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免疫學特征
中國新冠肺炎單細胞研究聯盟2月3日發表Cell論文:COVID-19免疫學特征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暴發以來,全球感染人數已超過一億人,死亡病例已超過兩百萬人,給全球社會經濟帶來了極大災難。認識和理解新冠肺炎發病機理對其診療與防控具有重要意義。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在生命科學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催生了許多重要的生物學發現,然而,該技術在新冠肺炎研究中的應用因其成本高、樣本量小,存在統計效力不足、結論可靠性疑問等問題。 為在快速解決這一難題,我國十多個省市四十多家醫院大學和研究機構在2020年5月自發組建了“新冠肺炎單細胞研究中國聯盟(Single Cell Consortium for COVID-19 in China (SC4))”,旨在協同建立新冠肺炎單細胞轉錄組大隊列大數據,為揭示新冠肺炎發病機制和免疫學特征發出中國的聲音。經過四個半月的日夜奮戰,聯盟共獲得196個新冠病人(包括正常對照)的284個樣......閱讀全文
新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如何影響心臟
新華社悉尼10月5日電(記者郝亞琳)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日前發布消息說,一項新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如何對心臟產生影響,以及其與流感病毒對心臟影響的差異,這為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臟損傷提供了思路。 這項由昆士蘭大學領銜的研究已發表在《免疫學》月刊上。研究報告作者之一、昆士蘭大學的庫拉辛哈博士說:
用新冠病毒來治療癌癥?研究顯示,新冠能抑制肺癌
該研究顯示,新冠病毒(SARS-CoV-2)的刺突蛋白(S蛋白)能夠導致肺癌細胞凋亡,并在肺癌小鼠模型中抑制腫瘤生長。這項研究提示了我們,困擾全世界三年之久的新冠大流行或許能夠帶來一種治療癌癥的新方法早在2021年1月,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期刊就報道了一個神
新冠病毒疾病臨床特征研究
2 月 28 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領銜,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等參與的新冠病毒疾病臨床特征研究,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正式發表。 分析發現,過半患者入院時無發熱表現;初次就診時,有2.9%的重癥患者和17.9%的非重癥患者未發現影像學
新研究揭示“老男人”更易死于新冠肺炎
隨著年齡的增長,死于新冠肺炎的風險顯著增加。 在50歲以下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幾乎沒有人會死亡。對于50多歲和60歲出頭的感染者來說,死亡率約為5‰,且男性高于女性。隨著年齡增大,死亡風險急劇上升,70多歲感染者的死亡率為11.6%。這是對新冠肺炎死亡風險進行初步詳細研究后獲得的統計數字。
新研究指出追蹤新冠病毒起源應以史為鑒
“追蹤新冠病毒的起源,應該從與病原體無休止的戰斗中吸取教訓。”7月30日,在發表于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v)的一項新研究中,中科院院士高福、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王奇慧等寫道。 他們表示,了解新冠病毒如何、何時以及在何處從其天然宿主或者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對于預防未來由冠狀
長期新冠:研究表明新冠后遺癥持續時間超出預計
新冠病毒(SARS-CoV-2),通常通過呼吸道感染人類,并造成呼吸系統和人體各個器官的損傷。自2019年底首次爆發至今,新型冠狀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對世界經濟、社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疫情兩年多以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不只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而是會影響人體多個組織和器官。常見的后遺癥有
iScience最新研究:母乳含有新冠抗體
圖片來源:《科學家》雜志 根據一項針對15名女性的新研究,哺乳期母親的乳汁可能具有抵抗新冠感染的強大抗體。研究人員在11月出版的iScience上報告說,所有從新冠肺炎中康復的女性和其他哺乳期女性的母乳樣本都含有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產生反應的抗體。 在母乳中檢測到病毒抗體表明母親可能將病毒免疫力傳
意大利研究:新冠影響腦神經,20歲以下新冠患者超80萬
據歐聯網22日報道,意大利最新研究顯示,該國20歲以下人群感染新冠的人數已經超過80萬。此外,還有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會對腦神經造成影響。 據報道,當地時間21日,意大利民防部報告該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9709例,新增死亡46例。截至當天18時,意全國累計確診已增至4925688例,累計死亡1
讓你“聽”到新冠病毒的新研究來了
你可能已經看過幾十張有關新冠病毒結果的圖片。現在,科學家找到了一種能讓你“聽”到它的方法:把新冠病毒著名的突刺蛋白的結構翻譯成音樂。科學家把新冠病毒突刺蛋白的結構翻譯成音樂。圖片來源:MARKUS J. BUEHLER 于是,你聽到的聲音——編鐘聲、撥弦聲、長笛聲——都代表了這種病毒表面突刺蛋
新研究顯示中國控制新冠肺炎成效顯著
傳統流行病研究以封城日期、人流量、交通量等統計資料為防控措施的指標。然而這些指標無法涵蓋全部的生產活動,特別是電廠、工業、農業、民用等重要能源部門,且統計資料存在諸多誤差。 近日,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研究員王戎課題組與國內外團隊合作,將2020年相對2016~2019年同期每日的碳排放活動
新研究顯示中國控制新冠肺炎成效顯著
傳統流行病研究以封城日期、人流量、交通量等統計資料為防控措施的指標。然而這些指標無法涵蓋全部的生產活動,特別是電廠、工業、農業、民用等重要能源部門,且統計資料存在諸多誤差。 近日,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研究員王戎課題組與國內外團隊合作,將2020年相對2016~2019年同期每日的碳排放活動下
意大利20歲以下新冠患者已超80萬-研究:新冠影響腦神經
據歐聯網22日報道,意大利最新研究顯示,該國20歲以下人群感染新冠的人數已經超過80萬。此外,還有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會對腦神經造成影響。 據報道,當地時間21日,意大利民防部報告該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9709例,新增死亡46例。截至當天18時,意全國累計確診已增至4925688例,累計死亡1
“新冠肺炎單細胞研究中國聯盟”揭示新冠肺炎免疫學特征
“新冠肺炎單細胞研究中國聯盟”揭示新冠肺炎免疫學特征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全球感染人數已超過一億人,死亡病例已超過兩百萬人,給全球社會經濟帶來了極大災難。認識和理解新冠肺炎發病機理對于診療與防控具有重要意義。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在生命科學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催生了許多重
“新冠肺炎單細胞研究中國聯盟”揭示新冠肺炎免疫學特征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全球感染人數已超過一億人,死亡病例已超過兩百萬人,給全球社會經濟帶來了極大災難。認識和理解新冠肺炎發病機理對于診療與防控具有重要意義。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在生命科學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催生了許多重要的生物學發現,然而,該技術在新冠肺炎研究中的應用因其成
研究發現新冠疫苗或有助對抗感冒
德國烏爾姆大學醫院日前發表新聞公報說,一項新研究發現,接種新冠疫苗不僅可有效預防新冠重癥發生,還可能起到抑制其他冠狀病毒的作用,幫助人們對抗普通感冒等疾病。 公報說,除新冠病毒外,至少還有6種冠狀病毒會感染人類,包括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冠狀病毒以及
研究發現新冠疫苗或有助對抗感冒
德國烏爾姆大學醫院日前發表新聞公報說,一項新研究發現,接種新冠疫苗不僅可有效預防新冠重癥發生,還可能起到抑制其他冠狀病毒的作用,幫助人們對抗普通感冒等疾病。 公報說,除新冠病毒外,至少還有6種冠狀病毒會感染人類,包括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冠狀病毒
新冠病毒相關臨床研究亟需科學設計
據悉,在過去約1個月時間內,共有175項新冠病毒感染疾病臨床研究在啟動或準備中,截至2月17日,有144項新冠病毒相關臨床研究在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注冊;31項新冠病毒相關臨床研究在美國臨床試驗數據庫注冊。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王吉耀、副研究員金雪娟發現,從注冊登記信息看,在當前疫情下,臨
新冠病毒早期進化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科院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上海分部崔杰研究組成員魏小曼、李祥等根據目前發表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分析結果及公共數據庫里上傳的基因組比對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推測出此次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早期進化機制,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2019-
國際新冠疫情最新研究兩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為全球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目前,在各國共同努力下,疫情已經得到了一部分的控制,針對病毒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也有了初步成效。就此兩篇新聞報道了國際上新冠相關的最新研究進展。新型新冠疫苗更易制造且無需冷藏 目前可用的大部分新冠疫苗都需要冷藏,且制造工藝復雜,這使它們
新冠病毒的背景及研究進展
新冠肺炎在數月蔓延全球,疫情的傳播程度和嚴重性令人深感擔憂。在繁忙的戰疫期間,中國展示了在全球公共衛生事業上盡心盡力的大國擔當。國內疫情正在退潮,國外困難卻越來越明顯的浮現出來。對此新冠肺炎病毒檢測以及治療藥物研究就越來越重要。全球科研機構以及企業研發人員都積極投入到此次研究中來。背景冠狀病毒(Co
美啟動新研究:確定美國兒童新冠肺炎感染率
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網站4日報道,該機構下屬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當日啟動了一項新研究,旨在確定美國兒童新冠肺炎感染率。這項名為“人類流行病學和對新冠病毒反應(HEROS)”的研究將從美國11個城市招募2000個家庭,共6000人。為加快招募工作,NIAID將從NI
美國新研究確定新冠肺炎潛伏期為5.1天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人員牽頭的一項新研究,對可公開獲得的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的結論是,引起呼吸道疾病COVID-19的SARS-CoV-2的平均潛伏期
新冠治療新希望?2天新冠病毒減少5000倍!
隨著近期印度疫情再次加劇,當地大面積應用伊維菌素的消息引發關注,還有研究顯示,伊維菌素能在 48 小時內將新冠病毒 RNA 減少 5000 倍。 一個不少人關心的問題:伊維菌素要成為新冠治療的新希望嗎? 伊維菌素能治新冠嗎? 伊維菌素(Ivermectin)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現的一種抗生素
研究人員開展卡介苗對抗新冠病毒實驗
卡介苗接種后會形成一個膿皰,膿皰會發展成疤痕。圖片來源:Kwangmoozaa/iStock 4個國家的研究人員將很快開始一項針對新冠病毒的非傳統方法臨床試驗。他們將測試一種具有百年歷史的抗結核病細菌疫苗——卡介苗,是否能廣泛改善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其能更好抵抗,或完全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這項研究
港大研究揭新冠病毒入侵細胞機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98.shtm 中新社香港2月21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大學(港大)醫學院21日公布,一項最新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入侵細胞的機制,相信對研發針對奧密克戎變異病毒株的藥物非常重要。
多種研究路徑應對新冠病毒德爾塔變異株
德爾塔變異株(B.1.617.2)已經成為全球新冠肺炎傳播的主要變異株,也是目前國內正流行的變異株。近日,康泰生物、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都宣布了對抗德爾塔毒株的有效方法,包括疫苗、單抗等預防和治療方式。 研究人員正在進行試驗。? 康泰生物相關負責人表示,其針對新冠病毒變異株的研發項目取得進展,
多項研究表明:意大利新冠病毒出現早于武漢
“在2019年的生物樣本中,一些國家報告了新冠病毒的蹤跡。”世界衛生組織在不久前發表的聲明中表示,下一階段研究應包括對2019年各國潛在病例的排查,比如世衛組織已經與意大利開展合作。 世衛組織為什么會呼吁各國努力在2019年的病例里“翻故紙堆”呢? 因為不少國家在這些病例中都檢出了新冠病毒,
器官芯片開拓新冠感染機制研究新視角
近日,大連化物所微流控芯片研究組(1807組)秦建華研究員團隊受邀發表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了該團隊在利用器官芯片開展感染性疾病研究方面的一系列成果,并對該領域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感染性疾病多指由各種常見病原體(如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引起的機體疾病,可引起人體全身性病理癥狀,嚴重者可導
研究揭示男性新冠肺炎患者癥狀更嚴重
來自SARS和MERS冠狀病毒爆發的新數據和知識提供了一些線索,解釋了為什么SARS -CoV -2對一些人的影響比其他人更嚴重。 與許多其他呼吸系統疾病一樣,由SARS -CoV -2引起的COVID-19疾病在患者中可能存在很大差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月17日發布的最新、最大規模的冠狀
聯合研究評估兒童新冠病毒感染特征
廣州醫科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的張康、廣州醫科大學的夏慧敏和合作者對745名中國兒童進行了新冠病毒感染的篩查,其中十名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新冠病毒的兒童出現了與感染新冠呼吸道疾病相關的輕微癥狀。研究還指出,糞便樣本中能檢測到新冠病毒的時間比鼻咽拭子更長。不過,仍需開展樣本量更大的研究,以進一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