合方式,是核酸的重要理化特性。利用分子雜交這一特性來對特定核酸序列進行檢測,必須將雜交鏈中的一條用某種可以檢測的分子進行標記,這條鏈就稱為核酸探針。因此,核酸探針的制備是分子雜交技術的關鍵。最早采用的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核酸探針標記方法是
實驗方法原理 隨著體外分子實驗技術的發展,近年來相繼發現了許多具有不同催化功能的 DNA 分子,這些被稱為脫氧核酶的催化型 DNA 分子可以催化切割反應、連接反應、卟啉環金屬化等許多
隨著體外分子實驗技術的發展,近年來相繼發現了許多具有不同催化功能的 DNA 分子,這些被稱為脫氧核酶的催化型 DNA 分子可以催化切割反應、連接反應、卟啉環金屬化等許多化學反應,而且還具有 DNA 激酶活性。本實驗來源「RNA 實驗指導手冊」主編:鄭曉飛。實驗方法原理隨著體外分子實驗技術的發展,近年
前體信使RNA的剪接涉及內含子的去除和外顯子的連接,是由剪接體介導的。加上過去40年的生化和遺傳學研究,自2015年以來,對完整的剪接體進行了原子分辨率的結構研究,導致了對RNA剪接的機械描述,并有了顯著的洞察力。剪接體被證明是一種由蛋白質組成的金屬蛋白酶.小核RNA(SnRNA)的保守元件與兩
實驗方法原理 隨著體外分子實驗技術的發展,近年來相繼發現了許多具有不同催化功能的 DNA 分子,這些被稱為脫氧核酶的催化型 DNA 分子可以催化切割反應、連接反應、卟啉環金屬化等許多化學反應,而且還具有 DNA 激酶活性。實驗材料 脫氧核酶試劑、試劑盒 脫氧核酶切割緩沖液終止緩沖液脂質體儀器、耗材
不少研究表明,NAD+的濃度在衰老過程中會降低,而且如果恢復體內的NAD+水平可以保持健康,甚至延長壽命,因此,這種分子已經成為營養學,醫學甚至制藥學等眾多研究領域的焦點。 英國著名雜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自從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
親和層析的應用主要是生物大分子的分離、純化。下面簡單介紹一些親和層析技術用于純化各種生物大分子的情況。1.抗原和抗體利用抗原、抗體之間高特異的親和力而進行分離的方法又稱為免疫親和層析。例如將抗原結合于親和層析基質上,就可以從血清中分離其對應的抗體。在蛋白質工程菌發酵液中所需蛋白質的濃度通常較低,用離
3.4.5 親和層析的應用親和層析的應用主要是生物大分子的分離、純化。下面簡單介紹一些親和層析技術用于純化各種生物大分子的情況。抗原和抗體利用抗原、抗體之間高特異的親和力而進行分離的方法又稱為免疫親和層析。例如將抗原結合于親和層析基質上,就可以從血清中分離其對應的抗體。在蛋白質工程菌發酵液中所需蛋白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5月7日,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和中國化學會(CCS)主辦的2017 年國際分析科學大會(ICAS 2017)光譜分析分會場的報告繼續進行。分析測試百科網注意到,本屆光譜分析分會場的報告從數量上來說,主體為拉曼及相關技術。光譜分析分會場主持人,韓國漢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2015年,通過單粒子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分析確定剪接體的第一個近原子分辨率結構,報道了來自S. pombe的ILS復合物。從那時起,已經闡明了13種冷凍-EM結構,大部分分辨率在3.3和5.8之間,已經闡明了來自釀酒酵母的組裝剪接體的七種不同狀態,人類剪接體的7種不同狀態的11種這
在1977年,Phillip Sharp和Richard Roberts倆個研究組獨立發現了剪切這一過程,緊接著,1979年, Steitz研究組發現五種稱為U1,U2,U4,U5和U6 snRNA的富含尿苷的小核RNA(snRNA)和7種12-35kDa的蛋白質(snRNPs)。之后,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3)增強子的位置可在基因5′上游、基因內或其3′下游的序列中,而其作用與所在基因旁側部位的方向似無關系,因為無論正向還是反向,它都具有增強效應;(4)增強子所含核苷酸序列大多為重復序列,其內部含有的核心序列,對于它進入到另一宿主之后重新產生增強子效應至關重要;(5)增強子一般都具有組織和細胞特異性
當地時間10月3日,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Frances H. Arnold在“酶的定向進化(the directed evolution of enzymes)”方面的研究,另一半授予美國密蘇里大學科學家Geo
4、異質性程度更高 隨機寡核苷酸文庫中每一條隨機寡核苷酸,其隨機區的每個核苷酸位置都存在四種可能性,如果隨機區有n個核苷酸,那么隨機序列的多樣性有n4種,再加上稀有堿基或人為修飾堿基,隨機序列的多樣性會更多。一般隨機區域的長度為30個核苷酸左右,文庫的容量能達到1014~15。比同等長度的
納米二次離子質譜技術(NanoSIMS)在 微生物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氮(N)、碳(C)、硫(S)等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主要由微生物所驅動。 耦合分析自然環境中 微生物遺傳多樣性與其代謝多樣性是當今微生物生態學研究的難點和熱點。 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多樣性極 為豐富,每噸土壤中的微生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