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的相關介紹
1.對癥處理 臨床治療以對癥處理為主。如急性期宜加強護理,注意休息,保持適當進食和水分;吐瀉者要糾正脫水、酸中毒;有顱壓高時用20%甘露醇;驚厥和嚴重肌痛者給予鎮靜止痛藥;急性心肌炎伴心衰應快速洋地黃化,及時供氧,積極搶救;輕癱時注意肢體溫度,保持功能位,予以相應理療、針灸;對體弱者,嬰幼兒危重者,支持療法不應忽視;應預防繼發感染。 2.抗病毒治療 重癥者可考慮使用干擾素,利巴韋林等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免疫球蛋白中存在多種腸道病毒的中和抗體。高危兒(母親分娩前1周內有疑似腸道病毒感染者,新生兒室內有腸道病毒感染者)出生后肌注入血丙種球蛋白250mg,可減少發病及減輕病情。也可靜脈用人血丙種球蛋白(IVIG),應用3~5天,早期可阻止腸道病毒在患兒體內復制。并可刺激機體產生相應抗體;用流行期恢復期患者血清制備的免疫球蛋白也有治療效果。未明確病原體前,可酌情使用抗生素。......閱讀全文
治療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的相關介紹
1.對癥處理 臨床治療以對癥處理為主。如急性期宜加強護理,注意休息,保持適當進食和水分;吐瀉者要糾正脫水、酸中毒;有顱壓高時用20%甘露醇;驚厥和嚴重肌痛者給予鎮靜止痛藥;急性心肌炎伴心衰應快速洋地黃化,及時供氧,積極搶救;輕癱時注意肢體溫度,保持功能位,予以相應理療、針灸;對體弱者,嬰幼兒危
如何診斷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
嬰幼兒感染性疾病時要想到本病的可能。同時結合流行病史,結合實驗室檢查確診。但健康人可帶有該病毒,不能從咽拭子或糞便中分離出病毒就作為最后診斷的依據。抗原-抗體測定有診斷價值,但因分型過多,無法測定所有的類型。
關于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的檢查介紹
1.血常規檢查 白細胞計數多在正常范圍,分類亦無明顯變化。 2.腦脊液檢查 腦膜炎、腦炎患者的腦脊液可呈非化膿性炎癥改變。壓力輕度增高,白細胞計數輕度增多,多為(100~300)×106/L,很少超過500×106/L,初期以多核細胞為主,2天后淋巴細胞占90%左右。糖和氯化物無變化,蛋白
關于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的簡介
腸道病毒包括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等。自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廣泛應用后,脊髓灰質炎的發病率明顯下降,而其他兩種腸道病毒感染相對地增多而引起注意。該兩種病毒感染流行臨床可引起腦膜腦炎、腦脊髓炎、心肌-心包炎、呼吸道感染、肌炎、腹瀉等全身各系統、各臟器的損害。
概述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腸道病毒感染時,臨床表現極為多樣化,病情輕重差異懸殊,同型病毒有不同臨床表現,不同型病毒可有相似癥狀,故單從臨床表現難以判定型別。常為多種表現同時存在。 1.神經系統感染 (1)腦膜腦炎一般認為該兩種病毒可引起腦炎及無菌性腦膜炎綜合征。一般發病急,均有發熱,輕重不等,以輕型為多。輕者可無腦膜
柯薩奇病毒感染的診斷和治療
診斷 1、病史、癥狀(皰疹性咽峽炎和傳染性胸痛)、體征。 2、病毒分離培養,鼻咽部分泌物、大便、血液中培養出柯氏病毒。 3、血清學檢查。應于發病時和2周作對比,若補體結合試驗抗體滴度升高4倍可確診。免疫熒光抗體試驗也有助于診斷。 治療 目前抗病毒無特效藥,主要是對癥治療。 預防 加
柯薩奇病毒的預后相關介紹
一般預后良好。即使病情較嚴重的腦膜炎、腦炎,大多數病例也于數日內迅速康復,僅少數患者的病程遷延數周之久。肌力減退雖較多見,但也迅速恢復。只有約5%的腦膜炎病例可有肌緊張和智力低下的后遺癥。嬰幼兒的全身性感染心肌炎、肺炎等,預后較差,病死率也較高。新生兒嚴重感染的病死率可達80%~90%。年長兒及
治療柯薩奇病毒性腸炎的相關介紹
1.休息 治療以休息為主,一方面患者要多休息減少體力消耗,增強機體同疾病作斗爭的力量。另一方面,還要讓胃腸充分休息。 2.對癥治療 主要以補液、止瀉、維持電解質平衡為主。若已經出現脫水癥狀則可對其進行靜脈補液治療。若禁食禁水后仍有反復嘔吐者需進一步予以護胃、止吐等對癥治療。腹瀉嚴重者可服用
柯薩奇病毒感染的病因分析
柯薩奇病毒是一種腸病毒,分為A和B兩類,一般在夏秋季呈流行或散在發生,傳播途徑是經消化道、呼吸道,亦可通過血行經胎盤傳播給胎兒。病毒開始在腸道、上呼吸道的內皮細胞和淋巴組織內復制,經血行傳播,其親嗜性靶器官為中樞神經系統,心臟、血管內皮細胞、肝、胰、肺、生殖器官、骨骼肌、皮膚黏膜等。 柯薩奇病
關于柯薩奇病毒感染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清學檢查 只有屬于以下情況之后的血清型才適合: (1)用于某一特定血清型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時。 (2)已發現特征性臨床表現如流行性胸痛,明顯指示采用某些特定抗原(如B組病毒)來檢測抗體時;或手、足、口腔病通常由柯薩奇A16型病毒所引起時。 (3)已分離出病毒,作為確定血清型時。
簡述柯薩奇病毒的治療
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療,應強調一般及支持療法,可試用利巴韋林或干擾素。新生兒心肌炎的進展迅速,應給氧及保持安靜,出現心力衰竭時及早采用快速洋地黃療法。給予適當的抗菌藥物以防止繼發細菌感染。有驚厥及嚴重肌痛者給予鎮靜劑或普魯卡因局部封閉,麻醉劑如嗎啡、哌替啶等不宜輕易采用 。 腎上腺皮質激素可考慮用
柯薩奇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1、柯薩奇病毒A型感染 潛伏期1~3天,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流涕、咳嗽、咽痛、發熱,全身不適。典型癥狀為皰疹性咽峽炎,即在鼻咽部、會厭、舌和軟腭部出現小皰疹,黏膜紅腫,淋巴濾泡增生、滲出,扁桃體腫大,伴吞咽困難,食欲下降。皮疹可為皰疹和斑丘疹,主要分布于軀干外周側、背部、四肢背面,呈離心性分
柯薩奇病毒
柯薩奇病毒? ? 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是一種腸病毒(enterovirus)分為A和B兩類,是一類常見的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體的病毒,感染后人會出現發熱、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癥狀。妊娠期感染可引起非麻痹性脊髓灰質炎性病變,并致胎兒宮內感染和致畸。基因結構? ? 病毒為單股正鏈小
治療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的相關介紹
目前尚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治療原則是在加強隔離護理基礎上,積極對癥治療,保護心功能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體液酸堿紊亂、提高免疫功能,防治繼發感染。 1.加強隔離護理 對疑診或確診新生兒CVB感染患兒均應給以有效隔離,奶具、醫療用品、生活用品均應單獨清洗消毒。 2.對癥處理 腦膜炎型
關于柯薩奇病毒疹的檢查治療介紹
1、檢查 可采取腦脊液、心包液、胸腔積液、皰液、血液作病毒分離,也可做活檢標本、咽拭子、直腸拭子、糞便等進行細胞培養,還可以乳鼠接種分離鑒定病毒。外周血象白細胞計數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細胞相對增高。 2、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病毒檢查結果,可做出診斷。 3、治療 本病主要采取對癥
柯薩奇病毒的基本介紹
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是一種腸病毒(enterovirus),分為A和B兩類,是一類常見的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體的病毒,感染后人會出現發熱、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癥狀。 柯薩奇病毒為1948年Gillbert Dalldorf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尋找治愈脊髓灰質炎疾病的過程中在糞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病因及癥狀體征
病因 柯薩奇病毒,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孕婦感染后可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可引起胎兒畸形甚至死胎。柯薩奇病毒又可分為A型和B型兩類,它們對人體的影響及所致癥狀都不相同。 病狀體征 柯薩奇病毒A型所致癥狀有: (1)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熱、噴嚏、流涕、咳嗽等。 (2)皰疹性咽峽炎
關于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體液檢查 患者體液(腦脊液、皰疹液、心包液、胸水等)分離出病毒即可確診。 2.血清學檢查 恢復期血清出現抗體,或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 二、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病狀體征
柯薩奇病毒A型所致癥狀有: (1)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熱、噴嚏、流涕、咳嗽等。 (2)皰疹性咽峽炎:在咽部、舌、軟腭等處出現小皰疹,可伴有扁桃體腫大。 (3)皮疹:主要分布在面部、手指、足趾等處,為皰疹和斑丘疹。 此外,可有腦膜腦炎及病毒性心肌炎。 柯薩奇病毒B型感染癥狀為: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檢查化驗
1、病人體液(腦脊液、皰疹液、心包液、胸水等)分離出病毒即可確診。 2、恢復期血清出現抗體,或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
各臨床癥候群應與相應的疾病進行鑒斷,主要根據病史,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尤以后者價值更大。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病因分析
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多散發,夏秋發病率高。傳染源為患者、隱性感染及帶毒者。顯性及隱性感染比例達1:50~100。日常生活接觸經口感染是主要傳播途徑。亦可通過飲水、食物及呼吸道傳播和經胎盤由母體傳給胎兒。
關于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簡介
柯薩奇病毒,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孕婦感染后可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可引起胎兒畸形甚至死胎。柯薩奇病毒又可分為A型和B型兩類,它們對人體的影響及所致癥狀都不相同。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分布于多種器官引起多種不同的臨床表現。同一種病毒可引起不同臨床表現,而同一臨床表現可由不同病毒所致。
柯薩奇病毒抗體的臨床意義
(1)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檢測出柯薩奇病毒抗體。 (2)柯薩奇病毒抗體陽性還可見于由柯薩奇病毒感染引起的無菌性腦炎、小兒肺炎、小兒腹瀉、肌無力、病毒性心肌炎及孕婦早期流產等。 結果陽性可能疾病:柯薩奇病毒感染 、 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 、 柯薩奇病毒疹 、 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 、 I
柯薩奇病毒抗體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陰性。 臨床意義 (1)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檢測出柯薩奇病毒抗體。 (2)柯薩奇病毒抗體陽性還可見于由柯薩奇病毒感染引起的無菌性腦炎、小兒肺炎、小兒腹瀉、肌無力、病毒性心肌炎及孕婦早期流產等。 結果陽性可能疾病:柯薩奇病毒感染 、 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 、 柯薩奇病毒疹 、
柯薩奇病毒的診斷
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可為正常減少或增多,分類正常或輕度核左移。 腦脊液檢查有重要參考意義,細胞數一般為(100~300)×106/L,都不超過500×106/L。B5病毒引起的病例細胞數常較多。部分病例可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檢查化驗及鑒別診斷
檢查化驗 1、病人體液(腦脊液、皰疹液、心包液、胸水等)分離出病毒即可確診。 2、恢復期血清出現抗體,或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 鑒別診斷 各臨床癥候群應與相應的疾病進行鑒斷,主要根據病史,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尤以后者價值更大。
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的相關介紹
柯薩奇病毒B(CVB)感染自1954年美國紐約州柯薩奇鎮發生被報道以來,除引起新生兒散發感染外,陸續在世界的某些地區發生了多次流行,主要侵犯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兒和衛生條件差的地區,臨床以心肌、腦等眾多臟器炎癥損害為特點。本病嚴重的暴發流行病死率曾高達26%~69.4%,對新生兒危害較大,已引起世界
柯薩奇病毒抗體的臨床意義及臨床意義
臨床意義 (1)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檢測出柯薩奇病毒抗體。 (2)柯薩奇病毒抗體陽性還可見于由柯薩奇病毒感染引起的無菌性腦炎、小兒肺炎、小兒腹瀉、肌無力、病毒性心肌炎及孕婦早期流產等。 結果陽性可能疾病:柯薩奇病毒感染 、 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 、 柯薩奇病毒疹 、 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
怎樣預防柯薩奇病毒?
妊娠不同時期柯薩奇病毒隱性感染對胎兒畸形、新生兒心腦疾患、母-嬰垂直傳播及剖宮產率無明顯差異,這可能和應用干擾素及抗病毒藥物有關。同時也提示孕婦產前定期柯薩奇病毒的篩查,對控制此病毒的發展及傳播有重要意義 [7] 。 患者應予隔離2周,管理傳染源的重點應放在托幼機構和產房;懷孕婦女患有腸道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