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是一類特殊商品,在防病治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臨床上藥品的不合理使用,導致由藥物引起的各種疾病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基層醫療單位要提高醫療質量,充分發揮藥物療效,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防止藥物源性疾病,避免重開藥、濫用藥,積極開展合理用藥。筆者,就臨床中不合理用藥的現象及對策作一分析,尋求改善和治理方法,以減少臨床不合理用藥情況的發生,供臨床用藥參考。 1 臨床不合理用藥的現象 1.1 濫用抗生素的現象 1.1.1 試驗性治療和無規律性用藥 選用抗生素的原則是根據細菌學檢查結果,結合臨床選用敏感抗生素。在臨床中部分醫生對病因不明、不能確診的病人,根據臨床經驗而非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試驗性或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或忽視藥物動力學特征,隨意縮短或延長抗生......閱讀全文
藥品是一類特殊商品,在防病治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臨床上藥品的不合理使用,導致由藥物引起的各種疾病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基層醫療單位要提高醫療質量,充分發揮藥物療效,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防止藥物源性疾病,避免重開藥、濫用藥,積極開展合理用藥。筆者,就臨床中不合理用
一、臨床不合理用藥分析 1.用法不合理: ①服藥時間不合理。某些藥物如頭孢氨芐、頭孢拉定、羅紅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大多數胃藥如多潘立酮等,還有部分降血糖藥的吸收受胃內容物的影響,餐后服用使其吸收減少,血藥濃度降低,故
患者,男,26歲,咽癢、發熱1天,伴咳嗽、咳淡黃色痰、量少。查體:體溫37.5℃,神清,雙肺聞及干、濕性啰音;心、肝、腎功能均正常。PT-PCR陽性。診斷:甲型H1N1流感。治療用藥:奧司他韋75mg,1次/日,口服;頭孢曲松鈉2.0g,靜脈滴注,1次/日;連花清瘟膠囊2粒,口服,
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指出:全球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藥,而不是疾病本身。而靜脈滴注給藥是臨床上常用的搶救治療患者的一條重要途徑,同時也是風險性較大的一種給藥方式。據報道住院患者輸液使用率>90%,有的加藥超過6種。尤其抗生素使用最為頻繁,占整個輸液藥品43.5%,
1、患者,女,30歲。 診斷:感冒。 處方,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0.375g*6片) 0.375gbid。 復方酚麻美敏20片 2片tid。
病例:男,5歲,體重:20KG,以發熱、咳嗽5天為主訴。 查:雙肺呼吸音粗,可及干濕羅音,心腹正常。 查WBC:19.6X109,N:0.85,L:0.15,CRP:28mg/L。MP-AB(-)。 &nb
病例1: 女,3歲,以流涎、進食差4天為主訴,門診診斷:口腔潰瘍。 處方:VB2片,一次5mg,日三次,口服;VC丸,一次0.1,日三次口服。 病例2: &
社區獲得性肺炎(CAP) 指在醫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實質(含肺泡壁即廣義上的肺間質)炎癥。 常見病原體:肺炎鏈球菌、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等。 醫院獲得性
患者:性別:男 年齡 :9歲 診斷:流行性腮腺炎 R: 1,NS100ML,頭孢呋辛1.5克;
患者,男,17歲,間斷咳嗽咳痰3年。1周以來患者上述癥狀加重,不發熱,遂來就診。 查體:右下肺聞及固定濕鑼音,CT示右下肺部支擴。 診斷:支氣管擴張癥急性發作。 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