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正所謂“樹大招風”,肝臟面臨著比其他器官更多的天敵,認識這些天敵并進行有效防范,對保護我們的肝臟是重要的。圖片來源于網絡 天敵之一:病毒感染 許多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肝損傷。廣義的病毒性肝炎是指所有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臟炎癥,狹義的病毒性肝炎是指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等嗜肝病毒引起的肝臟炎癥,臨床上我們所說的病毒性肝炎都是狹義的概念。在病毒性肝炎中,以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對肝臟的危害最大,其危害在于形成慢性化,并且難以根治,在長期的感染中不斷破壞肝臟,使肝臟從纖維化逐漸形成肝硬化,直至肝功能衰竭,甚至出現肝癌。 對于慢性丙型肝炎來說,隨著2011年直接抗病毒藥(DAAs)的研發成功,徹底治愈已成為可能,丙肝患者不可坐失良機。慢性乙型肝炎目前還不能根治,但也可通過抗病毒治療而能有效地控制病情,阻斷或延緩肝硬化的發展,大幅降低肝癌的發生率。乙肝的抗病毒藥物主要有核苷類藥物(例如替諾福韋、恩替......閱讀全文
苯駢呋喃衍生物類藥物苯溴馬隆是目前臨床僅有的幾種降尿酸藥物之一,應用于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治療。苯溴馬隆能夠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從而促進尿酸排泄,有效降低血中尿酸濃度作用。但由于苯溴馬隆長期用藥易導致患者肝毒性,近年來在歐美被限制使用。而苯溴馬隆在中國、日本等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發病率較高的亞洲國家
這真是一個可怕的事實:同為黃種人,生長在中國的肝病發病率卻是生活在歐美的3倍!中國無疑成為了“肝病大國”,約12個人就有1人患肝病。面對如此嚴峻的現狀,對肝相關疾病機制研究和藥物開發就變得極為迫切。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執行合成代謝、解毒和免疫防御等許多功能。外界環境各類因素常導致肝損傷,長期的肝損
肝細胞癌(HCC)是一種致命的惡性原發性肝癌,在與癌癥相關的死亡中排名第四,在全球突發事件中排名第六,其5年生存率低。持續的肝損傷會引起慢性肝炎和反復代償性肝細胞增生,最終導致肝癌的發生。肝癌發生的潛在調節機制已引起廣泛關注,但仍很大程度上未知,需要進一步研究。調節肝細胞凋亡及其在肝癌發生中的作
肝臟是人體內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同時人體攝入的絕大多數物質都要通過肝臟代謝.保證肝臟的正常工作和對肝 臟疾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需要對肝臟的功能進行實時監測.血清中常用來反映肝細胞損傷以及判斷損傷程度的酶有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 (AST)、乳酸脫
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存在肝損害時,有時難以確定其是RA的肝表現,還是相關的原發性肝病或在RA治療期間發展的肝毒性肝病。這篇文章簡要概述了臨床實踐中RA常見肝臟疾病,以幫助醫生進行鑒別,從而及時診斷和治療。 RA的原發性肝臟疾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RA患者中最常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為原發性膽
來自堪薩斯大學的研究者在最新一期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雜志上分別發表了兩項研究成果,表明轉錄因子FOXO3能夠預防丙型肝炎和酒精引起的肝臟損傷。他們認為,對FOXO3通路的調整,能夠為由HCV-酒精引起的肝臟損傷提供一種潛在的治療方法。 最新一期的A
肝臟血液檢測是最常見的血液檢測,可用于評估肝臟功能或肝損傷。肝損傷檢測的第一步是進行簡單的血液檢測,以確定血液中特定肝酶(蛋白質)的水平。目前臨床上最敏感、應用最廣泛的肝酶是轉氨酶,包括門冬氨酸轉氨酶(AST或 SGOT)和丙氨酸轉氨酶 (ALT 或 SGPT)。這些酶主要存在于肝細胞內,一小部分存
細胞凋亡信號調節激酶1(ASK1)的激活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進展的關鍵驅動力,并且代表了NASH治療的有吸引力的治療靶標。然而,在NASH發病機制中ASK1激活的分子和細胞機制仍未完全了解。2019年6月20日,武漢大學李紅良團隊在Hepatology上在線發表了題為“Hepatoc
崔麗安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纏綿,反復發作,多數患者臨床無自覺證狀,有些患者一經查體就是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對于慢性乙肝、乙肝病毒攜帶者以及長期服用抗病毒藥者,定期檢測乙肝相關指標(肝功能、乙肝五項、HBV-DNA、甲胎蛋白、上腹部B超)至關重要,那么那些檢測指標
肝臟血液檢測是最常見的血液檢測,可用于評估肝臟功能或肝損傷。肝損傷檢測的第一步是進行簡單的血液檢測,以確定血液中特定肝酶(蛋白質)的水平。目前臨床上最敏感、應用最廣泛的肝酶是轉氨酶,包括門冬氨酸轉氨酶(AST或 SGOT)和丙氨酸轉氨酶 (ALT 或 SGPT)。這些酶主要存在于肝細胞內,一小部分
醫學決定水平(Medicine decide level,MDL) 指在診斷及治療工作時,對疾病診斷或治療起關鍵作用的某一被測成分的濃度,臨床上必須采取措施的檢測水平。 醫學決定水平,不同于正常參考值。臨床工作中,常用作確定或排除某種疾病。通過觀察測定值是否高于或低于這些限值,可在疾病診斷中起排除
醫學決定水平(Medicine decide level,MDL) 指在診斷及治療工作時,對疾病診斷或治療起關鍵作用的某一被測成分的濃度,臨床上必須采取措施的檢測水平。醫學決定水平,不同于正常參考值。臨床工作中,常用作確定或排除某種疾病。通過觀察測定值是否高于或低于這些限值,可在疾病診斷中起排除或確
肝臟血液檢測是最常見的血液檢測,可用于評估肝臟功能或肝損傷。肝損傷檢測的第一步是進行簡單的血液檢測,以確定血液中特定肝酶(蛋白質)的水平。目前臨床上最敏感、應用最廣泛的肝酶是轉氨酶,包括門冬氨酸轉氨酶(AST或 SGOT)和丙氨酸轉氨酶 (ALT 或 SGPT)。這些酶主要存在于肝細胞內,一小部分存
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小鼠實驗中證實,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TIGIT調控了NK細胞激活。相關研究論文已被在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志Hepatology(最新影響因子12.003)接受并在線發布。 中國科技大學的田志剛(Zhigang Tian)教授和孫汭( Rui Sun)
膽汁酸是膽固醇在肝臟分解代謝的產物,膽汁酸是由肝臟分泌到膽汁中,并隨膽汁排入腸腔,作用于脂肪的消化吸收。膽汁酸在腸腔經細菌作用后,95%以上的膽汁酸被腸壁吸收經門靜脈血重返肝臟利用,故正常人血中膽汁酸濃度很低。膽汁酸的生成和代謝與肝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一旦當肝細胞發生病變,血清TBA很容易升高,因而
膽汁酸是膽固醇在肝臟分解代謝的產物,膽汁酸是由肝臟分泌到膽汁中,并隨膽汁排入腸腔,作用于脂肪的消化吸收。膽汁酸在腸腔經細菌作用后,95%以上的膽汁酸被腸壁吸收經門靜脈血重返肝臟利用,故正常人血中膽汁酸濃度很低。膽汁酸的生成和代謝與肝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一旦當肝細胞發生病變,血清TBA很容易升高,因而
2013年7月1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Hepatology》(肝臟學)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惠利健研究組題為“Hepatic loss of Survivin impairs postnatal liver development and promotes expansi
酒精性肝病的實驗室檢查:酒精性肝病(ALD)的診斷以肝活檢病理診斷較明確,可以幫助分類及了解病變程度。實驗室檢查,結合臨床影像,有輔助診斷意義。由于實驗室檢查為非侵入性,故應用較廣,并在不斷發展。常用的實驗室診斷檢查有GGT、血清糖類缺乏性轉鐵蛋白及血清抗乙醇肝細胞抗體檢查等。血清門冬氨酸轉移酶與衛
在全世界肝癌發病的病人當中,我國的肝癌患者占40%以上,將近一半的肝癌發生在中國,發病率居高不下。因為肝癌跟肝硬化、肝炎及慢性肝損傷有關,肝癌患者大部分有肝炎和肝硬化的病史,而肝炎跟環境、飲食衛生以及血液感染等等有關,因此,減少肝癌發病就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這就是所謂的肝癌防治“三早
肝臟通常被認為人體的解毒所,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功能器官,人體中的毒素相當一部分是通過肝臟不停地代謝,變為無毒的物質,最后排出體外。 然而,不合理的飲食飲酒,不當用藥等因素,都會導致肝臟損傷。3月18日是全國愛肝日,該如何愛護我們的肝臟呢?浙江在線健康網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患者竟然是亂服藥物患上肝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肝癌的80%~90%,是原發性肝癌的最常見類型。肝炎病毒復制活躍是誘發HCC的原因之一,中國每年新發肝癌病例約35.6萬,占全球的50%。HCC惡性程度高,預后差,致死率高。據統計,其在中國致死性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僅次于肺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是肝臟疾病的一種極端發展形式,在過去的20年里,NAFLD發病數已翻倍,目前已經成為西方國家中最為常見的肝臟疾病,在中國也越來越多。 李紅良(Hongliang Li)教授十年前來到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從零開始創建實驗室與科研團隊,近年來其研究組致力于非酒精性脂肪肝
近日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解熱鎮痛藥物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引發肝損傷的細胞分子機制,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志Hepatology上(最新影響因子11.665)上。 中國科技大學的田志剛(Zhigang Tian)教授和孫I( Rui
[摘 要] 目的:探討急性黃疸性肝炎(acute icterohepatitis,AIH)、慢性活動性肝炎(chronic active hepatitis,CAH)、慢性遷延性肝炎(chronic persisitent hepatitis,CPH)、肝硬化(liver cirrhos
iNature 脂肪性肝病(FLD),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酒精性FLD(AFLD),通常由肝臟脂肪沉積引發,隨后肝損傷:脂肪性肝炎,炎癥,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細胞癌。雖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NAFLD與肥胖,代謝和胰島素抵抗綜合征,血脂異常以及腸道微生物群的改變密切相關,但是這種
ALT與AST主要分布在肝臟的肝細胞內。肝細胞壞死時ALT和AST就會升高。其升高的程度與肝細胞受損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標。這兩種酶在肝細胞內的分布是不同的。ALT主要分布在肝細胞漿,AST主要分布在肝細胞漿和肝細胞的線粒體中。因此,不同類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及
-肝臟中的主要功能細胞—肝細胞是一種天然的再生細胞,而淋巴結是促進其繁殖的“溫床”,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Liver Transplant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匹茲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患有肝臟的大型動物或能利用其自身的肝細胞在淋巴結中生長出一個新的肝臟,下一步研究人員計
ALT與AST主要分布在肝臟的肝細胞內。肝細胞壞死時ALT和AST就會升高。其升高的程度與肝細胞受損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標。這兩種酶在肝細胞內的分布是不同的。ALT主要分布在肝細胞漿,AST主要分布在肝細胞漿和肝細胞的線粒體中。因此,不同類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
慢性肝細胞損傷的檢驗指標:(一)慢性肝細胞損傷的酶學指標γ-GT在反映慢性肝細胞損傷及其病變活動時較轉氨酶敏感。γ-GT活性75%存在于肝細胞微粒體,當慢性肝病有活動性病變時,誘導微粒體酶合成增加。在急性肝炎恢復期ALT活性已正常,如發現γ-GT活性持續升高,即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即使ALT正常
六、Caspase-3活性的檢測 Caspase家族在介導細胞凋亡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caspase-3為關鍵的執行分子,它在凋亡信號傳導的許多途徑中發揮功能。Caspase-3正常以酶原(32KD)的形式存在于胞漿中,在凋亡的早期階段,它被激活,活化的Caspase-3由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