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日下午,21世紀中心舉辦第十期“氣候沙龍”活動,圍繞“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展開交流與討論。沙龍由汪航副主任主持,他指出沙龍活動自舉辦以來,內容不斷豐富,氣氛愈發活潑,影響力不斷提升,已成為中心加強能力建設和氣候變化戰略研究的重要補充形式。 本次沙龍活動邀請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王燦教授介紹國際氣候談判與全球氣候治理有關情況。王燦教授通過回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下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歷程,詳細闡述了《巴黎協定》后全球氣候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一是“自下而上”的國家自主貢獻與全球盤點相結合,以不斷提高各國自主貢獻力度的方式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長期目標的實現;二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得到體現,發達國家實施全經濟范圍量化減排目標,發展中國家可依據國情逐步向全經濟范圍量化減排或限排目標邁進并將獲得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方面的支持;三是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發展中大國將做出更大貢獻。他還總結了我國參與......閱讀全文
氣候變化,一個全球性議題。從開始的“參與者”到后來的“貢獻者”,后《巴黎協定》時代的中國,正在成為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引導者。如何引導?底氣之一來自科技。4月26日,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舉辦第八期“氣候沙龍”。中心副主任汪航介紹,“氣候沙龍”每期選取不同關鍵話題,將“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在我國大面積遭受酷暑洗禮時,“科學儀器發展高層沙龍第五次活動暨光譜儀器研發難點及解決方案研討會”于2013年8月16-17日在氣候宜人的吉林長春召開。本次沙龍暨研討會是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
日前,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科學通報》編輯部、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地球科學家學術沙龍在廣州舉行。 本屆沙龍確定了“空間天氣和人類活動”、“氣候變化與人類適應”、“青藏高原的古高度”和“大陸巖石圈再造”四個專題進行集中研討。每個專題邀請3至5位學
“目前,頻繁出現的霧霾天氣是污染物排放強、大氣擴散條件差和跨區域輸送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充分說明了空氣污染與天氣、氣候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解決相關問題亟須加強基礎性科學研究。”近日,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氣候與全球變化研究院院長符淙斌在上海市院士中心第60期院士沙龍上闡述了上述觀點。 符
符淙斌 “目前,頻繁出現的霧霾天氣是污染物排放強、大氣擴散條件差和跨區域輸送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充分說明了空氣污染與天氣、氣候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解決相關問題亟須加強基礎性科學研究。”近日,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氣候與全球變化研究院院長符淙斌在上海市院士中心第60期院士沙龍上闡述了上述觀
處于腰斬價位的“低油價”使得清潔能源的處境變得十分尷尬。近日在國網上海電力公司舉辦的“2015全球能源互聯網研討沙龍”上,專家一致認為低油價在短期可能阻礙清潔能源的發展,但面對著能源安全、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的三大挑戰,清潔能源的戰略地位不容動搖。 河海大學能源與電氣學院院長袁越認為,當前全球能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4月14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青年工作者委員會(以下簡稱“青工委”)主辦,珀金埃爾默公司承辦的中儀學分析儀器分會青工委上海沙龍活動在珀金埃爾默公司客戶體驗中心舉辦。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近30位青年工作者參加了本次沙龍活動。自2016年8月成立以來(詳
10月24日至27日,由中國地理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和四川師范大學聯合承辦的中國地理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在成都舉行。來自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地區及尼泊爾、瑞士等近400個單位的1600多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齊聚成都,圍繞“中國地理學:面向未來 走向世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能源,隨著對石油、天然氣、煤等化石燃料需求的不斷增加,傳統能源的使用帶來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問題,世界能源供應和消費正在向多元化、清潔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場化的趨勢發展,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在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開發可再生能源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為了
我們不知道還剩下多少時間,大自然在給地球掐表,但我們看不見這個跑表的表面。也許用不了幾年,在夏季的北冰洋就將看不到海冰。也許用不了幾十年,海平面上升就會淹沒大多數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的河口三角洲,造成大量的氣候難民和大面積良田丟失。也許用不了幾百年,為江河補水的山地冰川就將
會議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 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為期兩周。13天的談判進程相當復雜,進展非常艱難。經過馬拉松式的艱難談判,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當地時間12月19日下午在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12月9日,北京地區“DMPK&質譜沙龍”聯合年會在北京朝陽醫院召開,會議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辦,SCIEX中國、北京質譜醫學研究有限公司和分析測試百科網協辦。會議的主旨是將DMPK和質譜技術兩個主題的內容深入交流,廣泛拓展,促進合作和開發,使質譜
“戰略生物資源學術沙龍”(以下簡稱沙龍)于9月7日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辦公樓三樓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次論壇由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和昆明植物所聯合主辦,云南省植物學會和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共同承辦。 本次沙龍共有近50名專家學者及科研人員參加。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牟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今天你環保了嗎?”自2006年12月以來,億萬中國公眾經常能看到、聽到、接觸到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環保宣傳教育活動,他們中既有咿呀學語的幼兒,也有白發蒼蒼的老人;這些活動既涉及農村和城市,也覆蓋到校園和社區。 9月13日,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環境保護部和商務部中國
以“生物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中國科協第十九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日前在北京舉行,本期學術沙龍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福主持。 生物質能源發展的兩個瓶頸 中國科學院院士、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匡廷云在向會議提交的書面報告中說,面臨能源短缺的嚴峻形勢,能源可持續發展是我國能源戰略安全的重要組
“霧霾天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看上去清潔的水不一定安全”、“日常生活中難以避免接觸輻射,但不用談‘核’色變”…… 針對當下公眾關心的環境健康問題,環保部上月發布了《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不過,對于該方案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中國公眾的環境健康素養和意識,專家們似乎更多的是持保留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