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夜間,位于莫斯科郊外的杜伯納國際聯合核研究所的專家們啟動新元素合成實驗,如果順利的話,實驗結束時將會合成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第117號新元素。 該所專家對媒體表示,他們的實驗是在重離子加速器中用鈣48原子轟擊锫249,以獲得新元素。該所核反應實驗室主任謝爾蓋·德米特里耶夫表示:“實驗用的锫靶來自于季米特洛夫格勒的核反應堆研究所,現在已經放入У-400回旋加速器。隨著回旋加速器的啟動,實驗已經開始。” 俄羅斯媒體稱,實驗用的靶——锫,恐怕是目前已知的最為昂貴的金屬,每克價值上千萬美元,這次實驗雖然僅用了25毫克,但也價值不菲。 此次實驗是由杜伯納國際聯合核研究所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聯合進行的。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專門為實驗提供了25毫克锫,俄方研究人員在季米特洛夫格勒的核反應堆研究所將這25毫克锫加工成了锫靶。 自然界中不存在原子數超過92(原子核中的質子數)的元素。原子數超過92的重元素,......閱讀全文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看到這一串字符,中學化學課上搖頭晃腦背誦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場景是否又浮現在你眼前? 明年,化學元素周期表將迎來它的150周歲生日。為了給它“慶生”,聯合國宣布2019年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 日前在杭州召開的中國化學會第31屆學術年會上,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
據國外媒體報道,從遙望無際的廣袤宇宙,到身邊的萬物,都是由一些最簡單、最基本的物質——化學元素組成。元素周期表前26種元素,從氫到鐵都是在恒星內部核聚變過程形成的,而從27號元素鈷起自然存在的元素都是由于超新星爆炸形成的。而還有一些元素是科學家在實驗室人工合成的。人工合成元素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科
10月24日,俄羅斯科學院中央大樓,第114號和116號兩個新化學元素的命名儀式在此舉行。 這就像是一場宗教洗禮:“神父”是來自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的主席巽和行,“新生兒”是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兩個新元素第116號和第114號元素,“教堂”是位于俄羅斯科學院中央大樓的
日本研究人員9月27日稱,他們第三次成功合成了113號元素。日本研究人員曾兩次報告合成這一新元素,但均未被相關國際專門機構承認。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新一期《日本物理學會志》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從2003年開始,在加速器中使30號元素鋅和83號元素鉍融合,開始進行合成新元素的實驗,2
新華社日內瓦6月8日電 總部位于瑞士蘇黎世的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8日宣布,將合成化學元素第113號(縮寫為Nh)、115號(Mc)、117號(Ts)和118號(Og)提名為化學新元素。 該聯合會去年年底宣布,確認上述4種新元素的存在。這些元素由俄羅斯、美國和日本的科研團隊發現,他們也獲得
4個新的化學元素如今已經被正式添加到元素周期表中,這也意味著,這張表的第七行終于完整了。 多年來,第113號、115號、117號和118號元素早已被用鉛筆寫在了元素周期表上,而來自俄羅斯、美國和日本的實驗室也曾多次宣稱發現了這些元素。然而對于這4個新元素的官方認可一直等到了2015年年底——
德國美因茨大學6月25日報告說,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通過實驗再次確認了第114號化學元素。 在為期4周的實驗中,科學家在120米長的粒子加速器內用鈣離子轟擊涂有钚涂層的薄箔,共制造出了13個第114號化學元素的原子。雖然數
據美國《紐約時報》4月7日(北京時間)報道,俄美科學家成功合成了一種擁有117個質子的新元素,它可能就是科學家一直尋找的第117號元素(ununseptium),這將填補目前已被發現的第116號和118號元素之間缺失的“一環”。相關研究論文將在近期出版
美國《時代》周刊12月9日在其網站上揭曉了本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醫學突破評選結果。2010年十大科學發現 1. 最出眾的長角恐龍:美國科學家在猶他州發現了15只角,而它們竟然是重達2500公斤的巨型恐龍的頭頂裝飾物。這種名為科斯莫角龍的恐龍生活在7600萬年前,猶他大學研究人
今年6月,總部位于瑞士蘇黎世的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宣布,將合成化學元素第113號(縮寫為Nh)、115號(Mc)、117號(Ts)和118號(Og)提名為化學新元素。5個月公眾評議階段結束后,這四個化學元素寶寶或將成為化學元素周期表大家庭的新成員。 現在我們已
俄羅斯與歐洲的物理學家借助重型激光炮觀測超重核,首次接觸到超重核的物理屬性。超重元素在自然狀態中并不存在,人工合成的數量也極少,而且超重元素原子核極易崩解,存在時間往往只有十分之一秒,因此人類對其結構了解極其有限。 近年來,核物理學家合成出數十個無法在自然狀態下存在、具有超高原子量的新元素
背誦元素周期表的學生可能又要再多記憶一個元素了。一個國際科研小組2日說,他們利用新實驗成功證實了117號元素的存在,這一成果使得該超重元素向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更近了一步。 117號元素是以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為首的一個國際團隊于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的。但此后,只有2012年曾成功重復這一
背誦元素周期表的學生可能又要再多記憶一個元素了。一個國際科研小組2日說,他們利用新實驗成功證實了117號元素的存在,這一成果使得該超重元素向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更近了一步。 117號元素是以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為首的一個國際團隊于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的。但此后,只有2012年曾成功重復這一
2016年5月,瑞典南部小鎮Bakaskog Castle本該一片歡樂。在諾貝爾基金會的贊助下,一些物理學家和化學家聚集在此,召開了一場特別的討論會,為科學家評估核科學極限的全球努力提供機會,同時慶祝4種新元素在幾個月前加入元素周期表。這些元素的正式名稱計劃在幾天內正式宣布。對于發現它們的科
文章部分資料來源:宇宙的狂想曲 1869年,俄羅斯科學家門捷列夫發表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在這張表格上,一共記錄了63個元素。 在此后的150年中,科學家不斷完善著元素周期表,現在這張表格記錄的元素已經達到118個——其中,包括了一些自然界原本不存的重元素。 這些元素是怎么發現的?又是如何產生
據俄媒體日前報道,元素周期表中114號和116號兩種元素已正式命名為Flerovium和Livermorium,以紀念合成它們的實驗室——俄羅斯的弗廖羅夫核反應實驗室和美國的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 媒體援引弗廖羅夫核反應實驗室主任謝爾蓋·德米特里耶夫的
西蒙博士從莫諾湖湖底的沉積物中分離到了食砷細菌。在不含磷的培養基上生長的GFAJ-1(左圖),形態要明顯較對照組(右圖)大。 砷元素能夠替代生命“必需元素”———磷元素,這一發現在科學上還屬首次。但是有科學家指出,這只是“微生物對于有毒物質的一種反應”。它僅僅是極端微生物對惡劣環境
“比起當前的轉基因、基因工程等技術,合成生物學的研究更前衛,代表了下一代生物技術。”在日前舉行的以“合成生物學”為主題的第322次香山科學會議上,會議執行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研究員張春霆說。 來自國內外的40多位專家就“重塑生命”的相關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這一領域被認為充滿了人類的奇思妙
“社會發展到21世紀,智人這種曾經憑借強大虛構能力統治了地球的生物,今天卻面臨著種種的窘境。人類對自身的認知還缺乏足夠的科學精神和方法,回歸到渺小而浩瀚的生命本身,我們的認知仍舊淺薄,我們需要回歸到本質了解生命,了解科技。”華大基因CEO尹燁近日在在2018信睿論壇上對“生命密碼”分享時說道。圖
算法和材料數據庫正幫科學家預測哪些元素能合成新材料。幾百年來,人們一直是通過反復試驗或者靠運氣和偶然發現新材料。現在,科學家們正在使用人工智能來加速這一過程。最近,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用AI來解決如何生成新的金屬玻璃混合物的問題。這比起在實驗室進行實驗快了200倍。科學家們正在構建由數千種化合物組成的
聯合國大會宣布2019年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旨在紀念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在150年前發表元素周期表這一科學發展史上的重大成就。 世界萬物是由什么最基本的物質構成的?這些最基本的物質又是怎樣變成萬物世界的?這是人類一直好奇并致力于破解的物質世界奧秘。150年前,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并發
近日,瑞典研究人員公布了關于115號元素形成的強有力證據,這是自俄羅斯研究人員首次聲稱檢測到115號元素9年后的一枚“重磅炸彈”。 在德國達姆施塔特市GSI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由瑞典隆德大學核物理學家Dirk Rudolph領導的團隊通過將鈣同位素粉碎成镅的方法合成了11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6日報道,國際純粹及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P)近日在倫敦召開年度大會時,宣布將新發現的3種重元素分別命名為:鐽(Darmstadtium,Ds)、錀(Roentgenium,Rg)、鎶(Copernicium,Cn)。 這3種新元素各有110、111和112個質子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6月8日宣布,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利用RI射束工廠的放射性同位素射束加速器,在4天之內發現了從錳(25號元素)到鋇(56號元素)的45種新放射性同位素。新發現的同位素數量高于世界上約40種年平均發現的同位素數量。對破解長期以來元素的合成以及中子過剩原子核之謎打開了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新華網柏林2月19日電(記者班瑋)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19日宣布,經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確認,由該中心人工合成的第112號化學元素從即日起獲正式名稱“Copernicium”,相應的元素符號為“Cn”。 為紀念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德國重離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官網11月30日發布新聞公告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正式批準將117號化學元素命名為Tennessee,以表彰位于田納西州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范德堡大學和田納西大學在該元素發現中作出的貢獻。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符號為Ts,從此117號元素不再只有
日前,首屆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化學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綠色化學的先驅者Paul Anastas博士和領軍人物如佟振合院士、Klaus Kümmerer、李朝軍、Shu Kobayashi、張鎖江、趙宇亮、韓布興、James Clark等綠色化學領域的“big names”齊聚一堂,共同討論綠色化學和
美國航天局(NASA)日前在華盛頓總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局資助的一個科研團隊在加利福尼亞州東部莫諾湖中發現一種新細菌。該發現足以改變科學界在生命起源等一系列問題上的原有定論。 被發現的細菌之所以被冠以“新”字,緣于其繁殖所借助的是劇毒物質砷,而此前科學界一直將砷元素定義為“生命殺