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優先布局
8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已于近日發布,“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優先布局10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據了解,這10個項目具體包括: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 《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設施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中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總體技術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運行和使用效率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設施的技術指標居國際領先地位;薄弱領域設施建設明顯加強,優勢方向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支撐前沿科技領域開展原創性研究的能力顯著增強。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2016年9月,被譽為“中國天眼”的......閱讀全文
湖南征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建議
關于征集湖南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建議的函各有關單位: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為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技術變革提供極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復雜科學研究系統,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科技問題的物質技術基礎。 為做好我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廣泛凝聚社會智慧和共識,現征集我
多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劇透”
3月25日,上海張江第九期“大國重器”發布會在張江藥谷舉行。張江科技創新的三個主力軍“軍長”——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主任、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趙振堂,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副所長、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主任雷鳴,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上海)主任、中科院院士潘建偉“
上海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0個
10月19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顧軍介紹《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有關情況,相關負責人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有媒體提問,目前上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總體情況如何,未來的發展重點有哪些?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重大突破
8月12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重大突破,創造場強45.22萬高斯的穩態強磁場,超越已保持了23年之久的45萬高斯穩態強磁場世界紀錄。國家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制,是“十一五”期間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包括十臺
首個轉化醫學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滬揭牌
近日,上海轉化醫學研究中心首屆學術委員會和國際咨詢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和國際轉化醫學論壇舉行。當日,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在滬揭牌,標志著首個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式落戶上海,并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據介紹,上海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和國際咨詢委員會分別由中科院
十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優先布局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已于近日發布,“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優先布局10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據了解,這10個項目具體包括: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
十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優先布局
8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已于近日發布,“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優先布局10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據了解,這10個項目具體包括: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聚
我國擬出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管理辦法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就《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管理辦法(暫行)(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據了解,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由國家統籌布局、依托高水平創新主體建設,其建造技術難度大、系統復雜性高,具有領先的科學技術目標、廣泛的應用領域、較長的科學壽命和較高的國際影響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有重大突破
8月12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重大突破,創造場強45.22萬高斯的穩態強磁場,超越已保持了23年之久的45萬高斯穩態強磁場世界紀錄。國家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制,是“十一五”期間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包括十臺磁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項目在杭州啟動
18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建設研討會與啟動儀式在浙江杭州舉行。 “超重力項目”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十個優先建設項目之一,也是首個落地浙江省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指為提升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科技變革
世界首個納米領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工
大科學裝置對于推進重大創新性科學成果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昨天,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開工啟動儀式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行。該實驗站是全世界首個納米領域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解決新興納米產業重大瓶頸問題的有效途徑,有望在納米器件研究乃至納米科技上催生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市委常委、園區工委書記王翔出席開工儀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管理辦法征求意見
國家發展改革委6月30日就《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管理辦法(暫行)(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據了解,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為突破科學前沿、解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中的若干重大科學問題,提升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科學技術變革的能力,面向社會開放共享的大型復雜科學研究裝
楊學明代表:持續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584.shtm
懷柔科學城成為全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地
4月28日,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放共享論壇暨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成果發布會在懷柔科學城召開。論壇以“國際合作與開放共享”為主題,發布了懷柔科技設施平臺開放運行情況,并向世界發出“邀請函”。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林劍華介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對開展前瞻性
浙大牽頭建設我國首個超重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近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浙江大學將牽頭建設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裝置建成后將成為全世界容量最大、應用范圍最廣的綜合超重力多學科實驗平臺,總投入將超過20億元人民幣。 這也是在浙江省建設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項目選址杭州未來科技城。 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
清華大學推動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技專項等建設
8月28日至31日,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一行訪問四川,簽署省校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出席清華大學在川選調生座談會和清華大學四川校友代表交流會,走訪成都市考察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并與青年教師赴川社會實踐團座談,走訪阿壩州調研清華大學參與“8·8”九寨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情況并看望在基層工作的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通過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月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明確了未來20年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發展方向和 “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未來20年,要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支撐重大科技突破和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仲華”熱物理試驗裝置開建
12月27日,“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仲華”熱物理試驗裝置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項目建設推進會,項目正式啟動建設。“仲華”熱物理試驗裝置是全國首個獲得國家批復、首個啟動建設的“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據悉,“仲華”熱物理試驗裝置主要針對吸氣式發動機開展復雜多變條件下的工程熱力學
遼寧省公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前沿研究擬立項項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61.shtm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動員
9月6日上午,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靈長類設施)建設啟動動員會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召開。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出席。 張濤一行實地考察了設施建設地,聽取了昆明動物所所長、靈長類設施工程總經理姚永剛對設施建設進展的匯報。張濤對設施即將開工建設表示祝賀,并提出四點要
英柏中標北京協和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日前,北京英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攜自主研發的MI-S200D 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統,在與眾多國際知名品牌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順利中標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第一批)。 (中標公告:http://www.ccgp.gov.cn/cggg/zygg/zbg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脈沖強磁場實驗裝置通過驗收
10月23日,我國“十一五”期間部署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脈沖強磁場實驗裝置,在武漢通過國家驗收。 強磁場與極低溫、超高壓等,被列為現代科學實驗最重要的極端條件之一。脈沖強磁場技術是產生強磁場的重要技術,建設脈沖強磁場實驗裝置可為凝聚態物理、材料、磁學、化學、生命與醫學等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管理辦法(暫行)》征求意見結束
隨著科學發展的日新月異,大科學裝置的作用越來越凸顯。目前,我國在建和運行的大科學裝置已有數十項,它們正在加速改變著我們的未來。與此同時,如何管理這些大科學裝置,也成為中國科學家們關注的話題。 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管理辦法(暫行)》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結束。 在中科院上海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維修改造項目“SSC線圈系統改造”通過
7月27日,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組織專家對近代物理所承擔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維修改造項目“SSC線圈系統改造”進行驗收。專家組由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及高能物理研究所的7位專家組成,組長由李為民研究員擔任。 項目負責人進行了工作總結報告,專家組審閱了相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討論通過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明確了未來20年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發展方向和“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未來20年,要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支撐重
顧祥林代表:支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效建設和運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689.shtm
顧祥林代表:支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效建設和運維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集中力量辦大事制度優勢的推動下,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跟蹤模仿到自主創新的跨越式發展。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同濟大學教授顧祥林強調,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具有開創性和特殊性,需要國家特殊的政策保障和持續的財政支持方能實現其高效建設和運維。
科技部解讀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開放意見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日前審議通過了《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科技部于28日下午召開新聞通氣會就意見中提到備受社會關注的如何解決科技資源分散、封閉、重復、低效等問題進行解讀。 隨著科研設施與儀器數量、價值快速增長,利用
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維修改造項目通過工藝測試
9月27日,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維修改造項目“航天航空綜合數據存儲、處理與共享系統升級改造”通過由中科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組織的工藝測試。該項目由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承擔。 工藝專家組聽取了項目負責人所作的項目總體及工藝情況匯報,分別對項目研制過
中科院與廣東省共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6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與廣東省共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廣州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出席會議,并分別代表中科院和廣東省政府簽署了相關項目合作協議。 會議宣布,在前期相關具體項目領導小組的基礎上,成立統一的中國科學院與廣東省共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領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