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大賽已落下帷幕,各界從不同方面予以反思;眼下,“供給側改革”炙手可熱,不妨將這二者聯系起來,看看阿法狗與谷歌的“供給側”。 其一,比較谷歌與中國的BAT三巨頭,特別是同樣提供搜索服務的百度。谷歌志存高遠,重在創新,90%的成員奇思妙想,10%的成員考慮賺錢,后者(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雖然也都有各自的研發領域,但主要旨在把自己的平臺做大,以及向下整合傳統產業,以擴大市值為重。或許出于把這一點看得太重,百度甚至陷入“貼吧門”事件。然而在阿法狗大勝之后,在這一領域追趕的意義又被放大,已經不僅是人工智能與圍棋,甚至被上升到政治的高度。 相比之下,可以看到 DeepMind的游戲精神。游戲精神植根于西方文化傳統,與知識至上和為科學而科學一脈相承。BAT三巨頭,是否有過這樣的閑情逸致,以及愿意花大把銀子進軍象棋圍棋?游戲精神,在企業中的體現就是不計眼前得失,永不遏止的創新,挑戰前沿(如看似不可能的圍棋),挑戰自我。韓國人感嘆,他......閱讀全文
最近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特別是對推進結構性改革進行了重點部署。 即將到來的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推進?宏觀經濟政策應怎樣為結構性改革護航?……從今天起,本版將推出系列報道,聚焦結構性
2015年11月,中央明確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社會各界人士對供給側改革眾說紛紜。那么具體到能源行業,為何要進行供給側改革?又該如何開展? 為何進行能源供給側改革 著名的經濟學家吳敬璉從刺激需求的“三駕馬車”談起,詳述了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轉向的起因,對供給側改革進行了明確的闡述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二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11月17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上強調,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2015年歲末橫空出世的“供給側”一詞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如何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正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做好新一年經濟工作?近日,權威人士接受本報獨家專訪,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推進改革的攻堅之年。這一年,中國經濟全面進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成為全社會發展的“主旋律”;這一年,“十三五”規劃的藍圖正式發布,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成為我國“十三五”時期發展的重要目標,也讓質量強國成為時代發展的重要使命;這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 編者按 9月13日,2018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在成都閉幕。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作大會報告《用消費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共同開創石化行業的下一個未來》,闡述消費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并呼吁由這兩點發力,開創石
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國民經濟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同時,2015年也是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之后的關鍵一年,從認識新常態到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重要一年。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提出了“三個轉變”的重要要求,李克強總
據國家糧食局網站7月19日消息,為加快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糧食流通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糧食局近日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四大目標,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糧食產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糧食產品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鄭煥敏等領導參加國產檢測儀器驗證與綜合評價技術服務推介會《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國產檢測儀器設備炎癥評價研究與應用》課題啟動會來自相關學會、檢測認證機構、儀器企業等單位參加本次推介會評審專家就國產檢測儀器驗評工作提出建議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國人出國旅游卻狂買馬桶蓋、凈化器、奶粉……國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國人出國旅游卻狂買馬桶蓋、凈化器、奶粉......國內生產的粗鋼每斤價格與“白菜”相差無幾,產能過剩成了重大包袱,但精鋼特鋼卻需大量進口。這是供給側出了問題。 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在科學儀器行業一直長期存在著。 在儀器儀表行業,我國是電表、水表的出口大國,但在高端科學儀器領
去產能新政讓煤炭、鋼材多頭受到鼓舞。國務院日前召開會議,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產業升級。 伴隨著煤炭鋼鐵行業化解產能過剩的力度升級,煤炭期貨走勢開始具備底氣。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1月18日以來,焦煤期貨累計漲幅約3.4%,動力煤期貨累計上漲10.35%,截
供給側改革著力于有效供給,旨在通過建立有效制度供給,支持有效產品、服務供給,激活全要素生產率。檢驗檢測行業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質量基礎,是聯結供給、需求兩側的橋梁和紐帶,通過推動產品質量提升,改善供應側有效供給潛力;通過信息流,改善供需對接,提高市場效率,實現有效供給。 引導質量發展。檢驗
2019年8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于促進制造業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的實施意見》(工信部科〔2019〕188號,下稱《實施意見》)。現就《實施意見》的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實施意見》的背景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
根據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制定的“十三五”規劃顯示,高分子材料將作為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到“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并擬列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成為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重要指引。 這意味著高分子材料行業未來即將成為基礎材料的創業“風口”。 作為四大基礎材料之一——高分子材料,很多人對
8月18日,作為第十八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農牧業綠色品牌建設論壇”在內蒙古包頭市舉辦。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品牌企業的代表和農業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以“綠色發展·品牌之路”為主題,展開了一場有關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綠色食品的大討論。與會嘉賓一致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了《關于促進制造業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的實施意見》(工信部科〔2019〕188號,下稱《實施意見》)。現就《實施意見》的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實施意見》的背景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創新作為“十三五”時期必須牢固樹立的五大發展理念之首,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 “十三五”期間,科技創新怎樣在全面創新中發揮引領
2016年度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重點問題研究公開選聘承擔單位公告 為進一步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的編制與實施,環境保護部將開展2016年度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重點問題研究,針對部分重點問題公開選聘承擔單位。現誠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或事業單位單獨或聯合申報。課題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 李壽生 編者按 3月29日,第22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系統學習大講堂在北京舉行。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會上作了題為《2019年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抓好的六件大事》的主題報告。報告分析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未來一年行業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從傳統的“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的需求側發展模式,逐漸向“側重制度變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三大發動機的供給側與需求側并重的方式轉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
科技部 農業部 水利部 國家林業局 中國科學院 中國農業銀行關于印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規劃(2018—2025年)》的通知國科發農〔2018〕3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農業廳(局)、水利(水務)廳(局)、林業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農業局、水利局、林業局,
我國制定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過低,大多數污水處理廠僅滿足于“達標”排放,80%的污水經處理后水質僅與劣V類地表水相當。可見,在城鎮污水處理行業,供給側沒有跟上我國治理水環境污染的需求,迫切需要通過結構性改革,提升環境治理能力、水平 當前,我國面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改善生態環境的
①專家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調研考察枸杞、葡萄發展情況 ②陜西灃東新區的智慧農業園區張行勇攝 專家在改良的渭河灘萬畝鹽堿地考察牧草收獲情況,研究制定利用牧草產業改良鹽堿地提升方案。張行勇攝■楊星科 馬 齊 陳志杰 張立新 張行勇 城鎮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高級階段和必然過程,是一個國家現代化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中
■ 到2020年時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是我國科技創新“三步走”戰略目標,體現了黨中央對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的歷史宣示,體現了強大的道路自信和時代擔當。 ■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形成了“五大優勢
2018年,是舉國上下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每個產業、企業都應當朝著這個方向堅定前行。作為我國綠色發展的物質支撐和綠色經濟的組成部分,環保產業也不例外。圖片來源于網絡 總體上看,我國環境污染形勢依然嚴峻,霧霾天氣
產業、企業發展的關鍵是處理好供給與需求、企業與企業、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等關系。這些關系正隨著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進程,變得易于解決。 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智能產業等出現,就是解決這些關系的重要途徑,因為它們讓世界正變得簡單。 大變革時代催生產業互聯網 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已經發
能源問題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必須系統謀劃和長遠考慮,形成明確的能源戰略及實施舉措。近兩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殼牌公司、哈佛大學、清華大學等中外多家機構的70余位專家,開展了中國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研究。重點對全球和中國能源的供求形勢,未來中國能源發展的目標、原則和戰略途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已出。在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發展新理念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農業也要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一號文件將如何落實?老“三農”正面臨哪些新問題與挑戰?又該如何破解? 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專訪了連續13年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之一、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研究員,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已吹響。“民族興”和“國家強”歸根結底是為了生活更美好。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深入,高速粗放式的發展正困擾著神州大地。轉型升級已經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新常態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